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蘇教版語文母親的恩情的教學設計優秀範文

蘇教版語文母親的恩情的教學設計優秀範文

教學目標:

蘇教版語文母親的恩情的教學設計優秀範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遊子吟》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銘記 撫摸 沐浴、遊子吟等。會用“忙着”造句。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重點指導“補”、“求”。

2.理解《遊子吟》的詩意。通過朗讀課文,感受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1.師:母親,多麼親切的字眼,小朋友們,你們平常怎麼喊自己的母親?板書:母親

2.師:是呀,母親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媽媽,提起母親,你能想到那些詞語? (善良 、勤勞、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藹可親、勞累、平易近人、愛幫助人、美麗、偉大、温柔……)

師:我們真想把世界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母親,母愛偉大,母愛無私,讓我們永遠記住“母親的恩情”。師板書,“恩”是本課的生字,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寫。“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誼。

師:讓我們深情地讀好課題。 (指名讀,再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我們的好朋友蘋果精靈今天還給我們帶來了兩個小小的閲讀提示,我們一起來看: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依次寫上序號。

(2)藉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小提示。

3.學生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生字詞和段落號。

4.檢查生字、詞語認讀。 (課件出示,生字標為紅色)

出示:恩情、孟郊、縫補、撫摸、沐浴、永遠、報答、銘記、注視、

慈愛、著名、光輝、濕潤、一針針、幾根白髮、遲遲歸、寸草心

(1)指名試讀

學生讀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記憶字形。如“永”的讀音,“撫摸”“沐浴”的字形記憶。

(2)帶讀,開火讀、齊讀

5.把生字詞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再練讀兩遍,再讀給同桌聽聽,比比誰先把字音、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課件出示:讀正確,讀流利。

2.自由交流:讀了故事,你知道了什麼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課件出示:説一説

3.課件出示填空題:

《遊子吟》的作者叫(   ),是(  )朝的一位詩人。這首詩是他在(  )歲那年寫成的,表現了詩人永遠銘記着(       )。

課文讀熟練了嗎?能把這道題填完整嗎?

4.課件出示孟郊圖片 孟郊,唐朝著名詩人。40歲時才考中進士。中進士後,他到江蘇溧陽當縣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親到溧陽。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慈愛和關心,50歲那年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動地吟出《遊子吟》,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吟誦。

5.齊讀《遊子吟》

6.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生字: 恩 補 針 根 撫 摸 報 遲 寸 永

課件字體變色: 補 針 根 撫 摸 報  這10個生字中有6個都是左右結構的,其中3個還都是“扌”,現在請小朋友們想辦法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動畫顯示“恩 遲”書寫要領

恩,因字在心上,模樣有點方。心中有三點,方向各不同,間距挺勻稱。

遲,走之左邊短,折處對準上面點。平折伸長包起尺,尺字橫斜才好看。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

1、讀通課文;

2、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體驗情感

1.詩人永遠銘記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恩情呢?這節課讓我們走近詩人去探尋!請小朋友們自讀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母親為孟郊做了什麼?有什麼地方讓你特別感動的嗎?課件出示:自讀思考:母親為孟郊做了什麼?有什麼地方讓你特別感動的嗎?

2.交流感受。

⑴母親的恩情體現在她的行動中

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和老母親縫衣圖: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

①從哪些詞語中可以體會到母親的恩情?

課件字體變紅:深 “夜深了”的“深”是什麼意思?請小朋友們查一查字典。課件出示:查字典 在這個句子中,“深”應該表示時間長的意思。

補充資料:在吳越鄉間有這樣一種習俗,家裏有人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的歸期就會延遲。

課件字體變紅:一針針一線線 “一針針一線線”,是什麼意思?從“一針針一線線”你體會到了什麼?

②課件 師動情小結:小朋友,你們看,夜深人靜,這位頭髮花白、雙眼模糊的老母親,還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縫着……看着此情此景,你心動了嗎?你能把母親縫衣的認真仔細給讀出來嗎?

請小朋友們再讀讀第1自然段,用心體會體會。課件 出示:讀一讀

⑵母親的恩情體現在她的語言上,

課件出示送別圖:

她望着兒子説:“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①小朋友們能看圖説説這送別的場面嗎?課件出示:説一説

②小朋友,想象一下,如果此時此刻你的媽媽要出差離開你,你的心情怎樣?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課件出示:讀一讀

③課件出示:她望着兒子説:“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小朋友們請看圖,從母親送兒子説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們離別後,母親每天都在掛念兒子,盼望兒子回來。母親的恩情是多麼感人啊!

④課件出示:為什麼孟郊看到母親頭上多了幾根白髮,眼睛就濕潤了呢?他會想些什麼呢?誰能説説為什麼孟郊看到母親頭上多了幾根白髮,眼睛就濕潤了呢?他會想些什麼呢?

總結: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那麼刻骨銘心。請小朋友們再讀讀1~2自然段,感受一下母親濃濃的情。

課件出示:讀一讀

3.課件出示陽光小草圖。

⑴圖上這個人是誰?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請小朋友們讀第三自然段。

⑵課件出示:孟郊撫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視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裏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裏太陽的光輝嗎?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①課件字體變紅:撫摸 注視 從孟郊“撫摸”的動作和“注視”的眼神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②“撫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視這着那又細又密的針腳”這兩個動作和想到母親的慈愛有什麼關係?

③課件字體變色:“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裏太陽的光輝嗎?”這是一個反問句,意思十分肯定: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裏太陽的光輝。

課件字體變色:“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這句話説的是什麼意思?

④課件字體變色:孟郊把“太陽的光輝”看作什麼?把“小草”比作什麼?

⑶小結:課文第三自然段,孟郊觸景生情,由生機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陽光聯想到慈愛的母親給自己的關懷,表達了孟郊不忘母親恩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請小朋友們把這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讀出這一份感激之情。

二、詩文聯繫,借文悟詩

過渡:是啊,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

1.自讀第4、5自然段。

2.出示古詩:這首詩是孟郊50歲時寫的,從“50歲”中你能想到些什麼?

3.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敬愛和懷念,作者用吟誦詩歌的方法去讚美母親,就叫《遊子吟》。

4.這首詩很好懂,課文前面的三個自然段就是寫這首詩意思的。請小朋友們把這首詩與前面三個自然段對照着讀,看看你能讀懂哪些詩句?還有哪些不明白?

課件出示:詩文對照,讀懂詩意。

重點指導:意恐遲遲歸 讀一讀,課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幫助理解這句詩?

課件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她望着兒子説:“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課件圈點:意恐 放心不下或擔心的意思。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最後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書中有沒有幫助你理解的句子?

(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裏太陽的光輝嗎?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誰言”,誰説的意思。“寸草”指小草。“寸草心”,就是兒子的心。“三春”,指春天,春季有三個月。“暉”陽光。“三春暉”即母親的恩情。

課件出示古詩 請小朋友們把這兩句詩和詩意對照着讀一讀。

6.課件出示三幅圖 看三幅圖,試背古詩。

這首詩中的母親是那麼尋常,又那麼偉大。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遊子的心。這首詩也成了千古傳唱的名篇,讓我們永遠記住它。

課件出示:背一背

三、指導書寫,完成練習

1.指導書寫。

2.指導造句。出示課後練習第四題:母親忙着給孟郊縫補衣裳。

蜜蜂忙着在花叢中採蜜。

板書設計:  9.母親的恩情

母親   縫衣送兒

孟郊  銘記在心 《遊子吟》

作業設計:

1。 必做題:深情地背《遊子吟》給媽媽聽。

2。 選做題:想一想媽媽是怎樣對自己的?你打算怎樣做一個體貼媽媽孝敬媽媽的好孩子。

資料鏈接:

紙船——寄母親  作者: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着

留着,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捲到舟中的窗裏,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着,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着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着她的愛和悲哀歸來!

教學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99e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