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P58例5,P59練習十二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幫助學生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為後面推導相鄰的乘法口訣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教學重、難點:

1、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順序。

2、讓學生通過計算形如4×3+4、4×4-4的題目,使學生看到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一句口訣説出兩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聽老師口述,學生説得數。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課。

1、看P56圖形。

提問:從這幅圖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幹什麼去了?

小鳥提出了什麼問題?

青蛙是怎樣幫助小鳥解決問題的?

怎麼求還剩幾個玉米?用什麼方法?

請同學們説説看。

討論:3+3+3+2=11,結合圖形説説這個算式的意思?

提問:3×3+2這道題怎樣讀?請你試一試、讀一讀,教師訂正。

提問:3×3+2=11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

提問:4×3-1=11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

提問: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的結果怎樣?

教師説明:所以解答一道題時,有時從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會有幾種不同的解法。

2、看圖列式並説出自己是怎樣想的。(圖略)

豎看:4×4+3=4×5-1=

橫看:5×3+4=5×4-1=

提問:這樣的題,我們管它叫做“乘加、乘減”運算。

教師講解並提問:有兩個運算符號,就要分兩步計算。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算出得數的?

提問:這些題你們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P56“做一做”N1,看圖填等式。

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列完後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提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得多少?

4、嘗試練習P56“做一做”N2

(1)説每道題得多少,你是怎樣算的?

(2)你們在試算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怎樣計算?

三、練習。

1、看圖列式,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

○○○○○○○○○○

□×□○□=□

□×□○□=□

2、P57練習十一

(1)通過青蛙、小兔、袋鼠跳遠的形式的練習,鞏固3、4、5的乘法口訣。讓學生看這樣敍述,從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使用。

(2)小動物過河,請學生為每隻小動物選擇過河路線,從而在趣味遊戲中鞏固乘法計算。

(3)P57N4-N6,讓學生觀察圖上提供了什麼信息和問題,想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並組織交流。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乘加、乘減,實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鞏固舊知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親切地説:你覺得這隻小熊可愛嗎,今天就和小熊一起來上數學課!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遊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

(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2.口算, 直接説出答案,要説説用的是哪句口訣,表示的意思。

3×3= 4×2= 2×3= 5×4= 1×4= 3×4=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熊都誇獎你們了。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請大家認真看圖,從圖上你能得到那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可能學生提出: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 老師接着問:怎樣列式呢?

可能出現的答案:3×4=? 4×3=? 3+3+3+3=?要求學生説出每個算式的意義。

小結:要算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小朋友們列出了這麼多不同的算式,可見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l利用課件的主題圖,創設寬鬆、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問:小熊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個玉米棒子,高興地往回走。(同時動畫顯示1棵玉米少了1個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個玉米棒子。)

問:你能結合這幅圖的意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可能提出: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子?怎樣列式?

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再在小組裏互相説説,。(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要求每種列式都要説出意思? 12-1=11(個) 3+3+3+2=11(個)

4×3-1=11個

引導説出:表示幾個幾多幾或幾個幾少幾?

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

式,小朋友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

引出課題:乘加乘減(板書)

l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充分發表個人見解,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活動體驗,寓練於樂

1、練習一摘玉米棒 (畫面回到主題圖上,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説明:小熊扛着1個玉米棒,邁着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小熊心裏在想了:“誰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誰。”)

問:同學們,你們想試試嗎?

同時也要説出每種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練習二:課本上的P56

引入談話: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為了慶祝豐收,小熊請大家來舉行聯歡會,看!它們帶來了什麼?

問: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練習三:參觀森林果園

引入:最後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從這幅圖中你能得到什麼問題?而且能否解答?運

用今天乘加乘減的方法來試一試。

要求:同桌互相出問題,然後互相解答,然後四人小組批改。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拓展練習:嘗試根據算式,口頭編題。 5×4+3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一共有多少個? 還剩幾個?

3+3+3+2 3×3+2=11 (個) 2+3×3=11(個)

3+3+3+3-1 9

4×3-1=11(個)

4×3=12 12

3×4=12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3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教學難點:確定先算什麼。

教學資源:教學例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學:

談話: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來客人,猴媽媽帶着小猴淙淙一起到果園裏採桃子招待客人。瞧,一番忙碌後,他倆收穫可真不少。(出示教學例圖)

二、進入情境,探求新知:

1、 例題探究:

(1)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猴媽媽: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2) 你能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

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能即時口答的解決,再有選擇地板書下面的兩個問題:A、兩隻猴子一共採了多少個?

B、猴媽媽比小猴多采了多少個?

(3) 怎樣求出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

A、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後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B、 指名彙報,教師板書:123=36(個)

36+6=42(個)

(4) 你先算的是什麼?你是怎樣想到先算大猴採了多少個的?

在學生討論交流後歸納兩種想法:

A、 要求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就要把猴媽媽採的個數和小猴採的`個數合起來。可是猴媽媽採的個數題目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因此必須先把猴媽媽採的個數先算出來;

B、 知道了猴媽媽採了3筐,每筐12個,就可以先算出猴媽媽採了多少個,再把猴媽媽採的個數和小猴採的合起來。

(5) 集體口答。

2、 學習試一試:

(1) 要求猴媽媽比小猴多采了多少個,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先獨自計算,算好後把你的想法和計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 指名説出自己的算式,教師板書:123=36(個)

36-6=30(個)

(3)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時,你是怎樣想的?

3、 反思:

(1) 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討論,集體交流。

(2) 講述;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尋找需要的條件,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也可以從條件出發確定先算什麼。

(3) 這兩道題各是用什麼算法接問題的?(揭題: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 想想做做1:口算給同桌聽,每人口算兩組題,一個回答,另一個判斷正誤。

2、 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説説自己的想法,然後練習解答。

3、 想想做做4:

(1) 理解題意;這是第2卷,還可以再拍6張是什麼意思,你能換句話説一説嗎?

(2) 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4、 想想做做5:

(1) 學生獨立解答。

(2) 指明回答,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5、 想想做做6:

(1) 引導學生觀察圖,説説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2) 體温:想一想,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答自己的問題?

(3) 在班內交流自己的提問並可以指名某個同學解答自己的提問,由大家判斷對錯。

四、總結評價,點撥方法:

談話:今天,小朋友們學習了什麼?你能説説怎麼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嗎?今天接的實際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兩步計算,關鍵是確定先算什麼。可以從問題出發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兩個條件,如果哪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就要把它先算出來。也可以從條件出發,根據已知的條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麼,再接着往下算。

教學板書:

猴媽媽: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1)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 (2)猴媽媽比小猴多采多少個?

123=36(個) 123=36(個)

36+6=42(個) 36-6=30(個)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的口算和筆算方法,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 加深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認識,教熟練地解決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初步具有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會學習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讓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難點: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並在具體的情境中正確地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資源:數學卡片(口算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好,數學樂園又向那麼開放啦,你們想去遊玩嗎?去數學樂園得闖過三關,你有這個信心嗎?

二、知識梳理:

(巧過第一關)

1、 練習六第1題:

(1)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結果,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2) 集體練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2、我比電腦算得快:

補充一些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口算,讓學生快速搶答。

(爭過第二關)

3、練習六第2題:

(1) 學生獨立練習,指名4位學生板演。

(2) 集體交流,請板演的學生説説怎樣想的?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

(3) 思考:筆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麼聯繫?

三、實際應用:

(勇過第三關)

1、 練習六第3題:

談話:體育課上,同學們玩得可開心啦!你們瞧:

(1) 學生觀察圖,説説從圖上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2)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3) 指名彙報,説説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是怎樣想的?

2、 練習六第4題:

談話:南極的企鵝也到我們這兒來做客了,它正在和老母雞在比一比呢!

(1) 説説題意。

(2)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3) 集體交流,説説自己怎樣想的。

(4) 教師説明:孵小企鵝的天數是在和孵小雞的天數的3倍在比,所以要先求出孵小雞的天數的3倍是多少。

3、 練習六第5題;

(1) 談話:星期天,小朋友們到花園裏去做義務勞動。瞧,花園裏有些什麼花??從圖上你還知道了什麼?

(2) 你是怎樣理解月季花的盆數是杜鵑花和茶花總數的2倍的?動腦筋求出月季花有多少盆?指名板演,並説説怎樣想的?

(3) 如果把第3個條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數比杜鵑花和茶花的總數少5盆你會列式計算嗎?獨立計算,集體交流,説説怎樣想的?

(4) 如果把第3個條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數比杜鵑花的2倍多3盆你還會算嗎?計算交流。

(5) 課外拓展;要求學生改變題目中的第三個條件變成不同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且列式解答,在小組中交流。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遊玩了數學樂園,你有什麼收穫?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1、.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份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 同,用乘法算,再減去所多部分。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於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3、讓學生在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並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聯繫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標籤: 教學 乘減 乘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v4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