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就《花未眠》的幾個病句請教專家(網友來稿)

就《花未眠》的幾個病句請教專家(網友來稿)

孔若秋

就《花未眠》的幾個病句請教專家(網友來稿)

1,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自然美是無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切是有限。正因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説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美是無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

(怎麼會是“新發現花的機緣“呢?“花”是不是多餘的?第二個“自然美是無限的”在這裏給人重複累贅的感覺,是多餘的。原文中到底有沒有呢?是否可以刪去?)

2,凌晨四點的海棠花,應該説也是難能可貴的。如果説,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成語“難能可貴”在此用得不合情理,“難能可貴”是難以做到,值得珍惜的意思。“海棠花”開花只與季節時令有關,與一天中的時間有什麼關係的呢?有什麼用得着説它“難能可貴”?是否改為“難得一見”更好?“如果説.....”後的兩個分句是否改為“所以偶爾看到一朵很美的花,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樣一個單句,讓人更容易理解句子所要表達的"當看到很美的花綻放時,就自然地會從花美的短暫想到人生的短暫"這種本意?)

3,毋寧説,感受美的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較容易的。光憑想像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是需要反覆陶冶的。

(這裏需要用“毋寧説”來與上文連接嗎?“想像”應該是“想象”。第二句“光憑想像是困難的”的主語是什麼?如果是“感受美的能力”,那麼這裏不用句號,就與上文更加連接緊密自然。但為什麼下文又突然離開“想象”這個話題,説到“邂逅、親近”去了呢?這就與下文話題不統一,與下文連貫銜接不夠緊密了。第四句“這是需要反覆陶冶的”中的“這”指代什麼?是第三句“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嗎?顯然講不通,“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怎會“需要陶冶”?所以這裏的銜接也存在着問題。短短一段文章,四句話竟出現如此不能連貫銜接的情況,是寫文章的大忌。我猜:這段文章可能翻譯中出了問題。“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這句話後如果真用“這是需要”,那麼後面賓語是不是用“一定機緣”連貫更加自然?如果用“一定機緣”也與緊接的下文“比如唯一一件的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這中情況確是很多。”顯得更加銜接自然。)

如果懂得日文的人,去查一查原文,仔細斟酌原文的用詞造句,這些疑問就不難解決.在此特向有心的日文專家請教.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20l8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