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案 (粵教版高三)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案 (粵教版高三)

教學目標: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案 (粵教版高三)

1. 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瞭解豪放詞的特點。

2. 理解詞中虛實相濟,烘托映襯的寫作特點。

3. 掌握常用的鑑賞詩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赤壁戰場的雄奇景色來感受詞的意境,注意體會周瑜當年的雄姿在詞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情懷及對歷史人生的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 導入

中國的文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傳統,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感懷,或登高而賦,抒發“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愁思,或臨水而歌,誦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歎,那宋代的文學家蘇軾在遊覽了赤壁古戰場之後又會有怎樣的哲思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下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 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

三、 整體感知

1、 教師朗誦

2、 選學生朗誦,學生自由朗誦

四、 分析文本

1、結合註釋再讀詞,思考詞的上闋寫了那些景物?作者由此聯想到了什麼?

明確:所見:大江赤壁、故壘、亂石、驚濤

所想:風流人物,豪傑周瑜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採用了什麼寫法?此句有什麼作用?

明確:1、採取了虛實結合的手法,這裏的長江既是眼前浩浩蕩蕩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歷史長河。作者將空間上的實景與時間上的.虛景結合起來,點清了題旨(大江是“赤壁”的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懷古的點題)為下闋英雄的出場渲染了氛圍。

3、 一説到赤壁之戰大家都會想起誰呢?作者又為什麼獨想起了周瑜呢?

明確:周瑜年輕(主要原因),或者先遺留至下闋回答

4、“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了這幅畫面,你覺得那些字用的好,為什麼?

明確:穿---寫出陡峭的山崖直插雲霄的氣勢。

卷、拍---極言浪濤威力之大,江水拍岸之響

雪---從色彩上表現的巨浪之態

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寥寥數筆就將一幅氣勢恢宏的江山美景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彷彿把我們帶進了金戈鐵馬,烽火繚繞的赤壁古戰場。

小結上闋:寫赤壁雄奇壯麗之景,為英雄人物的出場做好鋪墊。江山之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

1、 哪些是直接寫周瑜的?插入“小喬”一句有何用意?(結合上闋的問題一起講解)

明確: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寫“小喬”表現了周瑜指揮戰爭時年輕,連襟之誼得到賞識,東方之便。

2、 哪些是寫作者自己的?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表現作者渴望像周瑜那樣少年得志,得到君主的賞識建功立業,而如今的自己華髮早生,貶謫邊地,人微言輕,壯志難酬。

3、詞的末尾“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人生觀?

明確:學生自由回答

小結全詞:

上闋寫景懷古,下闋抒情,三者結合,

五、 這首詞學完之後同學們體會豪放詞的特點,並以柳永的《雨霖鈴》為例進行比較。

明確: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總結: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

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六、 作業

這首詞只是蘇軾豪放作品中的一首,請同學們課後讀一下他的《江城子》體會一下兩首詞的不同。

七、 板書

上闋:寫景:大江赤壁,亂石驚濤

懷古:風流豪傑,三國周郎

下闋:對比:雄姿英發,早生華髮

抒情:人生如夢,舉酒酬月

趙影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0z0j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