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系列網絡課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系列網絡課程

第一章 歷史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

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系列網絡課程

引 言

問一問自己:應對新課程我準備好了嗎?

曾經有一位專家稱,今天70%的教師離開教學參考書就不能教學。一位資深老教師也坦言:如果離開了教學參考書,至少有80%的教師寫不好教案,上不好課;離開了課堂同步練習之類,至少有85%的教師出不好練習題;離開了標準化練習題,至少有90%的教師命不好考試題;要是離開了統編教材,至少有95%的教師不知道怎樣給學生上課。

問一問自己:我是這樣的老師嗎?面對新課程我準備好了嗎……

假如你不幸被列在了上述教師的行列中,或者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底氣不足,請不要驚慌,也不要氣餒,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套方案,那就是歷史教學問題的設計。我們堅信,只要你讀懂教學設計的方案,並能夠聯繫實際不斷地實踐和創新,你不但能夠掌握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有的教學本領,而且你的教學理念將與新課程同步,也許你會為你不斷變化成長着的新的教學生命而驚喜。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對 “教什麼”和 “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 “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然後從 “怎麼教”入手,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選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教學設計是教學理念運用於實踐的起點,是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橋樑。

不論哪一種類型的教學設計,都包含有五個基本要素: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對象、目標、過程、策略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一、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歷史教學任務的分析

在教學設計前,對教學活動的各要素進行分析,特別是對學習者任務及其起點能力的分析以及教學內容的分析,是教學設計取得成功的前提。只有弄清 “學習的任務是什麼”、“學習者的情況怎麼樣”和“學習什麼內容”等問題,才有可能設計出 “怎樣學習”和 “怎樣教學”的理想方案。

理解初中歷史學科的課程目標、初中生的歷史知識基礎與學習歷史的特徵以及初中歷史教科書的特徵,有利於把握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也有利於教學目標的設置和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中歷史學科的課程目標

初中 《歷史課程標準》規劃了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課程目標規定,初中生在7—9年級應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有所發展。

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課程目標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和學科能力。

所謂基本的歷史知識,主要包括在歷史上起過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所謂基本的歷史學科能力,主要包括歷史學習的心智技能和歷史學習的思維能力。前者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正確計算曆史年代,識別和使用歷史圖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備閲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後者要求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瞭解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等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初步瞭解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向高級不斷髮展的,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等科學的歷史觀,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課程目標根據歷史學習過程的特點,提出了在課堂學習和課後活動中的過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就學習過程目標而言,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感知人類在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並通過收集資料、構建論據和獨立思考,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並作出自己的解釋。就學習方法目標而言,課程目標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探究式學習,勇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課程目標在愛國主義情感、個人修養、科學態度、民主意識和國際意識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首先,強調了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逐漸瞭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與此同時,要求學生在個人修養方面要有大的發展,要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在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民主的意識方面,要求學生要在瞭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要求學生在瞭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演變過程的基礎上,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最後,課程目標從開放化世界的角度,要求學生要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由此看來,初中歷史教學的任務,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學會認識歷史的方法,養成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為人格、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學習潛力的發掘提供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總之,通過歷史新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獲得作為現代公民應具備的歷史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二)初中生歷史學習的基礎及其心理特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對某項學習目標的學習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基礎,是教學工作成敗的關鍵。這就告訴我們,只有在瞭解學生歷史知識的準備、歷史思維的特徵、遷移能力以及歷史學習的態度和方式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設計好歷史教學的藍圖。

1.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基礎

剛入學的初中生對於古今中外的歷史並不陌生,已經從小學 《品德與社會》的課文中和各種媒體的宣傳中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歷史知識;但他們所瞭解的這些歷史知識是零散的、感性的、具體的,還沒有形成可以認識複雜事物的知識體系,認識也比較片面,對歷史發展過程中規律性、本質性的東西把握不清。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和進行教學過程設計時,要注意歷史線索的梳理以及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繫和發展規律的揭示;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多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他們逐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

2.初中生歷史學習的心理特徵

從有關學習理論和教學心理學的觀點出發,初中生的歷史學習與小學生和高中生有所不同。瞭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徵,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

①具有樸素的愛憎觀,可塑性大

初中生正處在從兒童期向青年期轉變的過程中,獨立性逐步增強,他們不希望被動地接受歷史知識,同時有意識地以教師的治學方式認識歷史。他們的逆反心理增強,對貼標籤式的政治説教有明顯的不信任情緒,又具有樸素的愛憎觀,可塑性大。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注意發揮歷史內容本身的教育感染作用。

同時,在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其心理體驗、情感震撼、內心選擇、精神昇華和外人無法觀察與干預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學生親自體驗與感受的權利,正視學生這種心理與情感體驗的差異性,適時、適度地發揮教師示範、薰陶、引導、提示、昇華與啟發的作用,儘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地感受人類歷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斷構建具有個性的、崇高的、獨立的精神家園。

②學習態度積極,參與意識強烈

初中生求知慾望強烈,對歷史現象的感知能力一般都較強,喜歡形式多樣、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容易對過去的生活發生興趣。他們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好強好勝,表現欲強,喜歡有挑戰性的活動,學習態度積極,參與意識強烈,較容易為教師所引導。但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無意注意在他們的歷史認識活動中還佔很大比重,形象記憶能力較強而邏輯推理能力較弱。這些都需要更多的間接興趣來提供維持的動力,如學習內容情節的生動,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等。

從這一特點出發,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知識的呈現方式、內容的選擇、問題的設置、教學活動、課型選擇、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鼓勵學生動手等方面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與興趣。同時,適當降低課程目標要求的難度,相對減少要求學生記憶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和理論內容也顯得十分必要。

③歷史形象思維是認識歷史問題的主要思維方式

初中生的思維活躍,有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維,具體的形象思維仍是他們解決問題的主要思維方式,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對片面的、零碎的史實還缺乏一定的歸納概括能力。能夠正確地掌握並運用概念進行恰當的判斷,意義識記開始佔優勢,記憶服從於識記的任務和教材的性質,並通過理解來掌握教材內容和各部分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繫。思維的批判性和創造性都有所增強,但容易產生偏激的情緒,辯證思維能力還很弱。

這就需要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善於思考和敢於提出問題,同時要尊重學生提出問題的權利和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要隨意否定學生提出的見解。當學生提出的看法明顯過於片面或偏激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閲讀一些相關的材料或文章,藉以引導學生自己得出較為客觀的結論。要適時地向學生示範蒐集、閲讀歷史資料的方法,傳授一些歸納、分析和判斷等邏輯推理的基本常識,同時要給學生充分表達個人見解的機會,或組織不同觀點的學生學會如何進行符合規則的辯論,以提高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觀點和在獨立思考基礎上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另外,還要儘可能地訓練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歷史問題的習慣和技術,努力發展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

(三)初中歷史新教材的特色

對學習內容的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和確定學生應該確立哪些知識、技能和態度,分析學習內容的範圍和深度,分析學習內容中各項知識與技能之間的相互關係,為科學地確定教學目標奠定基礎。教科書是學習內容的主要承載物,對教科書特點的分析,有助於學習內容的把握。

印度現代文學泰斗泰戈爾曾説:“教育的目的應是向人們傳送生命的氣息。”歷史學科作為以人為中心,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為根本的人文學科,理應肩負起這個使命。按照新課程理念編寫的初中歷史教科書,注入了頗有生氣的鮮活內容,關注學生和教師的生命成長,呈現出一部部 “有生命的歷史”。

1.拓寬歷史學習的層面

以往的歷史教科書注重政治制度史、階級鬥爭史,形成了枯燥抽象、缺乏生氣的弊端,新課程理念下的各版教科書注意選取貼近學生,富有生活氣息的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史的內容,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多樣性。以七年級上冊為例,針對傳統教科書或把經濟史從屬於政治史來表述或對經濟史語焉不詳、對文化史分割而述的弊端,人教版、北師大版每單元用兩課時專門安排科學文化史的內容,華師大版則把文化史設成獨立的單元,還增加了有關 “文字演變”等文化史內容,有利於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認同,突出了歷史學科的人文性。

新教材注意引進新的史學成果,給教材注入新鮮的血液,如在敍述夏商西周的歷史時,三個版本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在體現史學的動態發展上,北師大版教材表現得較為明顯,如從遠古人類生存年代的測定、古代鍊鐵技術、都江堰、編鐘等內容中引進一些技術性、科學性數據和一些考古成果。新教材中的許多插圖,也是以往舊教材所缺乏的,反映了近期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在對若干問題的詮釋與評價上,注意吸收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如在評價隋煬帝的問題上,明確肯定隋煬帝即位後,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統一大業,並未把他描繪為一無可取的暴君,較為客觀公正。這樣的敍述有助於學生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

2.用圖繪製鮮活的歷史畫卷

從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新教材在課文中配置了大量的圖片。以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為例,人教版、華師大版約200幅圖片,北師大版約160幅圖片,這些生動直觀的歷史圖片傳送着鮮活的歷史氣息,豐潤了歷史的描述,吸引着學生去追尋歷史的足跡,一部歷史教材簡直就是一幅異彩紛呈的歷史畫卷。

在歷史圖片的功能上,華師大版體現得較為突出:導入新課採用文物圖片配合文字,具有歷史感、真實感,注意運用圖片解釋歷史現象。例如,為幫助學生理解 “宗法制”這一名詞,課文插入一張 “宗法制示意圖”,通過幾個簡單的人物圖像、箭頭和寥寥數語的文字就將深奧枯燥的知識簡潔明瞭地展現給學生。為再現 “光武中興”的歷史場景,課文列出了 “東漢集市畫像磚”、 “東漢弋射收穫畫像磚”、“東漢庭院畫像磚”三幅歷史圖片加以文字説明。通過這些圖片,學生很容易理解光武帝在位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為説明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內容,新教材呈現了經雍正硃批密摺的插圖,以圖解文,生動直觀。在編排設計上,圖幅巨大,氣勢恢弘,與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歷史知識交相輝映,歷史的美感處處體現。

3.流動歷史的生活氣息

歷史是 “人”的歷史,正是人的生活才構成五光十色的歷史畫面。三版新教材都補充了許多社會生活方面的內容。人教版選取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社會生活方面的歷史內容和素材,不僅在正文中出現,在自由閲讀卡和 “活動與探究”中也有表現,如 “華麗的匈奴婦女頭飾”、“品種多樣的餅食”、“文房四寶”,並通過 “河姆渡原始居民會蒸米飯嗎”、“你能識別錦、繡、絹、紗嗎”、“你能找出葡萄、石榴、核桃、水稻、小麥等哪些是從西域傳來的,哪些是中原原有的”等問題的設計,拉近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

北師大版專列歷史生活為課,如 《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等,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壯美的生活篇章。華師大版注重圖説生活,在 《原始農耕文化》一課中,提供了 《半坡人的魚紋彩陶盆》、《石磨盤和石棒》、《原始農耕點穴下種想象圖》、《半坡尖底瓶》、《尖底瓶使用示意圖》、《半穴居房屋遺址及復原圖》、《幹欄式建築的示意圖》、 《姜寨遺址原始聚落復原圖》等10幅圖片,一股濃濃的古代農耕文化氛圍撲面而來,“連環畫式”地展現了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豐富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原始生命的'跳動。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中學歷史課堂上,教材變成了主宰一切的絕對力量,教師因附屬於大大小小的知識點而自然而然地成了唯一權威和強勢霸權者,學生則相應淪為被控制體和接受體。從這個角度上講,他們的角色都是非常可憐的 “物”,而非真正具有生命意義的 “人”。

歷史新教材着力體現人文教育的特點,整合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通過學生自主體驗,自主建構,使學生生命主體性得以張揚,個性得以發展,情操得以陶冶,實現了學生的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審美生活的和諧統一,同時也給教師極大的創造空間,讓學生和教師都能體驗到一種生命的尊嚴、生命的歡樂,真切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湧動。

4.強調動態生成,實現學生認知和情感的統一

德國現代哲學奠基人狄爾泰説:“歷史即體驗和理解。”無論是學生的思維、智慧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學生自覺參與全心投入的活動來實現。為幫助學生體驗和理解,新教材創設了一種新的課的類型———活動與探究課,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使學生進入認知和情感和諧統一的軌道。

人教版以教科書1/6左右的課目,精心設計了 “尋找歷史”、“編歷史小故事”、“辯論課”、“通過地圖學習歷史”、“複習方法和技能訓練課”、“歷史短劇”、“歷史畫配文”、“歷史知識競賽”、“設計歷史知識示意圖”等多種類型的 “活動課”。北師大版每一單元最後一課安排了 “學習與探究”,每課 “學習與探究”欄目包括 “導言”、“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建議”、“活動説明”、“課外活動”六個部分,每課都有不同的主題和能力培養要求。華師大版則安排了 “探究活動課”。

新教材還體現了很大的彈性,儘可能避免給學生現成的、固定的結論,而是給出史實或多個説法,讓學生自己思考,體驗,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力圖給死的歷史史實以活的靈魂,實現由接受現成結論的 “儲蓄器”向產生思想和認識的真正意義上的人的轉變。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一課的 “活動與探究”課,首先提出了兩種觀點作為問題情境。一個説南方經濟的發展對江南的開發是件好事,一個説發展使人口增加生態惡化不是好事,然後讓學生思考與判斷,他們誰説得對,為什麼。還有關於秦統一的偉大意義的認識,設計了一個方言遊戲會,通過這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得出印象深刻的結論。

新教材都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華師大版以耐人尋味的歷史事例和貼近生活的現實經驗,互動式地思考有關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如讓學生思考司馬遷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對照他和屈原的經歷和成就,你如何看待這句話?我們從中可以領略到哪些人生道理?還有讓學生理解孟子名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義,並引出當今社會應如何倡導這種浩然正氣等等。這一類問題開放性強,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做人的價值和歷史發展規律,關注社會、人類的命運。

5.給教師的課堂生命以巨大的張力

新教材關注學生主體發展的理念,無疑向習慣於灌輸知識的教師提出了挑戰。面對新教材,教師必須身體力行,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與學生共同成長,才能實現自身的成長和發展。

新教材簡明扼要,知識點和知識量大量減少,也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這給歷史教學增加了困難,它要求教師以更高層面和更廣闊的視野把握教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自身特點超越教材,根據自身優勢完善教材,根據學生需要合理取捨教材。教師在新理念下重構課堂,讓歷史教學活起來,變 “課堂教學”為 “課堂生活”,創設思辯性的課堂,營造情感化的課堂,拓展生活化的課堂。

教學內容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以往我們比較注重顯性教材的運用而忽視隱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較少關注與學習教材內容有密切關係的認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而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只是闡述其內容,沒有作進一步的分析。一方面,教師內心所組織的內容及課堂中由於師生間思維相互碰撞而產生的林林總總都將是一種隱性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學的載體已不僅僅侷限在教材,教師在教學中對於教材應該進行二度加工,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因此,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不能侷限於對教材的分析,而要對隱性和顯性的教學內容同時進行分析。

教學設計既要關注學生、內容的分析,也要關注教學環境的分析。教學環境的分析,主要考慮對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在環境的設置上,當前已經有了哪些準備?環境包括軟、硬兩方面。硬環境一般是指對教學媒體設施和班級的設置等方面,而課堂教學理念、教師教學風格、班級學習氛圍、課堂教學評價等是軟環境的組成部分。

討論與探究

1.你瞭解你的學生嗎?你知道他們是如何學習歷史的嗎?你對你現在使用的歷史教科書有何評價?

2.對學生情況、教學內容及教學任務的分析,與教學過程的設計有什麼關係?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

3.請從正在進行的某一課題入手,嘗試進行歷史教學任務的分析工作。

標籤: 教學 創新 新課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wlgm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