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二年級語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二年級語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1.知識與能力:認會本課10個生字,重點指導“瀑”字的書寫;朗讀課文,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2.過程與方法: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生字,繼續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網().]獨立識字的能力;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夠喜歡這篇課文,願意朗讀課文,通過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對學習有着積極的態度,高度的熱情。

教學重點:在讀文中掌握要學習的生字,能夠朗讀課文,並讀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對這首詩歌內容的理解。如:珍珠的屏;如煙、如霧、如塵;一道白銀;詩中人物位置的變換。

教具準備:錄音機、音樂、圖片、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喜歡旅遊嗎?貼圖(丁丁、鼕鼕)老師和丁丁冬冬也很喜歡旅遊,他們今天邀請我們和葉聖陶爺爺一起去看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項自然景觀“瀑布”,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讓我們和丁丁冬冬一起去看看“瀑布”。(學生髮言老師板書“瀑布”)

[導入的`語言親切又簡單,巧妙的告訴了學生文章的作者是葉聖陶。]

二、指導書寫:

老師板書時讓學生跟着書寫“瀑”字,並認真看老師寫。

1.指着“瀑”字問:想一想,這個字有沒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學生觀察並指名發言。)

2.看黑板上的“瀑”字書寫,心裏提醒自己這個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3.打開書73頁,在生字表“瀑”字下面寫一個。寫字要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要想把字寫好還要做到1、2、3,想知道是什麼嗎?(1)要認真看書上的字;(2)想它是怎樣組成的;(3)一次性寫好。你有信心寫好嗎?

4.學生寫字。如果你覺得自己寫的還不錯,就獎勵自己一個小笑臉。

[寫字的指導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安排寫字環節時,沒有墨守成規把寫字教學放在教學的最後,而是在出示課題時巧妙地解決了本課生字的難點“瀑”。同時,生字教學的環節紮實,在教學過程中給出學生寫好字的方法,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網().]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隨文識字

1.過渡:你們寫得真認真,丁丁冬冬都快等着急了。輕輕把書合起來,讓我們閉上眼睛,隨着美妙的音樂,一起去美麗的大自然看一看。放音樂,老師範讀課文。

[要使學生動情,教師自己首先得動情。流暢美妙的音樂,老師動情地範讀,把學生帶到了文中,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2.喜歡這首小詩嗎?快打開書自己讀讀。

出示學習小建議:(1)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2)小組學習,同學互相幫助,學會生字。

3.對生字的學習進行反饋。

(1)老師用字卡反饋:認識就大聲讀,不認識舉手。

(2)組詞帶讀。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字能力,要敢於放手讓學生去自學生字。並在小組的學習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四、理解內容,感情朗讀

1.生字詞學會了,相信你們課文讀得更棒了,同桌兩個人互相讀讀,看看字音是否讀準了,句子是否讀通了,如果他都做到了,你就誇一誇他。

2.同學們真會學習。聽,小丁丁説話呢,他讓你們認真聽。(板書:聽)老師以丁丁的口吻讀第一小節,讀後問:你們都聽到了什麼?(指名發言)能把你聽到的讀出來,讓在座的老師也能聽到嗎?

(1)自由練讀(2)指名讀

3.瀑布的聲音這麼吸引人,想不想看看呢?(取下丁丁的圖,叮囑學生:跟緊了,別掉隊。)拿着丁丁的圖在黑板上繞着山路轉過來,把丁丁貼好,然後貼瀑布圖,邊貼邊問:看,我們看到了什麼?

(1)快跟同桌交流一下你此時的感受。

(2)讀讀第二小節,談談你的理解。

(3)能帶着你的理解再讀讀嗎?能把你的這種感受讀給大家聽嗎?

(4)師生配合讀。

過渡:遠看瀑布是如此的壯觀,讓我們加快步伐,來到瀑布腳下。(把丁丁貼的離瀑布更近)

4.邊貼邊和同學配合讀:師: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生: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師:時時吹來一陣風

生: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1)誰願意讀一讀這小節?學生讀後問:你為什麼這麼讀?

(2)誰還想讀出自己的感受?

(3)齊讀這一小節。

5.帶着自己的感受讀這首小詩,怎麼理解怎麼讀。

6.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好朋友聽。

7.配樂朗誦:學生讀,師生配合讀。

[朗讀、討論、交流是感悟的基礎。在這兒,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瀑布的偉大與壯觀。當學生渴望交流的時候又恰到好處的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在交流的基礎上再帶着自己的感受讀文,使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8.你們能想起我們學過的一首寫瀑布的古詩嗎?全班齊背《望廬山瀑布》。

五、作業:

你都知道哪些瀑布?學生自由發言;老師可以介紹:世界三大瀑布是:尼亞加拉瀑布;維多利亞瀑布;伊瓜蘇瀑布。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是:安赫爾瀑布。有關瀑布你還想知道什麼,可以查資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eko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