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牧童和狼教學設計範文

牧童和狼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牧童和狼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牧童和狼教學設計範文

牧童和狼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懂故事。

3、理解寓意,瞭解伊索寓言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理解關鍵詞,指導朗讀。

2、引導學生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建書香校園,樹文化新人課外閲讀”活動,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伊索寓言》。板書,注意“寓”寫法。齊讀。

2、什麼叫寓言?(寓言是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出示幻燈片1)你讀過哪些寓言?

3、有沒有同學讀過《伊索寓言》呢?能説出其中的一兩個故事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大寓言家,瞭解一下《伊索寓言》

4、指生朗讀:(出示幻燈片2)

相傳伊索是古希臘的一個奴隸,生於公元前6世紀,他知識淵博,聰明機智,善於講動物故事,是個編寓言故事的高手。現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故事,經後人彙集,統歸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們熟悉的動物,如狐狸啊,狼啊,驢子等等。每則寓言的最後,大都用一句精闢的話點明故事的寓意。

5、師補充:關於《伊索寓言》,古希臘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曾這樣説過;“你連伊索寓言都沒讀熟,可見你是多麼無知和懶惰”,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則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經久不衰的魅力。這則寓言故事的題目叫做《牧童和狼》,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

1、先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則寓言,讀書時老師有兩個要求:(出示幻燈片3)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生詞,聯繫上下文,用心體會它們的意思。

②思考文中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從中又明白了些什麼。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正音。(出示幻燈片4)

(2)指名讀生詞,正音

(喉嚨 驚慌失措 説謊 一貫

(3)分段讀課文,正音,評價。

3、交流:文中説了一個什麼故事呢?請同學學們試着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故事大意。(出示幻燈片5)

(二)精讀課文,比較研讀牧童前後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後態度的不同,指導朗讀,理解寓意。

1、文中兩次寫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出示幻燈片6)--牧童這兩次大叫都是要告訴村民們--真的是狼來了嗎?前面的大叫是謊話,後面的大叫是真話。(板書:謊話、真話)

聯繫課文想一想:牧童兩次大叫的心情一樣嗎?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再仔細閲讀第1、2自然段,體會一下,練習朗讀,誰能讀出來?

2、交流讀書體會,相機抓住重點詞,指導朗讀。

[説假話時,他是存心要騙人,所以心裏還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時候是--偷着樂)

(説真話時:“嚇壞了”……聲音抖一點;“慌忙”,聲音急一點。

師引讀--不得了了,狼已經吃了一隻羊了,牧童大叫:--(生)“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隻羊了,牧童大叫:--(生)“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嚨都喊破了”,聲音啞一點--(生)“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3、這兩次大叫的內容相同,結果相同嗎?請同學們再讀一讀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過哪些詞句有所發現。

4、交流發現。相機理解詞語:“聞聲趕來”(提問:能否改成聞聲前來?比較,加深體會,從這個“趕”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驚慌失措”是什麼意思?

5、村民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後會怎樣想?

6、後來牧童説真話時,喊破了喉嚨,也(板書:無人前來),質疑:這裏為什麼不用“趕來”?

7、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時候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

8、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對牧童説些什麼?想一想,就寫在課文的下方,看誰寫得精練,寫的精彩。

9、交流

10、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這故事,注意讀好人物的語氣。

1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出示最後一段,指生讀。(出示幻燈片7)

“一貫説謊的人即使説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

12、從故事中理解寓意。

一貫説謊?

(1)“好幾次”--一貫;

((2)“哪裏有什麼狼!”--根本沒有狼,

13、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做?

三、遷移學習:

第十二課還有兩則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課後請同學們運用抓住寓意與故事之間聯繫的方法,自由選擇一則寓言自主學習,提出自學要求:(出示幻燈片8)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抓住重點詞,比較狐狸摘葡萄前後的心理活動有什麼不同。

3、結合故事內容,理解寓意。

四、延伸閲讀:

同學們,伊索寓言產生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經受了漫長的歲月的檢驗,現有仍有300多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同學們如果有興趣課後不妨來讀一讀。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還有德國的《萊辛寓言》、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被後人稱為四大寓言。同學們,讓我們帶着對寓言的熱愛,對書的熱愛,讀更多的寓言,讀更多的好書。讓那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充實我們的智慧,點亮我們的人生

五、佈置作業:

1、用學習《牧童和狼》的方法自學第十二課另兩則語言。

2、讀一讀《伊索寓言》這本書。

六、板書設計:

12 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謊話 真話

村民:聞聲趕來 無人前來

牧童和狼教學設計2

【教學理念】

立足語文本體性教學,按“認識一實踐一遷移”的程序設計教學,強化語言表達,落實語言實踐,形成語言技能。

【教學過程】

一、比較牧童的前後喊話,感情朗讀故事、講述故事

1.朗讀。師:接下來,我們學習第二則故事《牧童和狼》,誰來讀好故事?

2.比較。師:故事的主角是牧童,伊索寫了他的兩次語言。比較下,要讀出牧童兩次“大叫”的不同情感,你想怎麼讀?

(1)好幾次他大叫:“狼來了】狼來了!”

(2)牧童嚇壞了,他慌忙大叫“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第一句要讀出牧童表面慌張,實質在戲弄、欺騙村民,有種揚揚自得的感覺;第二句要讀出牧童真的是害怕、慌張的語氣。兩句都可以採用誇張的語調讀,第一句拉長語調、得意揚揚地讀,第二句帶着哭腔讀。)

3.演讀。師:請採用表演式的朗讀,來講一講這則故事。

(設計理念:感情朗讀是每篇課文共性的語文技能,就是語文本體性教學的共性內容。本則寓言的朗讀訓練是採用誇張式的`語調錶現人物情感,將體會牧童的內心情感滲透在感情朗讀這一本體性教學內容之中。)

二、比較長句與短句,認識“短語式語言描寫”方法

1.比較。師:我們再來比較下面兩組句子,想想課文為什麼不用第二句呢。

第一組:

(1)好幾次他大叫:“狼來了!狼來了!”

(2)好幾次他大叫:“狼真的已經來了。狼真的已經來了。”

第二組:

(1)牧童嚇壞了,他慌忙大叫:“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2)牧童嚇壞了,他慌忙大叫:“狼真的已經來了。狼真的已經來了。大家快來幫忙啊,狼真的在吃羊了。”

(第二句一是沒有用“!”,二是都是長句子,不能很好地表現牧童的情感。)

2.小結。師在人物語言描寫中,為了表達急切、害怕、慌張等情感,要用短句和感歎號,不該用長句。

三、比較原文與改寫,練習“短語式語言描寫”,理解寓意和寫法

1.練習描寫。師,故事中沒有村民的語言描寫,我們來試着描寫村民的兩次語言,寫在課文合適的地方。想想,你想表達出村民怎樣的內心,採用長句還是短句,還要注意正確使用標點。

2.交流表達。

出示學生的描寫:

(1)好幾次村民們都互相大喊:“快打狼!快打狼!”

(2)村民們聽了,搖了搖頭説:“又在説謊!又在説謊!真是個貫説謊的孩子,誰還相信他呢?”

(通過“短語式語言描寫”,第一句表現出村民的急切、果斷,第二句表現出村民的無奈、氣憤。)

3.理解寓意。師:最後,牧童明明説的是真話,村民們為什麼還這樣説呢?

4.比較寫法。師:再比較一下,伊索為什麼不寫出村民的語言,這樣不是更具體些嗎?

四、作業

師: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有。請你仿照《牧童和狼》的寫法,也來寫一個故事,可以是編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實的故事。做到短小精悍、突出語言描寫、點出道理。

標籤: 教學 牧童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2mp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