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教學反思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教學反思

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時學生很是配合,彷彿早已掌握了所有知識點,對於我的提問對答如流,甚至當我給出例題÷4時,全班不假思索不屑一顧的脱口而出四分之三,而當我問出為什麼時,他們甚至不願意去思考,彷彿我問的這個"為什麼"簡直就是廢話中的廢話。整個班級躁動不安,是清明假期臨的緣故吧。看着即將發怒的老師,孩子們安靜下一張張稚氣的臉望着我,眼神中帶有一絲絲驚恐。我突然想笑,這不就是兒時的自己嗎?我沉住氣笑着説:明天放假了,看大家很是興奮吧!孩子們長舒一口氣掩面而笑。我接着説:站好最後一班崗的戰士才是真正的好戰士。同學們心領會神的坐得端端正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接着説,"大家都知道除以4得四分之三,那除以4為什麼等於四分之三呢?四分之三就相當於魚。而老師想讓你得到的是漁,你覺得呢?"果然還是聰明的孩子,輕輕一撥,大部分開始思考了,我和孩子們開始了我鋪好的探究之旅。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教學反思

一、通過操作,感悟算理。

我叫學生拿出前準備好的三個圓,讓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對除以4這一結果的猜想。孩子們或靜下心仔細思考;或把自己手裏的圓形折一折、剪一剪;或在本子上畫一畫、寫一寫;或同桌小聲交流自己的想法。我把想法不同的孩子叫上講台,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並讓他們一一介紹。通過學生的操作,得出兩種分法,方法(一):把三個圓一個一個分,每次得四分之一,分次,就得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張餅。方法(二):把三個圓疊起,平均分成4份,得到張餅的四分之一,也是個四分之一,相當於一張餅的四分之三。不管怎樣分,都可以驗證÷4用分數四分之三表示結果。還有學生想出了方法(三):除以4得07,07化成分數也是四分之三。通過學生自主操作讓其充分理解其中的算理。

二、再次説理,悟出關係。

在學生初步感知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時,我有意識地把例題改了一下,把塊餅平均分給個人,把4塊餅平均分給7個人,讓學生通過畫圖或説理,快速的算出它們的商。讓學生親身體會到計算兩個整數相除,除不盡或商裏面有小數時就用分數表示他們的商,這樣既簡便又快捷,而且不容易出錯。

通過學生自主生成的三道算式,讓學生去發現除法與分數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係?並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最終學生小結出: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數的分母,除號相當於分數線。並明確: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

三、對比練習,深化知識。

出示:

把三塊餅平均分給7個小朋友,每人分得這些餅的幾分之幾。

把三塊餅平均分給7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分之幾塊。

讓學生觀察這兩道題目的區別,一道帶單位,一道不帶單位。第一道是根據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是份數與單位"1"的關係,在數學中我們稱為分率,分率不帶單位。第二題帶單位則表示的是一個具體的數量,則用總數量除以平均分的份數得到每份的具體數量,得數的單位跟被除數的單位一致。明確:分數有兩種含義,一種表示與單位1的關係即分率(不帶單位),一種則表示具體的數量(要帶單位),為以後學習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做好鋪墊。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交流彙報的基礎上去推理和概括,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崇尚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總結,讓學生能學習探究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單純的教授一些解題技巧,因為我知道授生以"漁"永遠比授生以"魚"的重要的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74r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