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作文教學應抓兩頭,帶中間

作文教學應抓兩頭,帶中間

 摘    要: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極為重要,以生為本,作文教學中從“命題”和“評改認定”兩個環節入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帶動作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的有效落實,是作文教學的關鍵。

作文教學應抓兩頭,帶中間

關 鍵 詞:作文教學  興趣培養  “抓兩頭,帶中間”

作者簡介:廖興陽,男,貴州遵義人,遵義縣第一中學語文教師。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閲讀教學一起幾乎構成了全部語文教學。有人把它喻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這個説法一點也不過分。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半壁江山”的狀況並不樂觀。教學中這樣的現象特別嚴重:平時生氣勃勃、敏捷活躍的學生,在作文課上,總是抓耳撓腮,咬筆皺眉,冥思苦想,難以下筆;有的學生甚至逃避作文課。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的一種強烈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發展的基礎,是激發情感的誘發劑,是主動學習的啟動力。教學實踐表明:當學生在學習中,對某門功課產生較高興趣時,其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強,學習的效果就會好,學習的創造思維就活躍。反之,學習被動,效果就非常差。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特點。德國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名人名言錄》王涵等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他把興趣對於學習看得何等重要。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責任編輯:浩偉  印刷工業出版社)孔子強調了興趣比知識更重要。很多心理學家也都把興趣比為智慧的觸發器,才能的生長點,求知的前動力。在當前的作文教學和教改中,認真研究一下怎樣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這對提高作文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素質是很有實踐意義的。

那麼,怎樣才能挖掘出學生作文的潛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呢?實踐中,筆者的做法主要是“抓兩頭,帶中間”。從作文課堂訓練的全過程來看,教師的“命題”是第一環節,學生完成作文後教師的“評改認定”是最後環節(當然,這一環節的處理形式也可多樣化),而學生的審題立意、材料的剪裁、語言的運用、手法的選擇、直至起草定稿等都可看作是中間環節。因此,“抓兩頭,帶中間”就是從“命題”和“評改認定”上去努力,從而帶動其餘中間環節以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的方法。

一、命好題目,激發興趣

命題作文是我國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一種主要方式,是學生作文的第一步。學生學寫作文,常常為不知道寫什麼好而犯愁。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需要教師“扶持”和“引導”,需要教師命題,教師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因此,我在作文訓練指導中,首先從“命題”上下功夫,力求命出新穎獨特、簡練明確、形象具體、切合實際、貼近生活的作文題目,努力把作文題目命到學生的心坎上,給學生一種指點和啟示,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把學生一步一步引上作文成功之路,以求實現大綱和新課程標準規定的作文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一次作文課,我出了“我的家鄉”、“小橋流水人家”兩個題目,讓學生任選一題作文,結果兩節作文課竟無一人完成,最快的幾個雖寫了四百多字,但也是泛泛而談,沒有具體內容。課後細想,這兩個題目不“老”即“空”,甚至費解,激發不起學生作文的興趣。第二次作文課,我卻只出一個題目--“請到我的家鄉來做客”。這次不同了,由於作文題目命到了學生的心坎上,全班69人,除3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外,其餘全部當堂交卷,而且文通字順,內容豐富,語言生動。一個個儼然熱情好客的主人,或像幽默風趣的導遊,如數家珍般侃談家鄉。有兩個學生對他們家鄉的“山”和“小溪”分別作了如下描寫:

①家鄉的山以怪石著稱,只要你拾級而上,便會看到山上數以千計萬計姿態各異的石頭。它們有的互相依靠,像是在説悄悄話,那神情宛若羞澀的少女,將頭背向遊人;有的則高高站起,抬頭向上,似乎要對天長嘯,以抒發心中的激情;還有的山石這兒一堆,那兒一堆,像是在遊戲的頑童……多有趣啊!

這一段緊扣“怪”字,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山石的各種姿態,揭示了山石的獨特性。

②我家鄉的小溪雖沒有灕江那麼秀,也沒有西湖那麼美,但她有自己獨特的風姿,獨特的韻味,一年四季呈現出她的自然之美。

春天,萬物復甦,一切都充滿了生機。溪邊叢叢野花和條條細柳都在對着明鏡似的溪水梳粧,連一葉一瓣都映得清晰分明。

夏季,小溪就成了天真、活潑的孩子的娛樂場所。你看,那邊的幾個孩子玩得多起勁,他們互相往對方身上、頭上潑水,一會兒功夫,都成了小水鴨,陣陣笑聲不時地從那邊傳出,盪漾在小溪的上空。

秋天,小溪更是美極了,特別是早晨,霧濛濛地好似進入了仙境。悠悠的溪水從橋下流過,披着薄薄的輕霧流向遠方,消失在晨霧之中……

黃昏時分,如果你來到小溪邊,細細地觀察小溪的水色波光,你就會發現它是那麼的清,清得像少女純淨的眼波,連溪底的游魚和碎石也歷歷可數。

冬天,小溪結冰了,加上週圍白茫茫的一片,又是一種特殊的美。

這裏運用了總分結構,抓住景物四季的不同特點,描繪了小溪的韻味和自然之美,並把人物的活動融入景色之中,增添了文章的活力。

此外,還有寫家鄉人民勤勞熱情的,有寫家鄉土特產的,有寫家鄉溶洞風光的,有寫家鄉歷史沿革的,有寫家鄉生活習俗的,有寫家鄉牧童樂趣的……舉不勝舉。這次作文沒有出現不及格的作文,而且大部分都在80分以上,滿分作文就有4篇,足可編一本優秀作文集了。其中有一位叫文佳的中偏下學生,居然破天荒地寫出了一篇滿分作文,後來發表在《作文評點報》上。其文如下:

我的家鄉貴州遵義,一個充滿靈氣的寶地,一塊山清水秀的美地,一處孕育着希望的好地……,這裏有星羅棋佈的湖泊,有大大小小的青山,更有勤勞善良的人們在熱情地邀請你。

請你在陽光明媚的三月來吧!“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落英繽紛,“人面桃花相映紅”,讓我領你四處看看吧。“吹面不寒楊柳風”,在林蔭的小路,聞着花香,聽着鳥語,心情該是多麼愜意呀!走累了,就在青青的嫩草地上休息休息吧,你的疲倦便很快無影無蹤。再去河邊走走好嗎?那裏有萬條垂下的綠絲絛呢!我的家鄉,好美!

請你在陽光普照的六月來吧!一串紅展開紅紅的笑臉,歡迎你的到來。天空洋溢着孩子們的歡歌笑語,原來他們穿着盛裝是過節呀!你一定會被他們的天真爛漫所吸引,忍不住去逗逗他們的。我的家鄉生機勃勃!

請你在九九重陽佳節來吧!和熱情的人們同去登高,插上蘆葦能治百病呢!山頂山腳,處處是人們的笑聲……,站在山頂,好好俯瞰一下我的家鄉吧:有高聳入雲的煙囱,有車水馬龍的公路,有美麗的校園,更有層層疊疊的現代建築……。我的家鄉,日新月異地發展。

請你在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來吧!好客的人們會拉着你到家裏去吃湯圓、喝美酒,與你暢談不休!如果是下雪了,你也不用擔心,家鄉的冬天一點兒也不冷。這裏的雪景卻異常美麗,讓我們去山上,去河邊,去公園照幾張雪景好吧!讓這片美景,這份情意,這樣的喜悦凝聚為一幅永恆靜止、和諧、美麗的畫面。我的家鄉,喜氣洋洋!

歡迎你一年四季都來我的家鄉做客,這可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矣”!

請到我的家鄉來吧!我在等着你……

有人説“題好一半文”,這是很有道理的。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新鮮奇妙的東西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明確具體的事物容易使學生產生聯想和想像,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因此,作文訓練中,陳舊雷同、虛浮空洞,甚至隱晦費解的題目,是要不得的,只有新穎獨特、簡練明確、形象具體、切合實際、貼近生活的作文題目,學生才會去關注,才會“一見鍾情”,才會大膽地去聯想和想象。如《登山觀落日》、《象棋迷的樂趣》就比《假期見聞》新穎具體;《雨(雪)後初晴》就比《霽》明確易懂;《一次深刻的教育》就比《他所作的報告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簡練利索;《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稻花飄香》《大豆搖鈴的時節》《雪地,一串潔白的腳印》等就很形象可感;《捉泥鰍》《多彩的課間十分鐘》《特殊的生日禮物》等就很貼近學生生活……。也只有這樣的題目,才會激發起學生作文的靈感和興趣,產生“不吐不快”的寫作慾望和衝動,從而努力寫好文章。

二、肯定鼓勵,樹立信心

心理學認為效果可能激發興趣。當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有了進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會體會到一種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興趣;若一味努力卻絲毫不見成效,就會產生厭倦的情緒而失去興趣。因此,我在對學生作文的“評改認定”中,總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從不用作文的種種清規戒律來壓學生(當然必要的要求不可少),更不用作家、文學家創作文學作品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因為絕大多數學生走上社會需要的是實用性的文字。一開始,我給學生的目標定得相對低一些,對後進生,則更寬鬆一點,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只要學生作文中有一個閃光點,有一點成功之處,我就及時加以表揚鼓勵,讓學生嚐到成功的甜頭,從而對作文產生興趣,樹立作文的信心,逐漸不再望文生畏,並把作文看成是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而樂此不疲。

我曾教過一個學生,作文水平一直很低。有一次,他寫了一篇題為《我的苦惱》的文章,訴説他語文成績差,作文寫不好,求教於人又得不到理解和幫助的苦惱,語言文字雖然沒有什麼驚人之處,而且還有些地方不通順,但抒發的是真情實感,表達的是內心體驗。他在作文中作了這樣訴説(有小改動):

我是班裏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特別是語文,考試成績常常是班上最後一名。每次講評試卷時,我都低着頭,如坐鍼氈般聽着老師公佈全班同學的成績,怕面對老師和同學,恨不得找個地縫藏起來,總要羞愧難過好幾天。作文課上,我總是咬着筆桿不知從哪裏寫起。看到周圍同學們奮筆疾書的樣子,我總是急得要哭。即使偶爾寫成一篇作文,也是錯字病句連篇,得分自然不及格,評語就沒有了。我常常因為這些感到很苦惱。

在過去的學習裏,我也想到自己的成績不理想,羨慕受到表揚的同學,他們多得意,家長多光彩,也想趕上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讓家長有點面子,慢慢想發奮起來,不懂就請同學幫助,向老師請教。哪知不受歡迎,老師不耐心。我才開口提一個問題,別人馬上就責備:“這個問題你也不懂呀?”再多問幾句,就被嘲諷為“木頭人”“笨蛋”,給轟走了。我心真煩:學習不努力成績不理想被人冷眼、指責;想發奮學習,求教別人有受到責備、諷刺。你説煩不煩,苦惱不苦惱!

於是我在評語中寫道:“本文語言樸實,寫出了自己在語文學習和作文訓練中的真實體驗,很感人。若能認真修改,使語言更為通順生動些,就是一篇佳作了。望多讀書,多練習,爭取更大的進步,使自己的語文成績和寫作能力再上一個新台階。”並給他判了85分,同時又把他的作文作為範例在班內分析講評,使他喜出望外,受到很大的鼓舞。後來,他在語文學習和寫作方面果真進步很快,而且現在在縣委組織部從事文祕工作。他常説:“是廖老師熱情的鼓勵,真摯的關懷,我才喜歡上語文,並樹立起作文信心的……”

以表揚鼓勵為主,調動學生(尤其是差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讓學生樹立寫好文章的信心,是我在批改和評定學生作文中一貫的原則和做法,而且在實踐中確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抓好了“命題”和“評改認定”這兩頭,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他環節也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對作文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慾望,他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就會樂於去閲讀,去積累,去觀察,去分析,去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和方法。這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了“厚積”,作文是自然就會“薄發”不斷,何愁寫不好作文呢?

上述內容,是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其作文積極性的一些做法和體會,雖然談不上是什麼經驗,但對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效果很好。我相信,只要我們切實貫徹新課標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思想,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多動腦筋,勇於創新,定能探索出更多科學的作文教學良方。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大綱》:初級中學(2000年3月)、高級中學(2002年4月)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2]《語文課程標準》:初級中學、高級中學(2003年5月)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3]《作文教學論》:韋志成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4]《作文技法》:向佐初主編西苑出版社1998年9月

[5]《走進新課程》:朱慕菊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6]《教師教學技能》:郭友 等編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7]《學校心理學》:陳景普主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

[8]《教育學》:石忠仁等主編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2月

[9]《名人名言錄》:王涵等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

[10] 《論語》:責任編輯:浩偉印刷工業出版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7xexg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