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導學助讀高效學習(人教版教學論文)

導學助讀高效學習(人教版教學論文)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設計均應遵循這一理念,體現出主體性原則、探究性原則、實效性原則、主導性原則。

導學助讀高效學習(人教版教學論文)

我校實驗中的“導學助讀”五步法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成果展示--釋疑糾錯--精講巧練--檢測反饋”),首先符合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課堂內外,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自主調控學習的行為,充分地閲讀體驗、感悟質疑、表達練習,既獨立思考,又合作探究,真正實現主體對文本的解讀和創造。

其次,學生主動探究文本意義,既注重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又主動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從文本實際聯繫舊有知識和自身現實生活主動進行意義建構;既注重個體的主動探究,又積極地互動合作,能共享學習資源和成果。對文本的探究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跟蹤檢測反饋。而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都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必要的“指導”或“幫助”,如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創設與現實情境相類似的學習情境,對學生的疑難問題精巧點撥。一句話,“導學助讀”五步法也充分體現了探究性原則、實效性原則、主導性原則。

“導學助讀”五步法結合實例詳解如下:

一、自主學習

1、自主解讀文本

由文本題目產生閲讀期待,猜想文本內容;三級閲讀:疏通讀、理解讀、感情讀;圈點勾畫文學常識、詞語音形、優美語句;對文本內容、結構、語言等諸多方面批註質疑。這種閲讀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選擇讀的方式:瀏覽、默讀、朗讀、跳讀等;這種閲讀又是有所限定的,不像是平日裏讀書看報隨便翻翻隨意看看,它是要留下閲讀的痕跡的:標段序、圈詞語、畫句子、作批註,而這些痕跡均有其重要作用,如標段序即梳理結構,有助於整體把握文本。總之,“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記一記,讓學生讀有所得。這需要教師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教師示範閲讀課文,展示自主解讀文本的全過程,讓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明確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願讀,會讀,讀有收穫。在短時間內訓練後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教師檢查督促,逐步形成讀書的習慣和能力。

2、 檢測自學效果

這是對“自主解讀文本”自我評價和學習梳理。因為學生自主解讀文本的能力參差不齊,對文本的解讀主要側重於整體初步感知,局部精彩詞句的初步賞析,所以檢測問題以客觀題為主,又兼顧主觀題,內容感知儘量用原文詞句回答,充分考察學生對文本的信息篩選和理解能力,個別問題讓學生簡單概括和自由暢談。

例如《春》第一課時的自學作業設計:

(1)《春》的作者是。(文學常識,識記)

(2)注音寫字。(字音字形,識記)

醖釀()應和()黃暈()liáo亮jiàn壯

(3)文章從整體來説分三部分“盼春”、“”、“”,其中第3至7段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春草圖、、、、,全文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內容整體感知,仿照例子概括)

(4)精彩語句賞析。(結合批註,自由表達)

我最喜歡這一句:,理由是。

(5)疑難問題(發現問題,會提問,有思考)

第二課時對於第3段的自學作業可以這樣設計:

請你勾畫文中直接體現春草特徵的詞語並摘抄下來:(篩選信息,直接作答)

“自主學習”環節主要在課外進行,時間大約20分鐘。(新初一學生一開始在課內訓練,逐步延伸到課外。)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是為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指明必要的學習方法,逐一落實各個自學步驟,通過檢查課本和自學作業,明確學生自學的收穫和疑難,以便教學有的放矢。

二、成果展示

1、導入新課

一般的課堂教學中的導語設計是假想學生對文本一概不知,老師有的明知故問“同學們,你們知道XX嗎?”,有的兜圈子,文章題目“千呼萬喚始出來”,有的更是故弄玄虛,搞得學生一頭霧水,倒不如直接導入“這節課我們學習了XX課文”來得乾脆利落。“導學助讀”五步法中的導語是在學生已自主學習基礎上設計的,它應該能喚起學生對文本的回憶,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願望,簡單地説,它既尊重學生已知,又引導學生探求未知。如《散步》導語:“《散步》講述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事,同學們根據文章內容擬寫的其它標題是什麼?”如此設計,語言簡潔入題快捷,聯繫了自學成果,又激發起學生表達的願望,簡單高效。

2、交流展示

通過小組交流,展示自學成果(自學作業中做對的題目);通過課文朗讀,整體把握課文;或有所發現(所得或疑難)。

三、釋疑糾錯

“學貴有疑。”學生在獨立自學時產生的疑問在小組內部交流時能得到部分解決,仍然不能解決的在這個環節裏由各個小組共同解決。問題可能較多,比較零散,這就需要教師在小組內部交流時引導學生解決較簡單的問題,整合分散的問題,提煉最主要的問題,讓“問題”名副其實是“問題”,帶有普遍性、典型性,能夠突顯出重點,牽引出難點。各小組合作解決前,教師要快速梳理問題的難易、歸屬關係、先後順序,這樣,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就能由易到難,具有層遞性,具有較高的效率。

四、精講巧練

在學生自主學習、展示成果、釋疑糾錯的基礎上,“精講巧練”,教師精當地講,學生巧妙地練。講什麼?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不是平趟一遍,面面俱到,而是抓重點,解難點,讀透文本,拓展延伸。問題的設計應能提綱挈領,統攝全文,語言簡潔而能激發思維。比較成熟的做法是,吃透教材,結合學生學習的發現與疑難,設計“主問題”或“話題”,以一當十,通過一兩個問題把文章的重點落實到位,難點突破。

如《行道樹》“精講巧練”環節可以設計兩個“主問題”:

1、請你勾畫文中描寫行道樹的文字,用原文詞句填寫“我們是一列的樹”。

2、請你勾畫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回答“我從這句話中理解了行道樹。

學生據此,自主讀書勾畫,篩選相關信息,按要求組織語言自由表達。如第一個問題學生可以填上:

① 我們是一列立在城市的飛塵裏的樹。

② 我們是一列春天勤生綠葉夏日獻出濃陰的樹。

③ 我們是一列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的樹。

④ 我們是一列負責把光明迎來的樹。

⑤ 我們是一列墮落的樹。

⑥ 我們是一列痛苦而又深沉的樹。

⑦ 我們是一列自豪的樹。

⑧ 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通過分類整理髮現:行道樹生長的環境污濁,自身的形象相對原始森林裏的同伴大為跌落,精神世界是孤獨、憂愁、痛苦而又神聖、深沉、快樂的。再利用合作探究出來的結果,來深入探究關鍵句“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的涵義:行道樹為人們獻出綠陰、清新,這樣的事業是神聖的;默默地奉獻他人,犧牲自我是痛苦的;但是,行道樹可以從中獲得莫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又如周國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可以設計三個話題:1、“月亮”2、“白兔的月亮”3、“我的‘月亮’”。學生圍繞這三個話題讀文討論就可輕鬆地發現白兔對待月亮的心情前後的變化和原因,明確這則寓言的寓意,並能拓展延伸到學生自身,讓學生有感而發。

五、檢測反饋

檢測反饋在當堂完成,內容要結合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要鞏固,難點要檢驗,難度要適度,數量要適量,3到4題為宜,5到10分鐘即可。

“導學助讀”五步法實施中要注意的問題有:

1、 朗讀的落實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是關鍵。自主學習時疏通讀、理解讀、感情讀,小組內部與全班同學的分角色朗讀,獨立思考時的默讀,小組討論時的選擇讀,語言品味時的感情讀,各種朗讀方式相結合,以達到學習的最優化。

2、 課件的使用

課件的使用原則是當用則用,少用精用。課件不是教案的呈現,不是多媒體技術的賣弄,不是課堂的點綴,而是教學的必需。

課件可以創設某種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如《安塞腰鼓》導入時播放黃土高原上西北漢子酣暢地跳騰擂鼓的視頻,學生一下子就被那磅礴的氣勢征服了。再讀文就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真切地感受到西北漢子的強悍和氣魄。

課件可以提供某個畫面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如《夏感》“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學生對農作物不甚瞭解,尤其是“那朝天舉喇叭筒的高粱、玉米”。教師適時投影相關畫面,學生能立即懂得是新生長出來的高粱、玉米葉子捲成一個小筒,像喇叭筒一樣,“舉”字更能顯示出高粱、玉米的活力、精神勁、快樂勁。

綜合來説,“導學助讀”五步教學法第一步“自主學習”主要在課外進行,第二步到第五步“交流展示--釋疑糾錯--精講巧練--檢測反饋”主要在課堂進行。第一、二、三、五步學生充分活動,第四步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精講,學生巧練,整體上來説,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也就是説,教師一直退到最後,非講不可的時候才講,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動起來,課堂就精彩了,學習就高效了。

翟仁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noxy9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