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長城》教學反思(通用6篇)

《長城》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城》教學反思(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城》教學反思(通用6篇)

《長城》教學反思1

今天給四年級的孩子上了“長城”的第二課時,感觸較深。

近來上課,我以沒有備課的習慣,喜歡拿着教材就走上講台。當然,這個內容是我在前面教學中已經上過兩遍的內容。不過是沒有明顯記憶的,現在上就是憑感覺來的。

上這節課,我首先讓孩子通讀全篇課文,然後後讓孩子找出,“那一段寫明瞭作者對長城的讚歎和讚美的?”很明顯,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這個內容。

當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後,我就抓住“偉大的奇蹟”這個關鍵詞解讀全篇課文,讓學生到前面去找,有那些地方能體現“長城”的“偉大和奇蹟”。這個答案在前面寫“長城”的“長、構造、建造”三個方面體現。

問題提出後,第一個學生找的是“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找到後再以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情感。順帶着把説明方法(列數字和做比較)也提一提。這一句正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後面的教學我就抓住這一突破口,解讀全文。

“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到底有多長啊?”下一環節就順利的引到了長城的長。

“偉大的奇蹟還提現在哪兒呢?”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找到“城牆的寬、高大堅固等。

最後還讓學生瀏覽整篇課文,看作者是由怎樣的順序來觀察的,找關鍵詞就發現是由遠及近的順序。這樣一歸納整理,整堂課就結束了。

《長城》教學反思2

四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較差,認識事物能力差,但是他們多數都到過八達嶺長城。對於長城的特點和它的高大堅固,比較容易體會。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他們很難理解。教學本課時,結合相關資料滲透情感等多種策略,啟發學生想象,圖文並茂,讓學生畫出長城的結構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品位“奇蹟”,感受“艱辛”。

本課的教學難點就是體會長城的“偉大和奇蹟”。學生對長城並不陌生,在學生眼裏,就是一座城牆,和曲阜的城牆沒什麼兩樣,她的'偉大之處卻沒有人理解。由於課前師生共同蒐集閲讀了大量歷史文化知識、影視資料,有了直觀形象的手段,再加上確鑿的歷史依據,學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本課的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課前師生共同蒐集長城歷史背景、修築艱辛和歷史地位等相關資料(視頻、圖片、文字),課堂交流,實現共享分配的方式,拓展學生視野,為學生認識長城這個“偉大的奇蹟”提供了基礎,同時也使得教師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共同體中的參與者與幫助者。

《長城》教學反思3

在執教這節綜合性學習活動課中,我只是一個嘗試的過程。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為落實這一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把“綜合性學習”作為一條獨立的線索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但彙報課中卻很少有人彙報這樣的課型。

這是長春版教材第七冊第六板塊後設有一個節綜合性學習活動,內容為親近長城。主要是考查學生蒐集材料,並做以分類、整理彙報的過程。

初選這節課時,我有很多困惑,這樣的課到底怎麼上?它與班隊活動、主題班會有什麼區別?如果真的上成隊會的形式是不是給人感覺太做秀了,又或者這樣的課堂讓學生講講、演演、唱唱,效果未必太好教師又不容易把握。但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快樂始終都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啊!

在實踐過程中,孩子們蒐集到的關於長城的材料很多,這也是我很欣慰的地方,但由於初升四年級,分類、整理的能力不強,因此在彙報成果的時候,儘管我強調要有選擇性的介紹,但孩子們也還是大篇幅展示。因此我不得不打斷他們就進行總結。這樣前面彙報的小組用的時間長,就至使有的小組失去了展示的機會,使之本堂課的活動面不大。

最後一小組的關於長城近期新聞中保護長城環境是本課的一個亮點,綠色環保工作當然可以及時湊效的隨堂滲透。

結尾的總結及音樂鼓舞了孩子們身為一箇中國人的勢氣,使整節課的感情線索得以昇華……

《長城》教學反思4

《長城》是人教學版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氣魄雄偉,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那麼怎樣激發學生去了解長城的特點以及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呢?

贊可夫曾説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在教學導入時,能根據課文內容採用情境啟發式導入,就能撞擊着學生的心靈,形成他們心理上的懸念,吸引着他們的注意力,學生產生急於要弄清問題的迫切心情,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

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讀世界各國元首獻給長城的題詞: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蹟!(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的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

聽完這些國家元首的題詞,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談自己的感受)是呀,我們為自己是華夏兒女感到自豪驕傲,但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你對長城又瞭解多少呢?你知道為什麼説長城凝聚着中國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嗎?今天,這個“偉大的奇蹟”就在眼前,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

在我的精心設計下,通過我充滿激情地朗讀,使學生陶醉在偉大的長城中,自然地想去了解——長城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使學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學習達到旺盛狀態,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先引導學生髮現評價長城的那句話:“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不斷重複出現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特別是學到“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但靠着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傷者陡峭的山嶺”。讓學生自讀體會:你能體會到那時的勞動人民是怎樣台上這陡峭的山嶺呢?學生説的出乎意料的好,有的説“我彷彿看到了好多人彎着腰,臉上都是汗。”“他們的手被磨出了血泡,腳被磨爛了”……同學們盡情地想象,大膽地談出自己的感受,應該説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長城》教學反思5

在後來的作業課中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有的説他認識了長城,有的説他喜歡長城,有的説喜歡勞動人民,還有的竟然説古代勞動人民太厲害了,居然能用肩膀和手修築這麼偉大的工程。真讓我沒有想到,這些不都是我這一課教學所期望的嗎?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接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我在歎服學生的同時,認真地總結了本課的教學:如果我沒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如果我沒能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果我沒能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同時去親自動手體驗;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備好的教案進行……那這一節課的效果會是這樣的嗎?

我深深地感觸到:

1、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有體驗的權利,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求知。

2、在課堂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要擁有的不僅僅是知識,他們更需要興趣。

3、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有語文知識,也要有數學、美術、音樂等的有機結。

4、學生資源是最豐富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新的課程理念,給了我新的教學思想,指導我在新的課堂教學中不斷進步!

《長城》教學反思6

下課後,對這節課中出現的問題,我做了冷靜的思考。我想:教材是已知的,而學生的答案卻是未知的。也正因如此,教學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許多“問題”,若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抓住其中的“亮點”,而只顧自己教學的順利進行,那麼必然會掩蓋學生的獨特思考,也浪費了難得的生成資源。

當孩子讀了資料,説出見解時,我為了教學的正常進行,而給予了全盤的否定。其實,孩子畢竟還小,他們説出的感受就是在自己所能理解的基礎上真實的體會。而我,因為教案的預設太過於單一,當出現了種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時,而覺得始料未及,因此無心關注生成。

葉瀾説,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以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我想,我若能不拘泥於預設的教案,而是善於發現、善於捕捉,並及時納入教學流程中,生成新的問題“生長點”,那課堂將為更為精彩。當學生説出“秦始皇真殘忍,沒必要修長城”時,他們就感受到了當時條件的艱苦,感受到了勞動人民揮了汗、流了血。我若能引導:“孩子們,勞動人民為修建長城付出了許多,有些甚至是寶貴的生命,可是若沒有這道重要的防線,死傷的百姓也許更多,那將會血流成河。萬里長城也就是勞動人民用智慧與血汗建築而成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萬里長城。”這樣,將不僅尊重了孩子的思考,也讓他們更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色,任何事物,只有保留了自己生命的本色才最有價值。精心預設,關注生成,才會使課堂在不斷的“生成”中綻放美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rvw9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