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説課稿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説課稿

一.説説教材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説課稿

拿到教材以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自己熟悉文本,與教材對話。很多文章,我們不能把它孤立開來看,也許是放到整冊書裏,也許是放到整個單元裏去,揣摩編寫者的意圖,聯繫前後,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沒有着急動手進行教學設計,製作課件。而是,對蘇教版五上的教材進行了瀏覽,重點就學習了這篇文章所在的第六單元的課文。本單元圍繞“百折不撓”這個主題精心編排了四篇課文:即《天火之謎》、《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諾貝爾》和《滴水穿石的啟示》。從內容上來看,這四篇課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蘭克林,談遷,諾貝爾,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所選人物涵蓋了古今中外。他們中有科學家,史學家,有醫藥學家,發明家,畫家。他們都是名人,都是成功人士。在他們身上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撓,滴水穿石的精神。這就是成功的祕訣。從體裁上來看,前三篇文章以記敍為主,通過一件或者幾件事情刻畫人物的形象,通過閲讀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後一篇論説稍重,通過具體的事例,闡明作者的觀點。我們除了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這種敍議結合的方法,並進行類似的習作練習(如讀後感)。

二、説説設計意圖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中悟意,讀中悟情

語文課一定要做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朗讀的訓練相結合 ,二者缺一不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文章的語言有兩大特色:運用數據和大量的四字詞語,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這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抓住數據20 多、 6次、50多、500多萬,體會艱辛,讀出艱辛,使學生走進人物內心.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通過朗讀感悟,明白四字詞語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寫談遷為了讓新《國榷》更加翔實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艱辛時連用了好幾個四字詞語:"四處尋訪"、"廣泛蒐集"、"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年老體弱"、"奮筆疾書"等,引導學生讀書要把文字想像成畫面,比如從"終日奔波"一詞中我們可以想象到談遷從清晨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辛,進而感受到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撐着他. 學會默讀,讀中感悟、以讀代講。通過多形式地讀,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明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習“百折不撓”的精神

2、以情動人,在情感的共鳴中感受談遷不屈不撓的精神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的難點在於引領學生跨越時空的界限,展開想象,感受談遷在逆境之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學作品載負着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雙重情感交流。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引起情感共鳴。

一般來説,要在語文教學中產生思想感情的共鳴需具備三方面的.條件:一是作品本身的藝術感染力強,二是讀者自身有豐富的社會體驗,三是教師對情感的激發。語文教材裏的文學作品,都是千錘百煉的經典作品,藝術感染力自不必説。也就是説,產生思想感情共鳴的第一個條件是完全具備的。這些作品並不一定都能讓學生喜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社會經驗還不足,閲讀作品時,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此看來,要想讓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共鳴,就必然要求教師從社會經驗、生活體驗入手,為學生創造一些必要的條件。這篇文章,從談遷一寫《國榷》的欣喜,遭遇厄運的悲慘遭遇,再到二寫《國榷》的悲壯艱辛,如果能讓學生先從感情上得到共鳴,那對理解談遷的思想境界,感受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定能水到渠成。

3、學習不動筆墨不讀書,初步學會讀書做批註

我發現有些同學,讀起書來常常是囫圇吞棗,有口無心,結果,一篇文章讀下來竟然沒有什麼收穫。這樣“空讀”不會有多大的收穫,我建議同學們讀書時學着做些標記和批註,這樣收穫會大些。批註是常用的讀書方法。閲讀的時候把讀書感想、疑難問題,隨手批寫在書中的空白地方,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所以教學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我常常是要求大家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批評和註解,作用是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在本課的應用裏,主要關注以下幾個特點:

1.賞析語言特色(如修辭生動、動詞準確、修飾語精當、哲理深刻------)2.評點人物3.生髮聯想4.剖析寫法

當然我們在做批註時,首先要求注意用語簡潔、精練,語言通順,不能太繁瑣,用自己的話準確概括,做到言簡意賅。在原書地方寫你的真實的感受,如果該書你準備閲讀多次,注意每次用不同的筆寫。

三、説説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並學會扣住重點詞語展開想象,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讀中感悟。

3、能正確認識數據在課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過文本的理解,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理解和認識數據使用的作用。

2、明確編年體史書《國榷》誕生的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體會談遷面臨厄運時打不垮的堅定信念,並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的道理。

三、説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從課題入手,有意識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整體的認識和把握,為下文學習重點段落作鋪墊。一開始要求學生説一説課文中的“厄運”和“信念”分別指什麼?然後要求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第一課時的學習進行回顧。

二、精讀課文部分

縱覽整篇文章的結構,發現課文第1自然段的一寫《國榷》的艱難和成就感,和下文的心血化為烏有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對比,隨着事情的發展,感情地變化合情合理,所以首先我確定的方向是不割裂整篇文章的完整性,順序性。就從第一自然段開始,順其自然地隨着談遷的境況走進故事,體會文章的感情。所以教學設計也遵循着這樣的原則。

一、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一寫《國榷》的艱難

過渡:這究竟是怎樣的一部書稿呢?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圈畫出有關的文字。並在這些句子的旁邊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這就是抓住重點詞句,做批註讀書法。

學生交流點:

(1)“經過20多年的奮鬥,6次修改,談遷終於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

始終以一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避免課堂上出現無謂的細枝末節,或者老師話太多的毛病。“仔細閲讀這段話,從哪裏可以看出《國榷》的確是談遷心血的結晶?”

生:20多年——時間之長,堅持不懈。書上記載,談遷從28歲開始寫作,一直寫到50多歲。

6次——平時作文你修改幾次?從這兒你看出了什麼?(精益求精)

50多歲——畢生心血

400多萬字——我們語文書差不多5萬字,他大概寫了相當於10本語文書那麼厚。鴻篇鉅製

師:這已不僅僅是一組枯燥的數字,它是談遷的一生,談遷日夜辛勞的每一個日子。

還從哪裏可以看出這是談遷心血的結晶?

(2)“但由於他家境貧寒,沒有錢買書,只得四處借書抄寫。有一次,為了抄一點史料,竟帶着乾糧走了一百多里路。”

師:一點史料可能是什麼?(一個句子,一個段落,甚至一個確切的地名人名)“一百多裏“路説明了什麼?容易嗎?還從哪裏可以看出?(好,帶着這種感情再讀一讀這一句)

四處借書抄書順利嗎?——可能遭遇白眼,遭遇侮辱,遭遇不解。(真委屈啊,帶着這樣的心情再讀一讀這一句。

(3)  委屈也好,辛勞也罷,只要一想到自己的信念——引讀“談遷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羣書,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

終於寫成了,談遷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你來説説看他當時的心情?

親朋好友會怎麼説?

看見他日夜操勞的鄰居們會怎麼説?

寫成後有多歡喜,就能反襯出失去後有多悲痛。

三、學習第2段,體會丟失《國榷》後的情感轉折

過渡:人們常説“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謂“樂極生悲”,指讀“從此,這部珍貴的書稿就下落不明。”

1、同學們,談遷被偷走的僅僅是一篇書稿嗎?(畢生的心血,過去二十多年每一天的努力)

2、有一線希望可以找回嗎?哪個詞告訴我們了?(化為烏有)

師:這對誰來説,都是個沉重的打擊,更何況此時的談遷已經是體弱多病的老人。

如果讓我們真正走近談遷,我們會發現,其實他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他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面。

3、課件出示句子:

“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

(1)學生齊讀句子。

(2)思考:細細品味這句話,你好像看見了什麼?(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發揮想象,每句話的結尾指向板書“化為烏有”)

(3)誰能讀出談遷的難過、傷心?(指名讀、齊讀)

(4)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呢?談遷在想些什麼呢?

4、出示:“厄運並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脱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

(1)談遷面對厄運,處理的方式和我們截然不同,體會“很快”,“從頭撰寫”

(2)是什麼幫助他掙脱了命運的殘酷?(信念,立志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史書。)

四、讀悟第3段,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過渡: 一句“從頭再來”説起來容易,可做起來該有多難啊!更何況是一位年老體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為在有生之年完成書稿,談遷是怎樣做的呢?

(1)再次圈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簡單寫寫你的感受,學會使用批註。

(2)交流,抓住一個核心問題:與第一次寫作《國榷》相比,這次有什麼不同?相同的是什麼?

師生交流:

① 句子:“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風沙奔波圖)

(A、“一襲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過的極為艱苦。“終日奔波”。説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讀了這句話,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為了使這部書更加完備準確,清晨,涼氣襲人,當人們       ,談遷一襲破衫,已經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中午,    ,當人們       ,談遷一襲破衫,仍然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  ,    ,當人們       ,談遷一襲破衫,             。但狂風吹不倒他,風沙壓不垮他,困難挫不敗他,因為他心中始終有着一個堅定的信念。多麼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再讀句子:“他一襲破衫,終日奔波在撲面而來的風沙中。”

② 句子:“面對孤燈,他不顧年老體弱,奮筆疾書,他知道生命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孤燈奮筆圖)

(提示:“奮筆疾書”,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與時間賽跑,在與生命賽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畢生的宏願。)

為了使這部書更加完備準確,也許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                                ;也許有一天談遷累倒在病牀上,

;也許                                       ;但狂風吹不倒他,風沙壓不垮他,困難挫不敗他,因為他心中始終有着一個堅定的信念。多麼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③ 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時間,他四處尋訪,廣泛蒐集前朝的逸聞,並親自到野外去考察歷史的遺蹟。”(四處尋訪圖)

(資料補充:已經60歲的他,在北京兩年半的時間內,走訪了170多位明朝遺臣……)

“四處尋訪圖”

為了使這部書更加完備準確,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

在瑟瑟的寒風中,在漫天的風沙中艱難地行走,餓了                        ,渴了                           ,累了

。但狂風吹不倒他,風沙壓不垮他,困難挫不敗他,因為他心中始終有着一個堅定的信念。多麼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3)、過渡:“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經過幾年不懈地奮鬥,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引讀出示句子:新寫的《國榷》共104卷,428萬字,內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相翔實、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鉅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什麼叫“名垂青史”,談遷為什麼能名垂青史呢?

①  他編寫了明史鉅著《國榷》,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②  他與厄運抗爭的堅定信念,在困難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將永遠載入史冊。)

(4)理解寫作方法

兩次寫作《國榷》,作者把哪一次寫的更加詳細?(第二次)是為了更好的突出指讀課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種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有詳有略的寫法就叫詳略得當)

五、課外延伸,昇華情感:

1、同學們,談遷是可敬的,他沒有被厄運打垮,因為他心中有着一個堅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許多人也像談遷一樣,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一種與命運頑強抗爭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你還能舉出幾個例子嗎?

(身殘志堅、拼搏進取的女青年張海迪:

貝多芬一生清貧,作為世界偉大的音樂家,命運之神當然知道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聲音分不開的,但它偏偏要他和任何聲音都拉開距離。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後,依然與命運進行着頑強的抗爭,愛迪生、李時珍……)

2、從剛才介紹的人物身上,你們學到了什麼?

3、這也正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作者蔣光宇先生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齊讀)

4、老師再送你們幾句名人名言:(歌曲:《從頭再來》)

六、作業佈置:

課外作業的設置,尊重學生意願,設置了不同梯度學生的作業,並引導學生閲讀方向,讓學生自主選擇。

板書設計: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第一次:  立志寫書 化為烏有

第二次:  奮筆疾書 名垂青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zzlo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