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孔孟論學習》説課稿範文

《孔孟論學習》説課稿範文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語文 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孔孟論學習》 (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孔孟論學習》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孔孟論學習》是北師大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第 一 篇課文,該單元以讀書妙語 為主題展開,學習本單元,意在讓我們聆聽先哲的教誨,學習大師的讀書之道。本文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和《孟子》,是記錄孔子孟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是古代聖人孔子和孟子談論讀書學習的名言。課文中所選的《孔孟論學習》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或者勸勉後人要勤奮、刻苦地學習。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八年級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

1)、知識與能力:瞭解作者、作品資料;疏通文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

2)、過程與方法: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理解運用課文中關於學習的名言警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輝人格魅力,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內容豐富內涵,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3.教學重、難點: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因而疏通文意、深層理解文章內藴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引領學生在活動中內化,並能學以致用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説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課前資料交流、開放式討論、提問法等。同時將運用多媒體教學法作為輔助教學法。

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1、多形式朗讀課文法,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討論、探究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導語,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伴隨着一曲《高山流水》,課件展示一組孔廟、孟子像等圖片,教師緩緩導入: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是孔子的經典語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孟子的經典語句,今天我們將再一次來聆聽先哲的教誨,學習大師的讀書之道,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孟論學習》。(隨之板書課題) 。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導入語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環節二)、走進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請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孔子、孟子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孔子、孟子生平以及寫作的背景)。我設計這一環節,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鋪墊。

(環節三)、初讀課文、初步理解

教師範讀掃清文字障礙,請學生自讀、齊讀、賽讀,教師組織學生聽讀、評議,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停頓正確。教師最後強調重點字詞句的識記。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我設計多種形式誦讀文章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環節四)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每人翻譯一則,將翻譯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2) 學生提出疑問,由學生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課件展示。板書: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兩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環節五)、品味文章,拓展延伸。

讓學生講一個自己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説明端正學習態度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讓學生自由發言。《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 對話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不僅要了解文本,更多的是通過文本喚起自己對成長的回憶,並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在交流之中又生成新的認識,新的思考。走進文本,又能走出文本。可以感受讀書做事正、反兩面的例子。同時也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這正是此環節設置的意義所在。

(環節六)、課堂總結

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受到什麼啟發?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後教師做總結髮言。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七)、佈置作業 (二選一) 多媒體出示習題:

1、背誦並默寫全文 2、重新翻譯全文,並就其中你感觸最深的一則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業的設置,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為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作了訓練。這一環節因為時間關係只能放在課後了,但它的意義遠不是一道練習題那麼簡單,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的積累和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我設計的這道作業題,目的就在於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gem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