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初一實習試講課《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初一實習試講課《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初一實習試講課《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1、知識能力目標:

*掃清文字障礙,老師進行正音、釋義:幽徑、逝川、青翠、湛藍、禪心、波光明滅等)。

*有感情朗讀課文,感知文章意境,找出所訪之“友”具體所指;鑑賞文章的詩化語言,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本意境。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之美地同時,讓他們知道尊重自然,珍視生命。

4、重點: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藝術特色,賞析優美文句。

5、難點:對藝術特色的講解。

教學策略:

1、教法選擇:啟發式教學與探究式教學結合。

2、學法引導:學生自讀,找出問題,師生探討。

3、課堂組織形式:教師講授為主,四人小組討論為輔。

4、教具:多媒體課件

5、課程資源利用:模仿課文,寫百字短文。

6、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過程:

1、導入新課:這個單元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都有圍繞着一個明顯的主題——四季與自然。對於長期生活在都市的你們來説,自然是有些陌生的,潺潺的流水、婉轉的鳥鳴、幽靜的山谷遠離了你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就是一篇關於自然的文章,我希望同學們在閲讀體會完之後能夠愛上大自然,當然文字的表現力是有限的,直觀的感受還是你們真正走進自然。

2、板書課題並播示課件:《山中訪友》。

3、提問:同學們能不能告訴我,在你們看到這個題目而沒有閲讀課文之前,你想到的是什麼?或者説你期待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一篇遊記;一段故事;寫山中的朋友(獵人、隱居者、僧道等)……

4、(出示課件:“友”字的小篆字體)

提問:先撇開你們的想法,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圖片,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屏幕上的圖畫畫的是什麼東西?——爪子?樹枝?

明確:這是朋友的“友“字的篆書寫法,和現在的簡化字相去甚遠,從這個字裏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古人的一些生活的智慧:兩隻右手並排相列,表示握手,老祖先從握手的象徵意義裏造出了一個“友”字,也就是我們“山中訪友”的這個“友”。

4、討論:從篆書“友”字的造字本義出發,我們來一個四人小組討論:朋友之間應以一種怎樣的關係來相處?

明確:平等、誠信,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聯繫前面的《論語十則》: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5、(進入課文)好,現在就讓我們隨着作者的步履進入課文,看看,他和山中的.那些“朋友”是否有你們所認為的那些關係?

6、朗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訪問對象,指出他所要表達的感情。

明確:古橋——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歸鳥;表達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7、掃清字詞:(幽徑、湛藍、禪心等)

重點講解:逝川——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棄晝夜。”

8、藝術特色的講解部分

a請同學學們儘量找出文中的優美句子,特別是一些擬人比喻句,選出你最喜歡的,然後告訴大家你為什麼喜歡它。

b理解藝術特點之一:景物的人格化。

*解釋人格化——賦予無生命或者有生命無思想的事物以人的生命思想或行為。(不要求學生完全領會,但應該大體理解)

*結合古代詩詞:“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我笑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賀新郎》。

*指出人格化的藝術效果:拉近了人與物的情感距離。

c重點分析:

*第三自然段寫古橋時的人稱變換之美。

*第四自然段對樹的描寫。(聯繫已學課文《童趣》和“莊周夢蝶”的故事)

——人格化的具體表現。

d理解藝術特點之二:時空想象的張揚。

*時間上:橫亙古今,短到一瞬,長到“幾百年”、“遠古火山的爆發”。

*空間上:小到芥末之微的“落葉”“螞蟻”,大到“蒼天柏樹”、“高高懸崖”。

8、研討與練習:

小組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説成“山中訪友”

明確:(結合“友”字造字本意)作者是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他把自然界的諸多景物視為朋友知己,平等、真誠相待,尊重並讚美他們。

9、拓展:

“天人合一”、“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等主題。

10、作業:

體會作者寫作方法,特別是學習人格花手法和詩化語言,選擇自己身邊無生命或有生命無思想的事物,和它對話,進行心靈溝通,寫一篇150字左右短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vmz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