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師教學設計

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師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師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師教學設計

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師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1、教學目標

1、瞭解獲獎感言的內容、體裁特點。

2、理清文章結構,瞭解青蒿素的科研過程。

3、體會作者為科學獻身的崇高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梳理作者及其團隊發現、應用青蒿素的科研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理解文中的一些專業名詞和概念,關注對科學發現有重要啟示的節點。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英國BBC新聞網“偶像(ICONS)”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在“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起入圍候選人。

BBC列出了她入選的三大理由:艱難時刻仍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她的成就跨越東西。

值得注意的是,屠呦呦是科學家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也是所有28位候選人中唯一的亞洲人。

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這一項震驚整個世界的發現為全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又一-份曙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青蒿素的發現歷程。

2、寫作背景

師:大家課前都已經預習過了,誰能起來説説,屠呦呦是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寫的這篇文章呢?

生:請大家跟我一起看課下注釋1:這篇文章是根據屠呦呦20xx年接受拉斯科獎時的演講以及同年發表於《自然醫學》雜誌的論文編寫而成的。

師:我們來大致瞭解一下拉斯科獎。

拉斯克醫學獎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也是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其得獎者通常會在隨後的一年得到諾貝爾獎,該獎項在醫學界又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該獎項於1946年,由被譽為“現代廣告之父”的美國著名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創立,旨在表彰在醫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

好,大致瞭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接下來,我們來具體學習這篇文章。

3、作者介紹

屠呦呦,著名藥學家。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xx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萵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0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xx年9月,因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xx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20xx年1月9日獲20xx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xx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xx年5月,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榜單。20xx年3月入選《時代週刊》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人物榜。

4、題目解説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兩個並列的名詞作為標題,將青蒿素的發現置於人類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簡明扼要的闡明瞭發現青蒿案的重大意義。“一小步”突出了其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滿含民族自豪感。

5、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4):屠呦呦就獲獎表達感謝以及追溯自己的醫學初衷;

第二部分(5-15):講述青蒿素從發現到成藥的過程;

第三部分(16-20):講述青蒿素的'發現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和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21-25):講述中醫藥學的卓越貢獻;

6、全文分析

1.請大家默讀全文,結合文章裏的小標題,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結合小標題,我們可以瞭解到,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以下內容: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團隊是如何發現青蒿素的抗瘧功效的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團隊是如何把青蒿素從分子變成藥物的

③青蒿素的發現是如何影響世界的

④關於青蒿素的發展與超越

⑤中醫藥學的貢獻

2.那麼,在文章的前4自然段,又主要寫了哪些內容呢?

作者首先對獲獎表示了感謝,然後簡單地回顧了過去的經歷,併發出呼籲。

3.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試簡要分析。

①用小標題領起各部分內容,簡明概括。

本文用五個小標題提綱挈領概括了青蒿素從發現到製成藥物經過的不同階段,介紹了中醫藥學對人類作出的貢獻。讓讀者一目瞭然。

②採用了“總一分一總”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順序行文,過渡自然,條理清晰。第二部分總寫發現、提取青蒿素的經過,第三、四、五部分具體寫研究工作的過程,第六部分總括中醫藥學的貢獻,結構嚴謹。

先寫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寫對雙氫青蒿素的認識以及它們的聯合應用,這是一個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符合對事物的認知規律。前五部分寫青蒿素的貢獻,最後一部分寫中醫藥學的貢獻,這是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順理成章,昇華了文章內容。

四、佈置作業

1.回顧課文,從屠呦呦的抗瘧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2.在網上找一篇獲獎感言讀一讀,對比一下有什麼不同之處。

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名師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屠呦呦是著名藥學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評價説:“屠呦呦的研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户。”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激發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的貫徹《課程標準》中“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和“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的理念和要求。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

2.體味作者為科學獻身的崇高情感,理清文章結構。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閲讀文章內容,梳理文章層次,瞭解相關學科知識。

思維發展與提升:梳理課文內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思想境界。

審美鑑賞與創造: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觀,明確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科學精神,培養探索精神,樹立熱愛祖國文化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瞭解屠呦呦的科學研究歷程 ,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課前準備】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具備了較高的認知能力,但是對演講辭的閲讀能力還是比較欠缺,因此課前指導閲讀課文,查找資料,瞭解相關知識,以幫助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屠呦呦是著名藥學家,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評價説:“屠呦呦的研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户。”下面我們共同來學習本文。

二、整體把握

本文作為演講稿,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在開篇綜述部分,闡明瞭繼承中醫藥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並表達了對評委會、中國同事、國際友人的感謝,同時呼籲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中醫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類。然後從五個角度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其中在“發現青蒿素的抗瘧療效”部分,作者重點提到受《肘後備急方》啟發,採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瘧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醫藥學的貢獻”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絕不是中醫藥智慧的唯一果實,又具體列舉出了中藥砒霜對治療白血病、從中草藥“千層塔”提取的石杉鹼甲對治療失憶、中藥提取的芍藥苷對防止血管再狹窄等具體的事例,表明了中醫藥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yn2e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