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素質教育的質量管理觀

素質教育的質量管理觀

 關鍵詞:

素質教育的質量管理觀

育人為本,全面發展;人人成才、全體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

推行校長負責制,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教研教改為龍頭;

提升教師素質,建立骨幹教師發展序列、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提要:

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教育發展的質量要求,圍繞素質教育過程的實施和培養體制、發展機制的建設,從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學校常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三個方面,闡明素質教育的質量管理觀。

正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

“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堅持規模和質量的統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

“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努力協調好教育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

“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新人才培養體制,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和機制。”

據以上的文件精神,圍繞素質教育過程的實施和培養體制、發展機制的建設,從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學校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三個方面,闡明素質教育的質量管理觀。

一、明確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明確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從而把握評價質量的基本標準,有效實施“新理念、新課程、新教育”。

(一)、深刻認識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

1、確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與整體素質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育人為本是根本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改革,要從“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的高度來立意,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為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潛能和慣性的人”為目標。

 教育實踐,要促進 “全面發展”的落實與“整體素質”的提高,要從人的思想道德索質、文化素質、科學技術索質、藝術審美素質、心理身體健康素質和社會行為素質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均衡地推進,並有效地互動、整合,從而實現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諧發展,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個體與社會的協調統一、全面發展。

2、理解課程基本理念與三維教學目標

認識當代課程理論和改革的基本理念:知識、文化積累是基礎;能力發展是核心;情感態度養成是靈魂,是保證能力發展和知識、文化積累的必要條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理解課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和立體感。

確立課程改革的直接培養目的: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知識結構合理。

德育為先: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團結互助、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良好品質,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能力為重:着力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

知識結構合理:適應社會要求和個人實際。

當前的實施重點是:快樂德育、人文智育,陽光體育。

3、遵循學習過程的基本規律和原則。

按照學習的基本過程進行學習。學科學習方面: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能力--提高智力素質 ;道德修養方面:規範-習慣-品德--提高道德素質。

堅持學思結合,知行合一的原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確保人的全面發展

轉變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面的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二)、貫徹全體發展、人人成才的觀念,堅持鼓勵引導原則,推行特長教育

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

(1)確保全體發展、人人成才。把人人可成才的觀念貫穿教育全過程、貫穿社會各行業,面向全體,把培養人的創造性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有機統一起來。

(2)堅持“有教無類”、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絕不歧視任何學生。

(3)抓住閃光點,從發揮長處入手推行特長教育,堅持正面鼓勵引導為主的教育教學原則。

(三)、落實教育的自由民主與學生的個性發展、主動發展

1、樹立新型的民主教學觀念

建立新型的師生民主關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

尊重個性,承認差別,貫徹因材施教原則。

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全體發展,提倡自主發展;提倡全面發展,提倡個性發展。把握教師的主導性:啟迪學生學做人,引領學生會學習,激勵學生會思考;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做好學生學習的誘導者與合作者。

2、形成新型的教學方式

在遵循基本學習過程的基礎上變革學習方式。把變革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和個性,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探索學習方式轉變下的的教學方式。倡導“啟發誘導---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學方式,充分自主、引導發現,適度探究、引導發展,有效合作、引導共享,把學生個性發展作為自己的教學出發點和歸宿。

二、科學優化學校常規管理

1、完善學校管理機制 

(1)推行校長負責制。實行以校長負責製為主體的學校管理體制,按照“簡政放權”的要求,下放部分管理職能,明確校長崗位職責,實施目標管理,充分發揮校長管理的主導作用。

(2)實施開放、全面的管理

學校管理與上級機關管理、社會管理相結合。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立和完善羣眾利益表達渠道和對教育建言獻策的平台,積極利用社會力量監督和評價教育、參與教育管理。

實行學校工作聯繫制度。實行機關工作人員對口聯繫學校制度,通過了解情況、反饋信息、參與管理,及時解決學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督促各學校落實上級精神,促進學校工作正常、順利開展。

實行班級管理委員會制度。建立健全班級管理委員會工作機制,邀請家長代表參加學校工作會議,彙報學校工作情況,進行教滿意度測評,充分聽取意見,督促各學校規範辦學;邀請任課教師與家長參加總結班會,對學生成長與班級管理提出意見,從而贏得教師、學生、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3)加強學校特色化建設。鼓勵學校探索新型的內部管理模式,鼓勵學校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

2、抓好校園教育教學常規工作

(1)嚴格按課程標準設置課程和崗位。

(2)以教研教改為龍頭,引領各項工作。

立足教育教學實際,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提出課題化解決方案,組織力量進行課題攻關,做到校校有課題,學區出精品;將教育科研工作作為對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校長工作績效考核、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評價的重要內容。

(3)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即要大力改革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質量:以教研組為單位,實施聯合教研和集體備課制度制度。

(4)重視課外活動。抓好校本課程開發,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提高課程的選擇性,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5)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體現 “一整套先進的教育理念,一整套有活力的教育行為方式,一整套具有創新價值的教育制度” 的學校文化內涵。

按素質教育的要求,鋼化教學常規管理,並體現特色管理。

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加強校園和周邊環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重構環境文化,體現人文關懷,彰顯辦學特色。建設“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正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按標準配齊各類書籍,發揮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校園、班級為陣地,建設別具一格的的校園文化。

三、加強教育人力資源管理

(一)、實施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

根據一定的教育任務與目標、工作現狀與職位現狀,按照組織目標與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合理安排人事。

結合教育工作的職業特點和要求,注重建立工作的激勵機制,激發奉獻精神與潛在能力。

建立“人才管理循環鏈”的更新發展機制:按照“選拔--任用--考評--淘汰或發展”的過程,週期性階段性地循環更新,引導員工競爭性發展,優化人才結構並提高工作水平。

(二)、重視校長隊伍建設。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考核、培養、選拔機制,加強校長的考核和培養,引導校長向專業化、專家型方向發展;採取多種措施拓展校長視野,提高校長的管理能力,讓校長成為學校建設與發展的主導者。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基本建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

廣大教師要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自覺加強師德建設,大力弘揚優良教風,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積極探索和實踐教育教學規律,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1、促使教師投身教育事業。

充分信任、緊密依靠廣大教師,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他們投身教育改革創新、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改善教師待遇,加強教師培訓,關心教師身心健康,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完善教職工崗位聘任制與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

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蹟,使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鼓勵並支持他們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2、着力提升教師素質

要符合師德修養要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嚴於律己,以身作責;關愛學生,循循善誘;嚴謹治學,精勤教學。

要符合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前瞻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學識修養,創新的教育科研能力;熟練的職業技能, 靈活的運用機智,創新的教學策略。

加強師資培訓和繼續教育學習的力度。制定各校教師培訓計劃,引導、督促教師進行自學;

3、健全師德監督機制,嚴格考核管理。

    改革課程評價。一是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使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從而全面評價教師的績效。二是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以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從形成多元的評價目標、制定多樣的評價工具。

試行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分離,探索對教師實行崗位管理。

4、建立並完善教師補充和聘用新機制。

建立和完善新進教師統一公開招聘制度。

通過定向培養計劃和特崗教師計劃,補充緊缺學科教師。

建立綠色通道,引進名師進行教育科研。

 5、建立骨幹教師發展序列,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着力加強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建設, 建立一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積極推進新課改、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骨幹教師隊伍發展序列--教壇新秀、教學能手、高級指導教師、特級教師,並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專業標準,打造優良的教育領軍團隊。

在初級教師中培養和選拔一批教壇新秀。教壇新秀師德良好,必須掌握所教學科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學科專業知識紮實,能用心理學、教育學等基礎理論來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教學工作表現出色。

在中級教師中培養和選拔一批教學能手。教學能手師德優良,有個性和特長;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和相應的研究論文,教育教學工作富有實效;有較強的帶教青年教師的能力和模範帶頭作用。

在高級教師中培養和選拔一批高級指導教師。高級指導教師師德高尚,教風獨特;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成果;教學實踐能力強,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在參與學科建設和教師培養方面成績顯著。

在高級指導教師中選拔一批特級教師。特級教師是師德表率、育人模範、教學專家,對所教學科具有系統的、堅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精通業務、嚴謹治學,教育教學效果特別顯著;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有創新成果或在教學法研究、教材建設中成績卓著。

四、結語

 以上僅是筆者所理解的素質教育質量管理觀的基本方面,僅是構建素質教育的質量管理體系的總體設想,在實踐中怎樣落實,怎樣具體評價素質教育的質量,更需要精妙的運用和精到的把握。

 

李小春

標籤: 素質教育 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j9o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