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山中訪友》名師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名師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敍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敍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

《山中訪友》名師教學設計

課文為我們展現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味優美的語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眼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鑑賞文章新奇豐富的想象美,學習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並能從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顆真、善、美的心,就會發現生活處處都是美的。

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

一、檢覆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讀題:山中訪友。

2、作者拜訪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話,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用心去讀課文,想想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筆劃一劃,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觸。

設計意圖:以這樣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導入,直截了當,具體可操作,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就有目標性了。

二、細讀品悟

1、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2、劃一劃,寫一寫,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體交流:從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 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機出示: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位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⑴ 談談你讀了這段話後的感受。

⑵ 當你讀到“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麼?(古老)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

⑶ 當你讀到“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各種各樣的人從橋上走過。)

⑷ 是啊,這是一座古老的橋,這是一座度過許多人的橋,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在你的凝望裏,人影──,在你的凝望裏,魚影──,在你的凝望裏,月影──,(指着句子: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誰來帶着感受讀一讀。

⑸ 讓我們一起帶着感受讀一讀。

⑹ 此時此刻,你想對橋説些什麼呢?

設計理念:創設具體的語境之後,學生才有話可説,體驗深刻,有了體驗,學生的朗讀才感情。

4、你還劃到了哪些語句?

相機出示: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於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⑴ 你讀了這段話有什麼感受?

⑵ 讀了這段話,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 (當學生説到“呼喚”時)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這呼喚聲。(多媒體播放鳥鳴聲)從這呼喚聲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當學生説到“眼神”時)讓我們也於露珠交換一下眼神吧。(多媒體播放露珠的圖片)從這眼神裏你感受到了什麼?(當學生説到“知己”時)知己的眼睛會怎樣望着呢?(當學生説到温馨時)請你温馨的讀一讀這段話。(當學生説到深情時)請你深情的讀一讀這段話。

⑷ 讓我們一起來深情得讀一讀。

設計理念:多媒體的運用要為理解文本服務,播放鳥鳴聲、出示露珠、圖象,為的是喚醒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有更深刻的.體驗。

5、僅僅古橋、樹林是我的朋友嗎?不,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僅僅古橋、樹林是我的朋友嗎?不,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重複兩三遍,讓學生的情緒高漲。)

⑴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出示山泉的多媒體課件)看,山泉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⑵ (出示溪流的多媒體課件)看,溪流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⑶ (出示瀑布的多媒體課件)看,瀑布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⑷ (出示懸崖的多媒體課件)看,懸崖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⑸ (出示白雲的多媒體課件)看,白雲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⑹ (出示雲雀的多媒體課件)看,雲雀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⑺ 面對這熱切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會怎麼回答呢?請你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答案寫下來。這個回答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可以是山泉清脆的直答,可以是溪流吟誦的一首詩,可以是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唱的一首歌。

(播放輕緩的音樂,學生思考,然後學生或朗讀或歌唱自己的作品。)

設計理念:讀寫結合,即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有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高。

6、(導讀)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萬物都是有情的。揀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

⑴ 讓我們也跟着作者與大自然進行心於心的交匯吧,(放輕緩的音樂)只要你用心,你會聽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會跟大自然貼的更近。感受到了,就用筆寫一寫。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讓她從指間淌過,我感受到了 ;掬一方泥土,輕輕揚起,我感受到了……

⑵ 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讀自己的句子)來,加進你自己的這句話,從“揀起一片落花”開始讀。(學生讀)看,你的句子跟作者的一樣精彩。(指名兩三個學生)

設計理念:課堂應該是個性化的課堂,讓學生讀自己的句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凸顯個性。

7、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深深感受到“我”與“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機出示:誰能説,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呢?

⑴ 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這”指什麼?恩澤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⑵ 帶着你的理解讀這句話。

讓我們一起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三、昇華理解

1、同學們,從你們的朗讀中,從你們的語言中,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你們的心與大自然緊緊貼在一起了,完全融合在一起了。當你面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時,你有什麼話想説表達呢?

2、是的,你們的語言深深感動了我,讓我們再次讀一讀這段話(出示第一節內容)。

【評價】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三個方面的特色:

1、讀寫結合,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葉聖陶先生認為,聽、説、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少了聽、説、讀、寫的訓練就不是語文課堂。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多元的,面對課堂上漸漸消失工具性訓練,我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大膽的設計了許多寫的訓練,一方面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是學生寫作的好範文。

2、大量朗讀,體現個性化、層次性:

課堂上的朗讀不應該是機械重複的、毫無效率的,應該是有個性、有層次的。在本設計中,大量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讀課文,讀出了精彩,讀出了個性。不僅讀書中的句子,還讓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性認識:

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才會有情抒發。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過渡語,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情境,讓學生彷彿跟作者一樣,置身在大自然的環抱,此情此景,學生怎能不一吐為快呢?學生的心跟大自然融合得更緊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gmd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