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將相和精品教學設計

將相和精品教學設計

聚焦一言一行 解讀人物特點

將相和精品教學設計

——《將相和》課堂實錄及評析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5課)

理念:1、聚焦人物言行,學習表達方法。

2、培養閲讀習慣,體現課標精神。

一、辨析多音字,巧妙識記字詞

師:請大家各自讀一讀課題。讀着讀着,你不覺得題目中這三個字有點特殊嗎?

生:都是多音字。

師:猜想在本文中的意思,説説為什麼這樣讀?

生:“將”指大將廉頗,所以讀“jiàng”;“相”指文官藺相如,所以讀“xiàng”;“和”指和好,所以讀“hé”。

師:聯繫上下文才能讀準多音字,這個辦法好!大家再來説説另外的讀音,用組詞的方式加以區分。

生:另外的讀音分別是:jiāng (將來)、 xiāng(互相)、huó(和麪)、hú(和牌)。

生:“和”還有:和(hu)藥、應和(hè)呢!

師:你們的語文基本功真紮實,想想不同的意思才能記得牢呢!這課中有很多四個字的詞,一分鐘的時間看看自己能記住幾個。(課件出示:精通音律 勃然變色 聲色俱厲 攻無不克 戰無不勝 負荊請罪 同心協力)

(指名識記,相機指導個別生字的書寫。)

師:積累詞語,會使我們的語言豐富多樣,這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書寫時,老師只提醒一個字,仔細看看“同心協力”的“協”字是什麼偏旁?

生1:是豎心旁。

生2:不對,好像是“十”字旁。

師:這正是要特別提醒你們的地方,同心協力的“協”字是“十”字旁。在字典中“十”字旁的字只有兩個,分別就是“博”和“協”,剩下來形狀類似的字都是豎心旁的字。

(學生再讀詞語。)

【評析:】

中高年級閲讀教學是否還應該重視字詞教學,答案是肯定的。夏老師在開始環節結合課文特點進行了三個多音字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四字詞語的積累,還提醒學生關注 協 字的偏旁。話語簡潔,用時不多,但是十分有效,也很紮實。學生一輩子也忘不了。小學生正處於語言發展和學習習慣形成的最佳期,因此無論是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都應該將字詞教學作為閲讀教學的基本要求。課文中哪些字容易讀錯寫錯,哪些詞義需要深入理解,哪些詞語需要積累等等,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該十分用心鑽研,精心設計,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紮實的語

文基礎。

二、藉助過渡句,理清文章脈絡

師:理解了多音字的意思,誰來完整地説説題目的意思?

生:廉頗與藺相如和好了。

師:“學貴有疑”。聽了你的解釋,老師產生了一個問題,他們之間一定有過

生1:有過爭執,

生2:有過矛盾,

生3:有過不和(板書:不和)

師:文章寫到兩人不和的原因了嗎?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把文章讀一讀,找出造成兩人不和原因的句子。

(生讀課文,尋找句子。)

生1:“藺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相機出示這句話。)師:你們覺得這句話,在這兩個故事中起着什麼作用嗎?

生2:總結上面一個故事,引出下一個故事。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生3:這是過渡句。

師:對極了!你還記得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類似的句子嗎?

生1:《趙州橋》中“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生2:《秦兵馬俑》中“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生3:《白鵝》中“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師:這篇文章原先前面還有一個故事叫做“完璧歸趙”,因此,在課文裏中還有一個過渡句,你覺得哪句是的?

生:是第一句“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了上大夫。”這句話承接了上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師:説的真準,第一個過渡句承接了第一個故事。課文中“藺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這句過渡句又把後兩個故事有機地串聯起來了。

師:你能借助這兩句過渡句簡單講述他倆由“不和”到“和”的過程嗎? 生: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做了上大夫。澠池會見時,藺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卿,職位超過了廉頗。廉頗很不服氣。聽説藺相如是為了國家利益才主動避讓,廉頗知道自己錯了,主動負荊請罪。兩人和好,同心協力保衞趙國。

師:這三個故事排列順序可以調換位置嗎?

生1:不可以調換位置。因為三個故事都是有前因後果的,前一個故事又是後一個故事起因,如果沒有藺相如立功升官,也就不會有將相不和。所以他們的順序不能變。

生2:如果沒有前面的故事,就不能引出負荊請罪這個故事。這三個故事是有聯繫的。

師:讀課文就要梳理前因後果,理清文章的脈絡。

【評析:】

四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讀懂課文內容的難度往往不高。這一環節教學教師沒有簡單地在課文內容理解上下功夫,而是抓住了課文中的兩句過渡句,非常巧妙地將課文內容理解和 過渡句 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先是通過 找出造成兩人不和原因的句子 ,讓學生髮現承上啟下的過渡句;隨即

舉一反三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過渡句;再讓學生順藤摸瓜,發現課文第一句 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也是一句承接上一個故事《完璧歸趙》的過渡句,然後讓學生藉助這兩句過渡句 講述他倆由‘不和’到‘和’的過程 ,理解課文的前因後果,理清課文了的脈絡。整個過程設計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目標明確,將課文內容理解滲透在 過渡句 教學之中,凸顯了語文本體性教學內容。

三、挑起認知衝突,聚焦人物言行

師:如何評價廉頗和藺相如這兩個人物?讓我們走進課文,先來認識藺相如。廉頗曾給出了評價: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你同意廉頗的看法嗎?

生(迫不及待):不同意!不同意!

師:別急着否定人家的言論,説話得有根有據。拿起你的筆,默讀第一個故事,勾畫出能説服他人的句子,在空白處簡單寫寫對藺相如的評價。

(生自主閲讀,進行批註,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説一説,在“澠池之會”故事當中,藺相如是不是僅僅靠一張嘴? 生:藺相如説:“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我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很有勇氣,臨危不懼。

師:為了趙王的尊嚴,他把自己的命都豁出去了。(出示——藺相如忽地站了起來,聲色俱厲地説:“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 這一“跪”一“站”,藺相如為何有這樣的舉動?

生:“跪”,表示尊敬,有禮貌地請求秦王擊缶;“站”,出於氣憤,勇敢地維護趙王的尊嚴。

師:分析得很得體,這就叫做“先禮後兵”,小小動作裏藏乾坤!那就請小小藺相如們站着來讀這句話!

(一學生讀,有些平淡。)

師:你這孩子説話太平和了,能震得住秦王嗎?

(一學生再讀,聲音和神色都很嚴厲。)

師:這才叫“聲色俱厲”!面對的可是秦王啊,你有什麼感受?

生:面對秦王,他一點都不膽怯,是個真正的勇士!

師:一個神情,刻畫出一個毫不畏懼的勇士!我們還可以換一個提示語讀一讀他説的話。

生1:藺相如憤怒地説:“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生2:藺相如臨危不懼地説:“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生3:藺相如激動地説:“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生4:藺相如堅定地説:“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勝過了作者,表現了藺相如當時的心情,充分説明藺相如有勇有謀。

生5:藺相如視死如歸地説:“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師:哪裏會給你留下這樣的感覺?

生:一個“拼”字!

師:是啊,藺相如的話擲地有聲,彰顯出視死如歸的氣魄來!精彩的語言描寫傳達出人物的內心。(板書:視死如歸)。

【評析:】

如何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應該作為中高年級學生閲讀寫人為主課文的教學重點。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夏老師沒有簡單停留在對課文人物特點的理解上,而是引導學生 勾畫出能説服他人的句子,在空白處簡單寫出對藺相如的評價 ,這樣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評價才能做到有根有據。在理解人物思想品質的基礎上對人物作出評價,這樣的閲讀指導更加符合中高年級學生理解特點。

師: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立功不是僅僅靠一張嘴?

生:藺相如認為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説明他胸有成竹,有膽量! 師:在別人決定不下的時候,藺相如下了決定,在議論去不去秦國時,藺相如認為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藺相如胸有成竹,有膽量,説明藺相如立功不是僅僅靠一張嘴。這叫該出手時就出手,當機立斷。

生:藺相如叫人記下來,説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前面是趙王為秦王鼓瑟,這樣的話兩國的國王就扯平了,這説明他很機智。

師:人物的特點正是通過這些動作、神態、對話的描寫凸顯出來,刻畫出一位機智、勇敢的藺相如來。

【評析:】

延續上一環節對藺相如的人物評價,繼續讓學生練習人物評價,目的明確,設計合理,很有必要。在學生沒有組織成評價的語言時,教師針對學生髮言適當地總結引導: 在議論去不去秦國時,藺相如認為不能對秦王示弱,還是去的好。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藺相如胸有成竹,有膽量,説明藺相如立功不是僅僅靠一張嘴這樣的示範引導是必要的,可以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地評價人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遷移運用寫法,豐滿人物形象

師:是啊,藺相如用拼命的'舉動,維護了趙王的尊嚴,保護了趙國的利益,你説這僅憑一張嘴能做到嗎?靠的是機智、勇敢,才能做到的。讀讀後一個故事,你對藺相如肯定會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生1:“秦王我都不怕  別人不是有機可乘了嗎?”可以看出藺相如顧全大局,維護趙國的利益。

師:(相機出示這段話。)一段精彩的對話描寫,真實再現了藺相如的內心想法。大家代表藺相如,表達一下心聲吧!

生齊讀這段話。

生2:“請病假不上朝”可以看出他識大體,不想和廉頗起衝突,哪怕是躲着他!

生3:“就趕緊叫車伕往回趕”也可以看出他處處避讓着廉頗。

師:面對秦王是針鋒相對,而面對廉頗是處處忍讓。這些舉動一般人還真做不到,藺相如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真是宰相肚裏能乘船啊!你們瞧,動作描寫和對話描寫再現了藺相如的另一面,豐滿了這一形象。

【評析:】

負荊請罪 一段的教學目標轉為課文中人物描寫方法的研討。課文是怎

樣將藺相如 顧大局,識大體 的內心思想描寫具體的呢?一是通過藺相如一段精彩的對話描寫,二是通過藺相如處處避讓廉頗的動作描寫。這一環節的教學目的是為下面 寫法遷移 埋下伏筆。

師:藺相如的這番話傳到了廉頗那裏,廉頗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有了動人的一幕——負荊請罪。書上是怎樣描述負荊請罪的?(出示插圖)先自己讀一讀課文。

( 生自由快速地讀完課文最後一段。)

師:書上只説——“他脱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沒有展開具體的描寫,對廉頗這個人物知錯就改的態度反映得還不夠充分。請同學們學習文章中用對話和動作描寫來表達人物特點的方法:寫一寫兩個人的對話和動作,並且通過對話動作描寫,顯示出廉頗知錯就改的真誠態度。

(學生寫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師:(實物投影學生描寫的人物對話)

廉頗:“藺老弟,我向你請罪來了!”

藺相如:“廉兄何罪之有啊?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廉頗:“唉,我真是不應該,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卻為了個人的名譽與你斤斤計較。而你處處為國家着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與你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

藺相如:“你可不要這麼説,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保衞趙國,我們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趙國一定能強盛起來。”

師:同學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寫出當時負荊請罪時人物可能説過的話,但是還不夠,如果再加上動作描寫、神態描寫以及對話時的提示語,更能刻畫兩位人物形象,很好地還原出這段千古佳話。

(學生按照要求再次寫作、交流。)

師:(實物投影學生習作片段)

廉頗來到相府門前,雙手抱拳,“撲通”跪下:“藺老弟,我向你請罪來了!”

“廉兄何罪之有啊?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藺相如趕忙向前扶起廉頗。 廉頗地説深深地歎了口氣:“唉!我真是不應該,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卻為了個人的名譽與你斤斤計較。而你處處為國家着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與你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

“你可不要這麼説,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保衞趙國,我們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趙國一定能強盛起來。”説完,藺相如、廉頗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師:好哇!通過你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廉頗這位老英雄的另一面。從中,我們感悟到了,寫好人物的對話可以反映人物特點,寫好人物的對話,還要注意動作、神態的描寫,同時還要寫好提示語。注意:寫人物對話時,提示語可以在前,可以在後,可以在中間,有時候也可以不用提示語。(其餘學生習作略)

【評析:】

理解 人物描寫的方法和 運用 人物描寫的方法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難點不在理解,而是在運用。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難點,結合課文巧妙地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人物描寫方法再現藺相負荊請罪的情形,設計意圖明確,既有利於學生遷移運用學過的人物描寫

方法,又有助於學生加深理解人物的內心思想。在學生練筆過程中,再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適時展開作中指導,指出 寫出當時負荊請罪時人物可能説過的話,但是還不夠,如果再加上動作描寫、神態描寫以及對話時的提示語,更能刻畫兩位人物形象,很好地還原出這段千古佳話 ,這一指導非常及時,非常必要。小學生學習人物描寫方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循循善誘,細緻指導。閲讀教學中如果教師經常結合課文設計這樣的小練筆並且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細化指導,那麼學生作文時描寫人物就一定不會感到困難了。

師:同學們,一位功勛卓著,叱吒風雲的老將軍,他能夠脱下戰袍,露着脊背,赤着腳,背上荊條,跪在相府門前認錯,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啊!所以,有句俗語叫:宰相肚裏能撐船。誰能對上後半句?

生1:將軍背上能負荊。

生2:將軍背上能背荊。

生3:將軍背上能插荊。

師 :的確,家和萬事興,一個國家也一樣,缺不了英勇善戰的驍將,也缺不了能言善辯的相才,他們都是國家的英雄。歷史風起雲湧,英雄輩出,你方唱罷我登場!那裏有氣吞山河的項羽,有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有禮賢下士的劉邦  感興趣的同學讀讀歷史方面的故事,在學習歷史中明理,在欣賞名人中睿智。

【總評:】

語文作為一門以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為主要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理所當然地應該以語文知識、方法和語文技能即本體性教學內容為目標展開教學,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非本體教學內容應該是滲透在語文知識、方法和技能的學習過程之中的。可是一直以來大多數教師的語文課都是以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為主要目標,並且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理解來組織教學的。能彬老師在盧灣區第一中心小學掛職時,我是導師,他設計的《將相和》聽取了我的意見後,進行了幾度修改才定稿。後來,他的課堂教學,受到了聽課專家很高的評價。體現出能彬老師語文教學上執着的精神和極高的悟性。

首先是這堂課教什麼是明確的,主要指向本體性的教學內容。從整堂課教學設計看,主要不是在 教課文 內容,而是利用課文引導學生認識課文中過渡句的作用,體會如何評價課文中的人物,體會並模仿課文中通過動作和語言描寫人物的方法寫話。目標指向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方法的運用。學生上完這堂課,不僅瞭解了將相和這個故事,體會到廉頗和藺相如的思想品質,而且能夠説出這堂課在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學習或在語文能力方面有哪些長進。這樣教學課文,才有可能將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

其次是圍繞本體性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過程。表面看能彬老師也是先整體理解課文內容,再根據課文順序先後教學 澠池會 和 負荊請罪 兩個故事。但是深入研讀就會發現,每一環節的教學重點主要不是放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上,而是着眼與語文知識和方法的學習。比如教學 澠池會 這一段,引導學生對藺相如這個人物作出評價,教師先提出一個問題,引發認知衝突,然後讓學生自己寫好批註,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這樣的開展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藺相如這個人物的內心思想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如何有根有據地對人物發表自己的觀點。

再次是關注課堂上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教師單向傳遞的,而必須由學生自我建構。就如課程標準指出的那樣: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比如體會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這些人物描寫的方法語文教師經常在教,但中等以下的學生作文寫人時往往還是不會具體地描寫人物。問題出在哪裏?就是因為語文課上教師追求的是 教過 ,是學生的理解,而不是學生的 學會 。學生如何才能學會?必須按照 認識——實踐 的流程開展教學。看能彬老師的指導過程:首先讓學生通過研讀 負荊請罪 這個故事,認識課文如何通過語言和動作把人物描寫具體的這一寫作方法;然後結合課文內容創設廉頗 負荊請罪 這樣一個具體的情境,要求學生運用人物描寫的方法動筆寫一段話,給學生獨立運用方法進行寫作的實踐機會,並且結合學生習作中的問題進行細緻指導,這樣才有可能讓更多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人物描寫的方法。

一篇課文可以選擇的本體性教學內容很多,有些是 基礎性 的,包括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學習以及課文朗讀等等,還包括學生已經掌握的語文知識或語文學習方法;有些是 發展性 的,主要指這篇課文新授的語文知識或語文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每篇課文教學教師都務必將 基礎性 教學內容落到實處,將其視作每篇課文教學的 保底工程 。能彬老師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非常關注字詞教學,值得提倡。中高年級課文教學除了落實這些 基礎性 教學內容,還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語文知識和閲讀寫作方法,進行必要的語文技能練習,這些新授內容就是 發展性 教學內容。這節課的 發展性 教學內容設計非常巧妙,在指導學生寫出對話後,及時指導神態、動作、提示語的描寫,很到位,也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標籤: 將相和 精品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og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