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分類教學設計15篇

分類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類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分類教學設計15篇

分類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38頁、40頁練習六1~3題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學會物體進行分類方法。

教學具準備:

1、錄像

(1)商場外景鏡頭

(2)商場物品遠景鏡頭(依次播放食品類、家電類、鞋類、文具類、服裝類)

(3)商場物品近景鏡頭

① 櫃枱物品

② 售貨員正在擺放文具

③顯示擺放結果

2、商品櫃枱及相應物品。

3、學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1)播放錄像① 商場外景鏡頭。

(2)播放錄像② 商場物品遠景鏡頭。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通過看錄像,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説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從生活引入,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習興趣。通過看錄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學生相互敍述,使敍述在觀察、思維、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

2、明確分類。

(1)播放錄像③

商場物品近景鏡頭(文具櫃枱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阿姨正在往櫃枱裏分類擺放文具。)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學生結合所看錄像説説什麼是分類。

[通過學生觀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意義,分類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時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就有數學。]

(2)猜一猜

繼續觀看錄像從而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學生觀察、猜測、思考,進一步理解並學會分類,體驗成功,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櫃枱,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櫃枱裏。

學生彙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從而明確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分類中初步體驗分類的必要性。]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師導語,説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

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3)彙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學生中分類的不同方法。

3、練習,練習六1—3題。

(1)第1題

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並説一説是怎樣圈的?為什麼這樣圈?

(2)第2題

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

啟發説出:前、後4輛車是同一類的。

(2)第3題

教師説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它三個不是同類。

[通過學生獨立練習,加深對分類的理解和體驗,同時滲透集合思想。]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議一議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後彙報説明。

[補充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練習,使學生體驗分類的技巧。]

三、全課小結(略)

分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2、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過程與方法:

1、調查當地廢品回收情況。

2、進行垃圾的分類分裝,參與回收利用的活動。

3、開展做堆肥的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強烈的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

2、養成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並學會分類、分裝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確處理有毒垃圾。

【教材處理】

將教材中的調查活動安排在課前來完成,並只安排小部分同學去做,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學生在課上對這部分內容已經有比較多的認識,會削減課後再去實踐調查的積極性;二是課上將課文的這部分知識內容讓孩子們身邊自己的夥伴來講,比老師的説教要生動,也更具説服力。三是社會調查這樣的實踐活動需要走出校門,在行動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學去做;四、這樣的活動確實很能鍛鍊學生的能力,能在班級中起到很好的示範和激勵作用。)

 【教學準備】

1、有回收標誌的不同品種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飲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醬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關圖片。

3、教師在校園一角選定安放堆肥箱的場地,並放置好空堆肥箱。

 【課前活動】

1、開展一次小範圍的調查活動:佈置一小隊同學(4~6人)調查附近的的廢品回收站或詢問廢品回收工作者,他們回收些什麼?這些物品回收後有什麼用處?

指導時應注意:要求調查組同學調查前設計好採訪的問題(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兩個問題之外,還可自行設計一些感興趣的問題),並要求在採訪時做好記錄,為在班級彙報做準備,最好老師也能和調查組同學一起參與調查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拍幾張調查現場的照片或攝一段採訪的錄像。這樣能確實彙報活動更生動,更具説服力。

2、指名讓三兩個學生上網查閲關於“有毒垃圾”的信息,並做好彙報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 我們已經發現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廢棄了的物品進行創意設計後,馬上就能變廢為寶,或為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幾分情趣,切切實實地減少了垃圾的產生。

更多的情況下,有一些物品我們明知道它們進行處理和再次加工後仍可再利用,卻苦於手上沒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設備和技術,不得不將他們廢棄。你們知道老師説的是哪一類物品嗎? (説明:提到“必要的設備和技術”,宗在讓孩子們逐步認識到許多事情得有科學技術的支撐才能實現。)

學生思考、彙報。

二、識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廢棄物通過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屬、塑料等。生活中,你還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樣回收利用它們呢?

學生交流、彙報

1、垃圾回收調查小組的彙報

課前,老師派一小隊同學做了一次調查活動,讓他們調查廢品回收站或詢問廢品回收工作者,他們都回收些什麼?這些物品回收後有什麼用處?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調查小組同學的彙報吧!

調查小隊的彙報。

師生共同評價調查活動的開展情況

(注意,調查小組彙報前一定要讓其他同學充分地思考並交流。這樣自己先動腦參與了,再學習、傾聽才會更有收效。)

2、瞭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處

示教材76頁插圖,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塑料、金屬、玻璃、金屬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處。 歸納小結: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廢舊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識別

提問:在家庭垃圾中,你發現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學生分組討論並完成76頁的表格,結合家庭生活經驗,進一步識別哪些材料屬可回收垃圾。 各組派代表交流。(注意提醒學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複,學生彙報時,老師應板書關鍵詞,使學生對可回收材料有較清晰的總體印象。)

三、垃圾的分類和分裝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討

提問:

(1)平時,我們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為什麼?

(2)你認為垃圾應該處理才便於有效回收?

學生思考、討論,彙報

歸納: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區分和集中起來。要有效地回收,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舊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

2、垃圾的分類

提問:你們家的垃圾分裝了嗎?有沒有存放廢紙、玻璃、金屬和塑料的地方?

大家認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為幾類來分裝?每一類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學生思考彙報。

出示垃圾分類表格(見教材77頁),向學生做簡單介紹,使之進一步明確科學處理垃圾過程中的垃圾分類方法。

談話:垃圾分類、分裝還便

於對有毒垃圾的處理。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嗎? 學生彙報

3、資料查閲組同學彙報:有毒垃圾的相關信息

補充、歸納: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温度計、部分醫療垃圾及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充值卡(手機卡、上網卡、電話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處理不當將會直接危害到人體健康。

四、做一個堆肥箱

談話:説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學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約有1/3是食物廢料,大家知道嗎?它們利用得好,可是寶貝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做一個利用食物廢料等垃圾做成的寶貝——堆肥箱(板書:堆肥箱) 請同學們打開書78頁,自學堆肥箱的製作方法。

帶學生到生物園建堆肥箱

總結:垃圾分類、分裝並不難!只要我們人人蔘與,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周圍的環境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潔和美麗。

佈置作業:

利用身邊的簡易材料為班級、學校或社區設計分類垃圾箱,要求製作適當圖片貼在回收箱上。下節課我們將進行小組作品的評比,並落實回收箱放的地方,誰去管理,怎麼管理及回收後怎麼辦。

板書設計: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屬、橡膠……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

垃圾

廚餘垃圾

有毒垃圾

垃圾分類、分裝,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個堆肥箱

分類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

2.生物分類原則、等級和基本單位

3.練習編寫檢索表

4.説明對生物統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1.生物分類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動“嘗試對生物分類”

3.活動“編制檢索表”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地球上約有35萬中植物和150多萬種動物,它們有的形態結構相似,有的彼此千差萬別,我們怎樣識別這些種類繁多的生物呢?當我們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購買東西,會很容易的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為什麼?——因為它們是按一定的規律分類排列的。認識生物也要採用類似商品分類的方法,根據生物的某些特徵將它們分門別類,這就是生物分類。 《二》活動“嘗試對生物分類”

【活動過程】:展示圖片

觀察圖片上這些你們所熟悉的各種生物,各小組討論分析,嘗試將它們分成不同的生物類羣。

檢查結果

問:你們組是根據什麼將這些生物分類的? (性狀差異和親緣關係)

【導出】:根據這個原則,生物學家將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依次分為7個等級: 界、門、綱、目、科、屬、種

(其中基本單位是——種,即為最小的單位;最大的單位是界。);把各個分類等級按其高低和從屬關係順序排列起來,就構成生物分類的階層系統。如教材31頁—32頁在分類階層系統中,我們都可以在不同的分類單位中找到各種生物的位置。

剛才看了同學們的分類情況,各有不同,這樣是否有利於我們識別生物?如果各執一詞是不是就亂套了?那麼我們是否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呢?

(需要)

所以生物學家根據生物特徵的差異,編制出生物檢索表。

講解編制方法

活動“編寫檢索表”

  第2課時

《一》複習舊課,引入新課

【提問】:(1)生物學家們為了弄清各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是怎樣將生物進行分類的?

(界、門、綱、目、科、屬、種)

(2)為了便於人們按照統一的標準識別生物,生物學家們依據什麼編制了什麼

來進行生物的分類?

(生物特徵差異檢索表)

【引入】:很好!我們要認識一件事物,首先要給它命名,認識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

就來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師生活動】:在我們認識生物的過程中發現,由於不同的地區,同一種生物往往有多個名稱。

請看圖,圖上的生物在我們這裏叫什麼名字呢?——(紅苕)

這是我們平時喜歡吃的紅苕,但它有多個名字哦,在北京則稱之為白薯,到了湖南就變成了紅薯,江蘇又叫山芋,而山東和東北又稱之為地瓜。

請再看看圖中的這兩株植物是什麼?——(土豆山藥)

不同的兩種植物它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藥,像上面這樣兩中情況再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那麼這樣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義)

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亂,便於研究、交流和開發利用,瑞典科學家林奈於1753年創立了雙名法。

【補充】:林奈的雙命名法至今仍被生物分類學家所使用。當然,隨着生物科學的發展,一些新的分類方法又逐漸被引入生物分類領域中,從而使生物分類方法更為科學合理、準確可靠,以便人們更好地研究各種生物。

【小結】:指導學生閲讀教材中的小資料,説明雙名法。

五.課堂練習:

思考與練習: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蟲”,為了便於辨識,請你依據“甲蟲”的足、觸角、背部形狀、色斑的不同,編制一個生物檢索表。

分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根據三角形角、邊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認識各種三角形。

2、經歷操作、分析思考的過程,感悟分類、抽象概念的數學思想。

3、在操作、思考中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能準確地按照三角形角、邊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認識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各類三角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教師準備:

課件、7個有代表性的三角形教具(兩套)、等腰和等邊三角形紙片。

學生準備:

小組:一套7個有代表性的三角形、一張白卡紙、一套三角板。

個人:等腰和等邊三角形紙片、釘子板。

一、激發需要,揭示課題

1、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屏幕出示:三角形圖)同學們,這是什麼圖形?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屏幕出示圖及名稱)

2、師生舉例: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三角形?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三角形狀的東西(屏幕出示圖片:三角板,紅領巾,花瓶,積木;自行車,警示牌,房屋,長江大橋;金字塔等)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會經常用到三角形。

3、揭示課題:把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屏幕出示更多三角形)。看到這麼多三角形,你有什麼想法?這節課我們就來對三角形進行整理,學習三角形的分類。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分類活動中。

(二)彙報交流

學情預設:學生分類主要有以下4種、3種或兩種,還可能有其他分類方法。

(1)按角分,分兩類。哪一組先來展示?並説明是按什麼標準來分類的?分成幾類?(2和6都有直角分一類,其他5個沒有直角分一類。)老師用教具把分類展示在黑板上。

(2)按角分,分三類。有沒有也是按角分但不是分成兩類的?(2和6都有直角分一類,1和3都有鈍角分一類,4、5、7全是鋭角分一類。)與剛才不同的是把1和3有鈍角的單獨分成了一類。還有沒有按角分,分得不同的?

(3)按邊分,分三類。除了按角分還有別的分類標準嗎?分成幾類呢?(2、3、4都有兩條邊相等分一類,5是三條邊相等分一類,1、6、7三條邊都不相等分一類。)老師用教具把分類展示在黑板上。(師擺三排)有沒有按邊分,分得不同的?

(4)按邊分,分兩類。兩類的:有邊相等的分一類,無邊相等的分一類;與剛才不同的是把5分到兩條邊相等一類。還有沒有按邊分,分得不同的呢?同學們,除了按角分和按邊分還有別的標準嗎?若有,要展示判斷。

(三)初步研究按角分的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同學們即會定標準又會操作,將三角形按角分了類,還按邊分了類。我們先來看按角分的三角形,第一組三角形的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一個角是直角,另兩個角是鋭角)(屏幕出示圖文)叫什麼名字?你在哪裏知道這個名字的?

(2)鈍角三角形。再看第二組三角形的角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一個角是鈍角,另兩個角是鋭角)(屏幕出示圖文)什麼名字?

(3)鋭角三角形。再看第三組三角形的角又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三個角都是鋭角的三角形)(屏幕出示圖文)三個角都是鋭角的三角形是(生:鋭角三角形)。

(四)猜三角形活動

事實上,三角形的個數遠遠不止這幾個,按角分的三角形,除了這三種,還有別的種類嗎?(學生可能回答有或沒有,也可能疑惑不回答)看來大家意見還不夠統一,不過沒關係,我們一起來做個猜三角形的活動後大家就明白了。

(1)猜直角三角形

①順猜:袋子裏裝着三角形,只露一個角請猜是什麼角三角形?説説你的想法。有沒有不同的?(若有猜鋭角或鈍角三角形的,追問:你是怎樣想的?其他同學的意見呢?讓正確的反駁。)

②反證: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還會有第二個直角嗎?如果有兩個直角會是什麼樣子呢?想象一下。(屏幕出示:兩個角是直角的演示圖■)你發現了什麼?有了兩個直角還能圍成三角形嗎?師小結:説明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還會有第二個直角嗎?(不會)有一個直角還會有鈍角嗎?(屏幕出示:第二個角是鈍角演示圖■)師小結:説明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還會有鈍角嗎?(不會)也就是説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後,另外的兩個角既不可能是直角也不可能是鈍角,另外兩個角一定是鋭角。

③簡潔:(屏幕出示:有一個角是直角,另兩個角是鋭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你能把這句話説得簡潔些嗎?(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猜鈍角三角形

誰來猜是什麼角三角形?説説你的想法。(屏幕出示:有一個角是鈍角,另兩個角是鋭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誰又能把第二句話説得簡潔些?(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3)露一個鋭角猜三角形

還想猜嗎?(鋭角三角形)有沒有不同的?(直角三角形)還有沒有不同的?(鈍角三角形)三種情況都有可能嗎?誰來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師展示:同樣大的一個鋭角所在的三角形可能是鋭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還可能是鈍角三角形。什麼是鋭角三角形呢?改成“有一個角是鋭角”行嗎?改成“有兩個角是鋭角”行嗎?為什麼?必須三個角都是鋭角的三角形才是鋭角三角形。

(五)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鋭角

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有什麼角?(鋭角)各有幾個鋭角?(2個3個)三角形中有2個鋭角或3個鋭角,可以怎麼説?(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鋭角)誰能解釋一下至少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六)研究按邊分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

①概念、通過按邊分類,我們發現三角形的邊還有特殊的情況。第一組的三角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取個什麼名字?板書:等腰三角形。什麼是等腰三角形?(屏幕出示: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各部分名稱。這兩條相等的邊就是腰,另一條邊是底。兩腰之間的夾角是頂角,剩下的兩個角是底角。(直角橫放)哪位同學上來給大家邊指邊介紹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師小結:不管怎樣擺放,相等的兩條邊才是腰。請標出8號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③驗證底角相等。除了兩腰相等,等腰三角形還有什麼特徵呢?請用8號三角形去發現吧!你發現了什麼?怎樣發現的?(量)還有什麼方法?(對摺)請生邊展示完全重合邊驗證底角相等。

(2)等邊三角形

第二組三角形的邊有什麼特點?什麼名字?(等邊三角形)板書:等邊三角形。什麼是等邊三角形?(屏幕出示: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除了三條邊都相等,等邊三角形還有什麼特徵呢?請用9號三角形去發現吧!怎樣發現的?還有什麼方法?請生展示對摺兩次傳遞相等的方法。

(3)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係

什麼是等腰三角形?什麼是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看來意見又不統一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發表意見。師小結:等腰三角形的條件是兩條邊相等,等邊三角形具備兩條邊相等的條件,等邊三角形還具備三邊相等的特點,所以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彈性活動,落實建構

1、其實這些三角形還可以用釘子板來圍一圍,請你圍一個喜歡的三角形。

2、通過圍,你覺得哪個三角形最容易圍,哪個三角形最不容易圍?

3、猜老師喜歡哪樣的三角形,揭示等腰直角三角形: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分類教學設計5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衞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電腦課件(錄像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

2.佈置乾淨的白色玩具區域和髒亂的蘭色玩具區域。

3.事先準備收集一些廢舊品材料。(各類實物垃圾,如舊報紙、果皮、廢紙盒、礦泉水瓶、清潔精瓶、衣拉罐、廢電池等。)

4.準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

活動過程實錄

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播放錄像(錄像內容:美麗乾淨的辦公樓。又髒有亂的小區)提問討論。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觀看錄像,老師提問一下:

1、小朋友都看到什麼了?你們喜歡是哪個地方?為什麼?

2、説説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

3、如果到處都是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成什麼樣?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呢?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

二、幼兒參與評選“玩具區域”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參觀玩具區域,好好觀察,看看哪個小朋友觀察的好?

1.教師帶幼兒參觀玩具區域,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環境,啟發幼兒説説自己的感受--你喜歡哪個區域?為什麼喜歡這個區域?

2.請幼兒思考後,用貼笑臉紅蘋果的形式評選出“乾淨區域”。

3.引導幼兒互相討論:為什麼你們不選蘭色玩具區域?如果你住在那裏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4.教師小結:蘭色區域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白色區域整潔有序,受人歡迎。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5.教師介紹垃圾箱,讓幼兒整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情況,在操作中引導幫助幼兒正確的分類。

6.給幼兒説明什麼叫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物品。

可回收的垃圾有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布料等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有煙頭、果皮、菜葉、雞毛、煤渣、建築垃圾、油漆顏料、食品殘留物等等。

三.遊戲:看誰做得越快越正確。

教師説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0”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四、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做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蘭色區域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2.引導幼兒欣賞變得乾淨美麗的“玩具區域”,並告訴幼兒垃圾一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家長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1、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並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2、絕大多數幼兒通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瞭解。

幼兒參與積極,本班幼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應該有更深的瞭解。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區域引導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的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能適度的給幼兒以幫助並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分類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通過有趣的活動和遊戲中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表達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探討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物體,培養學生觀察、探索的能力.

教學難點

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激情導入,初步掌握認識物體的方法.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小朋友,一隻小貓和一隻小狗,你們歡迎他們嗎?

1.出示圖片:小貓和小狗

2.小狗説:“謝謝大家.”小貓説:“在學習前我想提一個問題,你們能記住我們嗎?

請快想想,怎樣才能記住我們.”

(二)學生討論

1.如何記住一隻小貓?又如何記住一隻小狗?

2.學生反饋:小貓矮矮的、胖胖的、黃色的貓.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結:要記住它們的特點.

二、活動二:練習分類

小狗説: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物體想請你們幫個忙,給它們分類.

(一)出示圖片:物體分類

(二)分組討論

1.四人分小組討論,邊發表意見邊演示課桌上的物品.

2.學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類方法.出示圖片:分類方法一、分類方法二

三、活動三: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小狗説: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物品好嗎?

教師板書:認識物體

(一)認識長方體

1.出示圖片:長方體

2.小狗問:它是什麼樣子?

3.每一名同學從自己口袋裏拿出一件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面,摸一摸每個面一樣大嗎?每一個面是什麼形的?起個什麼名字?

4.學生反饋長方體的形狀特點

(1)有六個面;

(2)有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個面是長方形,還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四個面是一樣大的,還有兩個面一樣大.

教師板書: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出示圖片:正方體

2.小貓問:這個物體是長方體嗎?

有什麼特點?

與長方體有什麼不同.起個什麼名字?

3.學生分小組討論

4.學生反饋正方體的特點

正方體六個面,六個面都是正方形.

教師板書:正方體

5.你是怎麼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哪些東西是正方體的呢?

四、活動四:認識圓柱體和球

(一)認識圓柱體和球

1.出示圖片:圓柱體、球

2.小狗問:你的桌面上還有什麼物體呀?它們有什麼特點?

3.學生小組討論

4.學生反饋

圓柱體有兩個面是圓形的,球上沒有一個平面.

教師板書:圓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柱體的?那些物體是球體的?

(二)小結

今天我們和小貓和小狗一齊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我們一齊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教師指圖形,學生舉物體,説名字.)

(三)出示圖片:找朋友

五、活動五:做遊戲 “摸一摸、 猜一猜”

遊戲介紹:將所有的物體全部放在課桌上,小組中的每個人輪流用圍巾矇住眼睛,用手摸物體並猜出是什麼物體,看誰猜得又對又快.

六、活動六:小小建築師

1.用桌上的物體搭建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1.學生反饋.

七、總結

今天你們認識了哪些物體?怎麼記住它們?我們在生活中見過這些物體嗎?

八、板書設計

認識物體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教案點評:

本節課教學導入採取如何記住學生最喜歡的小貓、小狗的樣子來進行的,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記憶方法,吸引學生學習新知識。接着以小貓和小狗的問題為線索認識物體。教學過程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做到精心創設教學情景、以情促動、以動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與實踐、討論與交流相結合。

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積極的動手摸一摸,開口數一數,用眼睛觀察物體的樣子,猜一猜物體的形狀,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區別中記憶。同時教學的最後安排小建築師的遊戲,目的在於讓學生有空間的感覺,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建立自細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分類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掌握角的分類以及各種角的度數,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關係;會用量角器畫角。

2、培養學生畫、折、量等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相關知識進行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角的分類以及各種角的度數。

教學難點: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自制一個活動角,一張練習紙(已量好角的度數),量角器,三角板

教學理念: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學習中學會學習,不斷地發展自身的認知結構和智能結構。在整堂課上,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並設計了具有一定思維空間的操作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學習活動中,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了提高。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積極互動的足夠空間。

教學過程:

一、 自主活動,以舊引新

每個同學桌上都有一個活動角,你能轉動其中一條邊,創造出大小不同的角嗎?

同桌互相説一説,你創造出的是什麼角?

(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過鋭角、直角和鈍角,學生自己轉動活動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展現舊知,同桌互相補充,為新知鋪墊。)

二、 啟發點撥,探索新知

(一)角的分類

1、(拿出練習紙,同時屏幕上展示)這上面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上節課我們已經量出了每個角的大小,你能給這些角分類嗎?

2、有困難的可以在小組裏先輕聲討論一下。然後集體交流分類結果。學生回答後課件演示分類結果。

3、同學們把角分成了三類:鋭角、直角、鈍角,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識,來研究這三類角的度數有什麼規律嗎?(小組討論)

4、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對於鈍角的度數,交流時可能會有爭議。要不要“小於180°”這個條件,可以先打個?,下面再一起來研究。)

{在讓學生獨自給角分類的過程中,由於知識容量較大,雖然大部分學生對分類已具有一定的基礎,但要求學生找到是會有困難的,教師對這一點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所以,在組織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時,以“學生是發展中的人”為理念,利用學生的差異,放手讓學生小組爭論、互補,在相互糾偏、自我梳理中逐步理清角的類別與度數之間的關係。}

(二)認識平角、周角

1、電腦演示:活動角的一條邊轉到與另一條邊在同一直線上,然後停下來。

提問:你認為這還是角嗎?為什麼?這叫什麼角?你會畫一個平角嗎?(學生畫好後,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一生的作業,並説説是怎麼畫的,讓其指出角的各部分。)平角的兩條邊有什麼特點?(邊説邊用手勢表示。)有辦法知道平角是多少度嗎?(估計後再用量角器驗證。課件演示)平角與直角的大小有什麼關係呢?(板書1平角=2直角)(學了平角以後,再回上去討論:要不要“小於180°”這個條件)

2、電腦演示:活動角的一條邊繞頂點轉了一圈後停下,兩條邊重合在一起。

提問:你認為這還是角嗎?為什麼?這叫什麼角?你知道周角是多少度嗎?你根據什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周角與平角的大小有什麼關係?周角與直角的大小有什麼關係?(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3、我們剛才研究了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度數,你能把這五種角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往的過程。給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以觀察和思辨為表現形式,並在觀察和思辨中形成有效互動,建構對特殊角的認識。)

(三)畫角

接下來我們要來研究:根據角的度數,怎樣來畫出角呢?

1、你能在紙上畫出一個60°的角嗎?

(1) 請你先想一想:60°的角是什麼角?大概有多大?

(2) 學生試畫,畫好後先在小組中交流畫法,再大堂交流總結畫法。並討論檢驗的方法。(可能出現兩種不同的畫法:①用三角板畫,説説是怎樣畫的。②用量角器畫,着重討論它的步驟。如果沒有用量角器畫的,先進行下一環節,讓學生用量角器來試畫,再交流。)

(3) 小結:對於一些特殊的度數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來畫,但對於一般的角我們只能用量角器來畫。

2、試一試:用量角器分別畫出40°、70°、135°

(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去探究,在小組互動中使角的畫法在大腦中越來越清晰,並留下深刻地印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了提高)

三、自主探索,鞏固達標

1、想想做做3、4

2、想想做做5

(通過摺紙片,使各種角的表象得以強化,通過畫角,掌握畫角的技能。並強化及時進行檢驗,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

四、積極互動,掌握概念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先在小組中交流,再每組派代表彙報。

(先小組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在互動中對整堂課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使學生的大腦中零散的知識形成一個整體,形成牢固的印象。)

分類教學設計8

一、設計意圖

垃圾,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垃圾會污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隨着大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為了使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因此設計“垃圾分類我先行”社會活動,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誌,並通過分類操作,把垃圾分類放進垃圾桶,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好地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區分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2.引導幼兒認識垃圾桶上的標誌,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

3.知道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視頻:為什麼要垃圾分類?

2.兒歌音頻:筒寶寶

3.PPT課件:垃圾分類我先行

四、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一封神祕的信

(1)教師:幼兒園今天幼兒園裏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是卡布多拉星球的卡卡和多多,想要到你們的地球來旅遊,可是卻發現你們美麗的藍色星球有各種垃圾!

(2)教師:小朋友們,這麼多垃圾,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幼兒:我們可以把垃圾進行分類投放,環境就會變好啦!

2.觀看視頻: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呢?

教師:原來垃圾不僅可以破壞土壤、污染水源,還會滋生很多細菌病毒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把垃圾分類放到垃圾桶裏。

3.認識常見的垃圾分類

常見的垃圾分為四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1)可回收垃圾:(藍色標誌)再生利用價值較高,能進入廢品回收站的垃圾。

(2)廚餘垃圾:(綠色標誌)廚房產生的食物類垃圾以及果皮等。

(3)有害垃圾:(紅色標誌)含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垃圾。

(4)其它垃圾:(灰色標誌)除了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總稱。

4.遊戲:垃圾分一分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學會垃圾分類了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玩“垃圾分一分”的遊戲吧!

幼兒嘗試進行垃圾分類操作。

5.環保兒歌:《筒寶寶》

幼兒學唱環保兒歌《筒寶寶》,增強環保意識。

6.結束部分:邀請卡布多拉星球的卡卡和多多到地球作客

教師:垃圾分類,我先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們的地球又變得乾淨美麗啦!

現在讓我們一起邀請卡卡和多多來到地球作客啦!歡迎歡迎!

五、活動延伸

向爸爸媽媽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並付諸實踐。

分類教學設計9

一、給卡片找家。

1、出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卡片,提問:這些卡片是什麼顏色的?

分別舉紅、黃、綠卡片,並帶領幼兒向卡片問好,如:紅卡片好!

2、在黑板上,出示紅、綠、黃三個方框,告訴幼兒這是卡片的家。

引導幼兒觀察方框説説:這三個家有什麼不一樣?想一想,哪個是紅卡片的家?誰願意把卡片送回家?鼓勵幼兒邊送邊大聲地學説:**卡片,我送你回**顏色的家。

 二、將水果、蔬菜按顏色歸類。

1、出示各種水果、蔬菜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這裏有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的?這些水果和蔬菜也想回家,應該送它們會哪個家?要求幼兒邊説邊送。如:紅蘋果,我送你回紅顏色的家。

2、教師帶領幼兒討論:紅顏色家裏住着誰?為什麼它們能住在一起?(因為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最後讓全班幼兒一起説:紅顏色家裏住着XX……綠顏色家裏住着XX……黃顏色家裏住着XX……

三、幼兒操作活動。

將相同顏色的水果和蔬菜進行按顏色歸類。(鞏固知識)觀察衣服和服裝的色彩,引導幼兒按不同顏色對衣服進行分類。

四、評價活動情況。

請幼兒説説,住在紅籃子裏的有誰?

 五、總結。

用幫助它們找到好朋友,相互道謝結束活動。

分類教學設計10

一、複習導入

1、複習鋭角、直角、鈍角的有關知識。(課件出示)

2、如果把角的兩邊截成線段,再把這兩條線段連接起來,變成了什麼圖形?(三角形)

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

4、欣賞有關三角形的圖片。(課件演示)

5、看來在我們生活中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麼奧祕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2、這節課我們打算研究三角形的概念、特徵、性質以及它的分類。

3、三角形的概念

(1)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有一組小棒,你能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嗎?(逐組彙報)看來怎樣的小棒才可以圍成三角形,這裏面也有奧祕,這個問題我想請同學們課後再去研究,好嗎?

(2)(課件演示)剛才你們圍成三角形的同學,你們的小棒是不是這樣一根接着一根圍起來?如果把小棒看成是三條線段,誰能用一句話説出怎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

(3)(課件出示)剛才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小組,你們的圖形是不是這樣?所以説是不是隻要三條線段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呢?(不一定,要圍起來)(突出“圍成”)

4、三角形的特徵。

(1)請同學們自學資料中的內容,找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提問

(3)數一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板書)

5、三角形的特性

(1)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為什麼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不要着急,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

A、拿出四邊形紙框拉一拉。再拿出三角形紙框拉一拉。

B、你拉四邊形紙框和三角形紙框的時候,覺得它們有什麼不同。那你現在知道為什麼這些部位用三角形了嗎?

(2)我們三角形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具有穩定性(板書),這些部位就是應用了這個特性。

(3)(課件出示)這張椅子搖搖晃晃,你能用剛才所學的知識,想出一個辦法使它穩定下來嗎?

6、三角形的分類

(1)出示一組三角形

A、學習直角三角形

B、學習鈍角三角形

C、指出鋭角三角形,並討論:什麼樣的三角形叫做鋭角三角形?

(2)如果我們把三角形看成是一個大家族,我們可以把它分成3個家庭。分別是: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注意:我們這種分類是按角分

(3)(課件出示)老師給大家帶來三隻調皮的小動物,它們把三角形的一些地方藏起來了,你們能猜出這些是哪種類型的三角形嗎?

(4)用一張白紙剪出一些三角形帖在紙板上,要求每人最起碼剪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一個。

(5)討論(思考題)(機動)

7、小組總結,自我評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些什麼?把你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告訴你們組的同學,然後通過這個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

分類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在操作、觀察和交流活動中掌握角的分類,加深對鋭角、直角、鈍角的認識,能正確地進行判斷,掌握直角、平角和周角間的大小關係。

2、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掌握角的分類及各種角的畫法

教學準備:

每人一個活動角、量角器、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1、操作引入各種角

(1)教師出示活動角:你們會玩這個活動角嗎?

(2)學生演示。

(3)轉動活動角的一條邊,就能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4)自己動手操作,把你轉出的角畫下來。

(5)學生活動。

(6)教師巡視,選擇一些呈現在黑板上。

2、辨析平角和周角

(1)教師演示平角和周角,問:有沒有同學轉到這兩種圖形?這兩種圖形是不是角,為什麼?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3)得出結論:這兩個圖形也是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也是一條射線繞着它的端點旋轉而成的,所以這兩個也是角。

3、引導分類、整理

(1)黑板上現在有這麼多不同的角,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活動。

(3)全班交流:説説你是怎麼分類的,並説明分類的理由。

(4)形成板書

鋭角

直角

鈍角

平角

周角

小於900

等行900

大於900,

等於1800

等於3600

小於1800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4、研究特殊角之間的關係

(1)今天我們第一次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在我們認識的五種角中,直角、平角、周角都是比較特殊的角,讓我們進一步來認識它們。

(2)提問:對於這幾個特殊的角,你已經有哪些瞭解?

(3)引導發現: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4)體驗:這三個特殊的角,我們還可以用我們的手臂來表示,想一想,怎樣用我們的手臂來表示90度、180度、360度?聽口令,大家一起來用手臂表示這三種角。

(5)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圖中的角各是什麼角?你還能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角嗎?

(6)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照着書本上的提示,動手摺一折,並回答題中的問題。

5、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第16頁1、2題,第17頁1、3題

教後反思: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根據集體備課中實小陸主任的建議,我把角的分類和畫法的兩課時分為第一課時角的分類,第二課時角的畫法。通過這樣安排,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認識角和把角進行分類。

2、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普遍,鋭角、鈍角、直角在

以前已經初步學習過,而平角和周角也有一部分學生已有所瞭解,所以一開始就有學生用活動角轉出了平角、周角,而且也知道平角是180度、周角是360度,教師只要強調一下這兩種角的畫法就可以了。這樣既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又不會讓學生覺得這些知識已經掌握而不好好學。

3、搭建學生髮揮的平台,要充分信任學生

在角的分類中,根據以往上課時的經驗,我擔心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但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提出了各種各樣分類的方法和理由,平時在我眼中不太願意思考的學生也都積極參與,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教師只要搭好學生自由發揮的平台,學生就會創造出智慧的.火花。

4、為智慧的生長而教

我們的教學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我們,只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實質要求,並在教學中還原教學要求,真正使學生能經歷、感受、操作、交流、思考、實踐,我們的教學就會充滿智慧,這不正是新課改所要求的嗎。

分類教學設計12

設計説明

這節課是在對角的分類及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可以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探究三角形的其他知識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知識遷移、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為主。

1、喚醒舊知,實現知識遷移。

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同化、順應中實現認知結構平衡的過程,所以,在新課伊始,我先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角的知識及角的分類,然後話鋒一轉引入三角形的分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被喚醒,為下面按角給三角形分類做好了知識遷移準備。

2、動手操作,主動探究三角形的分類。

學生動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類:3個角都是鋭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引導學生分別給三角形起名字,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總結歸納,然後讓學生把三角形按邊分類。通過測量邊的長度,把三角形分為兩類:等腰三角形(包括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教學後完成部分概念題,讓學生對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這樣的設計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使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究的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練習題設計循序漸進,能力得以提升。

在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方面,設計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鞏固練習題,讓學生始終在愉悦的學習氛圍中鞏固知識、拓展思維,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目標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力求達到三維目標的整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三角形學具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請説出下面各角分別是什麼角。

2、提問:我們是怎樣給角分類的?

3、引導學生回憶:什麼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麼特點?(由3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圍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角和三角形的主要特徵,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為探究三角形的分類作鋪墊。

⊙探究新知

1、給三角形分類。

(1)課件出示用三角形拼成的帆船圖案。

(2)提問:這幅圖案從整體上看像什麼?(帆船)仔細看,你發現了什麼?(圖案是由三角形拼成的)誰願意説一説這些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徵?(這些三角形都有3條邊、3個角和3個頂點)再仔細看一看,各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一樣嗎?為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説出是因為角的大小、邊的長短各異造成的)

(3)提問:我想把這些三角形進行分類,你覺得應該按什麼標準來分呢?為什麼?(引導學生説出原因)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板書課題)

(4)出示分析表。

1

2

3

第1個角的度數

第2個角的度數

第3個角的度數

1

2

3

第一條邊的長度

第二條邊的長度

第三條邊的長度

小學數學,三角形

分類教學設計13

《分類與整理》這單元的知識學習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難,所以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許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的方法。

回顧整節課,我覺得這節課的優點是從生活切入數學,激發學習慾望。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下面是我的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舉例發生在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很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同時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説説分類的好處,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

第二個環節是引入這節課的主題圖——氣球圖,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分類和計數的結果清楚地表示出來嗎?然後,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分類的方法。

這個環節的活動學生能按照不同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在比較、分類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分類結果,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並能根據數據提出簡單的問題。

最後一個環節遷移到孩子們真實的生活中,以我們班的同學為例,想一想,怎樣給我們班的同學分類?這個問題源於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大家踴躍發言,紛紛的説了許多自己想到的分類方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雖然看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學得很輕鬆,但總覺得學生學得不夠紮實。

分類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思考、操作、合作、交流、驗證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學會給三角形分類,掌握各類三角形的特徵,體會數學的思想方法並獲得廣泛的數學獲得經驗。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3—84頁的內容。

學情與教材分析:

三角形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熟悉的,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和各部分名稱學生都已經掌握,而且學生已經學過了角的分類,認識了各種角的特徵,這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三角形分類的過程中,能溝通知識間的聯繫,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會根據三角形的角和邊的特點進行分類,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2、在活動中滲透分類和集合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三角形分類的過程中,溝通知識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會根據角和邊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教學準備:

課件、各類三角形學具、實驗報告單、量角器、尺子等。

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用手比角。

一、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1、猜謎,複習舊知

師:孩子們,喜歡猜謎嗎?(喜歡)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猜猜看。

課件出示:

形狀似座山,

穩定性能堅。

三竿首尾連,

學問不簡單。

——打一幾何圖形

師追問:猜得真準!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導入、揭示課題

師: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它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你瞧,今天三角形王國的許多朋友來了(課件出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一樣嗎?(不一樣)對,它們形態各異,各有各的特點。這節課咱們就根據它們的特點來分分類。(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設計意圖:趣味競猜,引“生”入勝。通過競猜,喚起學生對三角形的角和邊的有意注意,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到“課伊始,趣亦生”。)

二、實踐操作,探究分類

師:孩子們,認真想一想,你要根據什麼來給這些三角形分類?有不同意見嗎?對,分類要按一定的標準進行,三角形可以按三個角和三條邊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先按角來分。

(一)、按角分

1、師:老師把這些三角形放在小組長的1號信封裏,在操作之前我們來看看學習提示,請位同學讀一讀。

學習提示:

A、每個組員從1號信封裏取出2個三角形,仔細觀察或比一比、量一量三角形三個角的每個角分別是什麼角,標在三角形上。

B、有順序地彙報,把同一類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C、組長填寫好報告單。

D、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

2、動手操作,合作分類。

3、全班彙報交流、評價。

師:你們組分成幾類?哪幾個分成一類?有什麼特點?有不一樣的分法嗎?

4、課件展示,並根據各類三角形的特點起名稱。

5、小結,師介紹三角形按角分的集合圖並板書集合圖。

6、比較三種三角形的異同點。

7、小結

(二)、按邊分

1、師:學會了按角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我們再來研究按邊分的三角形。我把這些三角形放在小組長的2號信封裏。操作之前請看學習提示,請位同學讀一讀。

學習提示:

A、每個組員從2號信封裏取出1個三角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你發現了什麼?

B、有順序地彙報,把同一類的三角形放在一起。

C、每組派一名代表彙報。

2、動手操作,合作分類

3、全班彙報交流、評價。

4、課件展示,並根據各類三角形的特點起名稱。

5、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的關係和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關係。

6、説一説生活中見過的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課件展示。

7、小結。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的過程實際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以活動促學習是本節的教學定位。在活動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由的、開放的探究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分一分、猜一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數學對話”的機會,力求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充分展現做中學,從而獲得對三角形邊、角特徵的認識,進而學會給三角形分類,促進學生的分類、概括、推理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使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感悟出數學的真諦,逐漸養成探索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1、猜角遊戲

師:把三角形藏起來,只露出一個角,你能猜出是哪種三角形嗎?(課件分別出示:露出一個直角、一個鈍角、一個鋭角)

追問:你是怎麼猜出來的?

2、在點子圖中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介紹既是什麼三角形又是什麼三角形的知識。

(設計意圖: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力求把學生帶人一個活動場,一個思維場,一個情感場!學生在這個場域中游歷,逐漸地內化知識、增長智慧、提升能力。)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説説吧!

2、完成課本第87頁第5題。

3、用三角形拼一幅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幫助學生統攬知識要領,完善認知,使得對三角形有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再把知識從課堂延伸課外,有效溝通數學與生活,實現小課堂大社會,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分類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2.認識直角、平角、鈍角、鋭角和周角.

3.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各種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

正確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課件“角的度量”.

提問:這些角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一下隊嗎?

教師指出左端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角

提問:你知道他們相差多少嗎?

2.教師談話:如果我們能夠度量出每個角的大小,以上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課題“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圖片.

講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為它的形狀是一個半圓,所以又叫半圓儀.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 °”表示,結合圖片,認識半圓儀中心,0刻度線和內外圓刻度.

2.(1)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1°角的概念”.

(2)出示幾個不同的角,並估算角的度數.

(教師: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準確,還要通過測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學教材第123頁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學生彙報度量角的方法.結合黑板上的角,邊度量邊介紹.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量角方法”.

(4)嘗試測量角的度數(儘量使角的開口方向不同),巡視中注意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5)教師舉出幾種學生常見的錯誤:

錯誤類型一:學生量角時,量角器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重合.

錯誤類型二:量角器0°刻度線與邊沒對齊.

錯誤類型三:看錯了刻度,應看裏圈,卻看外圈刻度了,或者應看外圈卻看裏圈刻度了.

(6)討論:怎樣避免前面的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0°在哪個圈上,就在哪個圈上找角的另一邊所對的刻度)

(7)繼續演示課件“角的度量”,播放視頻“角的大小比較”.

(播放前先請同學用估算的方法判斷,播放後教師進行總結)

(二)角的分類

1.自學教材第124頁《角的分類》.(可按書中內容邊學習邊操作)

2.小組討論:

(1)角可以分哪幾類?每類角的特徵是什麼?

(2)直角、平角、周角之間有什麼關係?

(3)平角和直線一樣嗎?

3.利用活動角,按老師要求擺角.

(直角、鈍角、平角、鋭角……)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個角的度數.

2.完成教材第126頁第7題.

説出每個鐘面上的時間,量出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度.

提問: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個時刻分針與時針的夾角嗎?

3.利用活動角的量角器擺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質疑總結.

1.這節課都學會了什麼?

(角的度量和分類.量角時要對齊頂點和0刻度線,如何確定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師整理成順口溜助記.

量角器量角很簡單,角可分為五大類.

中心重合角的頂點,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條邊對齊0刻度,鋭角小於九十度,

角的度數看另一邊.鈍角介於直、平間.

3.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題.

五、佈置作業.

完成第127頁第9題.

把下面的角的度數分別填在適當的圈裏.

12° 92° 179°

34°

89° 160° 58° 100°

五、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比誰猜的準

活動目的

學生在量角時往往出現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如果結合角的分類和估測能夠避免這一問題,依據先判斷角的種類.再估測角的大小,最後進行實際測量,不僅能避免錯誤,提高學生估測能力,還能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

活動方式

以小組為單位(兩、三人即可)進行比賽.

活動過程

1.輪流畫出一個任意角,先共同判斷屬於哪一類角.達成共識後,組員各自估測此角的度數大約是多少,然後組員共同用量角器測量其準確值.

2.比一比看誰的估測值與準確值最接近,五局三勝,選出組冠軍.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nx8r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