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範文9篇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範文9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範文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課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快樂的動物”這一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書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通過“畫一畫、擺一擺、圈一圈”等具體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倍”的意義。因此,教學時我會充分利用主情境圖中提供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逐步形式對“倍”的認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義,99%的學生會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並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間的聯繫,98%的學生會用乘、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倍”雖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倍”這個概念還是比較抽象的,學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二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愛玩、好動,接受新鮮事物快,又敢於挑戰自己和他人。因此,教學時要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求異思維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

學習目標:

1、在比較小動物數量關係的過程中體會“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會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經歷用圖形直觀和除法豎式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

學習準備:

教師:課件、15個圓形磁扣。

學生:作業紙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把手伸出來,我們一起玩個拍手遊戲。

老師拍2下,請你拍出3個2下,要讓老師一下就能聽出你拍的是3個2下。

(拍完後師提問:你拍了幾下?)

生:拍了6下。

老師拍3下,請你拍4個3下。

師:同學們敏捷的思維表現,迎來了許多快樂的動物,(板書:快樂的動物)它們想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的到來。(生鼓掌,課件顯示主題圖。)

【設計意圖:】學生的自主參與是《課標》關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以“拍手遊戲”的情境入手,通過拍出“幾個幾”,既複習了舊知,鞏固了知識去,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枯燥乏味的思想,變為玩中學的理念,為後面環節的學習做良好鋪墊。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觀察情境圖,尋找數學信息。

師:同學們快往這看,請按照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都來了哪些小動物?

生:鴨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鳥、和小雞。

師:觀察的真仔細,請認真的數一數它們各有多少隻?並把數出的結果記錄在書第70頁“數一數,填一填。”相應的方格中吧。(課件出示“數一數,填一填。”相應的內容。)

學生開始統計動物的只數,老師巡視指導填寫,指名彙報交流。

師:寫完的孩子請用優雅、帥氣的坐姿告訴老師。誰來説一説答案?

生:小鴨子有6只,小鳥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雞有8只。

學生彙報時,其他同學加以確認後教師板書動物的只數。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培養學生收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2、體會“倍”的意義。

(1)畫一畫。

師:同學們數得非常認真!在這些小動物裏就數猴子和鴨子最調皮、最機靈了,它們向同學們發起了挑戰,敢於接受挑戰的孩子請坐直。請看挑戰內容。

(課件顯示:如果3只猴子,用3個圓圈來表示,6只鴨子,用6個圓圈來表示,請試着畫一畫並且一眼就能讓我們發現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的關係。)

師:請同學們拿出本子動手畫一畫吧,比比看誰畫的又快又明瞭。

學生在本上畫,教師巡視並指導,同時找一名畫的快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一畫。

師:畫完的同學請用坐姿向老師示意。請看我們班這位小老師畫的,你認為他畫的怎麼樣?

猴子:○○○

鴨子:○○○ ○○○

生:很清晰,整齊。

師:如果你也是這樣畫的請自己鼓鼓掌。誰能説一説鴨子的只數和猴子的只數之間關係?

生:鴨子的只數比猴子的只數多3只。

生:猴子的只數比鴨子的只數少3只。

師:你們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除了有比多比少的關係外,還有一種神祕的關係。

(2)圈一圈。

師:同學們,看,猴子有3只,我們把它圈在一起(邊説邊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幾個幾?

生:1個3;

師:鴨子有6只,6裏面有這樣的幾份呢?請用你靈巧的小手試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練習本上完成。

師指黑板圖問:你圈出了幾份?

生:我圈出了2份。

師:他正好圈出了2份,説明鴨子的只數裏有二份猴子的只數那樣多。也就是説6裏面有2個3。(板書:6裏面有2個3。)這時我們就説:6是3的2倍。

師:6代表什麼?3代表什麼?

生:6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

師邊聽彙報邊板書。鴨子的只數猴子的只數

師: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鴨子的只數,3代表的是小鴨子的只數,所以我們説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板書生齊讀: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我們剛才3個一份,3 個一份圈,實際上就是看6裏面有幾個3對不對?

生:對。

師:那我們怎麼列式呢?

生:6÷3=2

師:2是指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因為“倍”不是單位名稱,它是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所以算式中的得數後面不寫“倍”字。

師:你們知道除法算式裏的6、3和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嗎?誰想當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生:6表示鴨子的只數,3表示猴子的只數,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生:6表示6只鴨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鴨子數是小猴的2倍。

師:説得真清晰。同學們,鴨子的只數與猴子的只數之間這種神祕的關係,現在你們知道了嗎?

師:對,它們的只數之間還有倍數關係,即:鴨子的只數是猴子的2倍。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環節中,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通過“畫一畫、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從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

3、加深對“倍”的認識。

師;松鼠和小雞看到同學們這麼聰明能幹,它們想挑戰同學們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掌握得怎麼樣?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樣的!請看挑戰內容,一起讀一讀。(課件顯示:小雞數是松鼠的倍。 請“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

師:同學們請用你喜歡的圖形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吧。完成後同桌兩人1組,互相説一説做法。

學生動手操作後彙報交流。

師:誰願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聽?

生1:我用2個圓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數,用8個圓片表示小雞的只數。我先把松鼠的兩個圓片圈起來,然後再2個2個地把小雞的8個圓片圈起來。我發現8裏有4個2,所以我知道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和他辦法相同的同學請舉手。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先畫了2個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數,又畫了8個小星星表示小雞的只數。我把8個小星星每2個分成一組,我發現能分成4組,我知道了小雞的只數是松鼠的4倍。 8÷2=4。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倍”,看,鴨子數是猴子的幾倍?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我們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生:除法算式。

師: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解決。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小動物們可不太相信,它們出了兩道有關倍數的題想考考同學們,請看內容:(課件顯示:“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的內容。)

師:一起讀一讀要求和問題。同學們有信心做對嗎?打開書第70頁最下面動手開始吧!

學生獨立完成後指名彙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松鼠有2只,我畫2個三角形,把它們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個2,鴨子有6只,我畫6個三角形,2個一圈,圈了3份,6裏面有3個2,

6÷3=2,鴨子數是猴子的2倍。

師:老師真佩服你的語言組織能力!掌聲送給他!如果同學們也是這樣想的請你這樣坐(老師示範坐直的姿勢)。

師:誰來説一説下一題的做法?

生:孔雀有1只,畫1顆五星來表示,把它圈起來,看成1份,猴子有3只,畫3顆五星來表示,1個1個的圈,圈了3份,3裏面有3個1,,3÷1=3,猴子數是孔雀的3倍。

師:説得非常清楚,看來你已經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請為自己鼓鼓掌!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力求實現教學由“扶”到“放”的過程。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解題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活動中加深對“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尋找倍數關係,拓寬思維。

師:在這些小動物中,還有一些動物的數量之間也存在着倍數關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試着説一説。

生1:小鳥的只數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師:你還能説出除法算式來,真了不起!

生2:小鴨子的只數是孔雀的8倍,8÷1=8。

師:看到同學們敢於發言,善於提問的學習態度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這樣,同桌2人一組,一個做老師提一個有關倍的問題,另一個做學生來回答,如果有困難請舉手問老師,説完後請坐直,比比看哪一組的速度快!開始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完全“放手”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操作,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中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讓學生考學生,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1、“練一練”第1題。

師:同學們出色的表現,又迎來一些小動物,我們一起去看看是誰來了?

(課件出示書第71頁練一練的第1題。)

師: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第一幅圖中有8只老鼠,4只小貓,求老鼠是小貓的幾倍?

生:第二幅圖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數是蝴蝶的幾倍?

師: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第71頁,看第1題,開動腦筋,試着填一填。

學生做完後指名彙報交流。

師:誰來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學生交流,根據情況教師進行適當表揚。)

2、看星星,找倍數。

(1)總結各小組得星情況。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時間內已經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小動物們可開心了,他們為我們送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快來看看吧。

(課件顯示以下內容:1、師生一起總結各小組的得星情況。2、同桌兩人一組互相提出一道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讓對方口頭列式解答。3、完成後請坐直!比比看,哪個小組的速度快!)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根據各組的得分情況,你能提出一個有關倍數關係的問題嗎?

(3)全班交流。

師:哪個小組來説一説?(找2組同學來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適當表揚。)

【設計意圖:】本環節力求通過真實的學習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新理念;通過練習體驗,加深對“倍”的理解。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回顧。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關倍數方面的問題,你能説説嗎?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你想誇誇誰?

找3名學生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是不少啊,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設計意圖:】在學生談體會,談收穫的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及他人進行正確的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為學生的心理髮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作業佈置。

師:課下,找一找生活中有關倍數的問題,用你靈巧的小手在A4紙上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吧。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習作訓練,教材前面一段話先介紹什麼是見聞及見聞的場所;接着講這次作文的要求,從許多所見所聞中選一件寫一話;最後提出這次作文的兩點具體要求,一要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二要寫清楚見聞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次指導學生寫見聞,因此,首先要指導學生讀懂教材,瞭解什麼是見聞,哪些是新鮮事,引導學生通過回憶,選好作文的材料;其次,要結合三級作文訓練要求,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連句成的方法上,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組織材料;再次,在教學呆結合教學內容有機地向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等思想教育,進行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學習習慣教育。

二、 教學目標

1、 懂得什麼叫“見聞”,哪些是新鮮事。

2、 指導學生初步學會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 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 結合習作訓練,有機地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讚揚社會主義新人、新事、新風尚,謳歌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巨大成就等思想教育。

三、 課時安排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指導審題。

① 揭題,了什麼叫“見聞”。

(什麼叫“見聞”?“見”就是看到的,“聞”就是聽到的;“見聞”也就是看到的或者聽到的事情。

② 讀文,明確哪些是“新事”。

A 讀課文第一句,思考:

課文向我們提示了“見聞”的哪些場所?

指導:“見聞”一般指自己家庭以外所看到、聽到的新鮮事。

B 出示判斷:

下列材料,哪些屬於新鮮事?哪些不屬於新鮮事?為什麼?

a) 老師帶我們參觀開發區,我們見到了開發區日新月異的變化。

b) 村民集資新修了一座廟,許多老太太來燒香菩薩,不海豹小朋友圍着看熱鬧。

c) 星期天,我跟隨爸爸媽媽逛義烏小商品市場,市場很大,小商口琳琅滿目,習東西的人大包小包提了很多,人人都喜氣洋洋。

d) 上學路上,我看到一個小偷被人抓住了,送到派出所去。

e) 學校組織了援建“浙藏希望小學”捐款儀式,同學們把自己的零花錢都捐了出來。

f) 班上有名的“小調皮”今天美術課被美術老師批評了,老師還扣了我們班裏的紀律分,同學們都指責“小調皮”損害了班級榮譽。

g) 住在鄉下的家新裝了電話機,還打算買一隻BP機。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及訓練重點】

1、識記理解“涔涔”“鬱熱”“昧心”等詞語及文學常識。

2、瞭解作品豐富多彩而又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特點。

3、 體會戲劇通過尖鋭的戲劇衝突、曲折的情節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作者作品簡介

2、分角色朗讀

3、理解課文節選部分的矛盾衝突

4、課堂討論:周樸園愛魯侍萍嗎?

一、導入

簡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節

二、速讀

理清人物關係及矛盾衝突

三、討論

課後練習二:主要矛盾衝突是什麼?為什麼?

四、課堂活動:辯論

正方:一二組——周樸園愛魯侍萍

反方:三四組——周樸園不愛魯侍萍

[通過辯論,疏通“重逢”一節的情節脈胳,賞析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總結要點:

1、 周樸園曾經喜歡過,甚至愛過

2、 他始亂終棄的原因(性格特點、階級特性)

3、 周樸園的人物性格

五、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三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閲讀賞析“鬥爭”一場

2、 歸納人物性格及主題

3、 課堂練習

一、閲讀賞析“鬥爭”一場

討論

1、周樸園有沒有顧父子之情,為什麼不顧?

2、劇中通過魯大海的話交代了什麼?

3、侍萍為什麼不認兒子周萍?

二、討論總結人物性格

1、周樸園:殘忍、冷酷、自私、貪婪、虛偽的反動資本家。

2、魯侍萍:

3、學生自己歸納魯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討論

劇本為什麼以“雷雨”為題?

四、歸納主題

通過一個封建資產階級的家庭內錯綜複雜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和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醖釀着一場大變動的20年代中國的社會現實。

五、課堂練習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讓學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討論。教師可點拔

周樸園和魯侍萍的台詞中能表現人物心理的句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差”的不同讀音和含義,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從太空歸來的種子為什麼能培育優點多的蔬菜以及這些蔬菜的作用,知道説明文的常用的説明方法。

3、感受科學技術的神奇,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太空蔬菜的變化原因和作用。

難點:初步明白説明文的一些説明方法和寫作特點。

【教學建議】

1、教學前教師要了解太空育種等相關鏈接的知識。

2、根據課文體裁,讓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做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全員參與,並在討論中瞭解一些説明方法及説明文的特點。

3、在討論中注重激發熱愛科學的熱情,做到人文薰陶。

學習主線

以“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這些變化和用途表現在哪裏?”這個問題為主線進行學習理解。

板書設計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美妙的變化

神奇的用途(提高營養、有益健康、治病……)

預設教學流程

【字詞教學】

1、學生初讀課文後出示:“差異”指名讀,並給多音字“差”的另外兩個讀音組詞。

2、出示:特殊 乘客 篩選 輻射

例子 遨遊 淘汰 佳餚 鹼性 糖尿病

指名讀,有錯誤的讓其他孩子正音→説説有什麼發現(第一行的每個詞中都有個翹舌音)→指名把第一行讀一讀→指名説説像淘汰這種特點的詞 →集體讀詞語

【語言訓練點1】

文本內容:美妙的變化一:例如,搭乘過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的的茄子種子,栽培後結出的果實有的比籃球還大,有的卻比雞蛋還小。

操作步驟:

1、讓學生説説這變化美妙在哪裏?看到過籃球那麼大還雞蛋那麼小的茄子嗎?指名讀

2、回憶學過的説明方法,説説這幾話中用了哪幾種説明方法。

3、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找、劃一劃這些説明方法還體現在哪些句子中,而後交流。

4、太空蔬菜的變化還體現在哪?(其他句子學生説到即可,不需特別訓練)

【語言訓練點2】

文本內容:神奇的作用一:(第4——5自然段)

操作步驟:

1、太空蔬菜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指名回答)

當學生是讀課文的相關句子時,引導用幾個字概括作用,教師隨機板書

2、簡單向學生介紹什麼叫太空育種。

3、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會怎麼發揮太空種子的用武之地?組織動筆寫寫

32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例 ( ) 篩( ) 輻( ) 鹼( ) 遨( )

俐( ) 帥( ) 福( ) 喊( ) 傲( )

二、寫出下面句子中使用的説明方法,並模仿寫一個。

1、例如,搭乘過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的的茄子種子,栽培後結出的果實有的比籃球還大,有的卻比雞蛋還小。( )

三、完成下列填空。

1、太空歸來的特殊乘客有很多用武之地:

2、我如果是科學家,會讓太空歸來的種子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3、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點:

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的幫助。

教學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寫法。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愛的奉獻》)

一、複習導入,回憶愛的故事

1、愛是一根心鏈,栓緊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愛之鏈》(齊讀課題)

3、你們還記得課文中的那兩個故事嗎?(相機板書三個人名,並完成一部分連線)

(交流:喬依幫助老婦人

老婦人幫助女店主)

二、走進場景,體悟愛的真諦

(一)、感受老婦人的心情

1、故事發生在一個風雪交加的黃昏,看!(屏顯四句話,師讀)

已是黃昏了,伴隨着寒風,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

這條路上幾乎看不見汽車,更沒有人影。

有位身材矮小的老婦人,她滿臉皺紋,在冷風中微微發抖。

她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已經等了一個多小時了,她又冷又怕,幾乎完全絕望了。

2、讀了這句話,你能體會到老婦人的內心嗎?

3、是呀,在風雪中等了一個多小時的老婦人心中滿是緊張和害怕,我想請四位同學各讀一句,哪四位同學來讀?

(你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風雪中那緊張無助的老婦人。)讓我們像他們那樣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二)、走近喬依這個人

1、過渡:就在老婦人幾乎完全絕望時,誰出現了?(喬依)喬依駕駛着他那輛破汽車來到了老婦人面前,這是一個怎樣的喬依呢?默讀14小節,關注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細細品味,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喬依?拿起筆來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紀錄下來。(生自讀,寫感受)

師邊巡視邊説:不要忽視藏在課文中的某個行為、某個細節,只要你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你就會有深刻的感受。

3、交流:你看到的是怎樣的喬依?(隨着學生的交流相機出示段落)指導生抓住以下三點交流:

▲竭盡全力樂於助人(或不怕髒,不怕累,真心幫老人)(屏顯第4小節,相機紅顯動詞)

[一是通過蹭破、摘下、幾乎沒有知覺、喘着、流下來、沾滿、髒等字詞感受天氣寒冷,修車的工作費勁,但喬依仍然不怕髒、不怕累,賣力地幫助老婦人修車;]如説不出引導:透過這些動詞,你能想象出喬依當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從這些生動的細節描寫中,你感受到了喬依怎樣的品質?

交流到蹭破時,如未説全,引:手(腳)蹭破了,還有哪裏也蹭破了呢?

如説全了,則師:蹭破了也顧不上去擦一擦流出的血,那他顧得上的是什麼呢?

評:是的,這是你的理解。

是呀,此時的喬依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趕緊幫老婦人修好車好讓她擺脱困境,早點回到温暖的家.

你能帶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讀好嗎?

其它評:你真會讀書

你走到了喬依的心裏去了。

你走進去了。

小結:喬依不怕髒,不怕累,真心誠意為老婦人修車,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幫助,這是一種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你還看到了怎樣的喬依呢?

▲生活貧困,處境艱難(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屏顯第一自然段,相機紅顯關鍵詞)

[二是通過喬依開着那輛破汽車慢慢地顛簸着往前走。飛舞的雪花鑽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裏很是淒涼。沒穿襪子破手套等詞句感受喬依生活的貧困、處境的艱難;](如果沒有找全:喬依是貧窮的,文中還有幾處交代了他的貧窮,你能找到嗎?)

是呀,在寒風瑟瑟,雪花飛舞的日子裏,喬依失業了,他的生活沒了着落,他的心裏非常淒涼,能帶着你的感受來讀這一自然段嗎?

▲熱情、體貼、細心

[三是聯繫課文二、三、五自然段中的臉上帶着微笑很理解她的感受,趕緊安慰讓她坐進車裏和人物的語言感受喬依對老婦人的關心。]你很了不起,從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就能讀出喬依對老婦人的關心,喬依為什麼這麼做呢?

(屏顯第3小節) 讀讀喬依安慰老婦人的話,你從喬依安慰老婦人的話中體會到什麼?(熱情、體貼、細心)你能讀出話語中的暖意嗎?淡淡的幾句話如暖風吹拂過老婦人的心田,誰還願意來讀一讀。

評:你的朗讀,能讓害怕的心安定下來。

你可真是喬依的代言人啊!

4、代言喬依的內心(先拋出問題,再請人代言,給學生思考的餘地)

師:現在,大家已經讀懂了喬依的內心了。誰還願意來做喬依的代言人?(指生説)

師:喬依,你與老婦人素不相識,為什麼這樣做?

師:多冷的天氣呀,喬依,你的手、臉都快凍僵了,還有你的手也在流血,算了吧,喬依,回到車裏暖和一下吧。沒有人會怪你的。

師:喬依,你的工廠倒閉了,你四處找工作,心裏很淒涼,怎麼你還有心思幫助人呢?

5、(屏顯第四自然段)師:讀懂了喬依的內心,再讀這段話,你們會有更深的體會。請大家捧起書再一起讀這段話吧。(生飽含感情地齊讀,配樂:《風的呢喃》)

6、我們從文已經體會到了喬依的貧窮,知道對於他來説錢是很需要的,而當老婦人用錢來回報他時,他卻拒絕了自己急需的錢,這是為什麼呢?

7、▲[出示第六小節]

來,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相信你讀了這段話,對喬依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喬依的行為會有新的理解。齊讀

(1)能給天經地義換個詞來説説嗎?

(2)喬依把什麼看作是天經地義的?

(3)多麼質樸的一段話,多麼令任感動的一段話,帶着這份感動朗讀6、7小節。

三、小結閲讀方法,自學愛的傳遞

1.小結方法:學到這裏,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抓住了哪些方面來體會喬依的特點的?(師小結,演示課件)

我們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帶着微笑)、語言(安慰的話語)瞭解到喬依是個熱情、細心、體貼的人;

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蹭破、摘下、幾乎沒有知覺、喘着、流下來、沾滿、髒了解到喬依是個真心幫助他人的人;

抓住了人物所處的環境和衣着(破汽車、飛舞的雪花鑽進破舊的汽車,他不禁打了幾個寒戰。喬依工作的工廠在前不久倒閉了,他的心裏很是淒涼。沒穿襪子破手套)瞭解到喬依的生活貧困。

我們在讀這類寫人的文章時,就應該這樣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細細品味,讀出你的感受,體會人物特點。這樣你的心思會更加細膩,你的情感會更加豐富。

2、下面請同學們就用這種方法用心地讀讀課文的911自然段,圈圈重點詞語,劃劃相關句子,寫寫自己的感受,説説從中感到女店主是個怎樣的人?老婦人又是怎樣的人?

3、讀後交流(還有誰願意説,説出自己的見解。)

(相機屏顯第十自然段)

【工作認真細緻、對人熱情關心的女店主】:她熱情地送上一條雪白的毛巾,讓老婦人擦乾頭髮上的雪水。 (是啊,儘管餐館很破舊,可女店主拿出的毛巾卻是雪白的,上面滿載着女店主的熱情,藏着的是女店主的關愛啊!)

臉上雖然帶着甜甜的微笑,可掩蓋不住她極度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她懷孕至少8個月了。儘管如此,她還是忙來忙去地為老婦人端茶送飯。(這一個個動人心絃的詞啊,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女店主帶給顧客的春天般的温暖啊!)

【生活貧困的女店主】:餐館裏面十分破舊,光線昏暗。極度疲勞懷孕至少8個月了。(儘管行動困難,即將臨產,卻還得操勞,一切都説明了女店主家境的貧寒。)

【愛的傳遞者老婦人】老婦人的字條

4、多麼感人啊,老師為故事中人物的品質所折服,更為大家那細心的讀書態度所折服。讓我們再次回到那簡陋但温馨的小餐館去感受這動人的故事,齊讀9-11小節

四、突破難點,感受愛的延伸

1、引讀:關上店門,女店主走進裏屋

2、出示句子:她輕輕地親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臉頰,喃喃地説: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

3、從女店主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1)喬依就是女店主的丈夫。

(2)喬依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3)困難只是暫時的,人間自有真情在,我們要充滿信心。[引導學生回顧兩次笑:①喬依心情很是淒涼,但對在冷風中微微發抖的老婦人依然微笑着!②女店主極度疲勞,臉上卻帶着甜甜的微笑。]

(4)這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4、凸顯鏈

多媒體出示四句話:讀讀這四句話,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愛的鏈條(生齊讀句子,師讀破折號後面的。)

(1)他以前在困難的時候也常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從來就認為幫助有困難的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他一直就是這麼做的。 喬依的助人為樂就是愛的延續

(2)如果您遇上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就請您給他一點幫助吧。

這是延續愛的倡導

(3)老婦人想起了喬依。 這是愛在接力

(4)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

這是愛的延伸

小結: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

(師邊小結邊完善板書。)

學到這裏你們應該明白文章為什麼用愛之鏈作題目了吧?

生交流,師延伸:對,愛在傳遞,它會通過不同的人傳向四面八方,讓我們也成為愛的鏈條上的一顆美麗的珠子,一起來傳承愛吧!(進一步完善板書)

五、鼓勵創作,詮釋愛的內涵

1、師:相信此時愛早已在大家心裏生了根。能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告訴大家愛是什麼嗎?

2、創作、交流

評:是呀!愛是傳遞,是一根心鏈,拴緊你我的心,連着大家的心。

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萬難的力量。

在老師的心中愛就是手捧一顆真心,輕輕地放在別人的手上。

3、(播放《因為愛》,同時播放抗雪災、抗洪水等圖片,在音樂聲中結課。)全體起立,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那一個個感人的畫面。

4、結束語:四川汶川地震牽動着億萬人的心,當災難來臨時,我們用愛相迎,地震無情人有情,這情就是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支援中含着愛!大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温總理趕來了,戰士們趕來了,所有有愛心的人們向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

因為愛,冰雪會消融,

因為愛,枯木會逢春,

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

因為愛,奇蹟正在趕來。

讓我們成為愛之鏈中的一環,讓愛的金鍊永遠不斷!

六、佈置作業

1、以喬依醒來為開頭,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提示:

(1)注意故事的連續性;

(2)描寫時注意抓住人物的對話、表情和動作等;

(3)要昇華愛的主題

2、 蒐集一些關於愛的主題的名言。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新課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在短篇小説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名作。

2、聽課文誦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2)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4)這篇小説家提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3、學生討論,在全班交流明確:

(1)窮——富——窮

(2)據説做生意賺了錢,成為全家的“希望”、“福音”。

(3)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

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小説寫了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4、精讀船上巧遇的片斷,瞭解小説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過:表情、動作、言語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四、小結。

這篇小説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菲利普夫婦只認錢不認人、愛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五、作業 。

1、找出小説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説説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2、課後練習四。

附板書: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開端,盼望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發展,誇讚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結局,躲避 于勒。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比賽目的:

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建構“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力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促使教師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充分調動我校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

二、參賽對象:

1979年1月1日後出生的所有青年教師。

三、比賽方式和比賽地點:

分組分科命題,賽後集中評比。語文、數學、英語在崇德樓3樓計算機房1,其它學科在機房2,具體座位到時見座位表。

五、比賽時間:

1月7日(週三)下午3:00開始。

六、比賽要求:

(一)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體現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與思維等方面的發展要求。行為動詞使用準確。

2.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分析清楚;學生學習水平表述、學習習慣和能力分析準確、切合實際。

3.教學過程設計層次分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各個教學流程之間有設計意圖的表述,能反映教學內容、師生互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4.教學方法選用適當,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利於教學難點的解決,有利於教學重點的突出,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激發。

5.注重形成性評價,能夠合理地設計出衡量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評價方法和手段。

6.文檔內容完整,條理清楚,格式美觀整齊;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符合國家標準,文字敍述簡潔、明瞭,字體和圖表等運用恰當。

(二)課件製作

1.參賽教師自己準備U盤拷入相關教學課件資源,比賽時計算機房網絡關閉;

2.課件的取材適宜,內容科學、正確、規範。

3.課件的設計新穎,使用恰當,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4.操作簡便、快捷,交互方便,適用於教學。

5.畫面設計美觀,有一定的藝術性。

七、考核評分:

1、由教務處組織評委評分(評委名單另行通知)。

2、評分時課件去掉老師真實信息,採用編號;

3、根據比賽成績評比出一、二等獎。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1.教學內容解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數學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解析的目的是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教學的準、精、簡。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解析要做到:

(1)正確闡述教學內容的內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闡明其核心,明確教學重點;

(2)正確區分教學內容的知識類型(如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角度分析內容所藴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2.教學目標設置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置並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後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5)明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內容,避免泛化。

3.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學情分析的核心是學習條件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鑑於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複雜性,本標準着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通過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師幫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難點,並分析突破難點的策略。

4.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後,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學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並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從學與教的現實出發選擇和組織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3)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

設計“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的分析;

(4)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5)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的分析。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活動步驟和方式。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注意説清設計意圖。

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根據不同知識類型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和學習興趣,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理解、探索知識的數學思維活動,通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繫,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再現和糾正,使知識(特別是數學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機智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進程,通過觀察、提問和練習等及時發現學習困難並準確判斷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在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恰當運用學習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7)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簡説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本來陳丹説:風,看不見,摸不着,誰也畫不出來。看了趙小藝的畫後,陳丹卻説:我也會畫風了。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學生分析:

學生喜歡宋濤,因為他敢想。善於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於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於向別人學習;學生更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於迎接挑戰,善於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瞭解風嗎?能説説你感受到的風嗎?有風的時候,會出現什麼不同的景象呢?風是什麼顏色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風》這個故事

二、識字

1.粘貼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説説他們的名字。學生讀課文找答案,教師在頭像旁寫上他們的名字。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就會認識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3.用減一減的辦法識字:濕顯

三、寫字指導。

(1)正確書寫。

不要多筆畫:丹字只有一點。烏字中間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絲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不要少筆畫: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眨左邊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橫。濤字左邊三點,右下還有一點。

(2)美觀書寫。

觀察結構特點:如,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忽、絲二字上長下短。杆、眨、濤左窄右寬;杆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

比較借鑑:烏鳥

丹舟

濤壽

陳凍

示範:藝字草字頭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儘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鈎直上。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巧設懸念

1.情景激趣。今天咱們一塊兒去旅行。去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根據老師的描述,把你們看到和聽到的用筆畫出來。

2.學生拿出紙筆作畫。請幾位學生上黑板作畫。

3.教師描述。今天天氣真好,藍藍的天上飄着朵朵白雲。你們朝遠處看,那兒有一座青山,山腳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後種着果樹,一條小溪從門前流過。趕快把這優美的景色用畫筆畫下來。

4.學生邊聽邊根據自己的想象作畫。

5.教師繼續描述:你們聞到了嗎?沒有?趕快深呼吸,聞到了嗎?這是什麼香味?你們聽到了嗎?遠處傳來了什麼聲音?多好聽啊!趕快把這些讓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聲音畫下來。

6.學生質疑:聲音、氣味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

7.小結: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容易畫,那麼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能不能畫呢?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你讀後知道了什麼?想説些什麼?

3.學生自由説,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電腦課件。

(我知道紅旗在飄説明有風教師播放紅旗飄動、風車轉動、雨絲斜斜等電腦動畫課件。)

4.小結。紅旗在飄動、小樹彎彎腰、風車在轉動、雨絲斜斜,都是因為有風的緣故。風雖然不能直接畫出來,但可以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

5.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為什麼?

(我們喜歡這些小朋友,是因為他們愛動腦筋,遇到困難不退縮,積極思考。)

三、朗讀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組合,分角色練習朗讀。

2.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3.小組推薦代表朗讀。

4.評讀:用什麼語氣?什麼語調?

(提示:宋濤應該用疑問的語氣説誰能畫風這句話,而且説的時候心裏應該很得意,因為他認為風是畫不出來的,他其實想為難一下陳丹和趙小藝。陳丹説誰也畫不出來這句話時,應該帶有為難的語氣。趙小藝説我能這句話時,應該是非常自信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宋濤説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這句話時,應該用驚喜的語氣,大聲地説,因為他是受到小藝的啟發突然明白原來風是可以這樣畫的,所以他非常高興。)

5.表演示範朗讀。

(四)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1.展示颳風圖,感受風的魅力。

2.動手畫風,展示學生畫風的作品。

3.啟發想象:聲音、氣味與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如果由你來畫聲音、氣味,你會畫什麼?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畫筆描繪出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epn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