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春》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春》導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春》  導學案

主備人蔘加人員  審核:

班級:          姓名:               小組:                

學習目標

1、積累基礎字詞,瞭解作者情況

2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3 、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學習重點

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1、運用工具書查閲生字詞,並閲讀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提示:可以朗讀有關“春”的美文片斷、詩,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圖片或是自己畫的畫,還可以唱有關“春”的歌曲,跳錶現“春”的美好的舞蹈。

學習方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哪個?為什麼?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讚美春天的詩篇,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你會背的有哪些?(學生交流有關春的詩句)

二、預習導學 

1. 檢查預習  加點的字注音

水漲(      )       散(      )在草叢裏        醖釀(     )      應和(      ) 

薄煙(     )        黃暈(      )         烘托(       )       抖擻(      )        朗潤(      )

2、知識鏈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3、《春》是一篇優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發了________之情。

 三、朗讀課文

1.分組朗讀:(每六人一組)在小組內朗讀自己最喜愛的段落,一定要讀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其他組員可幫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讀展示:小組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讀自己喜愛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其他小組進行點評。

四、課文研討

1、第一部分,作者連用兩個“盼望着”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2、第二部分,作者通過幾幅圖畫像我們介紹春天的景象?

①春---圖,寫出了小草怎樣的特點?

②春----圖,春天的花朵有怎樣的特點?

③春---圖,春天的風有怎樣的特點,春天的風裏有怎樣的味道,又有怎樣的聲音?

④春----圖,文中寫出春天的雨有怎樣的形狀,作者描繪了怎樣一幅圖畫?

⑤在春天來臨時,人們都在做些什麼

3、第三部分中,作者分別把春天比作什麼,寫出了春天怎樣的特點?文中三個比喻句能否調換? 

五、品味語言:

1、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筆給我們展示了春天的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描寫?請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説説喜歡的原因。

用這樣的句式:我喜歡《春》,因為《春》美在                     

2、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裏生出來”,或把“鑽“換成“長”、“拱”,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偷偷”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鑽”字有破土而出之感,突現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着” --“鬧”不僅寫出聲音,還寫出熱鬧的氣氛,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讓人想起“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六、學習寫作

朱自清把春天描繪得這麼美,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他為什麼能寫得這麼好?(討論,回答。)

 

七、拓展延伸:

仿句訓練, 

1、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向前去。

                                                                     

                                                                         

八、佈置作業:

仿照本文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徵,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寫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題目

 

楊聚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4k9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