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八篇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八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釋題激趣,整體感知

1、出示課題:

要下雨了。

點名讀題。

提問比較:

“要下雨了”與“下雨了”意思有什麼不同?

(“要下雨了”説的是將要下雨了,“要”是將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説雨已經下來了。)

2、啟發激趣:

你知道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現象嗎?

(點名説,收集資料)

3、小白兔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呢?

讀一讀課文

(點名説)

(貼出小動物的圖像)

小朋友想不想親耳聽聽、親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這些情景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的對話。待會兒,就請同學們扮演這些小動物,喜歡哪個動物就讀那個動物説的話,讀一讀他們説的話。

二、讀讀説説,理解品味

點生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他們讀得好不好,在動作與表情方面有沒有小建議送給他。

1、燕子低飛:

⑴ 指導讀小白兔的話,他為什麼要大聲喊“大聲喊”是因為小白兔覺得小燕子跟往日不一樣──往日飛得高,今日卻飛得很低,感到有些奇怪,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小白兔説的話,要讀出急切的、疑問的語氣。

⑵ “我正忙着捉蟲子呢!”感悟,比一比誰讀的好?你能用這個句式説話嗎?

板書:

……正……呢!

小燕子告訴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是要下雨了嗎?”誰能讀讀這句話?與“是要下雨了”比較(小白兔將信將疑,要讀出這句話的疑問的語氣 )。

2、小魚游出水面:

⑴ 指導讀小白兔的話:

語速稍快些,讀出急切、疑問的語氣。

(小魚的行為跟往日不同,小白兔感到奇怪,急切地想知道緣由。)

⑵ 是啊,小魚怎麼有空出來呀?誰能讀讀小魚説的話再告訴大家?

(原來要下雨了,水裏悶得很,小魚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指導讀小魚説的話,語速稍慢,語氣親切。)

可讓學生進行一次情境體驗:學生假想自己是一尾小魚,潛游在水下,感到水裏很悶──稍稍屏住呼吸,然後伸直身子,張口“透透氣”。這樣,可加深學生對雨前天氣悶這一現象的感受。

3、螞蟻搬家:

⑴ 螞蟻知道要下雨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指導學生讀螞蟻説的話,“是”要重讀,要讀出句子肯定的語氣。)

⑵ 下雨前,螞蟻為什麼要搬東西呢?它們會向什麼地方搬東西呢?

(往高處搬,以避免雨水的衝擊,板書:螞蟻搬東西)

⑶ 聽了螞蟻的話,小白兔又是怎麼做的?它為什麼這麼做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為此時,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重點指導讀第8自然段,語速稍快,特別要讀出小白兔急切的語氣。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有興趣用多種方式如信件、賀卡、電報、手機及網絡與遠方的朋友練習。

2、學習製作賀卡和各種送給外國小朋友的小禮物。

3、結合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創作出具有鮮明個性的美術作品。

教學重點:

1、嘗試瞭解用多種方式與遠方的朋友進行聯繫。

2、用多種材料製作通訊工具。

教學難點:創造性地用多種材料製作通訊工具。

教學準備:

1、各種廢舊掛曆紙、一次性紙杯、剪刀、膠水、牙籤、棉線團等工具及相關美術材料。

2、各種國家的風光與民俗等方面的音像資料。

教學程序:

一、導入

1、教師出示一張世界地圖,學生找出五大洲的地理位置。

2、學生説説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生活着的孩子都有哪些不同?雖然我們相隔千萬裏,但是通訊使我們的心連結在一起。讓我們對他們説:你好,朋友。

導出課題

二、欣賞

1、教師播放一些不同國家的風光、民俗的影視資料,讓學生自由談談感受,看看自己對哪些國家更感興趣並説出為什麼?

2、學生交流:

A、如果讓你去旅行,你最喜歡去哪些地方?為什麼?

B、最喜歡哪個國家?對這個國家有哪些瞭解?

C、願意和哪裏的小朋友築起友誼的橋樑?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和他們聯繫?

三、遊戲:打電話

1、同桌或小組合作一起做個電話玩一玩:

A、做法:用牙籤將一次性紙杯底部穿一個洞,穿上棉線,線的一端打一個結,同樣的方法將兩隻、三隻紙杯穿在一起(第三隻紙杯的一端可系在兩隻紙杯線的中間)。將棉線扯直,一人對着紙杯口小聲説話,另兩個紙杯做聽筒,兩個小朋友放在耳邊就可以清晰地聽到對方的聲音了。

B、學生表演外國小朋友,用自制的電話互相説説各自的問候、心願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自讀課文,能自主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一個善意的謊言背後的真情。

3、培養樂於助人的真誠情懷。懂得“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慾,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和“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的道理。

【重點難點】

學會自覺地在字裏行間體會文章真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讀《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第九條,(指“要誠實……”幾個字)這裏告訴我們什麼?(小學生要誠實,不能騙人,騙人不好)可生活是很複雜的,並不是書上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時欺騙並不會遭到譴責,也許反而會得到感激,比如我們將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一場得到感激的欺騙。為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

交流:你發現了謊言了嗎?

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

二、細讀課文

1、過渡:對,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會讀書的同學能從課文中就發現蛛絲馬跡,會發現攤主的心思,再讀讀課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點關鍵地方。

2、交流:

⑴ 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

(“一愣”為什麼?“一亮”又説明了什麼?)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為什麼“茫然”?為什麼要“命令”?)

⑶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為什麼“急”?從“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麼?)

3、他這樣的煞費苦心又賺不到錢,為什麼還要這樣費盡心機?

(為的是讓我能讀到書。)

4、你覺得“我”體會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嗎?從哪看出?

(第13、15節的兩次哭。)

5、小練筆:

那夜,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來幾聲小蟲子的鳴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樣。只有我躺在牀上,輾轉難眠……

6、過渡:這時候,再來讀一讀課題,你從攤主這善意的謊言中,這虛設的“那匹馬”的背後,你感受到的是什麼?

三、感情朗讀

真會讀書!但真正會讀書的人不僅會讀進去,還要能讀出來,讀出什麼來?讀出感情來。這件事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時發生的,可是現在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還是禁不住熱淚盈眶,可見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們能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朗讀把他的情感表現出來,那才叫會讀書!文章很長,這樣吧,自己先取一段認為最能打動你的文字來讀讀,先練習練習。

(學生練讀,指名讀。師相機評點。)

四、情理交融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讀有所悟,就是説要讀出道理來,悟出人生哲理來。你們讀了這篇文章有什麼感悟?明白了什麼人生道理?

(指名説。)

我也像大家一樣,運用我的密笈悟出了這樣的道理:

1、放棄自己的一點私慾,能夠成全一個美好的願望。

2、每人一點點善意的付出,會給這世界增添許多美好和歡樂。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課主要介紹什麼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為什麼能集中體現當時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國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國古代陵墓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然後按照課本內容介紹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藝術特點。在介紹的過程中,由於篇幅的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尤其是作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馬俑》的圖片和分析略簡。陵墓雕刻兩個藝術特點的理解需要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內涵。對於一些陵墓雕塑的專業名詞如“闕”“麒麟”“天祿”等也需要簡單的説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突出教學重點,並對古代陵墓雕塑進行深入的瞭解,才能引導學生,提起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的:

1、瞭解中國古代陵墓雕塑的藝術成就及其藝術特點。

2、通過欣賞和參觀,課內與課外的結合,體會中國古代文物文化內涵,探索藝術與社會生活及其時代之間的密切聯繫。

3、使學生懂得美術的社會功能,培養學生民族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通過課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語言表達力。

 教學重點:

陵墓雕刻是我國雕刻藝術重要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馬俑的時代背景和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藝術特點和文化背景,讓學生如何理解。

如何調動學生對雕塑藝術欣賞的動力。

教法設計:

第一4人小組:陵墓雕塑

a同學:廣泛的瞭解。分配任務通過各種手段瞭解中國古代陵墓雕塑的藝術成就。

b同學:真實的感受。分配任務去真實的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魅力所在。要求課堂上談感受。陵墓雕塑距離現代生活較為遙遠,真實感受、參觀過的學生並不多,課本的圖片對於雕塑來説缺乏立體感和空間感,也就失去了真實感。

c同學:負責提問題。從本課內容出發,設計3-5個問題,提問學生,學生分組回答。

d同學:課後寫小結。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各抒己見,引發思考。

教師:出示圖片(秦始皇兵馬俑)

你認為秦始皇兵馬俑為什麼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學生:直觀感受,思考。

教師:請學生談原因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二)導入主題:

[陶俑]:

■ 秦始皇兵馬俑欣賞:

教師:秦始皇兵馬俑出現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2分鐘,回答。

結論:自秦漢以來的厚葬風俗,統治階級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整體和局部圖片展示

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特點。

學生:b同學談參觀後的感受,其他同學自由發言。

結論:細膩生動的個性與氣勢磅礴的整體相協調統一。

教師:

秦始皇兵馬俑是中國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國。法國前總理希拉剋參觀完説:世界上有7大奇蹟,現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那麼,中國古代陵墓雕塑還有哪些呢?

學生:a同學介紹陵墓雕塑藝術成就。

■ 漢代俑

圖片欣賞

比較:秦俑和漢俑異同點

學生:討論2分鐘,回答

結論:內容模擬現實生活,反映社會時尚和狀況。藝術手法,秦俑寫實,漢俑誇張。

[陵墓地面雕刻]:

漢霍去病墓石刻欣賞

結合歷史背景談談《馬踏匈奴》的藝術特點。

南朝陵墓雕刻欣賞 結合旅遊經歷談談石獸雕刻的藝術特點。

(三)課堂小結:

請c同學提問。

教師最後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簡析】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

1、故事導入:

有一個故事,媽媽小時候聽過,奶奶小時候聽過,奶奶的奶奶小時候也聽過,你們想聽嗎?聽老師講故事(選擇《神筆馬良》中馬良幫助窮人的片段)。

2、説話訓練:

馬良用神筆給窮人畫了什麼?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想幹什麼?

3、板書課題:

有個小女孩,她和你們一樣,也夢想着有一枝神筆,她把自己的願望寫成了一首詩,題目是《假如》(板書課題)。

二、讀詩歌

1、讀正確:

⑴ 認讀字詞:

縮歎息遙遠尋食哭泣健康(課件輔助顯示音節)

⑵ 初讀課文:

認真地讀課文,不會讀的字做上記號,問同學、問老師。

⑶ 抽讀正音。

2、讀流利:

⑴ 再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

⑵ 交流彙報。

⑶ 指導朗讀:

詩中有三個長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課件輔助出示斜槓指導句子中的停頓)

⑷ 找規律:

窗前的小樹紅紅的太陽樹上的小鳥好吃的穀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體這幾個詞組有什麼特點?應該怎麼讀?

⑸ 鞏固練習:

在全詩中繼續尋找( )的( )的詞組,讀一讀。

⑹ 積累詞語:

摘錄兩個自己喜歡的詞組。

3、讀出感情:

⑴ 範讀課文:

下面我們來練習讀全文,聽一聽老師是怎麼讀的。

⑵ 學生評議:

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在哪兒,還有什麼不足。

⑶ 教師引導:

老師不但在用嘴讀,還在用心讀;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畫畫。想看看老師腦子裏的畫嗎?(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設計的動畫)

⑷ 學生練讀。

⑸ 遊戲助興:

《挑戰自我》。

三、練説話

1、自由説話:

用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 )畫( )説話。

2、情景説話:

收聽幾個求助電話(無家可歸的老虎、餓癟了肚子的熊貓、渴得厲害的地球媽媽、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詩歌的語言説話。

3、朗讀範文: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善良的小朋友畫一對翅膀,帶着你的愛,帶着你的情,飛向蔚藍的天空,飛向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四、課外作業

1、請學生自己佈置一個回家作業。

2、課外閲讀《不要問我為什麼》。

【設計説明】

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本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色:

1、展示讀書過程:

學生接觸文本,總要經歷從不會讀到會讀,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先感知後理解、從默會到表達,讓學生把隱藏的認識過程顯現出來。

2、滲透讀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化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把視角中心轉到學生身上。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把讀書的方法滲透其中,創設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鞏固。

3、明確讀書目標:

語文課堂上的讀書目的主要是學習語言。通過學習文中規範、精美、鮮活的語言,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語言範式,改造自己的口頭語言,促進消極的語言向積極的語言的轉變。

4、提高讀書質量:

最理想的讀書目標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解讀,讓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轉移到自己身上。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有創作新的假如的慾望,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需求,並作為學習的夥伴參與其中。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把學做一件家務事的過程寫清楚,做到語句通順,意思連貫

2、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要點:

把勞動的過程寫具體

教學難點:

文章要有開頭和結尾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做家務的經過,把事情基本説清楚。

2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教學經過:

一、課前談話,激發寫作興趣

1、聊聊自己在家裏的生活情況,會哪些家務活並交流做家務的感受.

在學做家務的過程中,你感到最困難、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麼困難?出了什麼洋相?是怎樣克服和改進的?

2、要求寫下你做家務的經過,你會怎麼寫?

學生自由發言

二、我們看看範例是怎樣寫的?(讀範例,懂得寫學做家務事的方法和要求)

學生總結寫作方法:這次作文是寫什麼的,要求是什麼,要注意什麼

老師歸納

寫作內容:學着做的一件家務事

寫作要求;把做事的經過寫清楚

注意事項:寫之前要先想好

(1)寫哪一件家務事?

(2)這件事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和誰一起做的?

(3)做的過程有沒有遇到困難?有了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3、選好內容後,請同學們自己定一個作文題目,開始動手寫作

三、學生自己作文,教師巡迴指導。

重點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完成作文,並進行適當的修改,使文章連貫通順

2、從勞動中獲得快樂,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經過

(一)學生繼續作文,教師巡迴指導,初步完成後,先同桌相互檢查評論.

(二)再由學生推薦覺得寫得好的文章,全班評議

1、用投影儀投影文章

過程有沒有寫清楚?開頭和結尾有沒有寫好?學生自由提修改意見!

選出你覺得好的文章,説説好在哪裏?

2、各自修改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創意説明】

以合作的形式,層層深入地探究,是本設計的特點。這篇自讀課文看似淺顯,不過是寫了童年時期一個有趣的遊戲,其實作者在這個遊戲的回憶中,有兩個發人深思的問題:藝術與遊戲的關係;家長對孩子游戲的引導。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簡介豐子愷。

 二、小組探究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2、你認為作者主要是為了寫遊戲,還是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的,或者還有別的目的?

3、你認為文中父親這一角色可有可無嗎?

4、你有過夾雜藝術因素的童年的遊戲嗎?與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

 三、課堂交流

1、概括本文內容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寫了一則童年遊戲,它還包括在遊戲中萌生藝術的興趣,以及大人對這種興趣的呵護。

2、本文在寫遊戲與藝術的關係時,處理得十分自然,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因為藝術與遊戲的關係確實很微妙,若刻意為之,便會弄巧成拙,索然寡味。 (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點中國畫理方面的知識。)

3、父親這個角色不可忽視,這是一個很高明的父親,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4、第4個問題,學生一定有許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遠,要緊扣課文。

 四、語言品析

讓學生找文中寫得最生動的句段,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資料整合平台】

課文擴讀材料:

童趣

留白

兒子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畫,花、鳥、蟲、魚無所不通。向來抱着給兒子一個快樂童年的觀念,我對周圍人建議兒子進美術班接受早期培養的勸説無動於衷,由着他在紙上放馬馳騁,自由想象。

兒子有段時期迷戀畫十二生肖,並且喜歡對我們進行提問。這下麻煩來了,因為紙面上十二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似是而非,讓人難以辨別。好在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兒子畫的老虎無論像貓還是像鼠,額頭上無一例外地標着個王字。掌握了這一訣竅,每次提問,我都踴躍回答,搶先將老虎説出,贏得兒子一個讚許的微笑,剩下的難題留給老公。

兒子對大陽有個貼切的比喻:大陽像個小刺蝟。理由是大陽發出的光線看上去像刺蝟身上的刺。這比喻令我大跌眼鏡,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兒子絕妙的比喻,不由對着那隻刺貓發笑。

兒子對説謊的人深惡痛絕。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兒子玩海陸空遊戲。管理員對老主顧實行優惠政策,老公假稱自己也是老主顧。兒子聽了大叫:爸爸説謊變長鼻子 !

某一日老公到幼兒園接兒子,騎車走在路上,夕陽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兒子忽然對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變長了!這一發現讓兒子重新記起老公在公園的惡行,恍然得出結論:原來説謊的人鼻子真的.會慢慢變長呀。我和老公無語。兒子坐在車背後,詩興大發:小孩子説謊,大了變長鼻子;大人説謊,老了變長鼻子;老人説謊,死了變大象。最後一句出人意料,無限的詩意在裏面。兒子的 文學才能初露端倪。我聽了感慨萬千:有兒如此,夫復何求?

 [使用建議]

選文與課文皆取材於童真童趣,然立足點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話題也同中有異。若將兩篇文章以及同學自己的某些童年經歷放在一起仔細探究,定然會發現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並、夜”等8

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體會到“父親”的愛

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3、情感目標:培養起學生愛護動物,愛護小生命,要與自然和諧

相處的意識和初步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認識“蒙、喃”等7個生字,會寫“並、夜”等8個生字。

2、難點:

從父親和“我”的對話中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

心願,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共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鳥嗎?能説出幾種小鳥的名字?

2、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小鳥的文章…….(齊讀課題)

3、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到下面的“樹葉”中找一找,藉助拼音讀一讀。

4、齊讀帶拼音的字。

5、學習“蒙、喃、味、濃、騰、獵、黎”7個生字

重點讀準後鼻韻母的字“蒙、濃、騰”,“騰”是後鼻音(提示:“騰”

在“熱騰騰”一詞中變讀為一聲); “蒙”字有幾個讀音等,

6、齊讀生字及它們的組詞(幻燈片顯示)(1-6共8分鐘)

7、學習“並,夜,喜,重,味,輕,刻,羣”8個生字

學習的內容:讀音、偏旁、結構、換偏旁、加偏旁、注意寫法、組詞…

(12分鐘)

8、指導寫字(我會寫)

(1)一個字中有多個橫畫,排列的距離應當大致相等;

(2)每個字中只能有一個長橫(可以沒有)。

(3)讓學生描紅、臨寫,親身感悟字的寫法。示範書寫“喜、重”二字,讓學生觀察、體會,進一步感悟前邊發現的兩條寫字規律。

(4)其他字,重點説“夜、味、輕”

“夜”右邊是“夕”加撇,“味”強調“未”與“末”,“輕”強調“車”變為偏旁時的筆畫順序。(共15分鐘)

9、課件顯示飛快閃過的沒標音的生字及組詞,檢查學生剛才的生字學習情況並鞏固對生字的認識(開火車讀)

10、摘楓葉(我會讀)(9-5共5分鐘)

第二課時:

1、導入: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解説,引導欣賞美麗的大自然,在歡快的鳥語

聲中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同時將學生帶進課文,提出疑問:“我”和父親走進樹林裏,他們做了些什麼?父親和鳥又有什麼關係?

2、學生帶着疑問讀1-4段(齊讀)

3、文章一開頭就説父親是……(學生回答),教師複述故事,同時範讀第三段。

4、“霧濛濛”——在霧濛濛的天氣裏也能看得清

你看到過霧濛濛的天氣嗎?在霧濛濛的天氣裏看東西是怎麼樣的呢? “樹林邊”——不用走進樹林用眼睛望,用鼻子聞就能知道有不少的鳥。

結論:父親對鳥非常的熟悉。

“喃喃地説”是怎樣地説?請學生喃喃地説一説父親的話。(全班將1-4段讀一次)(1-4共10分鐘)

5、父親望了望,聞了聞,就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了,可是我卻…….父親真是神

了, “我”就站在父親的身邊,卻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見一隻鳥叫。可見,父親平時對鳥的觀察和了解,父親很喜歡鳥。他是怎樣知道樹林裏有不少鳥呢?請同學們齊讀下面的段落(一直讀到“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然後告訴老師,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可以看得出來。(學生回答)

6、父親説話很輕,為什麼?(父親愛護小鳥,怕驚動它們)(請學生輕輕地讀一

下父親的話)

7、可是這時“我就提出了疑問:鳥也有氣味?”父親是怎樣回答的呢?同學們

一起來讀讀父親的回答。

8、動手的理解“焐”, 用熱的東西接觸涼的東西,使它變暖 (我手很冷,你的臉讓我焐一下好嗎?用自己的手焐一下臉吧。)熱騰騰的真舒服,指導用“熱騰騰”這種ABB形式的詞來説一説。你看到過什麼是熱騰騰的呀?(熱的飯

菜,剛燒開的水,剛出爐的包子??)那時熱騰騰的氣味,你一聞就能感覺到了吧,同樣的,小鳥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父親就聞到了小鳥的味道了,原來如此!

9、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二小組讀作者旁白,一小組讀父親的話,一小組

讀“我”的話,注意體會“父親”深沉的愛和“我”的天真。(5-6共10分鐘)

10、父親對小鳥實在太瞭解了,同學們再往下看,找一找,還有那些方面體現父

親對小鳥非常瞭解的。(學生回答)

11、“我”和父親在聊天的時候,小鳥還是藏在樹林裏,可是當父親説“聽,鳥

要唱歌了”,小鳥就開始唱起歌來,父親對小鳥真瞭解。父親還知道“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而“我”為什麼説父親這時也是最快活的呢?(學生回答)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好像在跟我們分享它們喜悦的心情。此時的小鳥是快樂的,樹林是快樂的,父親更是快樂的,他為小鳥的快樂而快樂。

12、指導學生用“快活”説句子。

13、父親知道鳥兒最幸福的時刻也是鳥兒最危險的時刻。你們知道為什麼嗎?父

親是一個如此愛鳥的人,你們能體會他説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嗎? 抄多音字:中zhōng中心zhòng

14、為什麼説“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

“我”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對小鳥產生了喜愛之情。“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他是鳥兒的朋友,一位愛鳥、知鳥、護鳥的人。同學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你們能做到嗎?

15、分角色朗讀最後一部分。(教師讀旁白,兩組學生讀父親的話,兩組學生讀小作者的話)(10-15共15分鐘)

16、分角色朗讀全文。兩組讀旁白,其他兩組的男生讀父親的話,女生讀小作者的話。

17、作業:(16-17共5分鐘)

1、抄寫二十九課生字

2、組詞

3、預習語文園地七

4、家聽二十九課生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p3w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