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名人名著 >蜀道難 >

蜀道難説課稿(精選6篇)

蜀道難説課稿(精選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蜀道難説課稿(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蜀道難説課稿(精選6篇)

蜀道難説課稿1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蜀道難》。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蜀道難》選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四課,本篇課文是一首古風體裁的詩歌,詩人李白通過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從高險、驚險、兇險幾個方面,將蜀道的抽象之“難”,以具體的物象形式表現出來,表達了詩人大膽、奇特瑰偉的聯想力,正體現了李白詩歌豪邁飄逸的藝術特點。

二、説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羣體具有以下特點: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佔主導,本文是一首古風詩歌,因而重心在誦讀上。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採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本分析。

三、説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

2.通過聽錄音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難”難在何處?

3.感受李白詩風的豪邁特點,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奇險雄壯之美。

四、説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習李白詩歌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蜀道“難”在何處,文章如何表現蜀道之難的。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閲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誦讀課文首句導入:“噫唏噓,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對話同學:同學們,從老師的誦讀聲中,你能感受到,這句詩的風格是哪一位大詩人的?李白一生遊遍名山大川,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那麼,他筆下的家鄉——古蜀國有怎樣的勝景?今天我們再次走進詩仙,走進四川……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後再播放音頻,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談談他讀了本詩之後的感受。學生通過朗讀,能夠説出蜀道的山高水險,奇峻,以及詩人李白充沛,高昂的情緒。我會對學生的感知進行全面概括。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後,我會再次播放音頻,並設置問題。我的問題是:詩人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蜀道的?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後回答。文章是從三個部分來寫蜀道之難的。分別是:第一部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寫蜀道的來歷。接着從“鳥道”寫蜀道之高險。第二部分:借“悲鳥”和“子規”“猿猱”等景物,生髮悲壯感慨;再寫山水之勢的驚險。第三部分:通過劍閣山的崢嶸之勢,寫蜀中戰禍之烈,表現蜀道上的兇險。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我的問題是:文章反覆詠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同學們再次朗誦第一段,找出具體描寫“難”的詩句,説説詩人怎樣把抽象的“難”展現出來的?學生朗讀後,我會指定一兩名來回答。經過總結,我們看到:

詩歌的第一句:直抒胸臆,連續運用三個韻調和諧的歎詞,表現詩人被蜀道之高而驚恐的心境,使人未見其高,先聞其險。“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四萬八千歲”是一個誇張的説法,説明了蜀道長時間的閉塞。

3.接着,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蜀道之高險是如何表現的?學生經過朗誦課文第二部分,結合我的引導和總結後,明確問題答案如下: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這裏的“鳥道”是“橫絕峨眉巔”,可以看出山勢之高;“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這一句中“衝”“回”字表現出蜀道之高險。接着,詩人通過“黃鶴”的“不得過”,“猿猱”的“愁攀援”,來側面烘托出山勢之高險。只能讓人“仰脅息”而“坐長歎”。

4.在分析了第一部分之後,我會繼續指定學生讀第二部分,並提問: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蜀道的“驚險”?學生通過朗讀明確:“悲鳥”“子規”的叫聲,烘托出悽慘悲涼的氣氛,讓人“畏巉巖”而“不可攀”。

其中,一“悲”,一“號”,一“啼”,一“愁”,將蜀道的“難”表現得更加具體。

5.接着,我會組織學生集體朗誦文章的第三部分,並設置問題:詩人是因何而第三次復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從哪句可以看出?學生思考後,我會指定某生來回答。

6.下來,我會設計最後一個問題:文章多次感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話對於作者的抒情有什麼作用。學生經過討論後明確:詩人反覆感歎,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

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同時注意停頓和語調氣勢,並思考本詩有怎樣的藝術特色。經過小組討論,代表來回答。隨後,我會通過播放蜀道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談談他對蜀地歷史和地理的作用看法。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為:背誦本詩;課下後學習李白的古風詩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將它和《蜀道難》中的抒情方式及誇張、渲染的表現手法進行比較,體會李白的詩歌的抒情方式。

蜀道難説課稿2

一、説教材

《蜀道難》是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一課,第二單元是唐代詩歌單元,單元目標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的審美情趣,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一必修二第二單元已經接觸了詩歌,學生掌握了詩歌鑑賞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本單元學習唐詩,唐詩雄渾豪放而又沉鬱頓挫,詩人詩風各異,教學要充分把握詩人的藝術風格,《蜀道難》感情強烈,筆鋒雄健,想象奇特,氣勢雄渾,是李白的成名作。結合本單元要求和本課特點,學習這首詩,要在反覆吟誦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熱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

1、知識和能力:

①瞭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知人論“詩”;

②反覆誦讀,鑑賞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品位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章法、氣象、基調及藝術風格。

2、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李白的放達,感受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自然是誦讀。

教學難點是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及詩人抒發的情感。

二、説教法

教法:教學活動就是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蜀道難》是詩歌經典,又是豪放詩歌,所以在教學上要重視誦讀。我採用在誦讀中輕輕鬆鬆把握全文的教學方法。第一步是初讀。解決最基本的字詞問題,打好基礎是學好任何學科的關鍵,只有認真地做好這項工作,學習才會很輕鬆。第二步是意讀。朗讀中質疑,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進行個性化解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第三步是美讀。除了誦讀以外,還有問題探究法、討論法、評點法等。

學法:誦讀感知情脈——讓學生去讀

知人論世探主旨——讓學生去思

個性解讀賞藝術——讓學生去品

總之,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先入為主很重要,要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思想。導語從李白一生三件寶詩、酒、劍入手,引起學生知曉李白的興趣。這裏採用互動法,引導學生從以前學習的知識中回憶,並且及時表揚那些記得好的同學。從而引到本節課的內容上來。

李白一生三件寶:詩、酒、劍。杜甫有詩為證,説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説到酒,杜甫也曾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説到劍,李白好劍術,十五歲學劍術,二十五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自己也有“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的詩句。

余光中在《尋李白》對此有過非常生動的概括,“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留給我們的是一個灑脱不羈而又才華橫溢的形象,就連對蜀道之難的慨歎中亦不乏其匠心獨具的豪放。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曾這樣評論這首詩:“筆陣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唐詩別裁》)這段話既形象而又概括,涵蓋的內容很多,但主要是指章法靈活、氣象宏偉而言。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李白的《蜀道難》。

(二)“看我説名人”欄目,此期名人為李白。輪流到的學生展示。

大家就自己知道的李白作一補充。最後對學生所説的進行總結。

(三)研習課文

1、初讀課文。基本操作模式就是自由誦讀,掃清文字障礙;然後找出文中重點詞的意思和與現在意思不同的詞語(比如古今異義、此類活用、通假字,甚至特殊句式)。

①學生藉助不同的字典,疏通文意。

②掌握重點字意思和詞類活用現象。

這一步的目的是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閲讀,並且逐步形成積累和嚴謹治學的好習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找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這次展示是讓學生能夠順利地朗誦詩歌。先讓自告奮勇的同學來讀,再讓朗誦基本功比較紮實的學生來讀,從讓學生朗誦中去比較、去感受、去體味。當然要極力表揚那些踏實認真,能夠開動腦筋並且有獨特思維判斷的學生。

2、意讀課文。基本操作模式就是探究如何誦讀詩歌。一般為先設置問題,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展示之後,根據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嘗試有感情地朗讀。

設置的問題如下:

①“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在文中出現三次,每一次該如何讀?

②寫蜀道難,為什麼要引用傳説中的蠶從、魚鳧的開國和五丁開山?表達了詩人的什麼願望?

③細讀“上有六龍回日……坐長歎”這幾句,説説詩人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④課文第二段詩人給這個“畏途”營造怎樣的氣氛?

⑤課文第三段包括哪些內容?聯繫時代背景説説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這五個問題基本上涵蓋了全詩的內容,首先讓他們獨立思考,對每個問題都有或明晰或含糊的答案之後,分小組交流自己的意見,並且每個小組商討出較恰當的答案,然後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成果。每個小組都要評價出最好的小組和最差的小組。最後,學生普遍能夠答出來的就不再贅述,對於困難的恰當地進行點撥。

根據大家得出的統一答案,研究每一部分該如何去誦讀,是平緩地敍述,還是激昂有力,在商量一致後同學們推舉代表進行示範誦讀,個別地方如果有問題,就和學生一起研究。

這裏以問題促讀,讓學生在徹底瞭解整篇謀篇佈局以後意讀,再由意讀帶動理解。

①“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在文中出現三次,每一次該如何讀?

點撥:開頭一句,領起全文,歎蜀道之高,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調。

中間一句,歎蜀道之險,強調主旋律,把詩歌推向高峯。

結尾一句,歎蜀中戰禍之烈,照應題目、開頭,給人強烈的感歎。

②寫蜀道難,為什麼要引用傳説中的蠶從、魚鳧的開國和五丁開山?表達了詩人的什麼願望?

③細讀“上有六龍回日……坐長歎”這幾句,説説詩人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針對上面兩個問題點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詩人從蠶叢、魚鳧開國的古老傳説落筆,追溯了秦蜀隔絕、不相往來的漫長曆史,指出由於五位壯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在不見人跡的崇山峻嶺中開闢出一條崎嶇艱險的棧道,強調了蜀道的來之不易。朗誦時如能作出尋覓的動作,眼神如夢似幻,沉浸在追憶中,情緒上交織着驚和歎,能更好地體現蜀道的悠遠感和神祕色彩,聽眾也能通過你的朗誦更入境地感受到悲壯的情感氛圍和蜀道神采飛動的藝術形象。

經過一番神祕的尋根後,“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歎”引導我們直面現實:那突兀而立的高山,茫茫蒼蒼,直插霄漢;高山下雷霆萬鈞的激浪、曲折迴旋的河川,驚險萬狀,氣象恢弘。面臨這一派永遠不會被征服的個性山川,我們要讀出一種認真對待的態度,並讀出欣賞,讀出歎服。

④課文第二段詩人給這個“畏途”營造怎樣的氣氛?

點撥:“問君西遊何時還”,詢問式的關切透露出友人將赴曲途。在關懷擔憂中讀出由衷的同情。“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悽的境界。這些自然景觀感情色濃厚,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我們讀的時候也要在擔憂中充滿愁緒。

山川的偉大、強悍,以絕對強大的力量給人以不可抗拒的威懾。我們需感受到李白帶着雄渾的氣勢,藴含着豪邁的聲響,誦讀時需在驚愕和恐懼中讀出敬畏。“連峯去天不盈尺,……崖轉石萬壑雷”需讀出激越憂憤,詩緒在想象的奇境中迷離恍惚地遨遊,豪放不羈,色彩斑斕,追求奇、異、怪。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裏突然來了一個“險”,情緒上,擔憂中表露出埋怨。

⑤課文第三段包括哪些內容?聯繫時代背景説説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點撥:突出劍閣的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不乏其人。從而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化用張載的語句,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亂髮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既寫猛獸,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語雙關。唐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着危機,作者這樣寫是要提醒人們注意世事、時局,表明國事的憂慮與關切。朗誦時情致需轉入低沉,和前面的“蜀道難”形成一種壯美和醜惡,高亢和低迴的反襯,在情緒的節奏上,構成一種張力。

這些環節都會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培養要靠他們自己去探索,儘管教師點撥和引導也非常重要,但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措施,總之,鼓勵為主,鞭策為輔。

3、美讀課文。基本操作模式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醖釀情感,有激情地誦讀。

首先探討兩個問題:

①探討主旨

知人論世

本文主旨歷來爭議不定,恰好用來進行思維訓練。

我首先指導方法,“知人論世”是評論文學作品的一種原則。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與作品的關係;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接着打出李白在長安的介紹。説明李白滿懷壯志而來,卻受到權貴的忌恨,被放還鄉。接着打出唐玄宗時期的介紹,説明太平景象背後潛伏的危機。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可以適當加以引導:

主旨探討之一:送別友人

主旨探討之二:抒寫心志

主旨探討之三:諷喻時政

主旨探討之四:倦於仕途

②藝術鑑賞

個性解讀

這一環節是全課的重點。我採用化難為易的方法,設問:你認為本詩好在哪裏?一人評一句。這樣安排,讓學生由淺入深,由單一到多樣,由枯燥變生動,由灌輸到感悟。是一種個性化解讀,是思維活躍的表現。最後總結浪漫主義詩歌的詩風。

自由鑑賞

想象豐富,誇張奇特,感情強烈,氣勢雄渾,語言凝練,自由奔放,換韻自由,音節鏗鏘,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有神奇色彩,有歷史沉重感,一詠三歎,主旨突出,內容變換跳躍,對偶句式整齊有力,長短句參差錯落,筆力千鈞,先聲奪人,渲染氣氛,烘托映襯,比喻生動,細節感人,照應到位,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向結合,點面結合,概括描寫與具體描寫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想結合,動靜結合,視聽結合,逐層深入,由高到危,由地理環境到人事環境……

總結:浪漫主義詩人藝術風格:想象、誇張、感情強烈

在探討完之後,配上音樂,帶着對李白的理解和此詩主旨的探討進行美讀,美讀的基本原則就是有情感地去讀,讓李白的詩歌能夠酣暢淋漓地抒發出來,也讓自己的情感在李白的詩歌中酣暢淋漓地抒發出來。對於非常優秀的學生在朗誦這一塊作指導,以便讓他們朝更優秀的方向發展。

(四)背誦詩歌

(五)閲讀延伸:去年去了一次劍門關,寫了一篇文章《天下奇險第一關》,和學生一起分享。另外,研究李白,尤其是他的生平、思想和代表詩歌。

(六)板書設計:略。

(七)教學反思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在總體設計上讓學生自己去動,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不管是他的固有思維,還是獨特的思維,大家集思廣益之後,同學們對問題的看法就會更加全面,也慢慢地學會如何去解決問題。

三分詩,七分讀。如果能夠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那麼詩歌的境界就會完全顯露出來。所以在教學這首詩的時候把讀作為教學的主線,不僅讓學生敞開心胸,而且從讀中體味到詩歌的美麗。但在如何分層次地誦讀這一方面還應該再深入一些,或許學生會理解更深刻一些。

蜀道難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這個專題為詩詞專題。流芳百世的名篇,來自於生命的力量,它們或豪放,或婉約,或絢麗,或平淡,或典雅,或庸俗,充分展示出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魅力。 而《蜀道難》的作者李白,則是中國詩壇最為輝煌的一顆明珠,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在他的五彩繽紛的山水詩中,始終閃爍着奇異的靈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難》中,他憑藉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和超凡脱俗的生花妙筆,向世人詮釋了浪漫境界的最高層次。浪蕩江湖,行山踏水,他的一生,把自然造化,皆化進他的詩裏。在這幅描繪蜀國風光的潑墨大寫意中,李白以他神鬼莫測的筆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崔嵬和崢嶸,寫出了神工鬼斧的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震撼,還寄情山水,狀物抒情,把想象、誇張、神話和現實了無痕跡的融合在一起。

二、説學習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閲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內容、表現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結合《蜀道難》的文本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詩意,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

2.能力目標:通過吟詠朗誦和評點,品味本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3.情感目標:感受本詩雄渾的氣勢、奔放的情感,以及李白豪邁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理解本詩的言外之意;

三、説學情和重難點

古代詩歌距離我們年代久遠,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對我們的學生來説是件不容易的事,與此同時,高一的學生對詩詞又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鑑賞能力,所以我把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通過吟詠朗誦和評點,品味本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理解本詩的言外之意;體會李白豪邁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

四、説學習方法

怎樣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以情感自我體驗,喚起學生誦讀興趣,使他們愛學。開放自主協作,激發學生探討鑽研,使他們會學。聯想探索實踐,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善於學習。依據教學媒體優化組合原則、直觀性與抽象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我採取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誦讀法,討論法,評點法,啟發點撥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誦讀法。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體會詩歌的美學價值,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蜀道難》是蘇教版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本説課稿是在上完公開課的基礎上寫就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體現新課程的課程理念!

第二、討論法。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思,甚至能夠生髮出自己的個性見解。

第三、啟發、點撥法。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該發揮了,教師的適時的啟發、點撥,就會點鐵成金。

第四、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五、説學習過程

我本着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依據認知規律安排瞭如下教學步驟: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幻燈片主頁面展示蜀地山勢巍峨峭撥的圖片,加上雄渾的音樂,學生馬上有了追求壯美的感覺,學習興趣也被激發了出來。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豪放飄逸的風格。

(二)、讀文入境

我們知道誦讀是詩歌鑑賞的重要環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它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表層的東西,所以鑑賞一首詩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誦讀。

1.初讀感知,疏通文意

《蜀道難》這首詩由於比較長,在文意的理解上對於高一的學生是有困難的,這一環節,我要求大家拿起筆來,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在思考之後,還覺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勾劃出來,爭取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然後由學生互相交流初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這種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問學生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最終做到掃除閲讀障礙,以便進一步鑑賞詩歌)

2.聽讀文章,初步感知

播放由名家範讀的配樂朗誦《蜀道難》音頻,在學生在聽讀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讀音、斷句、語調、節奏,以及情感的流露和變化。

3.吟誦詩文,體會詩風

聽讀後,讓學生交流聽讀感受。學生基本上可以感受到“詩風的雄渾”和“蜀道之難” 由蜀道難這一點,讓學生找出關於蜀道之難的三句話:

噫籲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zī)嗟

然後下面由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誦這三句話,教師進行朗誦指導,進而進行集體朗誦,對學生提出三點誦讀要求:第一,在誦讀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詩歌當中;第二,讀出詩歌的抑揚起伏,注意古典詩歌的節奏;第三,讀出與現代文的區別來,也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味來。(設計目的在於:整體感受詩歌之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朗誦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李白雄渾奔放的詩風,並引導學生理解這三“難” 的不同含義,即分別在感歎:蜀道的高、蜀道的險、以及蜀地戰禍的慘烈。

(三)、循文入意

《蜀道難》是蘇教版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本説課稿是在上完公開課的基礎上寫就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體現新課程的課程理念!

這一環節的立足點在於精讀詩詞,自主鑑賞詩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點、鑑賞和朗誦。要求一個小組選擇一個部分進行品讀,指出作者是如何表現蜀道的高、險、以及戰禍之慘烈的,並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評點和朗誦。此處給出示例,並給以提示,可以從從藝術手法、意象選取、詞語運用、句式節奏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在幾分鐘的交流討論後,由小組一位代表進行展示,教師適時點撥,作補充。從而總結出本文的藝術特色,即奔放的詩風、飄渺的神話傳説、大膽的誇張、神奇的想象、鮮明的意象,靈活的`章法,並進行板書。在對詩句闡述完鑑賞內容後,要求小組的另一位代表進行朗誦,並進行朗讀指導,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這一環節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自主鑑賞詩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詩歌鑑賞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四)披文入情

這一環節旨在探究詩歌的內涵。本詩主旨歷來爭議不定,恰好用來進行思維訓練。對於主旨的探討,用顧炎武《日知錄》裏對這首詩的評價“李白《蜀道難》之作, 歌蜀地山川,即事成篇,別無他意。”這個觀點,激發學生的思維,詢問學生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同意的理由是什麼?不同意,那麼你的觀點是什麼?

在學生討論前,首先指導方法,“知人論世” 是評論文學作品的一種原則,並給出李白的人生經歷和寫作本詩時的社會背景,説明李白躊躇滿志而來,卻受到權貴的忌恨,被賜金放還。接着打出唐玄宗時期的介紹,説明太平景象背後潛伏的危機。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對於本課的寫作意圖一般會有三四種説法,一是送別友人;二是抒寫心志,感歎仕途艱難、人生艱難;三是諷喻時政。待學生髮言後,老師打出屏幕中資料以佐證他們的觀點。使他們有思考後的成就感和愉快感。

最後再來朗誦詩歌,在朗朗書聲中再次感受本詩雄渾奔放的詩風和李白的浪漫主義情懷。

(五)佈置作業

背誦《蜀道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誦讀中深刻感受詩仙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備戰高考)

本堂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努力體現“誦讀,品析,積累,運用”等語文課堂的教學要素,在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課堂方面做出了嘗試,讓他們動口動手,用心去感悟,並把感悟的內容用説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分享,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板書:

《蜀道難》是蘇教版必修4“筆落驚風雨”這一專題的一首詩歌,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本説課稿是在上完公開課的基礎上寫就的,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體現新課程的課程理念!

蜀道難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分析:《蜀道難》是蘇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必修四“筆落驚風雨”專題“詩從肺腑出”板塊的一篇文章。本板塊的其他篇目是《登高》(杜甫)、《琵琶行(並序)》(白居易)、《錦瑟》(李商隱)。本詩是專題第一篇,在專題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本詩在李白詩歌中既有代表性,又有特殊性。代表性主要體現為:內容上傷時憂世、關注國事的憂樂意識和熱愛大好河山的誠摯感情,藝術上新奇大膽誇張想象的浪漫手法,風格上熱情奔放宏偉豪邁的基調等。特殊性體現為:作者採用古樂府形式,卻又對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本詩運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了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三次變換。

2.説學情分析

對於高中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已接觸過不少李白的詩歌,對其詩歌也有了一定了解,但實際上仍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次;另一方面,他們又擔負着艱鉅的應考任務。因此,本文教學既要立足課文解讀,也要着眼全局,使學生通過學習本文,舉一反三,加深對李白詩歌、盛唐詩歌的理解,學得一些詩歌鑑賞的方法。班級學生素質一般,對本文文字有較多障礙,難度較大,所以仍然要安排足夠的教學時間———兩課時,並且佈置預習作業。

3.説課程標準:閲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閲讀感受。

基於以上幾點,本詩意象雄渾,筆意恣肆,詩風豪放。努力滲透新課程理念,擬以“難”為切入點,以“歎”激趣、導疑,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品讀意象→體味詩風→感悟情感,最終達成對詩歌的綜合體驗。

我把教學目標設定為:

(1)研習意象,體驗討論,品析蜀道之“難”,感悟詩人情感。

(2)學習詩歌描寫蜀道難的手法,體會李白雄放詩風。

而把(1)作為教學重點,(2)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

1.朗讀———感受音韻之美。朗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朗讀,透過抑揚頓挫的語調節奏,可以感受詩歌的音韻之美。詩歌的朗讀要把握好兩個重要環節。一是音步,即詩歌的停頓及由此形成的節奏。二是輕重音調,即語調。音步和音調都應該根據詩歌內容劃分。因此,朗讀的第一步是深刻體會詩歌內容,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時,朗讀也是感受詩歌情感的重要途徑。通過反覆朗讀,可以加深對詩歌情感的體悟。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後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三、説學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四、説教學流程

1.導入

李白印象:人,豪放率性;詩,浪漫雄奇。

2.激趣

(1)粗讀全詩,明確李白對蜀道的印象:難!

(2)面對蜀道之難,李白如何感歎?

引導學生找出詩中表達強烈感歎的詞語:“噫吁戲”“長歎”“嗟”“長諮嗟”。

3.激疑

(1)歎什麼?

引導學生重讀全詩,從詩中找出蜀道“景物”:“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川”“黃鶴”“猿猱”“青泥(嶺)”“悲鳥”“子規”“連峯”“枯鬆”“瀑流”“劍閣”。

(2)為何歎?

引導學生在自由精讀全詩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意象品味揣摩;交流品讀體驗。

一歎蜀道之高危:用秦蜀人煙不通的歷史、五丁開山的傳説,用絕頂鳥道、回日高標、黃鶴難越、猿猱愁度極寫蜀道山嶺之高危。

二歎蜀道之雄奇:以回日高標、衝波回川、近天連峯、倒掛枯鬆、飛湍瀑流極寫蜀道山川的雄壯奇麗。

三歎蜀道之兇險:以攀援時斂氣屏息、撫膺長歎,悲鳥子規的飛繞夜啼,極寫蜀道山道之峻險;以劍閣“蛇”盤“虎”踞、殺人如麻極寫蜀道人事兇險。

(3)如何歎?

A.鋪墊: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用疊詞將詞人內心堆積縈繞的愁緒描寫得真切入微。

B.研讀:李白用何種方式來表達對蜀道的感歎?

鋪墊:賀知章看了李白此詩後,屢屢稱歎,號其為“謫仙”,當即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詩中“仙氣”何在?

反覆詠歎:詩中用頂真、排比手法三次感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歎其高危不通,二歎其峻險難越,三歎其雄奇兇險。

大膽想象、聯想:用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六龍駕日的傳説極力渲染蜀道之隔、之通,以此表現蜀道山嶺之高危。想象、聯想歷史久遠,空間廣闊,氣勢酣暢。

極度誇張:極寫秦蜀之隔,太白之高,青泥(嶺)之峻,連峯之高,飛瀑之喧,劍閣之險。

反覆烘托:以黃鶴猿猱愁度來襯托蜀道山嶺之高,以飛鳥悲號、子規夜啼來襯托蜀道空寂悲悽;以行人的斂氣屏息、驚魂不定、失色長嗟來襯托山之陡峭峻險。

C.小結:面對蜀道,唯有李白敢將它與天比高,與蠶叢魚鳧開國比久;唯有李白敢借五丁開山寫通,借六龍回日寫隔;唯有李白敢借捫參歷井寫驚,借悲鳥夜啼寫悽;唯有李白敢借倒掛枯鬆寫險,借萬壑雷聲寫雄,借“蛇”盤“虎”踞寫兇,這便是李白身上常人無法企及的“仙氣”——雄奇壯麗、高危峻險的意境,雄放灑脱的詩風。

4.悟情

思考:

(1)你從李白的歎息中聽出了什麼?

引導學生在品味意象的基礎上分析詩人情感:讚歎其雄奇偉麗;驚懼其峻峭險惡;遺憾其高不可越;憂慮其兇險多事。

(2)有人説,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詩人自己仕途坎坷,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你贊成嗎?為什麼?

理由: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可以各抒己見,不求統一,但要言之成理,尤其要能緊貼文本,找出根據。以本題為例,詩人本身可能未必有這層意思,但學生結合詩人生平,讀出這樣的感受也應予以尊重。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兩點:第一,主旨概括最重要的依據是文本;第二,文學作品的解讀可以多元,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讀者可能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和體會。但是多元解讀不能漫無邊際,要防止不顧文本過度解讀。

5.體驗

(1)學生在涵泳的基礎上自由吟誦全詩。

(2)教師範讀(或播放錄音範讀)。

五、説板書:略。

蜀道難説課稿5

一、説教材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一單元幾篇文章都是唐朝詩歌。《蜀道難》寫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險的特點,同時也融入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狀的擔憂,從藝術特點上看,詩歌想象奇特,筆法誇張,充分體現了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學習本詩對學生認識唐詩,鑑賞詩歌,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説學情

學生對古典詩歌並不陌生,但他們的認識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層,還沒用真正掌握鑑賞詩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品味、感悟,幫助他們進入詩歌的情景,增強詩歌的鑑賞能力。

三、説目標

根據教材、學情及課標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家及背景。

2、培養學生鑑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解讀詩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詩人情感,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的意境美、聲韻美,激發他們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

四、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解讀詩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詩人情感,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難點:評析詩歌的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藝術特色,體會作者寫作詩歌時的情感。

五.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

1、誦讀法。

2、問題引導法。

3、交流討論法。

4、點撥法。

學法:

1、自主學習法——蒐集資料、自主思考、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2、勾畫圈點法——勾出文中的重點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3、合作探究法——交流討論,共同研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蜀道難》,再次感受李白詩歌的風格。(板書)。

(二)作者簡介

(三)誦讀感知

1、第一遍,個別學生堂上朗讀,讀後師生議論不足之處。

2、第二遍,聽錄音或老師範讀,學生圈點矯正。

3、第三遍,全體學生齊讀。

4、第四遍,學生結合註釋默讀,疏通詩意,圈出難點,合作交流。

(四)問題探究

1、《蜀道難》中貫穿全詩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詩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1)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2)全詩的主旨句。貫穿全詩始終,有一唱三歎之效!

2、蜀道“難”在哪裏?

三難:

第一段從歷史角度説開闢之難。

第二段從山勢高危的角度説攀越之難。

第三段從現實角度説安居之難。

3、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説: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於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歎、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悽(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誇張:“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誇飾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五)延伸拓展

本文主旨歷來爭議不定,你是怎麼看?

主旨探討之一:送別友人

主旨探討之二:抒寫心志

主旨探討之三:諷喻時政

主旨探討之四:倦於仕途

(六)堂上總結

這首詩想象奇特、豐富,氣勢宏偉、豪邁,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下面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誦這千古名篇。

(七)説作業

背誦該詩。

(八)板書設計:略。

蜀道難説課稿6

一、説教材:

選自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的一篇基本閲讀型的課文。

對於古典詩歌的學習,除了要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還要提高學生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從這兩個方面出發,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通曉背景,整體感知全文,初步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通過反覆誦讀課文和疏通詩文,提高學生閲讀古典詩歌的能力。(教學重點)

3、評析詩歌的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藝術特色,深入體會作者寫作詩歌時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解讀法

三、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作者簡介(生平略、作品風格詳)、寫作背景(利於學生理解詩文)

整體感知:聽課文錄音,注意字詞的讀音,體會詩句的語氣,語調與長短句式變化的關係。

分析課文:從題目的“難”字着手,提問:作者為什麼説“蜀道難”呢?“難”在哪裏?文中有多少處直接提到“蜀道難”的?我到這裏為止提了三個問題,對於前兩個問題,學生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出來,等我們在疏通完課文之後,再解決。但是第三個問題,學生是很容易能夠回答得出來的。因此我只要求學生馬上回答我的第三個問題,順着這個問題,看看作者在文中三處直接提出的“蜀道之難”是否一樣。這樣,就進入詩文的疏通了。

教材的註釋為我們提供了詳盡的解釋,有助於我們疏通詩文。在詩文的疏通時,把更多的機會交給學生。重點詩句、字詞,多讓學生嘗試着翻譯,我及時點評、引導。同時還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詩句,分析詩句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句式特點。

課文從三個角度寫了登蜀道之難,而每一段剛好為一個角度。在疏通完一段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出來。這裏就是解決了上面提到的作者為什麼説“蜀道難”和“難”在哪裏這兩個問題了。

第一課時疏通到課文的第二段止。

第二課時

按照第一課時的方法疏通第三段。

結合課文當中的詩句讓學生説説詩歌是怎樣體現李白詩歌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

總結《蜀道難》這首詩的重點字詞,再次理清“三難”。

佈置作業:出默寫題,課後再背誦課文。

五、板書

課題作者

三難:第一段從歷史角度説開闢之難

第二段從山勢高危的角度説攀越之難

第三段從現實的角度説安居之難

總結:我的教學設計抓住了詩歌當中的“三難”,以此為線索,展開詩文的疏通。對於詩歌當中用來表現“三難”的詩句,也是李白詩歌雄奇瑰麗,富於浪漫色彩的體現。所以用這些詩句可以總結出“三難”的結論,也可以用這些詩句賞析李白的詩風,讓學生欣賞對蜀道難的想象和描寫。學生在讀懂了詩文才能夠賞析,但是我們也可以融賞析於理解的過程當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mingrenmingzhu/shudaonan/nxpz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