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關於美術教學計劃集合六篇

關於美術教學計劃集合六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學計劃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美術教學計劃集合六篇

美術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的情況分析

進入四年級後,同樣是中級階段。這個階段被人們稱作兒童繪畫的轉變期或過度期。在這一階段,他們的繪畫水平處在不穩定狀態。因為這時期的兒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四年級人數較少,在管理方面為了使學生有更多的想法可以交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學生們平均分成兩組,這樣就可以,集體作業。同樣在四年級這個時期,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指導,並實行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方式。(如走出課堂、多增加寫生和速寫的練習),這對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是很有幫助的。

二、教材內容分析

主要內容: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知識、線條的遊戲、橡皮泥塑、繪畫、手工製作、紙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教材重點: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1、強調趣味性的美術教學,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設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感興趣的食物,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主體性的發揮和個性的張揚。

2、兼顧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技能兩個方面的需要,即順應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需要,突出情感、學習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又循序漸進地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改進教學方法的措施

1、提倡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提高學生做小老師的興趣及自學水平,也有利於優良班風的形成、發展。

2、學生仍然按照上學期分好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合作與探究,合作作業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欣賞課前以小組為單位蒐集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期準備,如:上網查閲有關資料,採訪有經驗的家長等。橡皮泥雕課以小組為單位準備材料,進行合作練習。而造型表現課、遊戲式活動方式的課業一定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集體活動獲得豐富的知識與情感體驗。

美術教學計劃 篇2

本校共有二年級學生三百六十人左右,分為六個班。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着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根據上學年級執教時對他們的瞭解,優秀生約佔5%,差生約佔3%,其餘學生均為一般水平。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授本冊教材所面臨的困難性和重要性。

雖然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美術學習生活的經驗,但老師並不能因此對他們的日常常規及學習有所疏忽,在美術課上出現的常規問題仍然有:

1、帶學具仍然是老師最為頭痛的一件事。

2、鉛筆屑、顏料等不能及時清理以致影響衞生情況,對於這些常規性問題,作為教師,儘量多提醒他們,慢慢帶領他們走上正軌。

(二)教材情況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二十課,通過美術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為宗旨,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業類型主要分為造型表現課、設計應用課、欣賞評述課和綜合探索課四大類。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製作。

4、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

二、教學總體目標:

從學生身邊環境熟悉的事物中發現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觀察、記憶、想象表現生活中有特色的環境,體驗生活的情趣,提高繪畫表現技能,學會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設計、想象、創造的能力。

要求:實際是基礎,想象是延伸,教師要用正確、健康的審美觀來引導和影響學生,培養文明、樸素的觀念,讓學生沿着一個健康、文明的審美軌道創新、開拓,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四大領域:造型·表現領域,設計·應用領域,欣賞·評述領域,綜合·探索領域。四類中仍以“造型·表現領域”為主要教學內容,約佔總教學量的三分之二。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美術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為適應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造型·表現課:通過畫、剪、撕、貼等方式,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設計·應用課:通過嘗試各種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想想。、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欣賞·評述課:通過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感受,並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綜合·探索課: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創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學措施:

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開闊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推行發展性評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課堂教學中注意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愛中學習,在玩中學,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一)、教師方面:

做學生髮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思考、去探索、去討論、去創作,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製作教具。

(2)、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大膽創造,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繪畫興趣。

(3)、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佈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4)、靈活改進示範過程的傳授方式,活躍課堂氣氛。

(5)、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少而精,並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繫。

(6)、拓展教學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學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及所學知識,動腦筋製做作品,學會合作,並妥善保存自己的設計作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增長社會經驗。

五、業務學習及其它方面:

作為美術教師,應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對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多研究新的美術動向,閲讀和學習美術教學的有關資料和先進的教學經驗,大膽嘗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本學期的教改課題確定為“美術創新教育的試驗與研究——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對象面向全體學生,旨在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運用多種工具材料進行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獲得感知、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開拓學生的創新精神、技術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積極開展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加強對學生特長的培養和訓練(具體內容另見課外活動小組活動計劃)。

美術教學計劃 篇3

6月2日至13日 色彩(靜物寫生),以陶器,水果,蔬菜等作為基本元素組成畫面。要求基本的色彩傾向正確,用色大膽豐富,冷暖傾向正確。

6月16日至27日 色彩(靜物寫生),加入透明的器皿,啤酒瓶,或者高腳杯等,注意透明器皿在畫面中的表現。注意空間感的表現以及環境色對固有色的影響。

6月30至7月11日複習階段,素描(石膏像臨摹或寫生) 色彩(靜物寫生)。綜合學習。

要求:

1. 構圖上,可以利用一些圖案的法則,譬如變化統一、對稱均衡、對比與調和等,注意突出主體,畫面均衡、舒適。最好自己動手擺出靜物,鍛鍊自己的色彩搭配以及構圖的能力。

2. 色彩的運用要求更加豐富,可以在畫面中加入自己對色彩的感受。要求畫面用色大膽,色彩豐富。

3. 注意冷暖色性在畫面中的應用。要有意識的使畫面呈冷色調或暖色調。提高自己對色彩色性的把握能力。

4. 要求加入透明的`玻璃器皿,適當增加作畫難度。

目的:

在上學期色彩學習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內容,增加難度,學生自己動手擺出靜物,提高色

色彩搭配以及構圖的能力。作畫要使畫面主體突出,空間感,體積感強,色彩飽滿,富有感情。

附: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

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

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教學反思《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

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

美術教學計劃 篇4

本學期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總結上學期的工作,吸取經驗,反省不足。在《新綱要》的引導下,以兒童為本,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特制定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班級情況

大班幼過經過一年的繪畫學習,繪畫技能有了很大的進步,想象力、創造力也有所發展,但也有部份幼兒仍機械地模仿教師的範畫。為了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與水平,為了讓幼兒有充分展示的機會,發展幼兒形象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本學期繼續在選材方面,教師將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社會活動、情感體驗、主題活動、幼兒實際水平和生活經驗選擇切實可行的題材。

二:教學資源

這學期我們教學主要內容是:繪畫《好朋友畫像》《春天多美好》《設計小書包》,手工《食品小製作》《服裝設計師》 《蛋殼小製作》等,針對這些知識的特點,我將它們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步對幼兒進行滲透,發展他們的藝術表現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繪畫、手工、欣賞等多種藝術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學習藝術技能。

能力目標: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鼓勵幼兒用多種工具及廢舊材料,在新穎獨特的藝術活動中大膽創新。

四:教學方法

在繪畫活動中,運用情緒激勵法、觀察分析法、演示想象法等。用最直觀的演示方法幫助幼兒找到目標。讓幼兒以角色身份完成作品,使美術活動遊戲化。主要學會以下幾點:

1、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通過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使幼兒體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3、學習觀察生活,瞭解生活,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作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4、運用各種線條和塊面大膽地表現在生活中感受過的物體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大膽地按自己的意願畫畫。

為了提高幼兒的繪畫興趣,教師的繪畫示範程序要從易到難,指導時充分注意羣體的、個別的需要。為幼兒設置小步遞進的階梯。樹立以幼兒為主的意識,讓幼兒大膽作畫,達到≤幼兒園規程≥中所提到的:激勵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在更大範圍內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幼兒審美及表現美的能力,才能更好實施新≤綱要≥。

五:課時安排

第一週:繪畫《月亮上的故事》

第二週:繪畫《詠鵝》

第三週:繪畫《好朋友畫像》

第四周:手工《食品小製作》

第五週:手工《蛋殼小製作》

第六週:欣賞《張開想象的翅膀》

第七週:手工《羽毛小製作》

第八週:繪畫《春天多美好》

第九周:手工《五角星》

第十週:染紙《漂亮的染紙》

第十一週:小製作《有趣的玩偶》

第十二週:粘貼畫《撕紙粘貼畫》

第十三週:手工欣賞《石頭小魔術》

第十四周:手工《自制小吊飾》繪畫《設計小書包》 第十五週:手工《紙卷小製作》

第十六週:《小白兔》

第十七週:手工《樹葉》

第十八週:《小烏龜》

美術教學計劃 篇5

一、 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本年級有四個教學班,學生美術知識掌握得較牢固,上期美術考核人人合格。同學們普遍提高了對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該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表現自己想法,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上課課堂氣氛活躍。

存在問題:

1、學生作品缺乏表現力(特別工藝),使作品的生命力和震撼力不強。

2、部分學生作業上交或做作業方面比較較慢。

二、 本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1、學習想象畫的作畫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利用蠟筆、水彩筆等工具來表現內心世界形象。

2、學習初步的觀察形象,描繪形象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4、瞭解拓印畫的製作方法,掌握簡處理方法。

5、進行紙工製作,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6、進行泥工製作,培養立體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

7、欣賞兒童熟悉的卡通畫,提高鑑賞能力。

8、欣賞優秀學生作品,開闊學生視野,培養美術興趣,提高表現力。

三、 教材的重點、難點(一)重點:

1、想象畫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繪畫練習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3、進行工藝製作,培養動手能力,立體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培養美術興趣。

(二)難點:

1、想象能力的培養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在繪畫、工藝教學中,使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動手能力,立體造型,空間想象力也有所發展。

四、 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與方法:

1、 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係,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本學期時,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直接作畫,不再使用黃色構圖,以提高繪畫進度,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信心和決心。

3、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6、教學手段生動有趣,運用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7、運用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8、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9、 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

10、 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

11、 儘量注意學科間的聯繫。

12、 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和核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13、 利用宣傳窗和美術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美術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管、現代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貫徹《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XX—20xx年)》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以實施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和“五園”建設為契機,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落實美術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以玉皇劍書畫社為龍頭的興趣小組建設,開展羣眾性美術活動,堅持普及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藝術教育的改革步伐,提高學生美術技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積極學習世界的優秀文化藝術,堅持積極進取、因地制宜、切實提高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使我校藝術教育再上新的台階。爭取用三到五年時間積極探索,使我校藝術教育在全縣乃至全市有一定的特色和影響。

二、基本情況

今秋本校初一有3個班,學生大約170人。通過初步摸底,該年級學生雖然美術基礎較差,主要原因是小學階段沒有專職老師輔導,學生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和美術基礎知識。但學生對於美術學習的興趣較高,這是學好美術的前提。在教學銜接上,困難比較大,所以教學定位寧低勿高,色彩常識、造型能力等邊教邊補。要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三、方法措施

1善於吸取傳統教學精華,注意美術學科的特點,全面貫徹新課標,更新教學手段,引進多媒體教學,特高課堂效率。

2全面瞭解學情,既面向全體,也要兼顧個別差異,對於特長生和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知道。適當降低專業難度,提高全面素養,作好學科整合。

3照準抓手,一課一得,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把知識傳授、激發研討和培養人文精神結合起來。重視交流評價和學生情感體驗。

4課堂內外結合,學用結合,書畫社經常性開展美術作業評選、書畫展覽等活動,營造良好藝術氛圍。擴寬美術活動領域,開展外出採風、寫生、攝影等。

5積極參與教學研究,鼓勵師生髮表論文、書畫作品、參加競賽,教學觀摩、爭取研究課題,開發校本教材等。

6做好書畫室建設、完善,做好美術器材充實、使用和保管。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XX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七年級上冊),由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湖南美術出版出版的新教材。本冊教材共有課文8篇。涉及到美術教學四大領域:

五、教學進度預估

周次課序教學內容課時

1—2一《你、我、他》2

3—4二《我的故事》2

5—6三《向日葵》2

7—8四《梅竹的精神》2

9—10五《花圃》2

11—12六《和平鴿》2

13—14七《燈與光》2

15—16八《門》2

17—18《美術欣賞》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w9g2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