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蜀僧説課稿

蜀僧説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蜀僧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蜀僧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是北京版小學語文第12冊第六課。課文是一則文言文小故事,節選自清代學者彭端淑的《白鶴堂文集為學一首示子侄》。文章通過講述蜀地邊境的兩個和尚都想去南海,結果窮和尚去成了,而富和尚沒去成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即:面對困難,有信心,有毅力,勇於實踐,是成功的關鍵。

二、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讀準字音,學習註釋中詞語的意思,重點理解詞語“其、之、買船”的意思。

2、能借助字典和註釋理解課文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富者兩次説“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義,讀出不同的語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點詞句分析窮和尚去成南海的原因,並從中悟出:面對困難,有信心,有毅力,勇於實踐,是成功的關鍵。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讀準字音,學習註釋中詞語的意思,重點理解詞語“其、之、買船”的意思。

2、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點詞句分析窮和尚去成南海的原因,並從中悟出:面對困難,有信心,有毅力,勇於實踐,是成功的關鍵。

教學難點:體會富者兩次説“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義。讀出不同的語氣。

四、説學生。

文言文學習,在小學階段不是第一次,但由於文言文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為久遠,而且從詞義和表達方式上都與現代文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讀通、讀懂文章上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學生對學習古文的興趣了了。針對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在設計本課時,我在傳統的古文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了多媒體課件和“按按按”平台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以求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瞭解學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小故事,板書:蜀僧。蜀,由三部分組成,注意觀察字形。僧,可以按照什麼規律記憶?齊讀課題,課題是什麼意思?課文以“蜀僧”為題,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輕聲讀兩遍課文:

第一遍,注意讀準字音。

第二遍,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反饋:

誰願意為大家讀讀課文?有哪些字的讀音需要大家注意?

重點強調:“語”

提示:語於(語讀四聲)在這裏語是什麼意思?看來,在這裏“語”是詞(四聲),在讀三聲時,我們可以組什麼詞?這些詞都是名詞。看來詞性不同,讀音就可能發生改變。這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小規律,大家要記住它。

1、指名讀,齊讀。

三、自學文意:

1、這篇文章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來繼續學習。

在學習文章意思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哪些助手來學習呢?註釋、譯文、字典。

自學,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檢查反饋:

1、使用“按按按”檢查詞義掌握情況:

出示: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A他,他們;B他的,他們的C其中

在這裏,“其”當什麼講?請選擇。

若正確,解釋詞義,句意。

若錯誤,引導學生將詞義帶入進行檢驗,得出正確答案。

再來讀讀這句話。

出示:吾欲之南海,何如?

A它,它的B的C去,往

這句話中的“之”是什麼意思?請選擇。

若正確,解釋詞義,句意。

若錯誤,引導學生將詞義帶入進行檢驗,得出正確答案。

文中曾兩次出現“之”字,意思一樣嗎?

誰來説説?一個詞有這麼多意思,我們怎麼來確定到底選擇哪個意思?根據上下文選擇。

出示: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A買船B僱船

在這裏買舟的意思是?選擇。

若正確,追問:你為什麼這麼選?

若錯誤,查註釋。

點撥:看來,“買”字意義已經發生了變化。

説詞義,句意

2、看來,大家真的理解了古文的意思。

3、自己出聲讀讀課文,試着讀出古文的韻味,注意抑揚頓挫。

指名配樂讀。

(初步學習生字、新詞,理解文章的意思。在這個階段,主要運用“按按按”的教學平台,讓學生通過選擇器選擇重點詞義,以此來檢查學生對重點詞語的掌握情況。)

五、研讀古文:

(一)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蜀鄙二僧皆欲之南海,結果呢?貧者:越明年,自南海還;富者:猶未能也。板書。

你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

疑問:為什麼富和尚沒去成南海,窮和尚反而去成了?

富僧為什麼兩次説“子何恃而往”,而且用的標點不同?

就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一起繼續學習課文。

(通過質疑,引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二)兩個和尚都“欲之南海”,為什麼“貧者自南海還”而“富者猶未能也”?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從文中找找答案。

1、讀句子: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體會出:窮和尚信心十足:從“一瓶一缽”,“足矣”看出來的。

什麼是“一瓶一缽”?貧僧認為有這二者就“足矣”了。

同學們,你們認為憑藉這兩樣東西從西蜀去南海真的就“足矣”了嗎?

出示選擇題,用“按按按”進行選擇:

A足矣B不足

討論:

①説“不足”的一方,先來説説自己的理由:

結合資料説路途遙遠,地形複雜,出入困難。出示中國地圖

(四川,古稱蜀地,本是與世隔絕的世外仙源,非常富庶,但是由於地形複雜,出入非常困難。

②同學們,這些困難和危險,窮和尚是不是都沒想到啊?那他為什麼還説“吾一瓶一缽足矣。”

選“足矣”的同學們,你們的理由是什麼?

窮和尚表面上看來依靠的只是“一瓶一缽”,這只是外在的條件,其實他內心有無比巨大的力量支持他。窮和尚有堅定的決心、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十足的信心、堅強的毅力。他相信有了這些,他不需要更多的外在條件,就是“一瓶一缽”就足矣了。

你們説得真好,這正是窮和尚取得成功的關鍵!

(2)同學們,你們想怎麼讀這句話?

指名讀。

還有誰想讀,這麼多同學多想讀,那老師就是那富有的和尚,你們就是窮和尚,我們來配合着讀讀,行嗎?演示多媒體課件。

(利用“按按按”選擇從蜀地去千里之外的南海,窮和尚憑藉一瓶一缽到底夠不夠?引發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通過想象窮和尚一路將面對怎樣的困難,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並通過問答讀,體會窮和尚的信心、毅力、勇氣。)

2、作者在寫這部分內容時,重點描寫了兩個和尚的對話來對比他們態度的不同。想像當時的情景,你想怎麼讀他們的對話?自己試着讀讀。

富和尚説了兩次“子何恃而往”,讀法相同嗎?為什麼?點紅兩句話。

是啊,同樣一句話,包含的感情卻大不相同,難怪這標點也不同呢!

那我們該怎麼讀出不同的.語氣呢?誰來試試?

4、就帶着這樣的理解,分角色完整讀讀第一段。

(通過討論,體會富和尚兩次説“子何恃而往”的不同含義,指導讀出不同語氣。)

(三)、出示: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點紅: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讀過這寥寥數語,你想到了什麼?就讓我們與窮和尚一起,再一同靜靜地回味這一路的艱辛吧!

出示圖片配樂欣賞。

出示文字: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想像課文中的空白:貧者會告訴富者什麼呢?富者有慚色,富和尚會想些什麼呢?

寫下來。

學生讀,教師適時評論、昇華。

(通過配樂圖片播放,再次創設情境,回顧窮和尚的千辛萬苦,從而引發對課文中的空白的想象:窮和尚在回來後對富和尚説些什麼?富和尚為什麼面露慚色?深化對中心的理解。)

此時,相信同學們對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讓我們再完整地讀讀這篇課文吧!

(二)、這個故事,節選自清代學者彭端淑的《白鶴堂文集為學一首示子侄》,意在告訴子侄求學做事的道理。幾百年後的今天,它又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呢?

説一説。

最後,出示原文,我們的課文只是節選自其中的一個小故事,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讀讀原文,品味這篇文章的妙處,在這裏,老師想把彭端淑原文中開篇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與同學們共勉——

出示文字: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説説從故事中受到的啟迪,教師送給學生名言,提升認識。)

六、説板書:

板書設計:

6、蜀僧

貧者自南海還

富者猶未能

信心+勇氣+實踐=成功

(再現兩個和尚的不同結局,從而得出文章所要精明的道理,紅字讓學生一目瞭然,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3ep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