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嗎?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嗎?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嗎?

作者:  djier - djier (瀏覽次數: 113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3 13:46

最近一個時期人們對網吧對青少年的危害談之變色,認為要把網吧通通關閉才好。更有有的地方一個縣只充許一家網吧開業。網上黃毒病毒肆意橫行,青少年因上網引發的問題層出不窮。到底怎麼辦?怎樣才能兩全其美?敬請賜教! 

---------------------------------------- 

 

 

    

  RE: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嗎?  回 復 

 

作者:  xieweihe - xieweihe (瀏覽次數: 75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3 22:49

我還是主張和贊成青少年學生接觸互聯網。在教育上不能夠因噎廢食。 

---------------------------------------- 

 

 

    

  RE: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嗎?  回 復 

 

作者:  蓉子 - gdzhj (瀏覽次數: 75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3 23:03

同意謝教授的意見!不過我們也不小覷互聯網對我們人類社會生活,乃至方方面面的重大影響,特別是青少年網上道德的形成與修養。 

---------------------------------------- 

風輕輕地拂過我的耳邊:走吧,別賴在網上了,身邊的生活也精彩! 

有空到我的主頁加入“教師聯盟”“網絡志願者同盟”“電腦教師聯盟”吧!百榕園教育

 

 

    

  RE: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嗎?  回 復 

 

作者:  xieweihe - xieweihe (瀏覽次數: 72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3 23:47

蓉子,謝謝你!關於互聯網的作用和影響,我們現在的認識和對它的作用的估計,恐怕還只是冰山一角。今年我在《教育研究》第一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了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和意義,而且是從所謂新教育的角度分析的。其中也包括對教育的挑戰,有些觀點也引起了一些討論。我個人覺得,比較重要的是由於互聯網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一個新的虛擬的空間和思維的空間,而如何維護這個空間中的秩序,建立它的規範,是教育面臨的新問題。 

---------------------------------------- 

 

 

    

  RE: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嗎?  回 復 

 

作者:  aimin - aimin (瀏覽次數: 71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5 01:35

有人噎着了,還要不要吃飯?我想,青少年與互聯網的關係上也能用這個比喻!(當然,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 

---------------------------------------- 

======================================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網絡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轉)  回 復 

 

作者:  蟈蟈 - guoguo (瀏覽次數: 66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5 12:50

(附註:這篇文章我是很偶然的從一個電子雜誌中看到的,我也很奇怪他們師從哪裏找到老師這篇文章的,也不知是否就是發表在《教育研究》上的那篇,不管怎樣,還是先給大家貼出來吧!:))) 

網絡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 

北京師範大學 謝維和 

網絡教育作為當令社會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推動高等教育體制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構建現代社會終身教育體系的基礎。當然,這樣一種新的網絡教育,對於我們長期習慣於傳統的學校教育的人來説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這種挑戰不僅是對學校教學模式,課程,教材等的挑戰,而且也是對高等學校管理體制和辦學條件等方面的挑戰。但是,我們認為,在這些挑戰中,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是對於我們長期以來已經非常習慣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挑戰。如果我們不能適應網絡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樹立和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即使我們有很好的硬件,有非常先進的課件,我們也很難真正達到網絡教育的目的。當然,對於網絡教育需要什麼和哪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我們也在探索和思考,這裏,只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初步的思考。另外,網絡教育所需要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也是多方面的。我們在這裏僅僅從人才觀,教學觀和管理觀三個方面進行説明和分析。 

一、網絡教育需要新的人才觀 

有人認為,由於網絡教育在招生,教學、管理、學習方式,實驗等教學環節與一般在校生不同,因此,網絡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往往在質量上不如在校生,或者説達不到一般在校生的水平。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對於網絡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在畢業證書上甚至應該有所區別,或者註明是網絡教育學院的畢業生。應該承認,按照我們這些高等學校一般在校生的標準和培養模式去進行比較,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些做法也是合理的。甚至在網絡教育舉辦的初期階段,這種有區別的處理也可能是必要的。但是,我們認為,在現代教育中,隨着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入學人數越來越多,這樣,學生的.差異也越來越大,他們的需求也越來越不同。在這種情況下,高等教育本身辦學體制和人才模式也已經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完全按照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我們各種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甚至去衡量同一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恐怕都是不合適的。從這個角度看,現代網絡教育也是現代教育體系中一種非常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符合高等教育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在符合高級專業性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它也應該有它自己的特色和標準。換句話説,網絡教育學院所培養的人才與一般高等學校培養的在校生人才應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才,而不應該簡單地看作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人才。所以,網絡教育應該有它自己的人才標準和基本規格。 

根據網絡教育的一般特點,我個人認為,它所培養的人才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它自己的特色或強項。 

第一,具有比較強的信息獲取和選擇的能力。而這恰恰是現代社會或信息社會中非常重要的知識和技能。網絡教育的特點正是培養了學生的這樣一種能力。 

第二,具有比較強的網絡能力。有人説,網絡是一種虛擬的空間。其實,我認為,網絡在現代社會中是一種現實的生存空間。在《學習――財富隱世故其中》這本書中所指出的學會生存,在現代社會中就應該包括學會在網絡空間中生存,學習,做事,合作等。因此,比較強的網絡能力也就意味着具有比較強的現實生活的能力。 

第三,具有比較強的自我建構能力。包括意義的建構,新思想的建構,新知識的建構,等等。因為,恰恰在網絡中,學生所得到的信息和各種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説,具有一種所謂的“並貼畫”效應,來自各個方面的不同的知識和信息往往非常集中和高頻率地結合在一起。學生需要通過這些知識和信息的整合,發現和獲得其中的價值和意義,並建立新的意義。 

二、網絡教育需要新的教學觀 

當然,根據現代教育的一般要求,我們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中,應該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鍊。也應該重視知識,素質和能力的結合,還應該充分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等等。因此,有的同志就擔心,由於網絡教育只是在計算機上進行教學,包括在虛擬的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沒有教師經常性的輔導,沒有一個現實的校園環境的薰陶和校園文化中潛在課程的影響,等等。因此,與一般在校生的教育比較,它的確存在某些缺陷。而且,在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網絡教育的基本規律之前,在我們仍然處在探索的過程中,對於這些不足和缺陷,我們的確需要想方設法進行補救,包括選派教師進行輔導,以及其他一些特別的措施保證我們的教學質量。但是,我認為,最根本的仍然是教學觀念的變革與更新。換句話説,我們需要一種網絡教育的新的教學觀。我個人認為,這種新的教學觀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的學習觀,即由過去的那種以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為主,轉變為以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主,或者説,從過去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分享,轉變為以學生之間的分離為主。簡單地説即形成一種分享式的學習模式。這種分享式的學習模式可以通過加強學生的小組建設來實現。 

第二,新的課程觀,即由過去以課堂的教學內容,教材、教師的經驗,以及學生的接受和理解等為主的課程,轉變為一種包括其他各種類型的課程資源,學生的經驗和反饋,以及課程體系的調整等方面在內的課程觀。這裏,特別重要的是網絡課堂之外的各種學習資源的提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它們都應該包含在新的課程中,構成網絡課程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把傳統的教學優勢變為網上的教學優勢,需要一系列的支持條件和質的進步。網上課程的質量和特色,還有賴於教學設計人員和課件製作人員的密切配合以及各自水平、能力的有機結合。還必須要網上課程和網上資源的緊密結合,以網上課程作為教學文本和引導,以網上豐富的資源作為基礎。 

第三,新的講授觀,即教師的講授不能僅僅注重單純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更多地加強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現代社會的知識可以分成四種不同的類型。它們是,KNOW-WHAT,即知道是什麼的知識,也就是關於事實的知識;KNOW-WHY,即知道為什麼的知識,也就是關於自然和社會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知識;KNOW-HOW,知道怎樣做的知識,它指的是做某些事情的技藝和能力;KNOW-WHO,就是關於知識來源的知識。在這裏,作為網絡教育的講授應該注意的是,知識與信息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在這樣四種知識中,信息僅僅是前兩種知識的範疇,這兩種知識常常是可以編碼的,我們可以把它們叫做“可編碼的知識”,(COKIFIED KNOWLEDGE),它們可以通過讀書和查尋各種數據庫,以及上網等方式獲得。但是,後兩種知識卻常常是很難進行編碼和度量的,人們把它們叫做“隱含經驗類知識”。(TACTT KNOWLEDGE),這是一種使用和處理可編碼的知識的能力。這些知識主要通過實踐來獲得,“有時需要通過特點的教育環境來學習”,“因為,KNOW-WHO是在社會上深埋着的知識,不易從正式的信息渠道所獲取”。但是,“在勞動力市場上,以處理編碼化知識的能力為表現形式的隱含經驗類知識比以往更為重要”。(以上觀點引自OECD組織編寫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年)因此,在網絡教育中,教師應該更注重這種隱含經驗類知識的教學,而那些可以編碼化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 

三、網絡教育需要新的管理觀 

在關於網絡教育的研究和討論中,人們常常比較注意新的學習觀,新的教學觀,等等。但是,我們認為,在適應網絡教育發展的變化時,還應該充分地重視網絡教育所需要的新的教育管理觀。我們甚至可以認為,這種新的管理觀是保證我們的網絡教育能夠達到一定的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礎。從許多專家和這者關於網絡教育所提出的觀點和看法就可非常清楚地看到,網絡教育與學校日常教育的特點與環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管理模式也是非常不同的。我們肯定不能應用學校日常的那種管理模式和辦法去管理網絡教育,我們需要有新的管理思想和觀念。根據許多專家的意見和對網絡教育的研究,我們初步認為,網絡教育所需要的新的管理觀也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對各種教學資源的管理。根據信息社會,特別是知識經濟社會的特點,網絡教育能否成功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收集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的效率,而一個學生在學習上能否達到比較高的質量,也與他接觸和介入各種學習資源的機會和能力有關。特別是對學習資源的支持系統的建設和管理,以及資源運行系統的建設和管理。這裏,這種對教學資源的管理包括了對它們的投入的測定管理,對教學資源的存量和流量的管理,以及對這些教學資源的產出的管理。所謂在信息社會中,信息就是生命,就是資本,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網絡教育如果不能在管理中抓住教學資源這樣的信息,無異於放棄了生命。 

第二,重視在不確定條件和環境中的管理。當然,在網絡教育中,我們既有羣體的模式,也有以個體為主的模式。但是,網絡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為了使人們能夠在任何時候,如何地方,學習他所需要的如何東西,必然需要一種能夠適應各處不確定性的和規則性學習的,更具有柔性的管理模式。正如人們所説的那樣,“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非正規環境下學習和培訓是更普遍的形式”。因此,網絡教育的的管理應該具有個性化和一定的彈性。 

第三,提高管理中的經濟意識。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由於越來越多的知識可以實現編碼化。這樣,實際上也就使知識具有了越來越多的消費屬性,進而也就使知識具有了越來越大的商品價值,同時也使它具有了一定的可交易性。當然,這樣的變化也就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測定網絡教育的各種成本,以及個體在學習中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消費程度,從而確定一定的學費標準。這裏,我們認為這種知識的可消費性和商品屬性與一般的商品和消費性仍然是有區別的,不能完全簡單化的照搬。 

以上只是我們關於網絡教育所需要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一點非常不成熟的想法和理論分析,僅供大家參考。 

---------------------------------------- 

 

 

    

  RE: 青少年應該接觸互連網  回 復 

 

作者:  藍影 - lanyinglin (瀏覽次數: 66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5 13:16

現在是信息時代,有能力每個人都因該接觸互聯網。對於青少年我認為更應該接觸,他們是社會的希望。當然關鍵在於怎麼樣去引導他們更好的利用互聯網,這是主要的。畢竟他們的心理還不是很成熟。不過我看這應該是由全社會一起來引導的。老師家長尤為重要。 

---------------------------------------- 

lanying

 

 

    

  RE:謝謝大家來捧場,敬請多發表自己的見解!(空)  回 復 

 

作者:  djier - djier (瀏覽次數: 62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5 13:54

---------------------------------------- 

 

 

    

  RE:謝謝大家來捧場,敬請多發表自己的見解!(空)  回 復 

 

作者:  榨菜精 - ychenwei (瀏覽次數: 44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5 21:14

我也贊成讓學生上網,但不是網吧。應該是有引導性的上網。現在的網吧太唯利視圖了 

---------------------------------------- 

------------ 

ychenwei^_^ 

OICQ:2553945 

------------

 

 

    

  教師應該掌握網絡的知識和技術  回 復 

 

作者:  xieweihe - xieweihe (瀏覽次數: 43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5 23:41

我覺得,在網絡的知識和技術方面,我們的教師恐怕首先應該成為熱心和積極的學習者和應用者,否則,我們真的會被“淘汰”的。 

---------------------------------------- 

 

 

    

  現在不能停留在“應該不應該”上  回 復 

 

作者:  Being - being (瀏覽次數: 31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6 08:59

djier網友: 

現在已經不是討論“應該不應該”問題的時候了,我們可能更需要討論討論如何幫助青少年更好地利用互聯網。 

等到我們討論好“應該不應該”問題的時候,孩子們早已利用互聯網將我們甩在後面了。 

---------------------------------------- 

 

惟存教育  

大眼睛科技教育網  

( being 於 2001-04-26 09:06:59修改過本帖 )

 

 

    

  RE: 現在不能停留在“應該不應該”上  回 復 

 

作者:  蟈蟈 - guoguo (瀏覽次數: 17 次)

發表日期:   2001-04-26 14:03

贊成! 

在北師大召開的中美教育論壇上,曾經和美國同仁探討了這個話題。當交流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兩國老師面對的相同的困撓,網絡是一樣的網絡,孩子是一樣的孩子,所以問題肯定是一樣的問題。他們在幫助孩子使用互聯網方面的做法是:首先老師羣體互助共進,在積極學習上網的相關知識的同時,建立一個“web quest”,把老師認可的網站放在裏面,只讓孩子瀏覽老師提供的網站,同時,學校也設置防火牆對網上資源進行初步的篩選。我覺得這種思路是正確的,可以持續發展的。老師們總在慨歎自己不會上網,但是網絡面前人人平等,孩子可以自學,老師也一樣,因此,我認為美國同仁這種教師羣體互助共進的思路是非常可取的。在互聯網面前,一個老師面對一個孩子,她可能覺得無能為力,但是一羣老師面對一羣孩子,他肯定不再無助! 

對不起,跑題了,呵呵 

 

 

標籤: 互連網 青少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4m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