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登泰山記》讀法(人教版必修教學論文)

《登泰山記》讀法(人教版必修教學論文)

 沙市一中 鄧金平

《登泰山記》讀法(人教版必修教學論文)

    姚鼐的這篇寫景遊記,不少人覺得考據氣味太濃,語言平淡,甚至有些乏味,所以對它提不起多少興趣,就算是着意對文中的夕照和日出景象大作藝術的想象,也總有別扭之感,仍嫌其意味不足。但如果我們把它看作是一篇表現人生哲理的散文,從對人生歷程和意義的領悟這一角度來閲讀這篇文章的話,或許會讀出一番特別的趣味來。

 

    首先,我們可以把泰山理解為一座生命之山,其陰陽兩面廣袤的地理形勢,也正象徵着由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兩極所生成的我們宏偉壯闊的生命。而長城之古與日觀峯之高,則可以理解為一個生命要有意義的話,則其精神既要有時間的長度,又要有空間的高度;既要有足夠的深度,又要有相當的廣度。

    當我們對生命有了這樣的理解,為人生確立下這樣高遠的目標後,就開始了向生命中的泰山峯巔進發了。選擇這樣的人生道路,註定一開始就不會是一帆風順、一馬平川的。一路頂着刺骨的寒風,冒着漫天的大雪,而山路又是這樣的漫長曲折-- “其級七千有餘”,而且還有太多歧路--“正南面有三谷”,更有不盡的不可預知的令人畏懼退縮的危險--“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但是隻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勇於開拓創新的精神--“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餘所不至也”,以及靈活而正確的策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最終攀登上生命的高峯--“遂至其巔”。

    待歷盡艱險,達到人生新的高度之後,一個雄渾而全新的境界就展現在了你眼前--“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山中居霧若帶然”,正如王安石所言:“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有志者不能至也。”人生的輝煌壯麗永遠只是屬於那些意志堅定、抱負宏遠的傑出人物的,沒有目標、缺少意志的'庸碌之人,則永遠也不可能體驗欣賞到達到人生更高處的這份愉悦和美好的。杜甫《望嶽》詩中説:“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要能發現自己的生命有多低矮渺小,莫過於登上泰山絕頂,同樣,要想知道自己的胸懷有多廣大高遠,也莫過於登上泰山的絕頂。

    登上人生的一個峯巔,實現人生的一個目標,展現在眼前的世界已經足夠讓你歡喜驚歎了,但這多半還只是生命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之後的最初體驗,更多神奇的景象還有待你去追尋和發現。於是,就有了較日落更為壯麗輝煌的泰山日出漸次展現在目前,讓你驚歎於自然的神祕偉大與生命的無限壯美。待到登上峯頂的歡喜漸趨平靜之後,終於可以徜徉於峯頂,慢慢欣賞豐富的生命美景,細細品味豐厚的人類文化了。只是時間如此緊迫,許多美景“皆不及往”,因為人生的追求是永無止息的,當我們征服了生命中的一座高峯之後,就會發現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峯需要我們去攀登,而腳下的這座高山,人生的這段輝煌,已經無暇讓你陶醉,甚至已經激不起你多少喜悦了。此時的心境也就更加歸於自然和寧靜,對生命的體悟也就有了“山多石,少土……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的質樸與厚重,甚至可能是冷寂與肅殺。

    人生本來就是由一個個攀登的過程組成的,所登山峯越高,對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有一顆平常心,所以在最後只是寫下自己毫不顯眼的名字--“桐城姚鼐記”,就將這作為自己這一段、甚至是整個人生經歷的一個輕輕的綰結而已。

    反覆吟味這篇散文,我們或者可以感覺到似乎是在作者引導與陪伴之下,作了一次人生的旅行、精神的攀登,並領悟到生命的真意。讀一篇文章,是為考試,還是為藝術,還是為人生,讀法不同,其滋味大約也是很不相同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my32g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