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改變我們的思維──網絡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讀書

改變我們的思維──網絡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讀書

馬克義(中國學術城) 

改變我們的思維──網絡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讀書

    目錄 

    一、市場需要“主動使用自己”的人 

    1.市場只能靠自己主動創造 

    2.主動創造市場需要主動開放的思維 

    二、讀不同的書,改變我們的思維 

    1.導致思維保守封閉的主要原因 

    2.讀不同的書能使我們的思維主動開放 

    三、人文社會學科的分類及其思維特點 

    1.人文社會學科的分類 

    2、主要人文社會學科的思維特點 

    四、用有限的時間讀好無限的書 

    1.用有限的時間讀無限的書 

    2.用不同的方法讀不同的書 

    改變我們的思維──當然青年應該怎樣讀書

     

    一、市場需要“主動使用自己”的人

    1.市場只能靠自己去創造。

    市場這個概念,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概念之一。今

天,人們的任何活動,無論是個人的日常生活,還是企業的生產經營,

都已經離不開市場。儘管人們的任何活動都已經和市場緊密地聯繫在

一起,但是,在許多中國人的心中,市場仍然只是一個經濟學概念,

市場仍然只是人的一種經濟活動。這種把市場僅僅理解為經濟概念或

經濟活動的認識是極其片面的。市場,既不僅僅只是一個經濟學概念,

也不僅僅只是一種經濟活動。市場是什麼呢?市場就是現代人的生活

方式。為什麼這樣説呢?我們知道,任何人都擁有一定的資源,如體

力與體質、知識與技能、金錢與財富、道德與榮譽等。我們可以將每

個人所擁有的資源相對地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

非人格化的物質文化財富;一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可以用價值標示

的、人格化的道德榮譽觀念。市場,就是人們相互交換與交流各自擁

有的資源的場所。人們將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投入市場,通過市場的交

換與交流為他人服務進而得到他人的回報。人們通過市場交往得到的

他人的回報,也同樣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能夠用金錢衡量的、非

人格化的物質文化財富;一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可以用價值標示的、

人格化的道德榮譽評價。在現代生活中,任何人所擁有的資源,只有

通過市場,才能產生社會作用。任何人所擁有的資源,只有在產生社

會作用的條件下,才能成為維持自己生存發展的物質或精神財富。市

場,一方面使人們各自擁有的物質文化財富得到極大的社會運用,促

進了社會物質文化財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另一方面又使人們各

自不同的道德榮譽觀念得到廣泛的社會交流,促進了社會道德榮譽觀

念傳播的多樣化、共同化。市場一旦形成,就超越了任何具體的個人,

成為凌駕於任何具體個人之上的龐然大物。任何個人,要想在社會中

生存與發展,就離不開市場。離開了市場,任何人都無法生存與發展。

市場就是我們的生活,法治的市場就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希望的田

野”儘管是值得留戀的童年夢幻,但它畢竟已經成為過去。中華民族

的未來,再也不可能是“希望的田野”,只能是法治的市場。

    任何人要通過市場交往在社會中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自己為自己

創造市場。在市場生活中,任何人都不會把自己的市場拱送他人,任

何人都不可能靠他人為自己創造市場。任何人的市場都要靠他自己去

創造。任何一位經理都不會也不可能告訴營銷部主任怎樣制訂銷售計

劃、怎樣管理部下。怎樣制訂銷售計劃、怎樣管理部下,正是營銷部

主任自己的工作。同樣,任何一位營銷部主任不會也不可能告訴推銷

員怎樣推銷產品。怎樣推銷產品是推銷員自己的工作。任何人在市場

中都必須“主動地使用自己”。你不會“主動地使用自己”,最終就

不會被社會使用。市場只需要“主動使用自己”的人。保守地、被動

地、一成不變地等待政府分配或他人安排市場的人,是不可能主動地

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歷程的。不會“主動使用自己”的人,最終是要

被市場淘汰的。只有“主動使用自己”,才能主動地為自己創造市場。

在這裏,怨天憂人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是市場。政府為公民維持秩

序,公民為自己創造市場,這就是市場生活的法則。

    2.主動創造市場需要主動開放的思維市場交往只有兩條準則:自

由交換的準則和平等交流的準則。自由交換的準則用於任何能夠用金

錢衡量的物質文化財富的交換;平等交流的準則用於任何不能夠用金

錢衡量的道德價值觀念的交流。市場交往除了向人們提供這兩條準則

之外,不再向任何人提供其它的東西。市場不會告訴任何人怎樣生活。

它既不告訴任何人什麼叫自由交換,也不會告訴任何人什麼叫平等交

流;既不會告訴任何人什麼東西可以用金錢衡量,也不會告訴任何人

什麼東西不可以用金錢衡量。任何人都只有在通過市場與他人交往的

過程中,體驗自由交換和平等交流的涵義,體驗金錢與價值的涵義。

任何人在市場中不與他人自由交換和平等交流,遲早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市場是人建立起來的,離開了人,任何市場就不存在。人們在市場中

的交往是動態變化的。在市場中,物質文化財富的價格是時刻變化的,

人們的道德價值精神觀念也是時刻變化的。任何參與市場的人,都只

能自己去把握市場交換與交流的價格與價值。市場不會告訴你他人的

價格和價值,任何人都不會告訴你這一切。在市場中,任何人都只有

靠自己去體驗、去把握這一切。

    任何人要在市場中把握住自己,在市場中完成自己的人生歷程,

必須能夠“主動地使用自己”。要在市場中“主動使用自己”,必須

具有主動開放的思維。人的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思維控制的。主動

思維的人能夠關心整個外部世界,保守思維的人則僅僅關注與“自己”

相關的那一點可憐的外部世界。開放思維的人能夠儘量地接受外部世

界的信息,封閉思維的人卻拒絕接受任何與自己的思維結果不相符合

的外部信息。面對風雲變幻的市場,只有那些主動關注外部世界,盡

可能多地接受外部信息的人,才能夠真正形成“主動使用自己”的願

望和能力,才有可能創造自己的市場。而那些僅僅關注與“自己”相

關的外部世界,拒絕接受任何外部信息的保守封閉的思維的人,最終

只是一個不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被使用者”。那種不知道怎樣

“使用自己”的“被使用者”在市場中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那些主

動地關注外部世界、開放地接受外部信息的具有主動開放的思維的人,

才能在市場中“主動地使用自己”,才能為自己創造市場,才有可能

把握住風雲變幻的市場,在市場中獲得成功。

    二、讀不同的書,改變我們的思維

    要使自己的思維主動開放,從根本上來説,必須在生活中主動地

與他人交往。但是,每一個人交往的人是有限的,每一個人交往的人

的思維方式大體上是相對一致的,每一個人與他人的交往對形成主動

開放的思維方式的作用也是有限。為了開闊我們的視野,除了與他人

交往外,我們還要接受人類文化。接受人類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

讀書。但是,讀書雖然能夠使我們接受許多人類文化知識,但並不一

定就能夠保證我們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只有讀不同的書,才有可能

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要説明這個道理,我們首先必須説明導致人們

思維保守封閉的主要原因。

    1.導致思維保守封閉的主要原因。

    人們之所以容易形成保守封閉的思維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人

們思維過程中經常容易犯如下三個方面的錯誤。第一是絕對理性主義,

第二是思維定勢,第三是非實體概念實體化。

    什麼叫絕對理性主義呢?絕對理性主義把人的思維看成是可以絕

對自我控制的,認為人的理性可以絕對地把握外部世界,人能夠掌握

絕對真理。人的大腦思維過程是一個不可絕對自我控制的自組織過程。

人出生之時,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各種離子、基團之間還沒有通過電

子躍遷有序地連結起來。一般來説,人要在出生三年之後,大腦神經

細胞之間各種離子、基團的才能通過電子躍遷有序地連結起來,大腦

神經系統的生理形成過程才基本完成。在這一過程中,人就在大腦中

基本上形成了人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圖景”。動物出生時,其大

腦“圖景”就基本形成,因此,動物一般只能按照其“圖景”被動地

適應世界。人的“圖景”是在出生之後形成的,人能夠主動地改變自

己的“圖景”,人也就能夠主動地改變世界。人的大腦“圖景”形成

之後,在人的繼續生長髮育的過程中,人通過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

逐步充實原有的“圖景”,並掌握了與人的文化環境相應的語言符號,

形成了高度發達的大腦的語言符號分區。人可以利用符號,將大腦

“圖景”中的各種“圖象”聯繫起來,構造出一個有序的世界“圖景”。

人利用符號將大腦內的“圖景”有序化的過程,我們就稱為理性思維

或理性。任何人的生活環境都是有限的,因而任何人的大腦“圖景”

都是一個不完整的世界。任何人都不可能將外部世界完全符號化。在

人的思維過程中,“圖景”的內容制約着符號對其的有序化方向,符

號的有序化方向又制約着“圖景”與外部世界的聯繫。不完整的“圖

景”與不完整的符號的相互作用,只能產生不完整的結果。這就是説,

人的大腦內“世界圖景”的不完整,人不可能將整個世界符號化等原

因,決定了人的思維不可能絕對自我控制的。因而,人的思維不可能

絕對地把握外部世界,只能相對的把握外部世界,人不可能掌握絕對

真理。絕對理性主義不承認這一點,認為人的思維過程是可以絕對自

我控制的。由這一點出發,他們認為人的理性可以絕對地把握外部世

界,人能夠掌握絕對真理。只要我們瞭解到人的理性思維過程是不可

絕對自我控制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絕對理性主義的不合理性。

    什麼叫思維定勢呢?我們知道,人不可能生活在一個毫無確定性

的世界之中。人們必須在對外部世界有一定的把握的條件下去生活。

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對自己大腦中的“圖景”相對地有序化之後,再用

這個相對有序化的“圖景”指導自己的活動。但是,這種對外部世界

的.把握僅僅是一種階段的和局部的相對把握。如果人們不能有效地控

制自己的思維,不能認識到思維過程及其結果的階段和局部性,就很

容易陷入思維定勢。所謂思維定勢,就是把對外部世界,進而是對自

己大腦內的“圖景”的局部的、階段的相對把握的結果當作整體的、

歷史的絕對真理。一般來説,任何人都多少有點思維定勢。但是,如

果人們在面對變化的世界的時候,採取那種以不變對萬變的固定思維

方式,就很難適應外部環境對主觀認識的要求。一般來説,嚴重思維

定勢的人,始終不變地從某一固定的角度、用一成不變的價值觀念去

看世界,去處理大腦從外部獲得的信息。這樣的思維是很難有效地把

握外部世界,這樣的思維結果是很難用以指導人們的日常活動的。

    什麼叫非實體概念實體化呢?我們知道,我們日常所用的概念,

相對來説,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實體概念,如人、原子、分子、星

體之類的概念。另一類則是非實體概念,如人性、運動、文化之類。

實體概念是可以還原到具體的實體,非實體概念具不可能還原到具體

的實體。比如説“人”這個概念是一個實體概念,在生活中可以從人

這個抽象概念一步一步地還原為中國人、外國人,還原到我們接觸的

張三、李四這些具體的人。但是,非實體概念卻不行,我們不可能將

“人性”這個概念還原到某個具體的實體,我們也不可能在某個人身

上找出某種具體的人性的實體。人們發明出“文化”這一概念,本來

是用來描述人類社會中,人的個體的觀念與行為如何轉化為社會整體

的價值與活動的。文化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種描述人的關係的概念。

但是,在許多人的思維中,好像人類歷史是由一種文化的實體控制的,

就象生命進化有一種遺傳基因一樣。這就是非實體概念實體化。同樣,

物理學中的“力”這個概念是一個非實體概念。“力”是我們描述實

體與實體之間的關係的一種概念,我們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中找出一種

稱為“力”的實體。一般來説,人們要通過思維過程將外部世界,實

質上是自己大腦中的“世界圖景”有序化,就必須使用非實體概念。

並且,在一定的範圍內,將非實體概念實體化,還能有助於我們的思

維。但是,如果人們不注意這種思維方式導致的不利後果,就會陷入

一種極端的、無意義的“思辨”。

    概括地説,人們的思維過程經常出現絕對理性主義、思維定勢、

非實體概念實體化這三種錯誤。如果這三種錯誤糾合在一起,就很容

易形成保守封閉的思維方式。如果一個人自認為理性可以掌握世界的

一切,如果一個人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當他從某一固定的角度或

某種一成不變的價值觀念出考察這個世界時,當他作了一定的考察與

思考之後,就會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絕對真理”。因為,他從某一

角度出發能夠得出的東西也就是那麼多,但這又確確實實是他“窮盡”

理性所能夠掌握的。由於他相信理性是可以掌握絕對真理的,那麼,

他窮盡理性所得到的東西,當然也就是絕對真理了。他不知道,當他

在思考這個世界的時候,他首先就已經不可避免地犯了非概念實體化

的錯誤。這是因為,任何人要去思維,就必須對現實進行抽象,否則,

思維就不可能進行。對現實抽象的過程,就是把“圖景”轉化為概念

語詞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不可避免地把一些對現實中的關係

的、性質的東西用概念語詞來表述。這樣,一定程度的非實體概念實

體化是不可避免的。由於一個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又形成了一定的

思維定勢,並相信自己可以掌握絕對真理。當這個人“窮盡”理性之

後,他自然就會相信自己掌握了絕對真理。當一個人掌握了絕對真理

之後,就很難再去主動地關注外部世界,也很難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

這樣的人,他只會用自己一成不變的“理論”去解釋外部世界的變化,

不會用外部世界的變化來修改自己的“理論”。這就是典型的保守封

閉的思維方式。

    2.讀不同的書能使我們的思維主動開放。

    一般來説,人的思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某種程度的保守封閉性。

這是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一個毫無確定性的世界之中。但是,

當一個人的突然面臨一個變化的世界時,如果他還是堅持保守封閉的

思維,他就很難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

    要改變我們的思維的保守封閉性,我們只有自己主動地參與社會

生活,這是改變我們的思維的根本方法。但是,我們在主動地參與社

會生活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接受人類整體文化的方式使我們形成

主動開放的思維。儘管今天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

的方方面面,但是,接受人類整體文化的主要途徑還是讀書。但是,

讀書是否就一定會使我們的思維更加主動開放呢?回答是不一定。讀

書並不一定就會使我們的思維更加主動開放。只有讀不同的書才有可

能形成較為主動開放的思維。

    我們知道,任何理論著作都是屬於某一學科的,任何學者也都是

極其專業化的,在現代社會中尤其如此。任何學科都有自己的“絕對

理性主義”,科學強調“科學理性主義”,道德則強調“道德理性主

義”。同樣,任何學者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哲學家有哲學家看世界

的角度和價值觀,科學家有科學家看世界的角度和價值觀。任何著作

都有自己的“非實體概念實體化”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般來

説,讀書可能會使我們增加一定的知識,但並不一定能保證我們的思

維更加主動開放。無數的學者們的“學養”豐富,但他們的思維則是保

守封閉的,就證明了這一點。如果一個人僅僅只讀某一學科的書,僅

僅讀關於某一類問題的書,僅僅只讀某一個或某一些學者的書,可能

會深受這些學科、這類著作、這些作者中的絕對理性主義、思維定勢、

非實體概念實體化的思維的影響。這樣讀書的人,很難形成主動開放

的思維。

    要通過讀書來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就必須讀不同的書。只有讀

不同學科的書,讀不同類型的書,讀不同歷史時期的作者的書,讀不

同民族的作者的書,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思維更加主動開放。因為,不

同學科、不同類型的書,其作者看問題的角度和價值觀念是各不相同

的。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民族的作者,雖然撰寫的是同一學科、同

一類型的著作,但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價值觀念的差別也是很大的。

由於這兩個方面的原因,通過讀不同的書,一個人就能在讀書的過程

中,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並不是人人都是按

照某一固定模式思維的,世界是變化的,看問題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價值觀念也是各自不同的。在這個基礎上,他就會逐步形成從不同的

角度、用不同的價值觀念來審視歷史和生活的態度。如果一個人能夠

這樣去思考問題,他也就開始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方式了。

    三、人文社會學科的分類及其思維特點

    我們為了主動地適應市場,就必須在市場中“主動地使用自己”。

我們要在市場中“主動地使用自己”,就必須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方

式。我們要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方式,除了在生活中主動地與他人交

往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讀不同的書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人類的書

籍浩瀚如海、多如牛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任何一個人,窮盡一輩

子的時間,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讀完人類所擁有的書籍。怎樣才能在

極其有限的時間內,通過閲讀有限的人文社會學科著作,使我們大體

上掌握人類知識文化的基本內容,並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呢?

    人類思維把握外部世界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外部世界分

類。分類,是人類掌握外部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們如果要從

浩瀚如海的人文社會學科著作中得到某些“真金”,首先可以對人文

社會學科書籍作一個大概的分類。分類之後,我們對這些不同類型的

著作的思維方式進行考察,再決定我們可以選那些著作來閲讀。

    1.人文社會類學科著作的分類一般來説,按照目前通用的標準,

我們可以將人文社會學科的著作如下分為六大類:第一大類:關於人

性的學科,如文學,歷史學、哲學等。

    第二大類:關於人的行為的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等。

    第三大類:關於社會秩序的學科,如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等。

    第四大類:關於社會財富的生產與消費的學科,經濟學之類等。

    第五大類:關於人類生存及其環境的學科,如人類學、生態學等。

    第六大類:關於社會管理的學科。

    由於我們現在主要是探討影響人的思維方式的學科,因此,我們

在這裏主要只討論關於人性、人的行為、社會秩序方面的三大類學科。

    文學、歷史學、哲學這一類學科,我們稱其為探討人性的學科,

因為這些學科主要是從感受與思辨的方法探討人性。什麼是人性呢?

人性是我們把握人接受外部世界的作用和對外部世界作用的方式的概

念。文學解釋人們對人性的感受結果並告訴人們怎樣感受人性;哲學

解釋對人性思辨的結果並告訴人們怎樣去思辨人性;史學解釋人性在

人的歷史過程中的發展變化,並告訴人們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去考察人

性的歷史變化。

    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這一類學科,我們稱其為探討人的行為

的學科,因為這些學科主要是用觀察與內省的方式考察的人行為的變

化及觀念的形成。社會學解釋對人的行為觀察的結果,並告訴人們怎

樣通過觀察人的行為了解人的觀念;心理學解釋對人的行為的內省的

結果,並告訴人們怎樣反省人的行為和觀念;文化學解釋人的個體的

行為和觀念轉化為社會的活動和思想的過程,並告訴人們人的個體的

行為和觀念是如何轉化為社會的活動和思想的。

    倫理學、法學、政治學這一類學科,我們稱其為社會探討社會秩

序的學科,因為這類學科探討人們怎樣通過感性聯想和理性推理來形

成社會秩序的觀念和實踐方式。倫理學解釋人們怎樣通過感性聯想形

成社會的道德倫理觀念,並告訴人們怎樣通過感性聯想把握社會道德

倫理觀念;法學解釋人們怎樣通過理性推理形成社會的法律秩序觀念

的過程,並告訴人們怎樣通過理性推理把握社會法律秩序;政治學解

釋人們在感性聯想中形成的社會道德觀念是如何通過理性的推理形成

社會法律秩序,進而通過一定的社會作用形成相應的社會政治制度。

    2 、主要人文社會類學科的思維特點一般來説,人類文化價值觀

念主要都集中地體現在上面所説的文學、哲學、史學、社會學、心理

學、文化學、法學、倫理學、政治學這九大學科之中。這九大學科有

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研究結果一般不能通過實驗予以證明。我們

一般稱這九大學科為價值學科。價值的問題不能通過實驗來驗證的。

但是,價值的問題卻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檢驗。這種方法就是具體的

個體的生活體驗。人們瞭解並認識到某一價值觀念,他不能用實驗來

證明這個觀念是否合理,但是他可以從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辨、觀察和

內省、聯想和推理中來體驗這一觀念是否合理。實驗是驗證實證學科

的結論是否可靠的主要方法,體驗則是驗證價值學科的結論是否可靠

的主要方法。

    在上述文學、哲學、史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倫理學、

法學、政治學等九大學科中,各自具有明顯的思維特點的學科則有六

類。感受型思維的文學、思辨型思維的哲學、觀察型思維的社會學、

內省型思維的心理學、聯想型思維的倫理學、推理型思維的法學。一

般來説,人類社會價值觀念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的感受與思辨、觀察與

內省、聯想與推理這六種方式形成的。而由此形成的文學、哲學、社

會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這六種學科則各自具有不同思維特點。

    文學,感受型思維。各種文學著作無不是通過構造情境來描述人

性。人們閲讀文學著作,就好像是觀看戲劇一樣。文學家把社會描述

成一個大舞台,文學著作中的人物,就好像是舞台上的不同角色。讀

者通過對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表演,感受到人性的真美善,假醜惡。

    哲學,思辨型思維。哲學通過對各種抽象化了的符號進行高度的

思考,探索人性中的各種為什麼。思辨是為了尋找原因,為了得到一

個整體或終極的解釋。由於人的思維的有限性,人是不可能在自己的

大腦中得到一個對人性的終極解釋的。人們通過高度的思辨解釋不了

現實生活及人性,自然會感覺到有一個超越現實的東西在控制着人們

的生活和命運。由於人的思維中的非實體概念實體化的作用,人們又

逐步將這種“現實世界中存在着某着超越世界的力量”控制着世界的

觀念實體化,形成了“上帝”或“天命”的觀念,並通過人類文化一

代一代的傳遞,形成了有關“上帝”或“天命”的宗教制度。

    社會學,觀察型思維。社會學通過觀察社會中人的千姿百態來解

釋人的行為。人的行為雖然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也有着相當程度的變

化性。同一個人,在同樣的環境中,經常對同一樣的事物作出不同的

反應。這是因為人並不是一部機器,人的大腦“圖景”是發展變化的。

社會學通過對這些觀察的處理,解釋人的行為,尤其是社會行為的變

化的原因。

    心理學,內省型思維。到目前為止,心理學還基本上是一種內省

的學科。內省,就是通過對自己的行為的反思來解釋自己為什麼這樣

做,為什麼不那樣做。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着內省的過程。但是,作為

一門學科的心理學,他是在對無數的個體的內省結果的積累的基礎上

形成的,一般來説,它的結果就比任何個人的內省有着較大的普遍性。

    倫理學,聯想型思維。倫理學是關於人們的道德觀念的形成與道

德行為是否“合理”的學科。道德本身就是一個不可以用邏輯來説明

的東西。我們的道德觀念中的絕大部分是來自於習慣。要對這種習慣

的作出解釋,必須將人們的道德行為放在人們所處的環境中,放在人

們生長髮育的過程中來解釋。這樣,倫理學就必須採用一種聯想的思

維方式來考察社會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

    法學,推理型思維。任何法律,至少任何懲罰性法律條文,最終

都必然會實施到那些違反法律的人身上。要把這些法律條文實施到那

些違反法律的人身上,必須通過澄清事實、根據恰當的法律條文進行

處罰。這一過程,當然只能通過推理來進行。並且,法律條文的制訂,

無論是專制君主制訂的法律和人民共同制訂的法律,都有某一個預設

的“公理”,如“神授君權”、“主權在民”等。在這個預設的公理

之下,人們通過各種推理,得出一些可以實施的法律條文。因此,法

學是一種以推理型思維為主導的學科。

    四、用有限的時間讀好無限的書

    前面説過,人的知識價值體系主要是通過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辨、

觀察和內省,聯想和推理形成的。文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倫

理學、法學就是感受、思辨、觀察、內省、聯想、推理這幾種主要思

維方式的典型代表的產物。

    我們是否通過閲讀各種文學著作,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

學、法學理論著作就能夠達到改變我們的思維的目的呢?一般來説,

有這個可能。但是,一個人要在有限的三、四年時間內閲讀好這些著

作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來説,在三、四年內讀上十幾部或幾十部文學

著作還是可以的。但是,碰上一部抽象思辨的哲學著作就是很難讀了。

並且,每一部理論著作僅僅是某一個學者的觀點和方法。要綜合地了

解每一學科的各種觀點和方法,每一學科至少也要讀上幾十部著作。

要在三、四年之內完成這個任務是幾乎不可能的。這就給們們提出了

一個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好這無限的書呢?

    1.用有限的時間讀無限的書前面我們已經講過,文學的感受和哲

學的思辨產生了歷史學,社會學的觀察和心理學的內省產生了文化學,

倫理學的聯想和法學的推理形成了政治學。對於一般的理工科學生來

説,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花那麼多的時間去閲讀那麼多的文學、哲學、

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專著。

    我們只要認真地閲讀一定數量的、不同時代的作者、不同民族的

作者的歷史學、文化學和政治學三大類著作,就可以達到既對人類文

化知識價值體系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又能通過閲讀過程本身來改變我

們的思維──使我們對自己、他人、社會、自然的看法更為主動開放。

    為什麼這樣説呢?這就要從這三種學科的特點説起。

    首先説歷史學著作。歷史學著作是感受型思維和思辨型思維的統

一體。歷史是誰也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但是,無論任何人都有自己的

歷史觀。一位歷史學家要撰寫出一部不僅能夠得到學術界,而且也能

得到社會承認的歷史學著作,他必須對各種哲學歷史理論和觀念、社

會學和心理學的理論與觀念、倫理學和法學的理論與觀念比較和分析。

在這種比較分析這後,再形成自己的歷史觀,並用這種歷史觀澄清和

解釋各種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和達到的結果。只要讀過歷史學著作的

人都知道,很多史學著作讀起來是非常乏味的。如果一名歷史學家要

寫出很多人願意讀的著作,他就必須有相當的文學功底。這就迫使史

學家把自己置身於歷史環境之中去“感受”歷史的生活。這就是説,

由於歷史學的各種特點,如沒有人親身經歷過歷史、誰都可以對歷史

作出解釋、閲讀歷史著作的無味等,迫使一名歷史學家必須用極其主

動開放的思維來處理歷史材料,並用開放的價值觀念來看待歷史材料,

必須“親自”去感受歷史生活,用近於文學般的語言來描述歷史、解

釋歷史。用這樣的方式撰寫出來的史學著作,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體

系。閲讀這樣的著作,一般對人們形成主動開放的思維是有幫助的。

    其次是文化學著作。文化學著作是觀察型思維和內省型思維的統

一體。文化學著作的特點正好與歷史學著作相反。任何人都生活在社

會之中,都在觀察社會。任何人都有一個“心”,任何人都在內省。

文化學著作所要解釋的事情是大學日常慣見、習以為常的。一個人要

寫出一部文化學著作,要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作出合理的解釋,也不

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一個人都可以對各種文化現象作出自己的解釋。

一個文化學家要撰出一部不僅得到學術界,而且得到社會承認的文化

學著作,他就不得不用主動開放的思維方式來處理各種得自觀察的材

料、各種得自內省的材料。同樣,一部文化著作要有人讀,他必須採

用相當的文學的描述方法,他也就必須親自感受生活。只有這樣,才

會使人讀起來不覺得乏味。用這樣的方法創造的文化學著作,同樣是

一個開放的體系。閲讀這樣的著作,一般有助於人們形成主動開放的

思維。

    再就是政治學著作。政治學著作是聯想型思維和推理型思維的統

一體。政治學所探討的問題正好處於歷史學和文化學中間。對於一些

政治問題,一般的人似乎知道一些。但是,對於具體的政治內幕,又

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並且,任何政治活動本身,很難通過感受和觀

察體驗到。一個學者要把歷史上或現實中的政治過程描述清楚,作出

解釋,就必須與無數知道內幕的人打交道,必須與無數看起來不相干

的材料打交道。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他不採用主動開放的思維方法,

就很難得到真正的材料,即使他得到了真正的材料,也可能會忽視這

些材料。他在處理各種政治材料的過程中,只有採用開放的思維方式,

只有把自己置身於政治生活過程中感受生活,才能把政治過程解釋清

楚,才能使其撰寫的著作得到學術界和社會的承認。閲讀這樣的著作,

一般也是有助於思維的主動開放。

    一般來説,歷史學著作、文化學著作、政治學著作與哲學等其它、

理論著作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區別。第一,哲學之類的著作一般只要得

到學術界的承認就行了,而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著作則不僅要得

到學術界的承認,還必須得到社會的承認。第二,哲學之類的理論著

作主要是處理大腦中的概念,通過對各種概念的組織來構成理論。但

歷史學、文化學和政治著作卻是通過對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的描述來

解釋人的活動的歷史發展與現實狀況的。由於歷史學、文化學和政治

學著作的這兩個特點,迫使歷史學家、文化學家、政治學家必須採取

主動開放的思維過程來蒐集、處理各種材料。在對得到的各種材料鑑

別以後,還必須採取主動開放的思維過程將各種材料有機地聯繫在一

起。當他們把這些材料構造成一個整體之後,還必須從各種角度對這

個整體進行批判,看其是否經得起“考驗”。並且,還必須使用文學

般的語言來解釋歷史、文化和政治。通過這一過程而產生的歷史學著

作、文化學著作、政治學著作,一般就是一個主動開放的系統。如果

一個人採用一種主動開放的方式來閲讀這樣的著作,一般情況下,只

會使自己的思維更加主動開放。

    2.用不同的方法讀不同的書由於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三個學

科的不同特點,在閲讀這三類著作之時,也要有一定的方法。

    任何人要想通過讀書使自己的思維更加主動開放,首先必須掌握

原則就是“讀者是作者的上帝,作者是讀者的使者,作者是作者的裁

判”。這就是説,在閲讀任何著作的時候,必須把自己設想成為一位

超越了歷史和現實的“上帝”。撰寫任何著作的作者,就好像是你派

往人間進行社會調查的使者,他們的著作,就是為你這個“上帝”所

撰寫的調查報告。當你閲讀一部著作時,就好像是你的使者為你送來

了一份調查報告。這個調查報告可靠不可靠,你自己也不知道,但是

你又必須對其作出評價。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因為你不止

派了一個使者,你實際上派出了無數的使者,你可以用張三的調查結

果來評價李四的調查結果,用李四的調查結果評價王五的調查結果。

這樣,你就可以“操縱”這無數的作者。

    當然,你這個“上帝”不是完全、絕對地超越了歷史和現實,你

還必須經常與使者去參與對歷史、文化和政治的調查。這種參與調查

的過程也就是閲讀不同著作的不同方法。

    閲讀歷史學著作時,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跟着作者的思路

去感受歷史。當你對歷史感受一番之後,再反過來對這些感受結果進

行高度抽象的思辨。

    閲讀文化學著作時,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跟着作者的思路

去觀察現實。當你對現實觀察一番之後,再反過來對這些觀察結果進

行深刻的內省。

    閲讀政治學著作時,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跟着作者的

思路去聯想各種社會規範,當你對各種社會規範聯想一番之後,再反

過來對這些社會規範進行理性的推理。

    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好無限的書,一般來説,可以採取主要閲讀

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著作,輔助性地閲讀文學、哲學、社會學、

心理學、倫理學、法學著作的方法。這樣,在三、四年的時間內,如

果能紮紮實實地閲讀幾十部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著作,一般能夠

大體上掌握了人類知識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使自己的思維更加主動

開放。至於是先讀歷史學著作還是文化學著作,或政治學著作,這完

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其它方面的情況來決定。

    世界上有寫書的理論與方法,有講書(授課)的理論與方法,有

説書(演講)的理論與方法,但是,世界上卻沒有讀書的理論與方法。

怎樣讀書才有效,要靠讀書的人自己去體驗。一個人要在極其有限的

時間內,通過讀有限的書大體上掌握人類知識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使自己的思維更加主動開放,就必須自己對自己的讀書過程進行主動

的控制。一個不想成為“書呆子”的人,一個不想被書所害的人,就

只能把自己看作是作者的“上帝”,任何作者都只是自己派往人間的

使者,任何著作都只是那些使者為自己撰寫的調查報告。這樣,作者

的金玉良言也好,作者的奇談怪論也好,作者的正統思想也好,作者

的異端邪説也好,都不會對自己產生任何危害。採用這樣的方法來讀

書,開始時可能不太習慣。因為你已經習慣了當作者的奴隸,突然之

間要你當作者的主人,當然是很不習慣的。但是,只要你用這種當作

者的主人的方法堅持讀上幾部書,就會極大地開闊自己的視野,就會

知道當主人比當奴隸自由得多,到那時,你就再也不會甘心當奴隸了。

                                                      馬克義

                            通訊地址:湖南省湘潭大學管理學院

                                            郵政編碼:411105

                                      聯繫電話:0732-237135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lv9d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