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散步》教學設計

關於《散步》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散步》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散步》教學設計

關於《散步》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於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的質疑問難、探究拓展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延伸反思,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散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於對學生審美閲讀的啟蒙的訓練,讓學生在閲讀中進入課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尋找美點,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意境之美的體驗。

同時,因為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遠遠不是一篇課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希望能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其一,是課外閲讀,希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理性認識,能夠把自己的閲讀積累興趣調動起來;其二,是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把社會生活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和鑑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鑑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師: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在生活中曾被許多小事感動過: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來自遠方朋友的祝福,雖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嗎”;傷心失敗的時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別親近的人默默地為你遞上一張紙巾,輕輕地對你説“我們知道你盡力了”。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總能讓人讀出許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大家説説。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細微的小事寫得讓人感動的。(多媒體投影“散步”)

(於細微處見真情。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雖未涉及文本,卻已“意在言中”。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鍊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1、朗讀比賽。以班級為單位,大家推選一名代表和老師比賽,藉助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秋日思雨》。其他同學從以下三方面給予評判:

⑴ 音準。

⑵ 句逗的停頓。

⑶ 語氣、語調的處理。

2、通過討論,統一意見:本文基調愉快而深沉;語調平穩,不亦過高或過低;語氣親切,温和,並含有莊重;語速以中速為主,第四自然段應快些,第六、八自然段應慢些。

根據討論結果,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敍述了一件什麼事?初讀課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師生互動,形成板書。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慾望,我利用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那種追求成功的興奮可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為自己、為集體爭光。同時,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對作品的理解中。)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1、師生共同探討第一、二節:

學習第一節:多媒體投影第一節“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請同學們輕輕地把這句話讀一遍。(生讀第一節)

師:從這樣一句話的表述中,你能讀出作者在寫這句話時含着的情感嗎?自己再輕輕讀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讀體味作者的創作,學生以最自然的狀態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於讓學生回答,給他們時間再次閲讀。)

(生輕聲讀。紛紛舉手。)

(既讓學生猜想,自然給以一定時間。對開放性的問題,不倉促評價。努力鼓勵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師追問:這樣的內容平常習慣是怎樣表達的?作者這樣選用詞語和選擇句式,你能否發現什麼“特別”之處?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⑴ 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⑵ 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

歸納比較結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的意味,突出“我”對母親的尊敬及對一家人的愛,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並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現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感受文章濃濃的親情。)

學習第二節:自主發現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體驗其中藴含的真情。

句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現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麼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閲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也就是有舉輕若重感覺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師生互動。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

⑴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從小孩的嘴裏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⑵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為什麼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⑶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並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繫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麼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繫?”等問題。並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⑷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

(培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並且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探討中穿插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是吞食、咀嚼,是最簡便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閲讀方法。”──沈江峯《主體閲讀的實踐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詞語:

太遲、總算、熬、分歧、責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如:説母親過冬天,為什麼説成“熬”?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麼要用“分歧”這個這麼大的詞?我為什麼會感到責任的重大?假設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為什麼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地背呢?等等。這些都是開放性的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滲透情感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語言、情感,也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語文托起的,是一個大寫的“人”。)

五、拓展:強化發現

1、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括號內為原文刪去的三句話:

⑴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⑵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⑶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初一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

(教師根據學習情況決定是學生個體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放任思維的潮流。“且放杜鵑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説得通就可以。)

2、調用積累,向課外拓展:

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鬆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閲讀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例子,如“扛着一支鉛筆”。你能否也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寫幾句話,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親情?

學生先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讀與寫結合,同時也希望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學語文,更應該用語文。用中才會思學,學也才會其樂無窮。)

六、比較:驗證發現

速讀課後短文《三代》,和《散步》進行比較閲讀。

《三代》與《散步》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説説你的理由。

(提示:可從情節、主旨、寫法和語言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

(比較是研究性學習經常用到的方法,《散步》與《三代》的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就各有千秋,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風格,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角度。閲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説《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説《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當然,教學中不要趕進度,來不及1課時完成,可以把這一項任務放在課後,作為一次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

(由同學談本節課的收穫與啟示。)

2、總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這處空白點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以大家齊唱《常回家看看》來結課,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佈置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閲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的有機結合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關於《散步》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的寫作契機一是因為一家人散步這件事讓他感到了濃濃的親情;另一方面有感於同事----美國某漢學家對中國傳統美德“孝”的尊崇而讓自己產生的感慨:我們中國人丟掉的東西外國人卻在學習與繼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這次真實的“散步”為外延載體,而把“尊老愛幼”作為內涵藴積於小小的 “分歧”之中,並設計“背”這一動作來強調作為中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一課的主題正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寫作理論的體系。

【設計思想】

這是一篇玲瓏剔透、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本文 “以小見大”,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時,我依據作者寫作初衷,把“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和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為學習的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具有象徵意義的關鍵語句及寫法特色、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本文屬課內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課前安排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家,一個多麼温馨的字眼,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它是我們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温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莫懷戚的美文《散步》,一起去感受一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二、整體感知:

1、播放鋼琴曲《秋日私語》,教師配樂朗誦課文,生傾聽。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情境,以便下面更好的走進文本,體會人物真實情感。

2、通過認真的傾聽,請學生搶答以下問題:

師:同學們聽得很投入,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剛才的故事吧!希望同學們能夠搶答老師的幾個小問題。

(1)散步的地點?(田野)

(2)散步的人有哪些?(教師板書:“我”、母親、妻子、兒子)

(3)散步的季節?(初春)

(4)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母親與兒子產生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

(5)結果如何?(母親卻依從了孫子;不好走的地方“我”與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設計意圖:問題簡單,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台。

三、結合人物分析文章主題:

1、再讀課文,師提出朗讀要求。

師:剛才老師朗讀時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句讀停頓和老師語氣、語調的處理。這篇文章基調愉快而深沉;語調平穩,不亦過高或過低;語氣要親切,温和,並含有莊重;語速以中速為主,第四自然段應快些,第六、八自然段應慢些。

請三位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生比較靦腆的可以給予物質鼓勵),思考:文中的四位人物分別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要找出依據來(邊聽可以邊做勾畫)。

2、小組討論:分析人物並找出依據。(可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追問,進而引出下面內容。)

“我”——孝敬母親(板書:尊老)、疼愛而不溺愛兒子、有文化修養、

母親——慈祥、疼愛孫兒(板書:愛幼)

妻子——賢良、賢惠、

兒子——天真、可愛、聰穎、

3、分析依據(在此環節中將學生找到的依據反覆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內涵。)

(1)“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注:此處可以追問:假設把母親冷落在家裏,散步就帶老婆孩子,那會怎麼樣呢?(不少人往往是這樣做的,在他們看來,沒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開心。殊不知,老人在家裏多麼孤獨、淒涼、寒心。不勸母親一起散步,似乎也沒有良心的譴責。因為“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設,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

(2)母親和兒子對走大路還是小路發生分歧時,“我決定委屈兒子”。(“我”唯母命是從,沒有把兒子當小太陽寵着,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這裏有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準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

情境設計:同學們在家看電視時,遙控器拿在誰的手裏呢?

注:此處可以追問:分歧的結果怎麼樣?(分歧的結果是“我”順從了母親,母親則順從了自己的孫子,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我”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讚美;母親作為年邁的老人,卻不顧自己的身體,關心下一代成長,愛幼之情躍然紙上;對“我”的決定,妻子絲毫沒有爭執,而是無聲的支持,其“賢惠”的品質也值得讚美,婆媳關係向來是家庭關係中比較敏感的一種關係,但在文中卻和諧而無聲地促成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3)文章的最後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

注:此處可追問:“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麼深刻含義嗎?(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着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藴更深刻。)

(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從小孩的嘴裏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

4、教師小結:本文通過“散步”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卻頌揚了“尊老愛幼”這一傳統美德。這就是“以小見大”(板書)的寫作方法。文中還有多處大詞小用,小題大做的地方,這些小題大做就是要透露作者這一篇《散步》是大有深意的,他想説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試找出文中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分歧”、“責任重大”、“決定”、“整個世界”……)

四、再讀課文,研討賞析文章的語言特色。

師:除了這些小題大做的詞語,作者的文本也是非常優美的。同學們有沒有覺得哪個句子讀過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那麼就請你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吧!數量不限。畫好後可以小組交流。(學生分組開始小組討論,然後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的答案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充分調動學生的鑑賞熱情,教師只做提示,不做具體説明)

(一)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如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些景物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2:“那裏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優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諧、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處出現比較對稱、意藴豐富的語言,讀起來給人以美感。

如:1“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2“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充滿生活情趣,表現小傢伙的天真、聰穎,表現家庭的幸福、温馨。)

4“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高大的父親。”

6“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7“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輕。”

8、“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9、“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表現了妻子的賢惠。)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就是引、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學生一種閲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五、情感再現,小結歸納: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感悟嗎?(學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 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最後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的學習。(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請同學們今天晚上回家後為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家人做一件事吧!。

六、課外作業:

1、真誠行動 回報真情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以“親情”為主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隨筆。

【板書設計】

母親 兒子

—→以小見大—→ 尊老愛幼

“我” 親情 妻子

標籤: 教學 散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j49p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