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詞曲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裏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着一匹瘦馬,迎着悽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一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馬致遠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藴深遠,結構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其四射的藝術魅力,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騷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絕句妙景(《人間詞話》),又兼具宋詞清雋疏朗之自然,歷來被推崇為描寫自然的佳作,堪稱秋思之祖(《中原音韻》)。它勾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遊子在深秋黃昏時刻孤寂無依的悲涼處境和思念故鄉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陽下, 烏鴉歸巢, 小橋邊,農人回家; 而荒涼古道上, 瑟瑟秋風中, 我們的主人公卻是疲人瘦馬,踽踽獨行,夜宿何處, 明日何往?都還不得而知。這又怎不叫他愁腸寸斷、倍思故鄉! 全曲不着一秋, 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 不用一思, 卻將遊子濃重的鄉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正所謂: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 枯藤老樹昏鴉, 小令伊始,由近處着筆,在一株枯藤纏繞的老樹枝頭,幾隻烏鴉守在巢邊哇哇怪叫,就將一幅蕭瑟肅殺的深秋景緻展現在讀者眼前,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絃。 藤、樹、鴉,本是郊野司空見慣的景物,並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合匹配,一股蕭瑟肅殺之氣立即從字裏行間油然升起,籠罩在讀者心頭,再加上平仄的轉換與音韻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兩字一頓,語調由低轉高,再由高轉低,枯、老、昏依次遞進,緊壓過來,讓人頓感氣息閉塞,真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小橋流水人家,詩人筆鋒一轉,讀者的視線也跟着帶向遠方,一組充滿和平安詳生活氣息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高度緊張的情緒也因此一緩,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這既是對遠處風景的詩意描繪,也表現了漂泊的.詩人對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嚮往與渴望。在平仄的運用上,採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組合方式,語調也因平仄的轉換而顯得歡快與和緩起來。小橋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為描寫詩意的田園生活的千古絕句。 古道西風瘦馬。詩人筆鋒一收,又將我們從美好的憧憬與嚮往中拉回到無奈的現實裏來:古道蕭索、西風凋零、瘦馬宛然,無論情願不情願,喜歡不喜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跡天涯的孤行苦旅還得繼續。仄仄平平仄仄,音聲一變,氣息也由舒緩再次轉為短促,顯示出詩人的激憤的情緒,我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緊張起來。 夕陽西下,平平平仄我們的心再次被詩人揪起來:落日西逝,暮靄籠罩,顛沛勞頓的詩人今夜會宿在何處?明日還將去往何方? 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此時愁苦之情溢於言表,是一種濃濃的離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詩人發出一聲仰天浩歎,就此作結。 傷心的旅人,在遙遠的異鄉漂泊流浪。是傷心?是孤寂?是悲哀?是無助?還是無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這既是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感懷與嗟歎,也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有力質問和無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來,純用白描手法,仔細揣摩,卻又滿是比喻象徵。用詞之精煉準確,結構之精緻巧妙,寓意之深刻廣泛,實為罕見。可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ciqu/exm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