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淺談關係型話題作文審題(網友來稿)

淺談關係型話題作文審題(網友來稿)

浙江省諸暨中學 陳衞國

淺談關係型話題作文審題(網友來稿)

經過六年的因陳變革,時至今日,話題作文早不是什麼新鮮的作文形式。考察六年來話題作文的變遷,我們也可以清晰地感覺出它在命題方式上的一些細微變化。這種變化,概括地説就是話題作文已由簡單的概念型、判斷型話題向複雜的關係型話題轉變。這種轉變不是單純形式上的花樣翻新,而是對話題作文在寫作範圍、對象上制約的加強。這種制約的加強對考生的審題能力提出了新的高標。

回顧2003年全國高考,“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關係型話題作文,因其制約因素的嚴格,幾與前幾年話題作文形成斷裂,不少考生缺乏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不會審題或審題不嚴,作文答卷偏題離題者非常普遍。再看2004年高考,全國15份試卷,除4份試卷外其餘所有試卷均延續關係型話題作文模式,對考生審題能力再次提出高要求,但遺憾我們的許多考生依然未能從上年考生的慘敗中汲取教訓,好好把握關係型話題作文話題關係肢間的辯證關係,在審題上遭遇滑鐵盧。縱觀話題作文發展趨勢,我們可以斷言,關係型話題作文代表高考作文新的發展方向,因為限制性的加強,必然要求考生在審題上加強訓練,練就過硬的審題基本功,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高考作文中佔據主動。

針對關係型話題作文特點,我們認為應將審題的重點放在審讀話題這一環,在把握話題內部辯證關係上做文章。這就需要考生在平常多體悟唯物辯證法的思想精髓,如能聯繫地看問題(而不是孤立地看問題)、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而不是片面地看問題)、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 不是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等等。並最終能理論聯繫實際,在具體的話題作文審題中加以靈活運用。

以2003年全國高考卷為例,面對“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關係型話題作文,考生首先應準確判斷出其內部關係肢間存在的一種因果關係--因為感情的親疏不同,所以對事物的認知也不同。這樣,考生在審題時就可以從兩者的因果關係入手,多角度、多層面地深入思考。其次,考生要運用辯證法思想,在把握兩者之間因果關係的是否必然性上做文章。即思考是否感情親就一定對認知事物產生正面影響,或者恰恰相反;是否感情疏就一定對認知事物產生負面影響,亦或者恰恰相反。最後,在種種不同的思考中把握住根本性、結論性的東西,將其作為文章的主題思想。

審讀關係型話題作文的話題,還要注意克服以下兩種誤差:

誤差一: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既然是關係型話題作文,審題時就應當重點把握話題內部兩個關係肢之間的關係,關涉兩點,在兩點之間尋找突破口。而我們的考生在審題時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恰恰是割裂了兩者的聯繫,在行文時大談一點,卻對另外一點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題、離題。如筆者所在浙江省2004年高考話題作文“人文素養與發展”,話題內部存在一種條件關係--人文素養的高或低,制約着發展空間的大小。考生在審題時即要全面審視這種條件關係。但從考生作文來看,許多離題作文都沒有能從兩者關係入手,而是或空談人文素養,或大侃發展,這種“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的做法當然最後“坑害”的還是考生自己。

誤差二:泛論關係,不見重點。有人想,既然是關係型話題作文,只要能抓住話題內部兩個關係肢關係,在關係上做足文章就行了,於是就在行文中泛論關係,最終使文章陷於泛泛而談,空洞無物的泥潭。關係型話題作文要突出關係不假,但文章還應該有側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要善於敏鋭地捕捉重點,敢於突出重點,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2004年高考全國卷話題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審題時考生當然應準確把握兩個關係肢間的關係,但面對挫折,人們的選擇有許多種,有人化解痛苦,有人放大痛苦,有人則以平常心視之,選擇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大有高低。如果考生在審題時能以“遭遇挫折”為側重點,能夠從如何對待挫折這個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於表面的於兩者關係間泛泛而談,那麼文章將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作文審題是一個老問題,然常談常新,面對關係型話題作文的逐步顯山露水,審題問題則更應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足夠重視。作此拙文,權當拋磚之用。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zvov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