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試題 >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同步練習題的總結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同步練習題的總結

學習目標】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同步練習題的總結

1.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並概括加法交換律。

2.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3.在探索運算定律的過程中,發現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符號感。

【學習重點】

理解加法交換律,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學習難點】

能抽象概括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由具體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活動方案】

活動一:談話導入

孩子們今天今天好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他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問題嗎?他們想知道我們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誰能告訴他們?那麼我們班上一共有多少個孩子?

活動二:課前談話(講“朝三暮四”的故事)

我們先來聽一個“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裏養了許多的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隻桃子。幾年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好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於是他跟猴子商量説:“從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隻桃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隻桃子,不知道你們同意不同意?”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

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象非常不願意似的。老人看到這一情形,連忙改口説:“那麼我每天早上給你們四隻,晚上再給你們三隻,這樣該可以了吧?”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桃子已經由

三個變為四個桃子,跟以前一樣,就高興的在地上翻滾起來。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麼想法?你想説些什麼呢?(交換、不變)

(課前,講了朝三暮四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訴學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並從中發現規律。)

活動三:呈現事實,形成問題。

1.計算得數。

(1)27+7373+27(2)37+5858+37

2.觀察兩組算式,説説有什麼發現?

①獨立思考

②小組交流答案

③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3.根據討論的結果猜想結論

4.問題,:這個猜想正確嗎?

活動三:驗證猜想,形成結論。

1.自己設計一組算式驗證,小組交流結果,彙報結論。

2.這種猜想看起來比較可靠,但我們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舉完過就給我們的證明留下了遺憾,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我們來看生活實例。

例:一家電影院,走廊的左邊是476個座位,走廊的右邊有518個座位,一共有幾個座位,(用兩種方法計算)

(1)列式:

(2)判斷:得數會相同嗎?

(3)計算結果,得出結論:

3.小結:

(1)什麼是加法交換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換律。

【檢測反饋】

1.放錄音、做遊戲——“我該在什麼位置”

470+830=830+1013+214=十

256+214=+256十367=367+

(1)將卡片470、880、1013、214、58、58發給六個同學

(2)伴隨音樂,尋找自己的位置,並貼上。

(3)小結:你發現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獲得證明的?

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a+b=b+a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3.綜合練習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裏填上適當的數。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在符合加法結合律的等式後面打"√"號。

a+(20+9)=(a+20)+9()

△+(○+b)=(△+□)+b()

(10+20)+30+40=10+(20+30)+40()

3.有一天,小明爸爸對小明説:你從1數到100,小明剛數完,爸爸便説出了這l00個數的結果是5050,你能幫小明説明為什麼算得這麼快嗎?

l+2+3+4+5+…+99+100=505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shiti/ywq3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