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馬致遠《山市晴嵐》賞析

馬致遠《山市晴嵐》賞析

馬致遠(約1250-1321),號東籬,字千里。大都 ( 今北京 )人。元憲宗、元世祖時期,有建功立業的抱負,曾奔走求仕。曾任江浙省務提舉,仕途不得志,後歸隱山林。成宗時期參加“元貞書會”,與藝人為伍進行戲劇活動

馬致遠是中國元代戲最著名的曲作家,散曲家。著有雜劇15種,今存《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江州司馬青衫淚》、《 西華山陳摶高卧 》、《 呂洞賓三醉岳陽樓》、《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半夜雷轟薦福碑》以及與人合寫的《邯鄲道省悟黃粱夢》等 7 種。散曲有小令115,套數16,殘套7。在整個元代,他是個多產作家,其散曲聲譽極高。代表作《漢宮秋》取材於漢代王昭君和親故事,但情節有較大改動,以漢元帝和王昭君的愛情為主線,同時揭露了漢朝君臣的昏庸和無能,塑造了王昭君這一愛國者的形象。這一形象成為後來戲曲中漢明妃的定型。馬致遠的散曲今存 120多首,成就為元人之冠。作品內容主要有歎世、詠景、戀情3類。聲調和諧優美、語言清新豪爽,善於捕捉形象來熔鑄詩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調,對散曲的發展與提高作出了貢獻。其【雙調夜行船】套曲 、【天淨沙】“枯藤老樹昏鴉”等歷來被人推為元代散曲中的極品。今人任中敏輯有散曲集《東籬樂府》。

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賈仲明【凌波仙】吊曲説:“萬花叢裏馬神仙,百世集中説致遠,四方海內皆談羨。戰文場,曲狀元。姓名香貫滿梨園。” 朱權《太和正音譜》説其曲“不可與凡鳥共語,宜列羣英之上”,被推為元曲家第一。

《山市晴嵐》一曲所寫的是山村傍晚的美麗風光:雨過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餘暉中;晚霞作襯,霧氣輕飈,四周羣山像錦繡屏風般的迷人;眼前的草店與村落,與其他景象連成一體,構成一幅和諧清新、恬靜秀麗的“山市晴嵐”圖。

【雙調】壽陽曲 山市晴嵐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裏,錦屏風又添鋪翠。

“村外,草店西。”開句切入題目中的“山市”、“花村”指山花爛漫的山村。“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徵)。其中的“外”和“西”,把視野放寬,不只是寫“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寫更寬闊的自然風光。

此曲用簡練的筆墨,描繪一幅色彩絢麗、景色秀美、充滿生機的山間暮景,表現了曲家恬淡平和、嚮往寧靜的心態。

“晚霞明雨收天霽”:“晚霞明”寫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萬丈。“雨收天霽”緊扣題目“晴”字,寫出明麗的晚霞並非一般之明麗,而是雨過天晴後的通明透麗。

“四圍山一竿殘照裏”:緊接着“晚霞”,更具體地寫出夕陽與山的一竿之距。

“錦屏風又添鋪翠”:山與霧氣(晴嵐)連成一片,使“錦屏風”般的“四圍山色”鋪翠添碧,更加鮮豔迷人。

層層描景,使山市晴嵐景象鮮明突出。此曲題為“山市晴嵐”,從曲中畫面看,作者所寫的是以“山市”為背景的“晴嵐”。“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現的是“山市”,是鮮花盛放的村莊與商業性的草店。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霽”所寫的是視覺中的山市景象。其中雖有雨過天晴的描寫,但尚未直接寫晴嵐,只是為晴嵐的描寫鋪墊。第四句寫殘照中的四圍山色,其中雖有晴嵐在,但未直接寫出。直至第五句“又添鋪翠”出現,作者才把晴嵐及其造成的.景緻和盤托出。以“又添鋪翠”這樣的點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與“晴嵐”的意象都鮮明地呈現了出來。

景物描寫中體現了作者的心態。此曲雖重在寫“晴嵐”,但並非只寫晴嵐,還有草店、晚霞、酒旗、山色等。真是一筆一景,曲中有畫。從這大自然的化工之美中,見出曲家恬淡平和、嚮往寧靜的心態。今日站在馬致遠家鄉的北京西山的韭園靜遠山房西眺西落坡,極目遠望,看着山花與市鋪,看着當今的花,看着當年商鋪的遺蹟,方可體會到這種“山市晴嵐”的情與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oxr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