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孤獨之旅》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熟記小説的三要素。

⑵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⑶熟記作者採用怎樣的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怎樣的性格。

2、能力目標:

擴展視野,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

⑴在困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頑強的品德。

⑵感受小説如詩如畫的語言。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文章內容的敍述,體會小主人公是怎樣一天天堅強起來的。

2、難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解決辦法】

自讀討論,抓住關鍵語言進行分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學具】

錄音機。

【教學設計思路】

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小説三要素和文中語句來掌握整篇文章,最後進行總結擴展。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並介紹作家作品。

二、通讀全文

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小説的故事情節,在小組內討論,要求語言必須簡潔明瞭。

三、明確文章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的蘆葦地。

四、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社小康成長的過程的?並找出有關的語句來加以分析

主要通過了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的細小環節或對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寫。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語句:

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佔據他的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地盤腿坐在船頭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分析:對前景的茫然,但似乎也包含着對未來的嚮往。

2、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葦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

分析:面對眼前如“重山鎖住”的蘆葦地,杜小康害怕現實,害怕孤獨的感覺,這也是一個少年所特有的心理。

3、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安靜下來。

4、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裏睡覺時,他緊緊地挨着父親,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分析:殘酷的現實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驅趕孩子心頭的恐懼之感。

5、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6、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分析:陌生環境的不適應被沉重的孤獨的感覺所替代,害怕孤獨,害怕心裏的孤寂,可怎麼也不能逃避這樣的一個現實。

7、後來,父子倆都在心裏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分析:這時主人公杜小康和他的父親已能面對孤獨,面對現實。

8、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裏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

9、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説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10、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裏嚼着,望着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分析:經過這一夜的風雨的考驗,面對着眼前的一切,主人公已無法迴避,在困境中他磨鍊着自己的品行,敢於面對現實,並勇敢地戰勝自然界的風雨,人生中的風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堅強了。

總結:杜小康由害怕孤獨到能面對孤獨到勇敢戰勝孤獨,作者用這些細節描寫的語句來表現了主人公人生成長的過程。

五、討論概括

請同學們説説題目“孤獨之旅”的含義:

提示:有兩方面含義:

1、指現實中杜小康所處的環境的惡劣,並不是其他少年所處的幸福的環境;

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來不能體諒父親的難處到後來能幫父親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並勇敢面對惡劣的環境,以自己頑強、不畏懼戰勝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六、討論分析

文章的成功之處是對人物的成長過程採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心理變化的軌跡,而文中環境描寫也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關語句並分析作用。

語句:

1、四周已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户人家。

2、黃昏,船艙裏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裏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後又貼着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困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3、這裏的氣味,倒是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裏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一種不知名的香草,一縷一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裏,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着。

4、水邊的蘆葉裏,飛着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聚集在一起時,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隻小鳥正浮在水面上。

5、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裏,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6、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

這些自然環境的描寫,在杜小康處於人生的三個階段時作用是不同的。在主人公恐懼孤獨時,更加襯托人物內心世界的無法排解的孤獨。面對孤獨時,把暴風雨的天氣寫得如此惡劣,也為人物在一夜之中能迅速成長起來,提供了一種可能,讓人們不禁想到這自然界的風雨不也是人生中的風雨嗎?再大再瘋狂,只要你能勇於面對,努力抗爭,什麼樣的“風雨”走不過去呢?雨後那明亮的月亮、明亮的無空也正是杜小康此時的心情,也如這月這天,明亮而清澈,他已磨鍊了自己的意志,由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慢慢成長堅強了起來,環境造就了他的性格,同時他也使環境不再那樣單調而孤寂。

七、總結、擴展

作者通過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長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孤獨,如何使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人民文學》主編肖復興説“《草房子》,是一首詩”。作者不是詩人,卻憑着他對兒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愛創造了小説的詩的世界。作者在這裏把草房子作為一種美好的象徵。

八、佈置作業(略)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閲讀下列短文,回答文後問題:

一世陰涼

趙立雁

我渴望着擁有一條美麗的裙子,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説這是一種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十歲的夏天。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穿上那條母親一針一線縫製的黑裙子是怎樣難撩的喜悦,便不顧正午陽光的赤熱,風兒一樣穿梭於大街小巷,儘管路上沒有一個人,只有狗吐着舌頭無精打采地倚在牆角喘息,還有蟬的聒噪。

當我大汗淋漓、小臉通紅地回到家時,看見母親彎着腰在菜地裏拔草。她顧不得攏一攏掉在額前的髮絲──母親精心伺弄這塊菜地,指望用它換來油鹽醬醋,連同我們的書雜費用。

我只是沉浸在擁有了這條裙子的興奮裏。我沒有在意母親的責怪,更沒有覺出母親那疲憊的、佝僂着身子是怎樣的刺目,是怎樣的觸痛我,這是我後來想到的。

但很快地,我便沒有了當初穿上裙子的心情,因為同學們穿的都是五顏六色的裙子,一個個花枝招展,小公主似的。只有我的裙子黑乎乎的,怎麼跑,怎麼跳,都像個“老小人兒”,全沒有活潑的氣息。同學們的眼光怪怪的,有的指手畫腳,有的嗤嗤地笑。我漲紅着臉,逃也似地跑回家,把裙子扔在母親的懷裏,不管母親滿臉的驚愕,哭喊着要花裙子。

母親抱着裙子的手有些發抖,黑瘦的臉上就有淚水撲簌簌地往下落,裙子也被淚水浸濕了一片。我慌了,母親從來沒有哭過,她一定是生我的氣了;我趕忙撲到母親的懷裏,央求道:“媽,你別哭了,我再也不要花裙子了。”母親摟着我哽咽着説:“惠兒,等把這茬兒菜賣了,媽一定給你做條花裙子。”

那一年,由於貧困,我沒能穿上花裙子。(A)那條黑裙子,母親把它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包袱裏,寶貝似地鎖起來。

隨着生活條件的好轉,我終於有了一套又一套美麗的裙子,漸漸地把黑裙子淡忘了,自然,還有裙子帶給我的不愉快。

後來,我發現商店的櫃枱上赫然擺掛着黑色的長裙、短裙,非常引人注目;大街小巷,姑娘們穿着黑色裙裝居然是那麼端莊,那麼飄逸。我不禁對黑色偏愛起來,驀然想起母親為我縫製的.裙子,便求母親拿出來,母親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就開了鎖,把它找了遞給我,(B)我捧着這小小的裙子,覺得它很重要,難道是滄桑的往事使得它如此沉重嗎?

母親説,我何嘗不想讓你穿得漂亮些?那時候家裏實在沒有一分閒錢。給你做裙予的那塊布是你外婆留給我的,看見它我就想起外婆是怎樣一分一釐地攢下了兩塊錢,買了這塊布。本想你能高興,卻不料你嫌它醜。

(C)我看看這條給我短暫歡樂、凝結着外婆的汗水、灑滿着母親淚水的裙子,感覺着它是那麼親切。我愧對母親,由於我的無知,無端地傷害了母親,她本想送給我一個清涼的夏天,我卻不加掩飾地把母親心中的美好掠奪得一乾二淨;那條裙子在母親眼裏勝過多少綾羅綢緞,她把最珍貴的東西毫不吝惜地給我了,我卻幼稚地否定了它的價值。

如今,這條黑裙子掛在了我的衣櫥裏。看見它,我便想起那個夏天,母親在烈日下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情景;還有她在燈下一針一線地把母愛注入細密的針腳,為我撐起一世陰涼。

1、文章第一段中説:“……這是一種奢望”,請從後面語段中找出與之相照應的語句。

2、“我”第一次穿裙子時有怎樣的心情?哪些句子反映了這樣的心情?

3、聯繫上下文説説文中畫線的語句包含了人物怎樣的感情。

(A)“……寶貝似地鎖起來”

(B)“……覺得它很重很重”

(C)“……感覺着它是那麼親切”

4、認真揣摩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用簡潔的語言描繪出母親當時的心理活動。

5、文章結尾“如今,這條黑裙子掛在我的衣櫥裏”一句話有什麼含義?

6、文章以“一世陰涼”為題有什麼深刻含義?

7、讀了此文你一定會有很多感受,請寫出此時你最想説的一句話。

【答案】

1、那時候家裏實在沒有一分閒錢。

2、喜悦;難捺的喜悦,便不顧正午陽光的赤熱,風兒一樣穿梭於大街小巷。

3、(A)珍愛之情;

(B)愧疚之情;

(C)感受到母愛之後的喜悦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4、能圍繞“為女兒不理解母愛而傷心”和“為自己無法滿足女兒的要求而難過”這兩點組織文字即可。

5、我會永遠銘記住母愛的。

6、偉大無私的母愛,讓後人享用一輩人,使人終生難忘。

7、能圍繞文章中心,情真意切,言之有理即可。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概括段落把握故事情節,通過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樹立奮進信念,增長戰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標題的含義。

教學難點:品味小説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內容:

一、曹文軒:當代作家、兒童文學家。

二、基礎知識:

軒(xuān)嬉鬧(xī)凹地(āo)雍(yōng)摻雜(chān)

膽怯(qiè)撅(juē)給予(jǔyǔ)覓食(mì)撩逗(1ióo)

三、文章內容:

第一部分(01----)故事開端,

交代小説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輟學,隨父放鴨。

最:程度副詞,強調杜小康家富裕程度。

但:轉折連詞,突出杜小康家因突遭變故,家底變薄。

竟:副詞,表現了杜小康家突遭變故令人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忽然:副詞,表現杜小康家變故之快,時間之短。

只好:副詞,表現杜小康在家遭變故之後的無助和無奈。

第二部分(02-27)故事發展,

寫杜小康父子倆在蘆葦攤上安家,開始了放鴨生活。

一層(02-19)寫父子倆到達目的地前的所見、所聞、所感。

2/3段:杜小康初離家、想家、父不理。

“朦朦朧朧的樹煙”襯托了杜小康失落的心情。

“沉着臉”“不停地撐”等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了父親無可奈何的心理。

4段:描繪了一幅鴨羣行進圖。

“織”把鴨羣人格化了,生動形象。

“均勻的、永恆的水聲”以聲寫寂,襯托父子倆背井離鄉中的孤獨寂寞。

5/6/7/8/9段:父子倆初到陌生之地,即將開始新生活,表現父親堅毅果敢性格。

父親只有不停地向前划船才能掩飾自己茫然而恐懼的心理。

“純粹”表明船前行速度之快,向前行船態度之堅決。強調離開麻油地是不可改變的,也暗示即將贏來的前行的單調、孤寂。

“後退”反襯船的前進。

倆“陌生”點明父子倆已經遠離了家鄉和親人,即將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

10/11/12段:寫杜小康遠離家鄉,與世隔絕的孤獨、寂寞和振奮、撩逗的心思。

用鴨們的無憂無慮,興致勃勃反襯杜小康父子倆的茫然孤寂。

“前方”表明杜小康離家後,對異地的陌生與振奮,孤寂與好奇。

13/14/15/16/17/18/19段:去往目的地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第一”“唯一”表現出蘆葦叢中的孤寂,用環境的荒涼烘托杜小康悽苦、孤獨的心情,同時交代了杜小康成長的環境。

“炊煙”“熱氣”這裏的景物描寫看似細緻優美,卻又飄渺虛無,

勾畫了與世隔絕的孤獨境界,更凸顯了孤寂、悲涼的氛圍。

“一幅不讓主人操心樣子”運用了擬人手法,既寫出了鴨們的乖巧,又通過鴨們的心理和動作,反映出此時杜小康的心態。

“想聽到聲音……”這是心理描寫。表現杜小康對故鄉的思念,從側面表現他內心的孤寂。

“重複”寫出了生活的單調,突出了孤寂的感受。

二層(20-27)寫杜小康父子倆到達目的地後,在蘆葦攤上安了新家。

20/21段:通過對目的地這個新家周圍環境的描寫,烘托出杜小康恐懼的心理。

這裏不僅寫出了蘆蕩的廣袤,而且“湧”字形象地寫出了蘆蕩無邊無際的動態之美。

用“萬重大山”形容“蘆蕩”,這種比喻的修辭生動表現了陌生環境帶給杜小康的壓抑、沉重、無處逃遁的感覺。越寫蘆蕩幽深繁茂,越襯托出小船的孤小和杜小康的害怕、膽怯。

22段:寫慌張的父親在兒子面前故作鎮靜地講蘆蕩裏樂趣。父親對兒子的安慰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呵護。

23/24段:從青森森的視覺和清香的嗅覺寫出了蘆蕩的美好,

烘托杜小康平靜心情。

25/26/27段:寫蘆蕩夜晚景色和恐慌中的難眠;

寫到達目的地後父子倆給鴨們扎窩棚。

“緊緊”“遲遲”生動表現了杜小康的膽怯、恐慌。

“割、扎、圍、搭”貼切的寫出了父子倆動作麻利,勤勞能幹的品質。

第三部分(28-49)故事高潮,

寫杜小康父子倆在蘆葦蕩中放鴨、找鴨。

28-31段:寫杜小康的孤獨和想家

28/29/30/31段:寫杜小康在艱辛、孤獨的放鴨生活中第二次想家。

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苦累,而是孤獨,這裏照應文題。

用當前的孤獨與退學後的孤獨作對比,突出蘆蕩環境中孤獨的可怕。

32段:寫爸爸把兒子拉入計劃後的無奈、愧疚、安撫。

33段:寫父子倆相同的心理感受,不迴避孤獨,不驚慌。(排比)

34段:用鴨的成長暗示杜小康的成長,告別幼稚、恐慌期。

35段:過渡段,引出下文更艱苦的磨礪,暗示杜小康將經受一場磨難。

36段:描寫暴風雨來臨時的惡劣環境,極力渲染恐怖氣氛,為下文做鋪墊。

按照“天陰—變黑—雷滾—雨下—葦斷”的順序進行環境描寫。

連續用四個“黑”字和“一片、風聲、咔嚓聲”渲染暴雨來臨前和來臨時的可怕威力,烘托杜小康意志的堅強、勇敢、鎮定,以此來暗示杜小康的成長。

37/38/39/40/41段:寫暴風雨吹壞鴨欄,吹散鴨羣,父子倆開始分頭尋找。

“撥、追”突出了鴨羣四散後杜小康不顧一切追趕鴨羣的勇敢舉動。

用鴨的“温順”與“瘋了、亂竄”做對比,突出杜小康的成長。

對杜小康的肖像描寫説明了杜小康在追鴨過程中歷盡重重困難。

42段:寫父親見不到兒子,找兒子,設下懸念。

43/44/45/46段:寫杜小康找到鴨子,卻迷路、累極、哭泣、感觸。

“累極了”而不是“怕極了”言杜小康的成長。

“哭”有哪些含義呢?為找到鴨羣欣慰的哭;為自己堅強了成長了哭;

為幼小的心靈和身體承擔這種生活的艱辛而委屈的哭……

47段:雨後愉悦心情。

48段:成長的杜小康自尋蘆葦根充飢,想起母親和家鄉孩子及自我感受。

49段:父親找到杜小康。

第四部分(50-52)故事結局,

寫杜小康在蘆葦蕩中歷經重重磨難戰勝了孤獨,終於長達了。

50段:寫鴨們長大了;以鴨喻人,移情與物。

51/52段:寫鴨下蛋了;以蛋喻果,父子驚喜。

四、其他問題:

1、明確小説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節: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着他同時也錘鍊着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後,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環境:無邊無際地蘆葦地、鴨羣、風雨

2、理清小説的故事結構。

開端:杜小康失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杜小康和父親前往蘆葦蕩,並在蘆葦蕩安頓下來,享受着孤獨的生活。

高潮:在暴風雨中,杜小康尋找鴨子。

結尾:杜小康父子放養的鴨子下蛋了。

3、概括課文內容和主題。

小説講述了杜小康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的故事。

(1)、小説中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3)、小説啟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4、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後: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後天晴:堅強。

板書:

感到茫然//感到害怕//緩解恐慌//依然恐慌//孤獨逼近//面對孤獨,不再恐慌//長大堅強

5、杜小康成長的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家道由“家底厚實”而一落千丈,失學在家。

第二個時期:隨父親划着小船,趕着鴨子,過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個時期:經歷長期孤獨生活,特別是經歷那場暴風雨後,變得成熟堅強了。

6、理解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

1)指現實中杜小康所處的環境的惡劣,並不是其他少年所處的幸福環境;

2)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來不能體諒父親的難處到後來能幫父親並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擔並勇敢面對惡劣的環境,以自己的頑強、不畏懼戰勝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孤獨之旅》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説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2、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3、體會小説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品味“孤獨”,體會成長的感受。

2、理解編者“孤獨之旅”的含義。

3、梳理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體會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重要的作用。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深層感悟小説意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小説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誦,進入作品情境,理清課文內容。

2、點撥法:

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教師準備】

佈置學生準備個人成長的小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成龍演唱的《真心英雄》這首歌曲嗎?現在我們一起來演唱這首歌,好不好?

(插放歌曲《真心英雄》。)

同學們,歌詞中“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一句意藴豐富。不錯,人生旅途並非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説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孤獨”也應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

(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小黑板展示)

曹文軒,1954年生於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長篇小説《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學術性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小説《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第四屆童年獎以及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金蝴蝶”獎。

2、教師點評:

《孤獨之旅》這一文,就是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説《草房子》。曾經獲得“宋慶齡文學金獎”的《草房子》可以説是中國當代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成長小説”。

三、誦讀、整體感知

同學們,現在我們自由誦讀這篇課文,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

(讓學生自由討論、體現合作精神,然後找學生回答。)

老師歸納:

開端:寫杜小康因具體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2、整體把握:

師問:同學們回答很正確,在理清了故事情節之後,你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自由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只要説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注意引導和歸納。)

師歸納:這篇文章通過對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學而不得不跟父親到野外放鴨經過的記敍,表現了杜小康面對陌生的自然環境,心理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體現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3、師問:請同學們默讀文中有關杜小康的語段思考一下杜小康在離家放鴨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而完成“孤獨之旅”的?這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裏?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教師點撥、歸納。)

心理活動的發展:(找學生朗讀。)

出發時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安頓之後感到孤獨;時間久了不再感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變得堅強。

4、師問:在我們瞭解了杜小康的心理活動之後,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小説標題“孤獨之旅”的含義。

(學生分組討論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師生互動,鼓勵獨創性見解。)

師歸納:“孤獨的含義”可以概括以下兩點:

⑴杜小康因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學。離開同學、學校對一個少年來説,是無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長大的夥伴,也就等於失去成長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僅如此,離開小夥伴,也等於失去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人羣,等於失去了人文環境,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質之間的交流,在精神上會感到痛苦,甚至一種折磨。

放鴨生活中,父子之間一種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實是一種空虛、貧乏生活的表現。

⑵杜小康和父親離家去放鴨,來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種恐懼,這樣的恐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恐懼,“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大自然的空闊與未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杜小康“遲遲不能入睡”。二是對前途的恐懼,去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他對前途的迷茫和無奈。

“孤獨之旅”的含義:既是對杜小康放鴨生活的概括,也是對杜小康心理歷程的概括,“孤獨”很好的概括了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它充滿了杜小康的全部生活空間和心靈空間。

5、師問: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杜小康的成長有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請學生找出來讀一讀。)

師歸納:

⑴有關鴨羣描寫:

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有關鴨子的描寫在小説中佔有一定的篇幅。

鴨羣向蘆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天地空曠,在杜小康聽來這叫聲顯得無比寂寞;晚上“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鴨子們“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寫照。鴨子越長越大,“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裏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的如此肥碩的鴨子”,可以説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藉助。“鴨子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鴨子和杜小康都經歷了自己的成長,在生活的“陽光”下變得茁壯。

⑵有關蘆蕩描寫:

讓杜小康“害怕”、

“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生活,就不再恐慌了。蘆蕩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⑶有關風雨的描寫:

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有孤獨的時候嗎?請你們講述孤獨的情況和心理感受。

(找學生講述。)

五、課堂小結

成長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也有悲哀煩惱,這就是生活。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恆的主題。祝願我們同學們都能譜寫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佈置作業

請以“成長的腳印”為題,寫一篇400字的記敍文。

【板書設計】

(一)小説的故事情節

開端:杜小康因具體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二)自然環境描寫

杜小康逐漸成長

【反思】

《孤獨之旅》這篇小説是當代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成長小説,反映的是少年杜小康成長的歷程,我在設計教案時,緊緊圍繞小説具備的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進行分析,充分表現杜小康在成長曆程中的心理活動由恐慌、孤獨,走向堅強的經過,以及杜小康在怎樣的自然環境中成長,從而揭示人物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並且使自己在鬥爭中成熟堅強起來,體現了人的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意引導學生,設置疑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由於師生共同活動較多,學生們回答問題特別積極,情緒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8or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