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生命豈能漠視(網友來稿)

生命豈能漠視(網友來稿)

河北省南皮縣第一中學 曹洪新

11月6日,中央電視台《今日説法》報導了這樣一個案例:河南省登封市某中學,一年僅15歲的初一學生喝農藥自殺。孩子在遺書中表明瞭自殺的原因,在考試中未能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害怕老師罰款。原來老師為了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規定如果和自己所定的目標分數差一分,就罰一元錢。這名學生定的目標是80分,結果考了61分。因為這19分,毀滅了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因為這19元錢,摧殘了一顆稚嫩的幼苗。這真是分,分--學生的命根啊!

震驚之餘,發人深思,究竟是為什麼,讓孩子“毅然”走上不歸路?究竟是為什麼,讓他如此輕易地放棄生命的權利?

想着想着,一樁樁往事湧上心頭,同樣是真實的案例,在《今日説法》的報導中:某小學的幾個學生,將毒鼠強摻進方便麪中集體自殺。原因是受了父母的批評或責罵,或是父母沒有答應自己想買的東西。某雙胞胎兄弟,年僅11歲,因在圖書超市偷書,受到超市管理人員的責罰而跳樓身亡。

更有甚者,某雙胞胎姐妹,因中考落榜,不願忍受父母的冷落與批評,不願被父母關在家中閉門讀書,而將父母雙雙毒死……

一樁樁悲劇在上演着,一個個生命在自戕着而又戕害着別人……

我們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這些本應天真活潑的生命,這些本應奼紫嫣紅的花朵,卻過早的凋零了。遺憾,惋惜,痛苦,反思--他們心中的人生是怎樣的人生,他們生命的支柱是多麼的脆弱,這樣的一代,能成為祖國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嗎,能承擔起建設國家的重擔嗎,能成為國家的棟樑嗎。我不敢回答,也不能回答,我很茫然……連這樣的“毛毛雨”都禁受不住,又怎能經歷真正的風雨呢?

從學生現狀來看,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甚至於大學,學生身上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良心態或心理障礙,“馬加爵事件”,“劉海波事件”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

從根本上講,學生自殺或是殺人,源於異化了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不懂得人到底為什麼而活,怎樣活,怎樣面對人、面對生命,人活着的價值何在。而這些問題,在我們追求“分數”的今天,是不是被冷落了呢,是不是早已被束之高閣了呢?今天,當我們面對這一個個悲劇,應該反思了,應該警醒了,應該行動了……

教師--人類“靈魂”的塑造者。要記住我們的任務是“塑造靈魂”,是改變學生的思想,是引導學生步入適合自己的人生路,而不是此路不通就以生命相抵,是幫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思想、觀念是一個人身上最可寶貴的東西,因為它支配了一個人的所有語言和行動,它決定了一個人怎樣去生活,怎樣去面對生活,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過程以及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唯有思想正確了,人生道路上才會有前行的動力和信心,才會在遭遇坎坷與磨難時能從容面對,才會到達人生的終點,才會有豐富多彩的人生。相反,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做先導,我們難免他們會步入歧途,或初途夭折,或半途而廢……

韓愈在《師説》中講到為師的職責:傳道授業解惑。傳道就是傳授思想,教育學生擺正人生的大方向,端正人生態度,樹立人生理想。把傳道擺在第一位,説明古人早已認識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才是授業解惑,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重的教給學生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我們現在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產生了多麼可怕的`後果,現實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鐘聲長鳴,鐘聲在耳,振聾發聵。

人生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這是現實。我們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能苛求別人,每個人有着自己的人生路,而這條路的選擇有時是艱難的困苦的,所以當我們走入一條死衚衕時,陷於絕境時,千萬不要泯滅活着的希望,因為那條路也許不適合自己,我們可以重新做出選擇。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會一村”的。

孔子説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聖人的人生同樣是充滿坎坷的,他在年已半百時才真正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啊,在這以前的歲月是探索人生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流汗流淚甚至於流血是自然而然的事,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挫折。

我們的教育首先是培養“人”的教育,然後才是“人才”的教育。首先要培養合格的人,做為一個合格的人,最先要弄清人生是怎樣的,人活着的價值,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也就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種觀念是影響人一生的,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道路的,決定其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礎上,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才能真正發揮人才的作用,人才能真正成為“才”。像案例中提到的人,即使他們的成績再優秀,也不會成為真正的人才的,因為他們首先不是一個合格的人。

所以我們在教育中,應把學生的思想建設擺在首要位置,用先進的人物事蹟去感染他們,用錯誤的事例去警醒他們,用諄諄教誨去開導他們;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堅韌的品格和意志,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使他們熱愛人生,熱愛他人,熱愛社會,試想一個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熱愛,又怎麼能熱愛他人,熱愛社會呢,又怎麼能為社會盡自己的力量呢?

這是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培養一個合格的人的起碼要求。

如果我們真正的去做了,我想類似的悲劇應會少有,以至不會再有。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049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