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掌握整數數位順序表,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在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使學生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數的產生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和十進位值制的價值。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數的產生

(一)導入

1.師:我們身邊有很多數,找一找。(人數、男生數、女生數、年齡、身高、體重等)

2.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可是數的產生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瞭解古代計數方法

1.師:你知道遠古時代的人是以什麼為生嗎?(打獵)對,他們以打獵為生,每次捕到獵物或撈到魚需要知道捕獲的數量,他們也需要數數,記錄數的多少,但和那時的方法和現在不同,你知道他們用的是什麼方法嗎?(擺石子、刻痕、結繩計數)

2.課件出示:圖片

師: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隻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隻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説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在木頭上刻道來計捕魚的條數的道理也是一樣。刻道計數和結繩計數也是如此。

3.課件出示:

師:這是我國挖掘出來的“甲骨文”上的“數”字,這個字就源於結繩記事。

4.師:大家想,隨着人們捕獵技術的進步,捕獵工具的發展,打到的獵物就會越來越多,相應的計數時,擺的石子就會越來越多,還是很不方便。怎麼辦?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數的產生,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體會古代計數方法的不便,產生對數字的需求。】

(三)符號記數

1.師:隨着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以後又隨着文字的發展,逐漸發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

2.通過介紹古埃及人記數符號,揭示計數法就是表示計數單位的個數,體會沒有位值帶來的不便。

(1)課件出示:

師:這是古埃及人設計的計數單位。

(2)課件出示:

師:看看這個數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麼想的。

(3)師:要想知道這個數表示多少,就必須看清有什麼計數單位和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4)師:你能用古埃及的計數方法表示出太陽的直徑1389000千米嗎?試一試。

(5)課件出示:

(6)師:通過自己的嘗試,你有什麼感覺?(麻煩)

(7)師:請你想一想,這種計數方法為什麼會這麼麻煩?(每個計數單位都要用不同的符號,表示數時,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就要畫幾次)

3.介紹阿拉伯數字

(1)課件出示:

(2)師:由於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交流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統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

公元八世紀前後,印度發明的數字傳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後來就叫“阿拉伯數字”。

【設計意圖:在用古埃及記數符號表示太陽直徑的過程中,體會沒有位置制時記數的麻煩。通過介紹其他各國的記數符號,體會同意數字的必要性。】

二、認識自然數及新的計數單位等,整理數位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一)認識自然數

1.師:用這10個數字能表示多少數?

2.師: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

3.看教材第17頁

4.師:通過看書,你還了解到了自然數的哪些知識。

(二)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體會位值制的價值。

1.師:為什麼僅僅這10個數字就能表示出許許多多的數呢?比如:999,都是9,它們表示的意思一樣嗎?(9在不同的數位)

2.師:對,因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邊表示9個一,在中間表示9個十,在左邊9個百。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這樣不用發明那麼多的符號了,記數也不用那麼麻煩了。(課件演示)

3.師:如果再加1個石子,右邊的9就達到10個,就可以放到中間,中間又夠10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樣再夠10組,就要再往左進一位。(課件演示)

4.師:這就是人類的進步,能用位置來區分計數單位的不同,它使記數變得簡單。

【設計意圖:以“999”為例,認識位值制,感受它給計數帶來的便利。瞭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原則,即“滿十進一”。】

(三)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數級,整理數位順序表

1.師:這裏的位置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數位”,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它們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麼?

2.師:你還能繼續説出新的計數單位嗎?它們所在的數位又叫什麼呢?還有更高的嗎?

3.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作十進制計數法。

4.師:我國習慣從個位起,每四位一級,分別是哪幾個數級?

課件出示:數位順序表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類推遷移規律認識新的計數單位、數位及數級,掌握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三、知識運用

1.教材第22頁第1題。

2.教材第22頁第2題。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2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數已經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大數接觸的不多,我在教學時,先以同學們學習過的萬以內的數為例子,因為他們熟悉,所以很感興趣。分別給出幾種家用電器的價格,讓同學們猜一猜、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樣的讀法和寫法,在應對萬以上的數字,同學們也應該很快掌握,不料,在學完數位順序表後,同學們對着表試讀大數,寫大數卻出現一些問題,如12345678990,學生讀: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這樣不正確的讀法出現,當時我很費解,加上一個單位有那麼難嗎?為什麼總是忘記了呢,後來我想了很多辦法,分小組,讓同學們自己寫出來一個數,同桌讀出來,再小組上批改,老師在黑板上給出來數字,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出來,大量的做題訓練等等一些方法,通過兩天的訓練,大多數同學可以做到讀數很準確。想了想,也不難明白,小學生學習知識,是一種知識的建構,對於數的學習,他需要把大數和以前學習的數聯繫起來,這就需要一個過程,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和小學生比較。

教師是傳道者,更應該站在一個孩子的立場去思考,他們這一些知識的接收能力和時間,學習到這些,在我後面的教學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捨五入省略“億”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

2.在探究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尾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號意識。

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

教學難點:改寫和省略的區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一)複習舊知

1.課件出示:把下面畫橫線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7910000千米。

(2)太陽中心的温度是10000000攝氏度。

(3)2008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觀眾在現場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4)地球赤道周長40075700米。

2.師: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1)先分級,再去掉57910000萬位後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5791萬。

(2)先分級,再去掉10000000萬位後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1000萬。

(3)先分級,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數捨去,寫上萬字,約是15萬。

(4)先分級,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夠5,向萬位後面進1,捨去尾數,寫上萬字,約是4008萬。

3.師:怎樣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4.師:怎樣把不是整萬的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這種方法叫什麼?

(二)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數的改寫和省略,那億以上的數怎麼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設計意圖:結合現實情境複習億以內數的改寫和省略,為學習億以上數的改寫和省略做準備,並使學生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探究新知

(一)億以上數的改寫。

1.課件出示: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200000000 1000000000 530500000000

2.自主探究:

(1)讀一讀這些數。

(2)把這些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3.彙報: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1)2┊0000┊0000=2億,去掉億位後面的8個0

師:你怎麼能很快地找到億位?(分級)

師:看來,當位數很多時,分級很重要。

(2)師:改寫時,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億位後面的0,不是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10┊0000┊0000=10億,去掉億位後面的8個0

(3)5305┊0000┊0000=5305億,去掉億位後面的8個0

4.小結:怎樣把整億數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先分級,去掉億位後面的'8個0,換成“億”字)

5.練習:做一做第3題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把例3中的三個數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使學生將整萬數的改寫遷移到整億數的改寫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怎麼能很快地找到億位?”和“改寫時,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這兩個問題,在強調分級重要的同時,使學生感悟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只需要去掉億位後面的0,不是去掉所有0。】

(二)億以上數的省略

1.課件出示: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1034500000 9876540000

2.自主探究:

(1)讀一讀這些數。

(2)省略下面各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3.彙報: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10┊3450┊0000≈10億 先分級,要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就看千萬位,千萬位上是3,小於5,捨去尾數。

98┊7654┊0000≈99億 先分級,千萬位上是7,夠5,向億位進1,捨去尾數。

4.小結

(1)怎樣把不是整億數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先分級,看千萬位上的數,夠5就向前一位進1後再捨去尾數,不夠5就直接捨去尾數)

(2)師:與不是整萬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看尾數最高位上的數,小於5,就捨去尾數,等於或大於5就向前一位進一。

不同: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看的是千位上的數,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看的是千萬位上的數。

(3)師:無論是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還是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都要用“四捨五入”法就近似數。都要看最高位千萬位上的數來決定是“四舍:”還是“五入”,並且“五入”時不要忘記進1況。

5.練習:做一做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寫億以上的數,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寫的,引導學生在説的過程中把億以內數的寫法遷移到億以上的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三)改寫和省略的區別

1.學生小組討論。

2.彙報。

區別

改寫

省略

方法

去掉萬位或億位後面的0,換成“萬”字或“億”字。

“四捨五入”法

大小

大小不變,準確數

近似數

符號

計數單位

計數單位由“一”變成“萬”或“億”

計數單位不變,仍是“一”

【設計意圖:在比較中,使學生了解改寫與省略的區別,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用“≈”,加深學生會改寫和省略的理解,培養學生比較、概括能力。】

三、知識運用

1.教材第22頁第7題。

2.□裏最大填幾?

5□8492842≈5億 299□2816831≈300億 12□35723670≈120億

【設計意圖:鞏固求近似數的方法,發散性思維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分析、概括能力。】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和十億等計數單位及相應的數位。

2、初步會讀一般的多位數,並説出數的組成。(中間不含0的多位數)

3、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讀出大數,説出數的組成

能將大數正確的分級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籤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嗎?上海的一些區縣的人口數(20xx年)

南匯 699119 閘北區 707869浦東新區 1766946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1、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有誰知道,我國目前的總人口呢? 請你讀一讀:1295330000

1) 我們曾經認識了哪些數位?它們相對應計數單位是什麼?

生:我們認識了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它們相對應的計數單位是個、十、百、千、萬、??

小結:正如我們所説的個、十、百、千、萬、還有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都是計數單位。

2)一萬一萬的數,10個一萬是多少?計數單位又是什麼呢?

生:10個一萬是十萬,計數單位是十萬。

3)10個十萬呢?10個一百萬呢???

生1:10個十萬是百萬,計數單位是百萬。

生2: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計數單位是千萬。

生3:10個一千萬是億,計數單位是億。

4)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

生: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師:因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所以叫十進制計數法。 探究二:介紹四位分級法。

1)為了讀數方便,按照我國習慣,把數位進行了分級。

很久以前,我國的勞動人民就創造出了用四位一級的方法計數,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個級表示多少“一”;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萬級表示多少個“萬”;億、十億、百億、千億是億級,億級表示多少個“億”。

2)我們來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這個數分為幾級呢?萬級上表示多少?個級呢?

16737700是由()個萬和( )個一組成的。 生:16737700,這個數分為二級

萬級上表示1673個萬,個級上表示7700個一。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填空

(1)10個一萬是( ),10個一百萬是( )。

(2)10個一億是( ),10個十億是( )。

(3)一百萬裏有10個( ), 有100個( )。

練習二

(1)2100350裏有()個一。

(2)1023003405裏有( )個億( )個萬和( )個一。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在讀大數時,利用數位分級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準更快的讀數。

課後習題

五、課後作業

讀讀第10頁中北京市、河南省、台灣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地的人口數。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按數級讀數。

2.在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遷移掌握萬級的數的讀法,培養遷移能力。

3.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大數的用途,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含有兩級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揭示課題

(一)讀一讀下面的信息

1.課件出示:

師:從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學生讀信息。

2.師:再讀一讀信息中的數,想一想,萬以內數怎麼讀。(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都沒有就讀零)

(二)點明課題

1.課件出示:

2.師:在生活中,還有比萬更大的數,這樣的數又怎麼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讀信息中的數,複習萬以內數的讀法,為學生億以內數的讀法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一)整萬數的讀法

1.2496寫在個級上

提問:讀出這個數。(二千四百九十六)

2.把2496寫在萬級上,個級補上4個0

師:這個數你會讀嗎?讀一讀。(二千四百九十六萬或二千萬四百萬九十萬六萬)

師:這兩種讀法,哪種簡便?再用這種方法讀一讀。

3.試一試:3080000 40500000

師:這兩個數怎麼讀?

4.比較

(1)師: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讀法相同,只是數在萬級時後面加一個萬字)

(2)師:萬級上的數怎麼讀?(讀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

5.練習:讀出下面每組數。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設計意圖:把個級上的數移到萬級上,使學生感到兩級上數的讀法有練習,便於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

(二)含有兩級數的讀法

1.出示:54621

師:這個數怎麼讀?讀一讀。(五萬四千六百二十一)

2.出示: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1)師:這些數怎麼讀?讀一讀。(六百四十萬七千、一千零三萬零四十、六十五萬零六、三千四百萬零六十九)

(2)師:這幾個數中都有0,有些0我們就讀出來了,有些0就沒有讀出來。我們再讀一讀,邊讀邊找,哪些0讀出來了,哪些0沒有讀出來。(教師把讀出來的0描紅:6407000 10030040 650006 34000069)

(3)師:想一想,0什麼時候不讀?什麼時候要讀?怎麼讀?(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4)師:我們知道萬級上的數要按照個級的讀法來讀,那麼個級哪兒的0不讀,萬級哪兒的0就不讀,也就是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而其他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3.練習:做一做第2題

師:讀出這些數,注意每個數裏的0,要怎麼讀?

【設計意圖:在讀數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體會0的讀法,通過找哪兒的0讀了,哪兒的沒讀,引導學生髮現0的讀法,並把0的讀法還歸結到萬級上的數要按照個級上數的讀法來讀。便於學生掌握】

(三)總結讀法

師:再把這些數讀一讀。

2.小組討論:含有兩級的數怎麼讀。

3.彙報:

(1)先讀( 萬 )級,再讀( 個 )級;

(2)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 不讀 ),其他數位上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三、鞏固練習

(一)基本練習

1.練習:做一做第3題

(1)師:讀一讀這些數?

(2)師:你怎麼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萬位?(可以從個位開始數,也可以分級)

(3)師: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快?

(4)師:對,通過分級我們可以很快地確定最高位,從而讀出這個數,分級時我們一般在個級和萬級之間用豎虛線分開。

(5)師:用這種分級的方法,先分級再讀出這些數。

【設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麼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讀數後交流方法,進而找到最簡便的方法。】

2.教材第8頁第3題

(二)提高練習:教材第10頁第14題

【設計意圖:讀數要從最高位讀起,要確定最高位是什麼位,分級是關鍵。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讀數後交流方法,進而找到最簡便的方法。教材第10頁第14題是較靈活的題目,通過練習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讀數的方法。】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道近似數的含義,理解“四捨五入”法,會將非整萬的數用“四捨五入”法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並會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2.在探究求億以內數近似數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號意識。

3.在認識和應用大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與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用“四捨五入”法求億以內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理解“四捨五入”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

2.師:這裏有一些數據,比較這些數據有什麼不同?(準確數,近似數)

3.師:有些數據前有“約”字,或後面有“多”字,這是什麼意思?

4.師: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數,但有時有些數不需要知道到底是多少,如在整個20xx年世界盃賽事舉行期間,共有大約150萬人通過航空電子系統在飛機上收看球賽。這時就需要近似數。圖中這些畫橫線的數,哪些是近似數?哪些是準確數?

(二)點明課題

師:怎麼求近似數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求億以內數近似數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求近似數

1.課件出示:

(1)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2)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圈出題中的“大約”、“萬”)。這説明要省略這兩個數萬位後面的尾數,還要把它們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3)師:這兩個數都不是整萬的數。把不是整萬的數寫成整萬數,這個整萬數與原來的數有什麼關係呢?

2.求12756的近似數

(1)師:12756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你是怎麼想的?

(2)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圖。

①課件出示:

②師:在這條數線上,用這個點表示10000,這個點表示20000,這兩個點中間的點表示多少?(15000)

③師:請你在這條數線上找一找12756大約在什麼位置。(學生上來指)

④師:從數線上看,12756接近幾?(10000)

3.求1389000的近似數

(1)師:1389000的近似數是多少?你是怎麼想的?

(2)師:我們也來看看圖。

①課件出示:

②師:請你在這條數線上找一找,1389000大約在什麼位置。(學生上來指)

③師:從數線上看,1389000接近幾?(139000)

(二)理解“四捨五入”法

1.師:觀察這兩幅圖,想一想,12756為什麼約是10000,而1389000約是139000?(12756在15000的左邊,更接近10000,1389000在1385000的左邊,更接近1390000)

2.師:大家很會觀察和比較,你們找到了一個標準,就是中間這個數。10000到20000這一段和1380000到1390000這一段都是10000,它們的一半是5000(課件演示:15000千位上的5變紅,1385000千位上的5變紅),12756只比10000多20xx多(課件演示:12756千位上的2變紅),不夠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2小於5,所以把尾數它和它右邊的數全“舍”去,改寫成0,12756接近10000。這裏用什麼號連接?為什麼?改寫的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多少?用什麼號連接?

3.師: 1389000比1380000多9000(課件演示:1389000千位上的9變紅),大於5000,也就是千位上的9大於5,就向前一位進1,再把它和右邊的數全捨去,改寫成0,所以1389000約等於1390000,再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139萬,用“=”連接。

4.找一找,想一想

(1)師:想一想,是“舍”還是“入”,哪一位上的數起了關鍵作用?(千位)

(2)師:我們要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也就是個級上的四位,所以尾數的最高位——千位上是幾很重要。

(3)師:結合數線圖找一找,1□756的近似數也是10000?1□756的近似數就是20000了?

(4)師:不看圖想一想,138□000的近似數是1390000?138□000的近似數就是1380000了?

5.小結:

(1)師:求近似數時,什麼時候“舍”?什麼時候“入”?

(2)師:是“舍”還是“入”,要看省略尾數部分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小於5就“舍”,大於或等於5就“入”。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四捨五入”法。

(三)試一試: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

2.彙報,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注意:由於題目沒有要求改變計數單位,所以省略尾數後應改成0。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4頁第3題

2.教材第15頁第4題

3.□裏可以填哪些數字?

21□975≈29萬 34□041≈35萬 53□6831≈540萬 2□3572≈20萬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7

上完這堂課後,總體感覺學生對大數的認識,掌握較好,由於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對大數的認識和學習。本課讓學生認識的數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觀察上海各個區的人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和認識規律,並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理念再進行教學,可能效果比較好,在教學後,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知識遷移,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數的認識、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等知識和經驗,都可以在這節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認識所有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瞭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係,並在教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係的理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數感,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現實情境。

數學來源與生活,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這種聯繫,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我國第五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數據,並且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使學生感受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建立數感。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不把它當成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獨立思考、去和同學合作交流,從而理解這些知識。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器),讓學生自己製作數位順序表。

3、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教學時,我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注意留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出讀法,學得紮實,印象也深刻,這一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得多。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設計生動有趣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多種評價:在上課過程中,我時不時給學生積極發言、積極參與的同學獎章,給予他們鼓勵,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在不斷總結和表述思維的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另外指名學生模仿老師出題讓其他同學回答,由出題的同學給回答問題的同學加分,這是生生間的評價。

需要改進之處:

在備課時,應做到備學生,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得關注老師採用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學生應該採用什麼方式在學的問題,導致課堂氣氛,學生放得不夠。告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駕馭教材,做好學生求知的引導者、點撥者。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瞭解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能用算盤記數。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計算器。認識計算器各鍵的功能。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簡單歷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造源於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慾望。

教學重點: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認識計算器各鍵的功能。

教學難點:瞭解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準備:課件、算盤、小棒

教學過程:

一、認識算籌

(一)談話引入

1.師:我們瞭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着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

2.課件出示

師: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時期出現了這樣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你知道這叫什麼嗎?

(二)用算籌記數

1.師:對,這是算籌,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 cm,徑粗0.2~0.3 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怎樣用算籌表示1~9這九個數字呢?(出示課件)

2.師:這幾個數字分別表示數字1、2、3、4、5,那6怎麼表示?用手中的小棒試一試。

3.課件出示

師:用算籌表示6,先用一根橫着小棍表示5上面放一根豎着的小棍表示1,這兩根小棍加起來就是6,這裏有了代數的思想,而且把加法用到了記數方法中。那麼7、8、9你會表示了嗎?説一説。

4.師:怎樣用算籌表示多位數呢?用算籌記數有兩種擺法(課件出示:橫式和縱式圖)。

5.師:用算籌表示大數時,從右到左,縱橫相間,如29(課件出示:29),就先用縱式表示出個位上的9,再用橫式表示出十位上的2,這個數就是29。可見,中國人很早就已經知道把算籌放在不同的位置來表示大小不同的數,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的國家。

6.課件出示:

師:這個數是多少?

7.師:大家可以看到,這裏只有九個數字,少哪一個?0的出現也經過了很長時間。起先沒有0的記法,後來用“空一位”的方法表示0(課件出示:306的圖),這個空位就是0,與我們現在寫數中“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表示”一樣。

8.課件出示:

師:後來發展成用□表示0,大約700多年前用○表示0。

(三)瞭解算籌的不足,產生對“新型”計算工具的需求

1.師:試着用小棒代替算籌表示出19612368。(學生嘗試時,可能會出現小棒不夠用的情況)

2.師:擺出來了嗎?誰來試試?沒擺出來的同學出現什麼問題了?(小棒不夠用,太佔地了擺不下)

3.師:我們只是用算籌擺一個數試一試,古人不但用算籌記數,還用它計算,所以要隨身攜帶。你知道古人要隨身攜帶多少根嗎?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裏,系在腰部隨身攜帶。你想不想也隨身帶着?為什麼?(不方便)

師:算籌不方便,計算速度又慢,改革算籌,簡化演算方法,加快計算速度就成了人們的迫切要求。在一千多年前,中國人又發明了一種計算工具。你知道是什麼嗎?

【設計意圖:瞭解用算籌的記數方法,通過説出算籌表示的數是多少的活動,體會位值制的作用。通過用小棒當算籌表示“19612368”這個活動,使學生體到算籌的不便,從而產生對簡便的計算工具的需求。】

二、認識算盤

(一)認識算盤

1.課件出示

師:對,就是算盤。(學生隨意説)

2.課件出示:

師:你對算盤有哪些瞭解?向大家介紹介紹。

算盤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樑,樑上的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樑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樑下,每顆代表一。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後再撥數。

(二)算盤的作用

(1)師:算盤可以用來記數,也可以用來計算。

(2)師: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在個位(定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樑,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課件出示:

師:算盤上表示出的數是多少?(35215862)

(4)出示:算盤

師:請你在算盤上撥出602、534067。

(5)師:如果讓你用算籌表示這兩個數,你覺得怎麼樣?用算盤記數要比用算籌記數方便許多。計算速度也快很多。因此,中國的算盤逐漸傳入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地,以後又經歐洲的一些商業旅行家把它傳播到了西方。

(三)認識兩種算盤

1.課件出示:

2.師:觀察有這兩個算盤,它們有什麼不同?

3.師: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後來算盤發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因為中國古時候採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後,採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設計意圖: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對算盤有了初步的認識,這裏以大家互相介紹的形式,喚起學生的舊知。通過讓學生讀出算盤上的數和在算盤上撥數的活動,瞭解算盤的記數方法,並引導學生想象要是用算籌表示這兩個大數,會怎麼樣,突出算盤的便捷,這也是它能出入日本、朝鮮等國的原因。】

三、認識計算器

(一)國外計算工具的發展

1.師:我國的計算工具在發展,其他國家也發明了計算工具。你都知道什麼?

2.認識計算尺

(1)課件出示:

(2)師:17世紀初,英國人發明了計算尺。計算尺的出現,開創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3.認識機械計算器

(1)課件出示:

(2)師:17世紀中期,歐洲人發明了機械計算器。世界上第一台加減法計算機是1642年,由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帕斯卡發明的,它是利用齒輪傳動原理製成的機械式計算機,通過手搖方式操作運算。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代計算機。

4.認識計算器和計算機

(1)課件出示:

(2)師:在萊布尼茲把帕斯卡發明的只能做加減計算的機械計算器改進成也可以進行乘除計算後,一直要到20世紀才有電子計算器的出現。

(3)師: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它是個龐然大物,佔地170平方米,重30噸,每秒可以計算5000次。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今天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可以用手輕輕托起,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百萬億次。

(二)認識計算器

1.計算器的用途

(1)師:我們認識了古今中外這麼多的計算工具,遇到下面這樣的問題,你會選擇什麼計算機工具呢?

(2)課件出示:

師:如果你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玩兒的時候在小賣部買了一些食物、三瓶水和一些紀念品,想知道這些東西多少錢,怎麼辦?(用計算器)

師:為什麼選擇計算器?(用計算器可以算得又對又快、手機上就有用起來方便)

2.課件出示:

師:看來大家都願意用計算器,你瞭解計算器嗎?把你瞭解的向大家介紹介紹。(顯示器,開關及清除屏鍵、清除鍵、數字鍵、運算符號鍵等等。)

3.小組活動。兩人一組,互相出一步計算題,並用計算器計算,瞭解各鍵的作用。

4.師:大家介紹的這些鍵都是我們常用的,還有一些鍵隨着我們的數學學習,今後會用到。我們認識了計算器,怎麼用計算器計算呢?如果按錯了怎麼辦?我們下節課一起學習計算器的使用。

【設計意圖: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計算器計算又對又快且攜帶方便的特點。並使學生在交流中瞭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功能。】

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9

本節課對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整理和複習,複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順序表,計數單位以及多位數的讀寫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多位數,會正確將多位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進一步複習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採用練習的方式來鞏固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及改寫。

在複習中我根據複習課的本質,引導學生系統整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靈活的整理知識點,設計練習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複習內容。本節課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覺還不錯。具體是這樣的:

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在自己的心裏想好一個數字,然後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報出自己的數字,然後由我把這些數字寫在黑板上,轉行時,故意讓這些生成的數有含有兩級的數,含有三級的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其次,讓學生把這些數給讀出來,指名學生來講解自己的讀法,並告訴其他學生讀數時要注意什麼。接着,採取競賽的方式,指名兩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一起由老師報數,學生寫數。寫完後請學生給大家講解寫數的方法。藉着黑板上的數,順勢複習數位順序表,區分數位與計數單位的區別,掌握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順勢複習每個數字在不同數位上的含義。然後,讓學生把黑板上的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讓學生講明自己是如何進行大數比較的。

最後讓學生把黑板上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萬位或億位後面的位數,並改寫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並讓學生分享自己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整堂課都秉着老師做學生的促進者的理念,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儘量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不足之處:

在帶領學生複習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時,沒讓學生很好的區分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的異同。這些以後將注意,以免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學習。

標籤: 大數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v88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