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關於《長城》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關於《長城》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長城》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長城》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長城》的教學反思1

【教學過程】

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我安排了預習題,其中最後一題為: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畫一幅“長城城牆圖”。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好多同學沒有認真聽我講課,而是一直在擺弄他們的畫。我立刻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必須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投其所好:採用競賽的方式,讓男女同學各選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畫。學生們的情緒都被調動了起來,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這個焦點上,表現得都相當認真、慎重,選出的同學畫得也非常細緻。然後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仔細觀察互相比較,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找出圖文不符的地方。

男女生之間為了找出對方的缺點都十分認真地邊看書邊觀察起來。不一會,就紛紛舉起了手:從長城的城台、垛子、瞭望口、射擊口樣子,甚至連城牆的條石都提了出來,課堂氣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學們的這種學習和鑽研知識的熱情所感染。

在我腦海中原來設計的一大堆板書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圖案所代替了:對,應當進一步擴大戰果,讓每一個學生都動手畫一幅城牆圖,要求是看誰畫得準、畫得像。立刻之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筆來。就連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同學也在那兒埋頭苦幹起來。我找了一名小畫手,上黑板作畫,讓它作為本課的教學板書。我看着同學們的畫,我內心一陣陣激動和興奮:我所要講的、要強調的居然都在同學們畫圖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來了。我趁熱打鐵進一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和指正,許多細微的知識點在同學們的發言中一個一個地突現出來:巨大的條石,方形的城台,堅固的堡壘;沒有起重機、汽車、火車,無數的肩膀和手;智慧和血汗……

整堂課完全在學生自主活動中、在學生動手創造與發現中完成了,有的同學的表現還替代了老師的角色。課的最後在黑板上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圖案“城牆圖”和同學們無限的遐想與創造空間。

【教學反思】

在後來的作業課中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有的説他認識了長城,有的説他喜歡長城,有的説喜歡勞動人民,還有的竟然説古代勞動人民太厲害了,居然能用肩膀和手修築這麼偉大的工程。真讓我沒有想到,這些不都是我這一課教學所期望的嗎?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接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我在歎服學生的同時,認真地總結了本課的教學:如果我沒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我沒能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果我沒能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同時去親自動手體驗;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備好的教案進行……那這一節課的效果會是這樣的嗎?

我深深地感觸到:

1、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求知。

2、在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要擁有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更需要興趣。

3、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有語文知識,也要有數學、美術、音樂等的有機結。

4、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新的課程理念,給了我新的教學思想,指導我在新的課堂教學中不斷進步!

《長城》的教學反思2

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要求教師要從原來的主導者、指揮者轉變成服務學生的組織者、參與者,教學必須堅持個性化表達、激發創造精神。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又具備現代文明素質,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學習,這就成了大多數老師困惑的一件事。

1“我知道長城”

早上第一節校領導要聽語文課。為此我精心準備了一節優質課《長城》,課堂上所需的字卡、圖片讓我昨天忙到了半夜。我對這堂課沒有多少把握,只在心中祈求少兩個插嘴的和唱反調的。伴隨着上課鈴,我提起精神小心謹慎地走進了課堂。

剛走進教室,就聽見全班哇啦哇啦地讀書聲,看來課前準備的還挺充分,我心中一陣暗喜。再看看學生,一個個瞪着圓溜溜的眼睛盯着我,好像已經意識到這堂課絕不能胡來,這讓我放心了許多。

開課不到5分鐘,在引出課題時,我給全班提了一個問題:“你們見到過長城嗎?那它又有哪些特點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問題一提出,教室裏頓時喧鬧起來,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着,這勢頭讓我感覺有些不妙。

果然,在指名一兩個學生髮言後,還有好幾個學生不肯“罷手”,我知道,這必然會打亂我的教學安排。為了貫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的宗旨,不得不聽他們講述一段段關於長城的故事。

班長肖來福同學説:“長城是我國的奇蹟,它是有名的旅遊景點,我爸爸還去過長城呢!”牟琴同學説:“長城在我國的北方,它是一道城牆,用來防禦敵人的襲擊!”“小能人”黃文同學説:“長城不只是一個朝代所建,它歷經了四五個王朝,自秦朝的時候就有了長城。”故事大王潘志明説:“我還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呢!”看這情景,我心中焦急萬分,再不剎車就沒救了。我借評價學生之機把話頭一轉:“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長城的具體構造和它所具有的偉大意義吧。”

2“我有新發現”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長城的特點”話音剛落,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幾個讀書快的學生一會兒就搶着舉手回答,大家你來我往、互相補充,説得頭頭是道。最後,我總結性地接過話題:“是呀,你們看書上那幅圖,長城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它的氣勢讓我們一看,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敬佩之情。”

我似乎已進入狀況,開始和學生自然交流了,正在我以為可以順水推舟的時候,牟曉曼發言了:“長城那麼長,並且修在山尖上,它哪兒來的材料呀?這些材料是怎樣弄上去的呀?我們家蓋房子還要用到一些勞動工具呢!”

這時我看到一向不愛發言的羅星星同學舉手了,心頭一喜,立馬把機會給了她,她站起來大大方方地説:“正因為附近沒有石頭,人們才會從很遠的地方運來,這不更充分的説明建長城時的不易嗎!”我讚許地點點頭,看到了她臉上少有的得意神情。他又説“過去我們的國家戰爭不斷,人們為了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不惜一切代價從遠處運來石頭,修築城牆,把敵人堵在外面,這不更説明我國人民愛好和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嗎?”

我們再看看長城的城牆,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峯火台,書上給我們説是屯兵和傳遞信息用的。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什麼呢?我的話音剛落,愛琢磨的周永吉同學立即舉了手,説:“我看到一個密祕:過去我們的國家很落後,傳遞信息用的是煙火、戰鼓、飛鴿傳書,而現在我們的人們用上了電話、傳真、手機、計算機。當今世界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我們的國家的發展水平也蒸蒸日上。過去我們國家老是遭受別國的欺負,可現在他們要來求我們做事了,這説明一個國家只有強大了,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現在的長城雖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但它的雄姿還在,也為世界人所矚目,它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來長城參觀的人也駱驛不絕。

最後,課文在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聲中結束了。

課後反思:

這節課,我最擔心的七嘴八舌的情況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當時的我確實很着急,然而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阻止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究的熱情,因為我知道:一個理想的課堂應該能讓學生自由動起來。有發現才證明在思考,有討論才證明在探究。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課程標準裏也這樣寫道:

“教材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文本。”“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堂上,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善於駕馭學生的主動性,並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穫。”我認為,語文課堂既要成為學生傳承文化的接力賽場,又要能讓學生在馳騁中逐漸激發自我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徑。這節課中,我試着給了學生更多的發言權,課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動了起來。這種學習方式不再是被動、封閉、接受性地學習,而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轉變。

《長城》的教學反思3

人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窗口。其中《長城》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讚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閲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裏,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整節課我預設是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氣魄雄偉”“奇蹟”是什麼意思呢?作者為什麼這樣説呢?由此展開課文學習,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遠看長城時,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兩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讀文,談收穫,適當時機教師給予補充。如:長城的“長”,有了學生髮現的數字“一萬三千多裏”的説明,我詢問了“山海關”和“嘉峪關”分別在哪個省,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跨越了這麼多省,那會有多長?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近看長城時,重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瞭解了它的特點之後,再來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聯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數不清”、“兩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沒有??沒有??”(設備的簡陋);“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覆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築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在品讀語句之後,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透過這厚厚的城磚,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築的不容易。

但是,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髮言時,我和學生的對話缺少配合,讓學生個別讀的機會少了。應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多讀,多説,多思,多寫。學生讀書後,我應創設各種機會,放手讓學生完整地講出自己的感悟,在學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後我再適時指導,不能害怕學生講不出而浪費時間。如果不多給學生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樂於不善於思考問題而只會坐等教師講現成答案。這個問題在我今後的教學中要格外地重視。

《長城》的教學反思4

下課後,對這節課中出現的問題,我做了冷靜的思考。我想:教材是已知的,而學生的答案卻是未知的。也正因如此,教學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問題”,若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抓住其中的“亮點”,而只顧自己教學的順利進行,那麼必然會掩蓋學生的獨特思考,也浪費了難得的`生成資源。

當孩子讀了資料,説出見解時,我為了教學的正常進行,而給予了全盤的否定。其實,孩子畢竟還小,他們説出的感受就是在自己所能理解的基礎上真實的體會。而我,因為教案的預設太過於單一,當出現了種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時,而覺得始料未及,因此無心關注生成。

葉瀾説,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以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我想,我若能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而是善於發現、善於捕捉,並及時納入教學流程中,生成新的問題“生長點”,那課堂將為更為精彩。當學生説出“秦始皇真殘忍,沒必要修長城”時,他們就感受到了當時條件的艱苦,感受到了勞動人民揮了汗、流了血。我若能引導:“孩子們,勞動人民為修建長城付出了許多,有些甚至是寶貴的生命,可是若沒有這道重要的防線,死傷的百姓也許更多,那將會血流成河。萬里長城也就是勞動人民用智慧與血汗建築而成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萬里長城。”這樣,將不僅尊重了孩子的思考,也讓他們更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有保留了自己生命的本色才最有價值。精心預設,關注生成,才會使課堂在不斷的“生成”中綻放美麗。

《長城》的教學反思5

今天給四年級的孩子上了“長城”的第二課時,感觸較深。

近來上課,我以沒有備課的習慣,喜歡拿着教材就走上講台。當然,這個內容是我在前面教學中已經上過兩遍的內容。不過是沒有明顯記憶的,現在上就是憑感覺來的。

上這節課,我首先讓孩子通讀全篇課文,然後後讓孩子找出,“那一段寫明瞭作者對長城的讚歎和讚美的?”很明顯,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這個內容。

當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後,我就抓住“偉大的奇蹟”這個關鍵詞解讀全篇課文,讓學生到前面去找,有那些地方能體現“長城”的“偉大和奇蹟”。這個答案在前面寫“長城”的“長、構造、建造”三個方面體現。

問題提出後,第一個學生找的是“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找到後再以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情感。順帶着把説明方法(列數字和做比較)也提一提。這一句正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後面的教學我就抓住這一突破口,解讀全文。

“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到底有多長啊?”下一環節就順利的引到了長城的長。

“偉大的奇蹟還提現在哪兒呢?”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找到“城牆的寬、高大堅固等。

最後還讓學生瀏覽整篇課文,看作者是由怎樣的順序來觀察的,找關鍵詞就發現是由遠及近的順序。這樣一歸納整理,整堂課就結束了。

《長城》的教學反思6

《長城》這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閲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1、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和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了地圖和圖片,同時也理解了“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含義。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些不理想,自己的講解太多,學生比較被動。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多讀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4g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