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教學反思

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數學,教師在日常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不僅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和生活經驗,學生學習數學就會感覺很輕鬆、快樂。而且,為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用最熟悉的素材學數學 

新課標倡導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在組織學生學習時,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如在學習《比一比》這部分教材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最熟悉的文具進行觀察、比較、操作、嘗試。運用看一看,比一比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誰的鉛筆短,誰的鉛筆長,誰的橡皮大,誰的橡皮小,從而建立起長短的概念。在教學中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再讓學生探索在我們身邊、我們周圍,可以比一比的物體。 

二、注重個性差異,多樣化的思維探究 

波利亞説:“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科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       交互作用種探索、創新,在探究中他們從中找到了比長短的方法。特別是他們在比個頭高矮時呈現了不同的比法。有的面對面站着比,有的背*着背站着比,有的並排立着比,有的*着牆跟立着劃上一個記號比,讓人吃驚的是有的把兩臂張開,從兩臂的長短確定高矮。在小組的探究中得出了多種不同的比較方法,課堂異常活躍,從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學生興趣濃厚,人人學有所獲。在各小組的探究中,還聯想到生活中的排隊是按高矮排的。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感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到處都有數學,數學知識離不開生活。學生不僅感知長短、多少、高矮的含義,還讓學生懂得了比較物體的方法。 

三、學習方法多樣化 

新課標倡導這樣的學習方式:親身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於創新。強調從學生己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從而獲得對數學的獨特體驗,把數學學習活動變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實踐中體會到數學的奧祕,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構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環境。 

把數學帶進生活,能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思維、個性等方面都得到展示。現代社會尤其是倡導個性的張揚,教育也越來越講究以學生為本。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求,應當得到尊重、信任和關懷。作為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學習的夥伴,是建立在相互依附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他們的關係是大朋友與小朋友的關係。可以暢所欲言,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習自己喜歡學習的數學。在同一片藍天下師生共同探究,在體驗中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師生同樂學數學,易學、樂學。大家學,學有所得。人人動手,個個動口,正是實現了《課標》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數學是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標籤: 教學 數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282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