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新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生態系統》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生態系統》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新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生態系統》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1、説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2、描述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

3、如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標:

1.通過“生態系統組成”和“生態系統的組成”的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關注生態系統。

二、教學重點

1、説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2、描述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

3、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1、説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2、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

3、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引言

複習: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引入:

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密不可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叫着生態系統。

(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學生閲讀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

學生分析:

如:水、水稻、水田,誰屬於生態系統?説明理由。

如:一滴純淨水、一滴礦泉水、一滴池塘中的水,哪一個屬於生態系統?説明理由。

強調: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態系統是指一定的地域內,但地域的範圍劃分並固定。

生態系統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態系統的非生物部分,是指空氣、陽光、水等非生命物質部分,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指的是哪些呢?

學生分析教材圖片資料:

1.啄木鳥、昆蟲幼蟲、樹三者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樹→昆蟲幼蟲→啄木鳥(捕食關係)

2.腐爛的樹樁最終會消失嗎?

真菌可以將腐爛的樹樁分解,分解的最終產物重新回到大自然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3.植物、動物、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學生閲讀教材文字並回答:

生產者:主要指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將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供植物及其他生物為食。

消費者:直接以及間接以植物為食,主要指動物。

分解者: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重新回到自然界,供植物利用。主要指細菌和真菌。

學生練習:

如:人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進一步理解生產者、消費者的概念。

如:蚯蚓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能不能説所有的動物都屬於消費者?

學生閲讀圖片資料,並分析: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的關係是怎樣的?

學生描述四者之間的關係;

教師概述:

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物質循環系統,在這循環系統中生產者與分解者剛好處在物質

變化的兩端,不可缺少,同時,消費者的存在能進一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加強練習:

學生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生態系統的組成的填空。

(三)、食物鏈和生物網

教師提問:

在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普遍存在的關係有哪些?

“民以食為天”,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關係就是捕食關係,以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形成的一條鏈,被稱為食物鏈。

學生閲讀食物鏈的概念:

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係,稱為食物鏈。

強調:

在這種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它們之間存在的是捕食關係。如用圖解的方式來表示:“→”所指的是物質流動的方向。

學生練習:

寫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話所包含的食物鏈?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食物鏈的概念。

學生分析資料:

1.圖片中,共有幾條食物鏈?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哪一條?

學生敍述,教師補充。

共9條食物鏈;

最長的食物鏈是:草→食草昆蟲→蜘蛛→蟾蜍→蛇→貓頭鷹

2.在這生態系統中,假如蛇大量減少,其他生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

生物網:

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方向流動的。物質呈循環流動,能量是遞減的。

(四)、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學生分析:

在草原生態系統中,草、羊、狼三者之間的數量關係?

教師總結: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總是在一定範圍內變化的,説明生態系統擁有自動調節能力,但自動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稱為生態平衡。

學生分析圖片資料:

1.如果這些積累了很多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2.為什麼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的越多?

教師總結:

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危害生態系統中許多生物,最終威脅到人類自身。

(五)、課堂總結

1.複習生態系統的組成

2.複習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以及食物鏈的表示方式。

3.強調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4.完成課後練習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wx2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