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滾動》大班教案

《滾動》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滾動》大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滾動》大班教案

《滾動》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紙杯、塑料杯等物體,知道形狀不同滾球路線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為直線滾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薯片桶、紙筒、紙杯、塑料杯、八寶粥筒、斜坡、球門等若干。

2.綵線繩、雙面膠、橡皮泥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激發興趣。

1.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並將其分類。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們滾動的路線。

3.教師出示斜坡,球門,讓幼兒觀察各種材料的滾動路線。

教師小結:有的物體能滾進球門,有的滾不進去,不同的物體滾動的路線不同,兩頭一樣粗的能直線滾動,而一頭粗一頭細的則會拐彎。

二、再次探索,發現不同的滾動方向。

1.提問: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它是向哪邊拐彎的呢?

2.幼兒再次探索,關注物體向哪個方向拐彎。

小結: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總是朝向細的一端拐彎,這種滾動路線叫弧線滾動。

三、三次探索,嘗試讓物體的弧線滾動變為直線滾動。

1.提問:小朋友怎樣讓紙杯、塑料杯不拐彎,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綵線繩、雙面膠等材料,請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為直線滾動。

3.展示幼兒成功的作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討論,分享探索經驗。

小結:只有讓物體兩端變得一樣粗細才能滾進球門。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玩了這麼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現了一個祕密,就是他們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平時在家,你們還看到哪些會滾動的東西?那他們的滾動路線一樣嗎?請你們回去後把他們也找出來玩一玩,試一試,然後把他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和給大家一起分享。

《滾動》大班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二、設計思路

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因此怎樣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設一個比較開放、寬鬆和諧的環境氣氛,讓幼兒有充裕的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保證幼兒的科學學習有一個較長的探索過程,這是我們在設計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幼兒學科學開始於好奇和好奇心之驅使下獲取的感覺經驗。他們一般通過活動獲取科學經驗,而探索過程保證了幼兒的感官、身體運動與客體的直接接觸感知和相互作用、獲得豐富感覺材料,為形成概念提供經驗。

本次教育活動的兩個重點難點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評、示範,讓幼兒來理解的,而是為幼兒提供了生活中熟悉材料:球和洗衣板,讓他們進行操作擺弄。在活動中感受到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這一特徵,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帶着問題邊玩邊思考、提高幼兒感受的有意性,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幼兒對物體移動現象的認識不會停止.隨着年齡增長和知識經驗的豐富會不斷深入,延伸活動正是在啟蒙的基礎上進行,繼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尤其是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繼續探索的方向。

三、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四、材料及環境創設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五、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六、教案過程

探索一: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極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並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探索二: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口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並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記錄:

一、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二、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延伸: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滾動》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讓幼兒主動探索,感知物體會滾動的原因及特徵。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關心周圍事物的情感。

培養幼兒願意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兩個海洋球、一大一小圓柱體、方形、三角形積木各一);

兩大籃各種可滾動的物體。

活動過程: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1、“小朋友,請你玩一玩籃子裏的東西,請你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會怎麼樣?”

2、幼兒自由操作。

3、討論:“剛才玩的時候,這些東西怎麼樣啦?”(動起來了),“它是怎麼動起來的?”(幼兒講述並上來演示)。

幼兒滾動物體,探索會滾動物體的特徵及原因。

1、幼兒討論:這些東西都會滾動嗎?(幼兒討論,教師不做正面回答)。

2、請幼兒把筐子裏每一樣東西都滾動一下,相互交談發現了什麼?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會滾動,有的東西不會滾動。

3、幼兒討論;那些物體對滾動,那些物體不會滾動?為什麼?(幼兒討論)a、請幼兒分別摸一摸會滾動的物體和不會滾動的物體,比較它們的區別。b、師生共同小結:原來圓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討論:你是怎麼是圓物體滾動起來的?

教師小結:我們用力推了一下,圓的物體就滾動起來了。幼兒繼續操作試驗,探索物體滾動時的特徵。

1、幼兒第一次滾動實驗,探索不同物體同時滾動的速度差異。請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體,同時滾動發現了什麼?

2、幼兒第二次滾動實驗。探索相同物體同時滾動時的速度差異。請幼兒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體,同時滾動,觀察有什麼發現。

3、幼兒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幼兒自由討論)

4、別幼兒講述並操作自己的發現。(幼兒發言並行操作)

5、小結:同時滾動不同物體,它們的速度不一樣;同時滾動相同物體時,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滾動速度越慢。

延伸活動——探索會滾動物體的其他特徵。

《滾動》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圓柱體,探索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特徵。

2.比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知道形與體的主要區別並能正確命名。

3.初步培養幼兒觀察和探索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示範用的'皮球和圖形紙片。

2。幼兒人手一份圓形紙片和球,圓柱體積木。

活動過程:

一、探索圓形紙片與球體的不同。

1.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老師出示圓形紙片,請幼兒回答後再出示球。

2.引導觀察發現,圓形紙片和球體有什麼區別。

指名幼兒幼兒自由説。

3.幼兒按小組探索圓形紙片和球體的不同點。

指名幼兒説一説。

4。教師小結圓形紙片和球體的區別,並用兒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區別球體和圓柱體。

1.教師出示圓柱體,引導幼兒觀察圓柱體有什麼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個物體嗎?指名説一説。

2.探索圓柱體的特點。

按小組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探索球體、圓柱體的不同點。

提問: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小結:像這樣上下一樣粗,上面下面都是圓形,兩頭一樣大,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的物體叫圓柱體。

3.小朋友你發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

三、幼兒操作

1.教師按提示要求指導幼兒完成作業“找一找哪些是球體、哪些是圓柱體”。

2.找一找那種搭法最穩固,請在圈裏打勾。

3.師幼校對。

活動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球體和圓柱體,下課以後到區域裏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吧。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要儘量創設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節課能圍繞目標,首先讓幼兒瞭解球體和圓形的不同,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滾一滾、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們的不同,再讓幼兒動手操作球體和圓柱體,從而探索球體和圓柱體的特徵。最後結合幼兒實際生活了解生活中關於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於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麼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讓更多幼兒説出生活中球體和圓柱體的不同之處。讓幼兒説一説生活中的球體、圓柱體這一環節時,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滾動》大班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徵及作用。

2、讓幼兒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蠟燭、尼龍袋子、氣球、打火機、水。

2、課件-空氣污染

趣味練習

空氣污染的原因

《滾動》大班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教材有一節課是《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在孩子們上這堂課時孩子非常感興趣,孩子們拿着老師提供的材料在桌面上滾動玩耍,於是就決定給幼兒上一堂關於物體的滾動。

活動目標

1、給物品進行分類(不會滾動的為一類,會滾動的為一類)。

2、初步瞭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5、樂意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自主探索出物體的滾動路線。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杯子、球、積木、紙盒、石頭、風車等。

2、大記錄紙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今天呀,呂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東西請你們玩,請你們找一找玩一玩,如果它會滾動請你拿一個在手上,如果它不會滾動請你把它放在這個框裏,明白了嗎?

2、幼兒把物品進行分類

3、來我們來檢查一下框裏面的東西都是怎麼樣的呢?

4、幼兒回答:

5、讓幼兒説説自己手上拿的是什麼物品。

6、這些東西為什麼會滾動呢?

7、來寶貝我們把這些東西都放在地上玩一玩、滾一滾。

8、幼兒在地面玩耍。

二、遊戲:滾進球門

1、老師介紹遊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2、集體交流,並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三、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遊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並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裏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給大家看。”

《滾動》大班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身體滾動帶的快樂。

2、培養節奏感和身體的協調性。

3、幫助幼兒學習探索用身體帶動某一物體,是物體動起來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廢舊紙箱若干,上面塗上鮮豔的顏色。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引起興趣。

(二)基本部分:

1、組織幼兒談話:小朋友的身體哪些地方可以轉動?

2、學習兒歌並表演〈軲轆歌〉。

3、出示紙箱子,請幼兒自由探索,怎樣讓紙箱子動起來。通過探索,讓幼兒知道側身滾動或手腳着地爬都能帶動着紙箱子走。

4、遊戲,〈會動的“坦克”〉幼兒鑽入紙箱內,躺在裏面,身體側身滾動或手腳、漆蓋着地爬,帶動紙箱向前運動,比一比看誰的紙箱動的快。

〈三〉結束部分:老師對上課認真聽講的幼兒進行表揚。

四、活動延伸:户外活動時教師和幼兒繼續做會動的“坦克”遊戲。

《滾動》大班教案8

設計背景

通過觀察我發現本班大多數幼兒活動能力弱,動作不夠靈活和協調。單純讓他們跑跑、跳跳對幼兒來説是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得不到更好的發展,於是我設計了健康活動《滾動》。在活動中,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讓幼兒在探索滾動的活動中尋找橫躺滾的方法,同時培養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橫躺滾動作,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2、培養合作精神,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3、能在地毯上探索各種滾動的動作。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掌握橫躺滾動作,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

活動難點:在地墊上探索各種滾動的動作。

活動準備

地墊上有紅、黃、藍、綠各隊標誌若干;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幼兒成散點式隊形在教師的帶領下做熱身操,模仿游泳、舉重、投籃、自由體操等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分組在地墊有圓點標誌一端排隊,嘗試做各種不同的滾動動作。

2、剛才你們做了各種滾動的動作,有的團身滾,有的橫躺着滾,請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滾得又直又快?

3、引導幼兒帶着問題探索又直又快的滾動方式。

4、請個別幼兒展示探索結果。

5、教師邀請一名幼兒一起示範,引導幼兒比較哪種方法滾得更快,從而發現基本的動作要領:手腳伸直,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這個動作叫“橫躺滾”。

6、幼兒自主練習。

7、幼兒成四路縱隊,按順序在地毯上做橫躺滾動作,根據全組幼兒完成動作的累計時間,在記分牌上記錄成績:第一名4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分,第四名1分。競賽共進行兩次,引導幼兒計算兩次競賽的總成績,最後向勝利隊頒發紅旗。

三、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户外活動時幼兒再次與同伴活動。

活動反思

我上了節大班健康活動,通過校方領導聽課、評課,現將活動反思如下:

1、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因前滾翻主要是頭部,但我在做準備活動時頭部運動忘了,只做了坐位體前屈,上身下壓運動,跟前滾翻動作直接引入了。

2、墊子設想不夠好,應該每位一塊,墊子的缺少直接導致小朋友們活動量的不充分,也沒有讓孩子們練習盡心。

3、探究多種團身姿勢的滾動方法,“那種方法最容易,最實用。”就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討論一、從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翻滾本身就會,這節課主要以在會的基礎上讓小朋友知道橫躺滾能保護自己,側滾翻滾在迎面遇到危險時可以翻滾保護自己。老師們還談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意外。如:在下樓梯時、抱小孩跌倒和迎面遇到牆跌倒時等的反應和自己做出的動作。覺得上這一課的重要性。

4、不足的地方:就是雖然本次課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孩子們在快樂的氣氛中積極的參與,並且每個人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提高,但在結束部分我應該做小結,這樣幼兒和聽課的教師都清晰了本節活動的主題。

5、幼兒學會了橫躺滾的方法之後,不妨再去擴展一下,引導他們去嘗試,在高處跳下、意外跌倒狀態下使用滾動動作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使幼兒的學習更有動力,生活更有安全感。讓幼兒覺得掌握好滾動的能力將會使他終身受益。

《滾動》大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各種玩具的過程中,覺察到物體有滾動的和不能滾動的兩類。懂得“滾動”和不能“滾動”是對物體的一種分類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發現有的不能滾動的物體,通過改變外形是能變成滾動的。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滾動和不能滾動的各種材料或物品若干;

2、滾動和不能滾動的標誌各一個;

3、大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請小朋友玩玩具,並按“滾動”和不能“滾動”對玩具進行分類。

二、提出問題,幼兒猜想並進行實驗驗證,自己記錄實驗結果。

1、師: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或者藉助哪些材料把不能滾動的東西變成能滾動的呢?請你們想一想,把你們的想法告訴老師。(幼兒表述,老師記錄集體猜想表)。

2、師:現在你們再去試一下,可以一個人試,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試一試,看看誰想的辦法好,誰想的辦法多。(幼兒分組自選材料並實驗驗證,記錄實驗結果)。

三、幼兒與同伴交流,説説自己的發現。

四、提出新問題:

師:下一次老師將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才讓能滾動的東西滾的更快一些。

《滾動》大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為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啟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於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麼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複合運動。

《滾動》大班教案11

活動意圖:

大班孩子對自己的身體能力有了初步瞭解,並積累了一定的動作技能,在運動的需求量上也相對較強。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孩子探討對身體協調性要求相對增高的“橫躺滾”。以激發和擴展孩子的滾動動作上的興趣和需求,獲得愉快的感受。

活動目標:

1.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嘗試在地面做橫躺滾。

2.利用綢帶的合作性遊戲,從多種角度發展幼兒創新技能。

3.培養合作互助的精神。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廢舊橫幅五條,圓形筒一隻。

2.隊形標誌圓點、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以參與奧運會團體操表演的情景,激發孩子的興趣。

二、熱身準備活動“我是小小運動員”

1.教師領跑,帶領孩子們繞綢帶蛇形跑和繞場慢跑進入場地。

2.幼兒成散點式隊形自由站在教師周邊合適位置。

3.教師領操、幼兒隨口令動作到位。

三、幼兒嘗試在綢帶上做各種不同的滾動

1.教師:孩子們,我們的身體本領可大了,你們會用身體表現什麼動作?(幼兒嘗試表現)

2.梳理孩子展示的身體動作,引導幼兒嘗試不用的滾動:除了走、跑、跳,我們的身體還可以像球一樣滾動,你們還有不一樣的滾動方法嗎?(幼兒自由分散嘗試、探索)

3.教師啟發,並有目的的觀察和指導

4.幼兒展示多種滾動的方式

四、教師幼兒一起探索新的滾動動作“橫躺滾”

1.教師出示直筒狀滾筒,滾動滾筒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直筒它是怎麼在綢帶上滾動的,仔細看哦!”

2.幼兒嘗試模仿直筒狀滾筒的滾動方式。

3.教師與個別幼兒共同嘗試和展示自己模仿後的表現動作,其餘幼兒觀察評價

4.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橫躺滾的動作要領

5.幼兒自由嘗試練習橫躺滾,並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我是快樂小滾筒”的競賽

6.團體操部分展示“花樣滾”

五、快樂遊戲時間

1.遊戲一:“舞龍”教師與幼兒合作將各小組綢帶連接(各綢帶上有鏈接扣)成“長龍”,幼兒與教師集體將綢帶舉過頭頂,舞動“長龍”。

2.遊戲二:“蛟龍戲洞”,幼兒部分舉綢帶,部分鑽洞;輪流進行。

六、放鬆活動“划龍舟”

教師帶領幼兒一手持綢帶成“龍舟狀”,隨樂邊做划船動作,邊慢慢放鬆腳部、手部離場。

活動反思:

一、活動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徵,目標制定切實可行。

大班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發展較好,在動作上更加靈敏、平穩,有較強的自控能力,體力和合作意識都有所發展,並且有一定的責任感和集體觀念。所以,在選擇和組織大班體育活動“滾動”時,設計者者不失時機地考慮到動作增多、難度增大、內容豐富、運動量大、競賽性強、腦體結合、規則稍複雜等因素,以保證所選擇組織的活動讓大班幼兒喜歡,同時又有效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活動中,教師還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給予不同目標要求。

二、在情境中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期主要的思維方式。幼兒對具體的、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對於抽象的概念卻不太感興趣。體育活動中單純的動作練習不能引起幼兒興趣,就是因為在他們現有的頭腦中沒有具體的形象。本活動中帶有角色和情節的遊戲活動,使幼兒隨着情節的跌宕起伏,深入遊戲,並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也更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

三、在音樂中烘托幼兒活動的氛圍。

音樂是以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它以其特有的藝術形象吸引、感染着我們。優美生動、節奏鮮明的音樂會讓人們感到精力充沛、情緒愉快;舒緩輕柔的音樂會讓人們身心放鬆。本活動在組織進行體育活動時,充分運用了音樂的效果,以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音樂的烘托下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活動當中去。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複合運動。

《滾動》大班教案12

1、年齡段:大班

2、課題名稱:滾動的物體

3、課題來源:日常生活中,物體的滾動現象是常見的,也是幼兒樂於探索的。如:幼兒在玩皮球的時候,總喜歡把球放到滑梯上讓它自由滾落,又或者用手推、用腳踢等,在玩的過程不自覺地進行無意識的嘗試,在嘗試中去發現其中的“奧妙”。平時在玩積木和筆及其它東西時常會不自覺地讓它們去滾動,這種無意識的嘗試讓我想到有必要引導孩子去發現一些科學原理。

4、活動目的:

a、通過讓幼兒自己探索問題,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通過對生活題材的挖掘,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的興趣。C、在活動中注意幼兒自己的動手實驗與嘗試,培養孩子自我

價值的肯定能力與發現問題的自豪感,樹立自信心。

5、設計框架:

一、師(提供操作物體若干):有什麼辦法能使物體滾動?幼兒討論。

幼兒嘗試操作,自由探索,交流。

二、為什麼物體開始不動,後來滾動了呢?討論,小結:因為對物體施加了力。

三、幼兒嘗試操作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情況下滾動的差異。

1、當物體在平地時的滾動。

2、同一物體在滑坡度不同的板上滾下來的差異。

3、同一物體在坡度一樣,但質地不同的板上滑下來的差異。

4、討論原因。

四幼兒嘗試操作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條件下滾動的差異。

1、大小不同或形狀不同的物體,在平地上施於相近的作用力看它們的結果有什麼不同。(圓柱體|、球體、不規則形狀或同樣的形狀不同的大小的物體等)

2、同理使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坡度上滾動。

3、使不同的物體在不同質地同樣的坡度上滾動的差異。

五、交流小結:物體的滾動是有條件的,並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會滾動;物體的滾動與物體的重量、形狀、坡度、作用力及物的質地都有關係。

六、啟發思考:為什麼有的物體在坡上只會滑下來,而不會滾動?

七、延伸活動:到生活中去尋找“滾動”的現象,並思考。

《滾動》大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認識圓的基礎上,通過做做、玩玩,讓幼兒知道圓形的物體會滾動。

2.知道用輪子能省力。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4.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室外:

(1)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裝有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

2.室內:各種形狀的小積木,幼兒人手一套;裝有書籍的箱子一隻,圓形的輪子兩個,小推車一輛,大積木一塊,每組一隻盒子(裝有橡皮泥、硬卡紙、彩色紙、剪刀、牙籤、膠水、蠟筆)。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滾動圓形和其他形狀構成的物體

在室外供給幼兒裝有圓形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以及裝着除圓形以外的各種形狀輪胎的小三輪車、四輪車、小推車。教師:“這裏有許多車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想一想,哪些車子的輪子會滾動?”

二、第二次嘗試:圓形的東西會滾動

1.在室內供給每位幼兒各種形狀的積木玩。

①你們的桌子上有什麼形狀的積木?

②請你推動各種積木,你發現了什麼?

③為什麼圓形的積木輕輕一推會滾,而梯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的積木不會滾動呢?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動,因為它沒有角。

2.圓形輪子會滾動。

師:“人是很聰明的,人們利用圓形的東西會滾動的道理,製造出許多圓形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圓形輪子問:

①“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圓形)

②“輕輕推它會怎樣?”(會滾動)

三、瞭解輪子的功用(第一次嘗試:利用圓形輪做事,又快又省力)

1.請兩名幼兒把一箱書從A處搬到B處,問:“你們搬得動嗎?”(搬不動)

2.教師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萬向輪,再請兩名幼兒推動。問:“現在能搬動嗎?為什麼?”

3.請兩名幼兒分別將兩堆大積木從A處運到B處,一名幼兒用小推車搬,另一名幼兒用手搬,看一看,誰運得又快又省力?

師小結:使用輪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瞭解輪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師問:“除了這些輪子外,你們在幼兒園和家裏還看到過哪些地方有輪子?”(幼兒自由回答:汽車、飛機、火車有輪子,掛窗簾的軌道有滑輪,升國旗的旗杆上有滑輪,沙發下也有輪子等等)

四、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輪子

1.教師向幼兒介紹手工盤裏材料,請幼兒給汽車的車廂製作輪子(教師事先給幼兒每人準備一隻盒子做車廂,並先在車廂下部打好穿牙籤的洞),幼兒把兩根牙籤穿入洞內。

2.讓幼兒利用硬紙、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輪子裝在牙籤上,即成一輛汽車,然後,拿着自制的小車到室外玩。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於“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滾動》大班教案14

一、教學內容

瞭解帶圓的物體會滾動,有角的物體不可以滾動。

二、教學目標

1、幼兒瞭解物體的形體,知道哪些物體可以滾動;

2、通過操作幼兒感受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徵。

3、激發幼兒樂於動手動腦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可以滾動物體的特徵

難點:認識物體的形體,並可以流利地説出它的形體和特徵

四、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講授法.操作練習法.引導發現法.總結歸納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

六、教學內容及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體育場今天有一場滾動比賽,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參賽選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報紙、八寶粥桶)

2、學習新知識:

(1)引導幼兒瞭解球體和圓柱體為什麼會滾動?

(2)幼兒瞭解正方體、長方體、長方形為什麼不可以滾動?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幼兒操作並作出判斷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體,幼兒來動手試一試它可不可以滾動,可以滾動的打√,不可以滾動的打×。

(4)、歸納總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角,圓圓的,所以會滾動。

3、佈置作業:家中尋寶

我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滾動的物體。

《滾動》大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產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準備:

三角形、梯形、方形積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圓台形的化粧品瓶子;電池、透明膠帶等物體;記錄卡片16份、小筐8個、PPT。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師:這是什麼?

幼:球師:老師把它輕輕一推,看它怎樣了?

幼:向前運動、動了、滾動……師小結:像這個球一樣咕嚕咕嚕往前轉動我們叫它滾動。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好玩的東西,看看有些什麼?(揭密神祕袋,幼兒瞭解操作的材料)師:請小朋友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哪些會滾動哪些不會滾動?然後給它們分一分家,把它們分別放在相應符號的筐裏,並填寫好觀察記錄表(一)。

個別指導:你玩的是什麼?你把它放在哪個筐裏了?為什麼?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師幼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師:大家幫這些東西分好了家,我們來看看能滾動的筐裏放了哪些東西?幼兒説物品,教師在記錄紙上貼上這些物品的標記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這些物體能滾動?這些東西不能滾動?

小結:這些沒有角的圓圓的東西,只要對它們用點力,它們就能滾動。

三、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師:這些圓圓的東西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一樣嗎?請小朋友再次玩一玩。這次要仔細觀察,把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畫在你的記錄紙上。

個別指導:你玩了什麼?它滾動時走的路線是什麼樣的?

幼兒説自己的操作發現,教師徵求大家意見後記在大記錄紙上。重點講述球體的滾動路線。

師:從這張大記錄表上你能發現哪些東西在滾動的時候走的路線是一樣的。為什麼它們走的路線會一樣?

小結:(邊小結邊貼上相應的球體標、圓柱體、椎體標記):像皮球、海洋球它們的身體都是圓球體,走的路線是曲線。像透明膠帶、電池它們的身體是圓柱體,走的路是直線。一次性杯子、化粧品瓶子身體一頭大一頭小,走的路是圓圈。也就是説不一樣的形狀它們滾動時走的路也就不一樣。

我們把這些物體滾動是走的路叫滾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對我們的科學發明非常有幫助(出示PPT,請幼兒分別説説圖片上可以滾動物體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我們的航天飛船駛入太空都要設定好軌跡,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小朋友從小學習科學知識,長大了也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發明家。

四、活動延伸:

這個筐裏還有一些不能滾動的東西,你能想出好辦法,讓它們也滾動起來嗎?然後再去發現它們的滾動軌跡。

標籤: 大班 滾動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e7dx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