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3篇)

小學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通用3篇)

鳥的天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茫、槳、律、榕、隙、耀、暇、拋,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燦爛、竹竿、白茫茫、規律、縫隙、照耀、樹梢、靜寂”等詞語,積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正確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閲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閲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上網或查閲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如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解決師留出的質疑:一共出現五次“鳥的天堂”,四次加引號的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指天馬河上的那棵大榕樹,表示一種特定的稱謂,是對大榕樹的一種誇張的形容;而課文題目和最後一句話中不加引號的“鳥的天堂”是因為作者親眼見到被人們譽為“鳥的天堂”的大榕樹後,感到鳥兒們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天堂中一樣,所以在作者的心裏,大榕樹是確確實實的鳥的天堂。

2、你背的哪一部分,相互檢查。

3、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麼?

二、引入學習描寫羣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1、演示課件(羣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説説為什麼寫得這麼可愛,主要抓住“鳥”的什麼來寫。(動態)

2、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3、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課件配樂)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麼?

三、學習“樹”的靜態描寫

1、自己讀描寫“樹”的部分,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

2、交流:(體會靜態描寫的好處):抓特點,用恰當的詞語表達。

四、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説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遊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遊演習一下。

五、課件重新展示,回味《鳥的天堂》

六、作業

有興趣的同學讀讀巴金先生的原文。

鳥的天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習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鳥的天堂”的含義。

2、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

3、學習描寫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理解課題的含義及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着重理解課後練習中詞語的意思。

(三)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説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課題含義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並歸納各段段意。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題含義及課文主要內容。

1、解題。板書課題後,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天堂常用來比喻什麼?

(2)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

(天堂常用來比喻美好的生活環境。鳥的天堂是指能讓鳥生活得美好、快樂的地方。)今天我們將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爺爺一起到“鳥的天堂”去欣賞美麗的南國風光。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後詞語的意思。

(提醒學生注意讀准以下字的字音:“顫”,“應接不暇”中“應”。“一簇”中“簇”),“隙”。理解詞語。燦爛:光彩鮮明耀眼。陸續:表示先先後後,時斷時續。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長得多而茁壯。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應接不暇: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3、檢查學生自學字、詞情況。

(二)研究課文的寫作順序。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1)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麼時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麼景物?每次去時的感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3)用“△”給課文分段,並説出各段的段意。

2、聽完教師範讀課文後,學生回答思考題。

((1)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黃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沒有見到一隻鳥,認為“鳥的天堂”裏沒有鳥,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許多鳥,感到“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因為作者兩次去時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認識會有這樣的變化。(3)課文按作者遊覽順序記敍,可以分為四段來理解。第1段<第1至4自然段>:講作者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第2段<第5至9自然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色。第3段<第10至13自然段>:講作者和朋友們第二天又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最後一個自然段>:講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留戀和讚美。)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書寫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1、2段課文內容。

(二)認識事物的靜態,感受“鳥的`天堂”的靜態美。

(三)理解課文,能説出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背誦課文(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認識事物的靜態,感受“鳥的天堂”的靜態美。

(二)理解課文,能説出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1段。

1、指名學生讀第1段。

(1)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嗎?

2、課文是怎樣描寫“我們”出遊的時間和心情的?

(“吃過晚飯”、“熱氣已退”、“太陽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們”出遊的時間。“自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這是講水面很安靜,沒有風和過往的船隻。“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裏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説明四周幽靜,沒有一點聲響,只有木槳拍打水面的聲音。反映了“我們”出遊時心清十分愉快。)

小結:晚飯後我們划船去玩。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學生默讀第2段。思考,討論。

(1)我們第一次出遊,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了什麼?

(大榕樹。)

(2)這段課文中主要描寫了大榕樹什麼特點?

(一個是大,另一個是美。)

(3)課文裏哪些地方説明榕樹大?

(在第4自然段開頭交代“河裏很寬”,這裏為什麼會變窄呢?讓學生找出有的句子讀出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原來河面給樹葉佔去了,所以變窄。另外,由於當時離得遠,所以當“我”説許多株時,“我的朋友”有的説是一株,有的説是兩株,到底是幾株呢?找出課文中的語句“我們的船……真是一株大樹”。為什麼作者開始把它看成許多株?“不可計數”是什麼意思?)

(4)課文裏哪些地方又寫了榕樹的美呢?

(請學生畫出課文中的語句,讀出來,説説對這些語句的體會。“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是寫大榕樹靜態的美,前半句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後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顫動”這是作者的感覺,也就是大榕樹靜態的美,給作者帶來的美的感覺,“顫動”並非真的在動,那每一片樹葉都是那麼綠,作者彷彿看到它們在霞光中一閃一閃的。)

(5)作者對這棵大榕對流露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從哪些句子裏體會出來的?(“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句話,讚美了生長茂盛的大榕樹,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樂朗誦,讓學生體會朗讀時的語氣和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讚美和喜愛的語氣試着朗讀。)

(三)指導背誦第7、8自然段。

小結:我們隨着作者第一次經過了“鳥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它枝繁葉茂,長有許多枝,靜靜地卧在水面上,充滿着無限的生命力。

鳥的天堂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讀寫“燦爛、竹竿、白茫茫、規律、縫隙、照耀、樹梢、靜寂”等詞語,積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南國的美麗風光,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並將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有關榕樹的圖片)師:俗話説“獨木難成林”,榕樹卻是獨木成林。榕樹不斷在枝幹上長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長成樹。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見到了一棵有幾百年歷史的大榕樹,榕樹的葉子很茂密,很多小鳥在這裏住下來了,這裏也就成了鳥的天堂。(板書:鳥的天堂)

(出示有關《鳥的天堂》的圖片)

師:課文中所説的“鳥的天堂”在廣東省新會,那裏有一顆近四百年的榕對,枝葉覆蓋面積有1萬多平方米,常年棲息着千萬只鳥,以白鷺為主。1933年,巴金爺爺到廣東新會訪友時,路過這裏,寫下了這篇散文,“鳥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教師播放《鳥的天堂》媒體資源,範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自讀。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小組輪流讀。

(2)學生拼讀,互相糾正。

(3)教師抽查學生拼讀以上生字。

4、教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學生書寫。

(1)老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這些字的筆畫、筆順、結構、部首。

注意:“燦”“規”中的偏旁“火”“夫”最後一筆都由捺變為點;“耀”字中的“光”最後一筆由豎彎鈎變為豎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兩個橫折鈎都變為橫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間一筆是豎,不是豎鈎。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3C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其它同學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詞語的含義

留戀:不忍捨棄或離開。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顯地表現出來。

南國:指我國的南部。

顫動:本課指微風吹動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

應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顧不及全看。後來,多用來形容來人太多或事務繁雜,接待、應付不過來。本課指由於鳥兒太多,作者看都看不過來。

注意:“不禁”的“禁”讀jīn;“顫動”中的“顫”讀chàn,“應接不暇”中的“應”讀yìng。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要求認讀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書寫。

1、集體拼讀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學生的拼讀

3、聽寫重要的生字詞

二、朗讀課文並思考問題

1、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天堂”是什麼意思?“鳥的天堂”又是什麼意思?

(提示:“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義中,認為正直的人死後靈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泛指美好的生活環境。)

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幾次“鳥的天堂”?(提示:兩次)

三、學生按作者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們划船出去遊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們再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對“鳥的天堂”的讚美和留戀。

四、學習第一段(1-4)

1、師:這四個自然段為我們介紹了作者去“鳥的天堂”的背景。從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麼時候去“鳥的天堂”?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 傍晚

2、作者在這四個自然段裏描寫了去“鳥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請把有關句子劃下來。

師:作者在這四段裏,主要寫了哪些事物?從這些景物描寫,我們看到了怎樣的黃昏景象?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太陽燦爛的紅霞白茫茫的水平靜的船優美的槳聲——寧靜的黃昏

師:作者描寫景物,既描寫了它們的顏色,如:紅霞、白水,又描寫了它們的聲音,如:槳聲很有規律像是音樂,既有靜態描寫,如:天邊的紅霞,又有動態描寫,如:船在水面上移動,槳在水中劃。在寧靜的氛圍裏,這些動態的描寫更令人覺得環境是多麼的寧靜。

五、學習第二段(5-9)

1、學生朗讀5-9段

2、師:作者在一個寧靜的黃昏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第5-9段寫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作者主要描寫了什麼?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大榕樹

3、師:請把描寫大榕樹的有關句子劃下來,並用自己的話描述。

4、作者主要描寫了大榕樹的什麼?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樹葉:伸到水面上綠得可愛 不留一點縫隙 綠得耀眼

樹幹:看不出主幹 枝幹不可計數

樹枝:枝上生根 有些樹枝垂到水面

樹根: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木樁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樹的什麼特點?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特點: ①大——只有一株,但枝幹無數

②茂盛——樹葉不留一點縫隙 ③綠——綠得耀眼

6、學生朗讀第8自然段,認真體會作者如何展現大榕樹的生命力。

注意: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麼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這一句中寫樹葉的形態:“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説明了樹葉的什麼特點?

(提示:“簇”“堆”説明了樹葉多和茂盛。)

師:這一句中寫樹葉的顏色:“那麼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綠得耀眼,説明了樹葉的什麼?

(提示:説明了樹的生命力旺盛。)

7、師:這棵茂盛的大榕樹,朋友説它是“鳥的天堂”,為什麼呀?

(提示: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窩。)

師:那麼,作者有沒有見到鳥?

師:作者是怎麼寫的?

(提示: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隻鳥的影兒。)

8、師:這是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的經歷。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複述這部分的內容。

(提示:這一次,作者見到了茂盛的大榕樹,但是,只聽到鳥撲翅的聲音,沒有見到一隻鳥。)

9、師:“鳥的天堂”裏沒有一隻鳥。這是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們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提示:一定很失望。)

六、學習第三段(10-13)

1、播放《鳥的天堂》視頻,讓學生體會鳥的天堂的情景。

2、學生朗讀10-13自然段,並思考:

①作者第二次去“鳥的天堂”是什麼時候?

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鳥的天堂竟然沒有一隻鳥。這一次,作者有沒有看到鳥?

3、學生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補充並板書: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 早晨

4、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見到了大榕樹,沒有見到鳥。現在,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歸?作者有沒有見到鳥? (提示:見到了。)

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見到那麼大的榕樹,作者着重描寫了大榕樹,寫它很大,很茂盛,葉子很綠。我們看看,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主要寫了什麼?是樹還是鳥? (提示:鳥。)

5、請學生把文中有關鳥兒描寫的句子劃下來,給有關的動詞加上着重句。

6、學生討論: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鳥兒?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數量——熱鬧、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 體形——大的、小的

顏色——花的、黑的 姿態——叫、飛、撲

7、作者主要突出了鳥的什麼特點?

學生答,教師補充並板書: 特點:多

師:這裏,作者用了一個詞準確地表明瞭這裏鳥兒眾多的特點,這個詞是“應接不暇”。

七、小結

作者記敍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讚美。

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傍晚,這時“鳥的天堂”很安靜。作者着重寫了鳥兒生活的大榕樹。作者主要採用靜態描寫。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是早晨,這時“鳥的天堂”很熱鬧。作者着重寫了鳥兒歡騰的情景。作者主要採用動態描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npkok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