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寫參觀遊覽的文章(蘇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寫參觀遊覽的文章(蘇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寫參觀遊覽的文章

寫參觀遊覽的文章(蘇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抒發真情實感。

2.學習“定點觀察”、“移步換景”、“分類摹寫”的寫作方法,並在訓練中運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上作點評

二、我來説題

(學生就本題交流自己的理解及寫作思路、方法等)

三、寫作指導

1.命題設想

學習了八上第四單元“江山多嬌”主題後,我們不僅領略了我們祖國的秀麗風光和迷人山水,同時還學會了移步換景,定點觀察的寫作方法,今天我們就學以致用,去寫一篇參觀遊覽的文章。

2.訓練目標

①讓學生能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抒發真情實感。

②學習“定點觀察”、“移步換景”、“分類摹寫”的寫作方法,並在訓練中運用。

3.思路點撥

①參觀遊覽時要仔細觀察,認真聽取介紹,研讀有關文字材料。

②寫參觀遊覽的文章要注意條理清楚,思路有三種:“定點觀察”、“移步換景”、“分類摹寫”。

③參觀遊覽的文章形式可以自由靈活,語言一定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情,“觀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讓讀者受到感染。

4.方法指津

①開篇適宜點明參觀遊覽的對象,語言簡練。

②主體部分採用“定點觀察”、“移步換景”或“分類摹寫”的方法,條理清楚地交代參觀遊覽的路線,抓住景物特徵,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有順序地描寫景物,在描寫中融入自己的真情。

③在文章結尾處再次抒發自己的情感。

5.寫作要求

①寫作的內容真實才能抒發真情實感。

②選用恰當的順序描寫景物。

③所擬題目要與文章內容和中心相應。

④字數550字左右

四、例文評説

(兩篇,學生閲讀後交流體會)

例文一

九龍口行吟

我曾一度這樣認為:一處美景的傳世,是需要文人的渲染,文化的積澱的,否則,無論它有多麼雄奇秀麗,總會缺少一些靈氣,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而家鄉的九龍口,既無騷人墨客為其吟詠,又少歷史典故讓它厚重,它不過是錦繡神州的一片綢,泱泱中華的一滴水,平凡如斯,平淡如斯。

去年國慶前夕,師範畢業後再未相見的好友打來電話,説國慶節要到九龍口來旅遊,好友能來,我當然高興,高興之餘,又有些擔心,九龍口能讓他乘興而來,盡興而去嗎?

十月一日,朋友如約而至,早早地吃完午飯,便在朋友的催促下踏上了去九龍口的汽車,僅十幾分鍾,我們就到了九龍口的門户--沙莊。有千年的古鎮,也有百年的村莊,沙莊大概也有幾百年了吧。沙莊的小街兩旁錯落着烏甍粉牆的民居,偶有一筐綠菱、嫩藕,幾簍肥蟹、鮮蝦擺在門前,招攬着遊人。一條條光滑的石板路在民居之間延伸,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謠,在吟唱歲月的滄桑,走進去真有恍如隔世之感,空氣中瀰漫着水鄉特有的氣息,如同醖釀了幾百年的老酒,讓人如痴如醉。正當我和朋友流連忘返時,突然聽一聲招呼:“老師嘛,到家裏坐坐”,我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學生家長,我來不及應聲,他雙手已伸了過來,我趕忙推辭:“我是陪朋友來玩的”,“那我借條船陪你們去吧!”他不由分説便把我們帶到河邊,我們乘一葉小舟向蕩心小島渡去,回望沙莊,我不禁感慨:沙莊的景緻也能與江南的周莊平分秋色吧,周莊的河流是穿插縱橫在村鎮之間的,已不再是孤立的自然,它早就融入了人類的生活,是“小橋、流水、人家”的婉約;而沙莊在水的面前太渺小,它被擠到了水之一隅,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卻有“流水繞孤村”的豪放。那位家長指着遠處的幾幢建築告訴我們,那是正在修建的度假村,以後會有更多的人到九龍口來旅遊。

秋日的陽光飽滿而熱烈,當我站在九龍口蕩心小島的九龍樓上凝神眺望時,我不禁心蕩神馳,水曾被歷代的文人們用來寄託滿懷的愁緒,不僅有詩聖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使人愴然涕下的懷古之愁;也有王國維“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貯得,離人淚”,讓人黯然銷魂的離別之愁;一代詞宗李後主更是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寄託自己的亡國之愁。但是眼前這一大片水域卻使我的心境更加開闊,《岳陽樓記》中的洞庭美景也不過如此吧!九條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條披鱗的巨龍向四面奔騰而去,遠方藍瓷瓶上沙鷗流轉、白帆點點;近處碧玉盤中漁人撒網,殘荷照影,這是自然的傑作,造化的神工。朋友説:“杜甫到此,恐怕也會欣然忘憂吧”。我有些後悔,九龍口,我來遲了!它雖進不了文人的筆端,但只要有人欣賞,能給人愉悦也就夠了。何況山水有靈,它們都是相通的,文學大家們的詩歌遊記中何嘗沒有它的影子。

我們又乘着小船向河蕩深處探尋,在九龍口,唯一能與水相呼應的是一種最普通的植物--蘆葦。在十月的秋風中,到處都有蘆葦搖擺,蘆花飛舞。一輪如血的殘陽映着幾枝勝雪的蘆花,是攝影家眼中的最美;而蘆花那飄逸靈動的氣質更使它成為詩人筆下難得的藝術形象。《詩經秦風》中蘆花有一個別致的名字:“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惜,在如此明亮的秋陽下,我無法領略這空濛迷離的意境。站在蕩心放眼望去,大片盛開的蘆花如鵝毛浮水、白雪融波。一陣秋風吹過,那數不清的蘆杆搖曳起來,又恰似秦皇之箭陣、漢武之奇兵,我感受到一種雄壯。

小船從蘆葦蕩中鑽出,岸邊的一座瞭望塔引起了我的注意。“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半個世紀前,這裏曾是白洋澱,是沙家浜,抗日的烽火也曾在這裏熊熊燃燒過。於是,以《詩經秦風》為底色,我的腦海中構思出這樣一個動人的場景:深秋的早晨,霧靄漸散,風兒蕭瑟,敵人的炮樓若隱若現,一位美麗的農家姑娘正在岸邊和她的意中人作別,小夥子要進入蘆葦蕩中與敵人周旋,櫓聲中姑娘的倩影漸漸模糊,後退的木船旁偶有帶着露水的蘆葦擦過,被打濕了的小夥子依然呆呆地望着伊人的方向……我無法再向上追溯,太多的故事會使九龍口的畫卷上增添許多凝重。這時,船往岸上一磕,我猛然一驚,朋友笑着對我説:“你真是‘不識九龍真面目,只緣身在水鄉中’啊!”那位家長把長篙往河裏一戳説:“很多文化人看了以後都這樣發愣哩!”

我豁然開朗:文化是人賦予自然的,只要“胸中有丘壑”,看到的景物就會靈動起來,會充滿詩意!

例文二

晴空下的長江

晴空下的長江,有一種令人説不完的風韻。

天空瓦藍瓦藍的,是那麼明淨;雲兒,雪白雪白的,是那麼輕盈;明媚的陽光交織成一張巨大的金網,罩在江面上,罩在岸邊,罩在武漢三鎮廣闊的土地上。站在長江大橋上,長江的風姿和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俯視江面,只見混濁的江水卷着漩渦,打着轉兒,彷彿在跳躍、舞蹈,終於孩子似的撒一陣歡,飛快地向東流去。航標燈在浪花的簇擁下,搖來搖去,可真愜意啊!一艘艘輪船“嗚嗚”地鳴着汽笛,在江面上破浪前進,那聲聲嘹亮的汽笛的長鳴組成了一曲動人樂章。

放眼望去,江面上閃耀着金光,時而聚攏,時而散開,莫非是一羣快樂的精靈在嬉戲?遠處的江面,停泊着幾艘運煤船,船上一堆堆小山閃耀着光澤。啊,這才是真正的金子--烏金啊!再往更遠處看吧,水天交接處,依稀可以看到一線山痕,那些從天邊駛來和向天邊駛去的船隻,又不由使人想起“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

再往近處看,長江兩岸,龜、蛇二山鬱鬱葱葱,遙相呼應。龜山上,高高的電視塔聳入雲霄,晴川飯店坐落在綠樹環抱之中,顯得分外別緻;蛇山上,那“南維高拱”的黃鶴樓金碧輝煌,襯着藍天、白雲、綠樹,宛如一幅古色古香的圖畫。忽而飛來一羣鳥兒,在樓前盤旋,真叫人懷疑那黃鶴又馱着仙人翩然而至了。我不由想起崔灝的那首《黃鶴樓》,那結尾不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嗎?詩人所描寫的煙霧籠罩的長江,是使人憂愁傷感的長江?我想,他若能目睹如今晴空下的長江,心胸定會豁然開朗,忘掉一切煩惱,寫出來的詩句就不會這樣悽傷了吧?

五、課堂練習

(片段寫作,如寫一寫習作的開頭或一件事的經過等,此步驟視實際教學時間選用)

六、實戰演練

課後完成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gr2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