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讓語文充滿人文關懷(八年級)

讓語文充滿人文關懷(八年級)

 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

讓語文充滿人文關懷(八年級)

內容提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學生自身需要出發,關注學生的個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滿人文關懷。 

關 鍵詞:語文 教學 人文關懷 

以學科為本位的傳統語文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徹底扭轉這種“目中無人”的教學局面,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注重學生的精神成長,使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 

  一、關注學生人性與個性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自覺地發展自己心靈深處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變為自為的人。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種層次,低層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層次的有親情、友情和愛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勞動、學習、創造等發展的需要;最高層次是追求文明、進步,承擔社會責任,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我們應盡力創造條件,使其有滿足的可能,學生心中那些真誠、善良、美好、尊重人、關懷人、為別人盡義務的需要強烈起來時,他才會充滿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為語文教師,要着重發展學生心靈中需要勞動、需要學習、需要創造的那部分內容。對即使看起來這方面需要不強烈的同學,也一定要堅信他的心靈是一個廣闊的世界,千方百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找尋出這種需要,使其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

另外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們多種多樣的個性,豐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在課堂教學理念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自己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特長,就不用逼着100%的學生去按統一的模式進行高難度訓練了,同時又能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通過不同的途徑,掌握儘可能多的知識,提高聽説讀寫能力,不斷增強自身素質。

尊重與發展學生的人性與個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感與自豪感。

 

    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教學活動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作為語文信息載體的課文,本身就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它們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閃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滲透着美好的人性,或瀰漫着温馨的至親至愛……。語文課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主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個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着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對生活的體驗。首先,透過形形色色的文字符號,去體味其中藴含的情和意,成為一個被感動的讀者;進而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後設置一種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將那充溢在字裏行間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張揚,呈現給學生,讓他們隨着作者的一顰一笑去憂去喜。“教育就是喚醒”,當學生的心靈一旦被喚醒,就能和作者的心靈互相溝通,和課文內容發生共鳴,從而以尋求精神家園的執着走進美好的語文世界。 

    作為關注學生情感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把詩情、文情傳送到學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給學生提供表達自我情感,評價情感的條件。放手讓他們評價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圖畫美、幽默美,從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借詩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設情,表達自己的情意和體驗。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情感互動活動中去,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情感關係,創設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使學生的情緒處於活躍振奮的積極發展狀態。

沒有感情的文章沒有生命力,沒有感情的課堂沒有活力,沒有活力的課堂難以激起學生心靈漣漪……因此,語文教學必須進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着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古人云:“文以載道 ”,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語文,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怒髮衝冠憑欄望”的岳飛,無不使學生感受到堅貞的民族氣節和熾烈的愛國之情;“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窮年憂黎元”的杜甫,無不激起學生深深的憂國憂民之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質和偉大人格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他們自覺不自覺效仿的楷模。同樣,課文中許許多多的文學形象其優秀品質,會給學生以真、善、美的啟迪與薰陶。廉頗知過改過,坦率真誠;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倫凱勒堅強樂觀,積極進取;在教學中,倘能讓這些光輝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學生面前,學生自會肅然起敬,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道德行為。此外,通過課文中理論文章的學習,也能使學生受到道德教育。《説謙虛》引導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崇尚謙虛的傳統美德 ;《談骨氣》教育學生保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人生的境界》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雖然語文教育中藴含着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語文教育中的德育並不因此而能自行實現,因而,教師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外,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多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總之,語文教師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悉心關注學生人性、個性、情感和道德,讓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音樂,才能使語文教學服從、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體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使語文教學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對生命的至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204dx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