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稻穀的觀察教學設計

稻穀的觀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生會用摸、看、捏等多種觀察方法研究稻穀、糙米的特點,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研究出糙米與精米的不同。

稻穀的觀察教學設計

2.學生在小組觀察、探究的活動過程中,相互交流、討論,體會研究的樂趣。

3.通過觀察認識稻穀、糙米、精米的不同特點,知道什麼是胚芽。

教學重點:學生用摸、看、捏等多種觀察方法研究稻穀、糙米的特點,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研究出糙米與精米的不同。

教學難點:在觀察的過程中,認識稻穀的胚芽,知道什麼是胚芽。

教學準備:赤豆、大豆、稻穀、瓜子、蠶豆混合4人小組1份

放大鏡每人1個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

(4分鐘)1.師:你們桌上都有個袋子,想知道袋子裏有什麼嗎?

2.師:你們準備通過什麼方法知道?

3.師:用你們的方法去知道袋子你有什麼吧。

4.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們的袋子裏有什麼?1.學生回答。

2.學生想辦法,發表意見

3.學生用想到的辦法知道袋子裏的東西。

4.學生認識袋子裏的種子。

二、研究稻穀:(12分鐘)

1.師:知道我們這節課要研究什麼了嗎?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來研究稻穀?

2.師:你們儘可能地想辦法,觀察稻穀的特點,我們看哪個小組發現得多?

3.師:你們觀察到了什麼?怎麼觀察的?1.學生説研究方法。

2.學生自由觀察,交流、討論。

3.學生彙報觀察發現。

三、研究糙米:(12分鐘)

1.師:剝掉殼的稻穀是怎麼樣的?想不想研究?

2.師:你們有什麼發現呢?

3.師:哪位同學願意把你剝的稻穀給大家看一下。

4.師:我們把去掉殼的稻穀叫糙米。1.學生把稻穀的殼剝掉,觀察糙米。

2.學生彙報觀察發現。

3.學生把稻穀放到實物投影儀下,認真觀察,認識胚芽。

四、研究糙米與精米的不同:(9分鐘)

1.師:這糙米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大米嗎?

2.師:老師把我們家吃的大米帶來了,你們怎麼做就可以知道這糙米是不是我們平時吃的大米?

3.師:那你們比較一下吧。

4.師:這糙米是我們平時吃的大米嗎?

5.師:你們有沒有辦法讓糙米變得和老師帶來的米一樣?怎麼做?

6.師:我們把去掉胚芽和表皮的糙米叫精米。1.學生估計。

2.學生説出用比較的方法。

3學生觀察比較。

4.學生髮言。

5.學生想辦法。

五、延伸:(3分鐘)

師: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用什麼方法研究的?還想研究什麼?

學生髮言。

大米的觀察

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區分不同種大米,能夠通過尋找差異按自己的標準將同一品種的大米進行分類。

2.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實踐活動中,相互合作交流,體會研究的樂趣,發展仔細辨別、細緻觀察的能力。

3.知道有不同種大米,同一種大米也有不同的米粒。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區分不同種大米和將同一品種的大米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通過尋找差異將同一品種的.大米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粳米、秈米、糯米、雜交米混合2人小組1份

放大鏡每人1個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3分鐘)

1.師:上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用什麼方法研究的?發現了些什麼?

2.師:這節課想不想繼續研究大米?

1.學生回答。

2.學生回答。

二、區分不同種大米:(18分鐘)

1.師:你準備從哪些方面進行觀察研究?用什麼方法研究?

2.師:拿出桌子抽屜裏的大米,觀察研究一下,我們看哪個小組發現得多?

3.師:哪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的研究發現?

4.師:那你們能把這4種米區分開來嗎?1.學生討論、交流、彙報。

2.學生觀察研究。

3.小組彙報。(教師從形狀、顏色、大小、長短方面引導學生知道這裏有4種不同品種的大米。)

4.學生試着把不同品種的米分開。

三、尋找差異將同一品種的大米分類:(16分鐘)

1.師:不同品種的大米在形狀、顏色、大小、長短等方面是不一樣的,那麼同一品種的大米是不是都一樣呢?

2.師: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3.師:任選一品種的米,把另外三種米放好,觀察同一品種的米有什麼不一樣?

4.師:把你認為不同的米粒分開,並作好分類記錄。

5.師:哪位同學來説一下你是怎麼分的?

6.師:通過剛才的分類,你有什麼疑問嗎?

7.師:同一種米為什麼會有不同呢?

1.學生回答。

2.學生估計。

3.學生觀察、交流、彙報。

4.學生分類。

5.學生彙報。

6.學生提問。

7.學生估計、推測。

四、延伸:

(3分鐘)師:通過這節課的觀察研究,你有什麼收穫嗎?

還想研究什麼?

學生髮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科學

米飯的觀察

教學目標:1.學生觀察比較米飯與米粒的不同特徵,觀察研究不同的米粒變成的米飯是不一樣的。

2.通過對米飯味道的品嚐,引起學生對事物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變化的關注。

3.通過觀察研究活動,培養學生深入細緻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比較米飯與米粒的不同特徵,研究不同米粒變成的米飯是不一樣的。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實驗知道米飯中含有不甜的糖類——澱粉。

教學準備:每2人小組一小碗米飯和一些大米

每組金屬湯匙1個,澱粉1小包,碘酒,滴管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3分鐘)

1.師:前兩節課我們都研究了大米,誰來説説大米是怎麼樣的?都有些什麼用?

2.教師出示米飯:大米加水加熱後可以變成米飯,那這節課你想研究什麼呢?

1.學生回答。

2.學生回答。

二、比較米粒與米飯的不同:(8分鐘)

1.師:米粒與米飯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怎麼才能知道?

2.師:那我們一起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看米飯和米粒到底有什麼不同?

3.師:哪個小組彙報一下你們的發現?1.學生髮表意見,表明要仔細觀察,教師提示用多種感官觀察。

2.學生自由觀察,交流。

3.學生小組彙報。

三、研究米飯:(10分鐘)

1.師:米粒和米飯有那麼多的不同,那米飯會不會也有不同呢?

2.師:到底相不相同?怎麼辦?

3.師:小組有什麼發現嗎?

4.師:剛才有的同學嚐到了米飯的味道,請嚐了的同學説説米飯到底是什麼味道呢?

5.師:有沒有嚐到這種味道?怎麼樣才能嚐到這種味道?

6.師:嚐到這裏你有什麼問題嗎?

7.師:是啊,為什麼咀嚼米時開始不覺得甜,後來就覺得甜了呢?

8.教師課件出示“米飯是甜的嗎?”段落引導學生了解米飯變甜的過程。1.學生估計。

2.學生回答用觀察的方法,學生觀察。

3.學生小組彙報。

4.學生説。

5.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學生慢慢咀嚼品嚐米飯變甜的過程。

6.學生提問。

7.學生估計。

四、認識澱粉:(16分鐘)

1.師:什麼是澱粉呢?你們知道嗎?

2.師:老師為你們每組準備了一小包澱粉,觀察一下,澱粉是怎麼樣的?

3.師:下面老師為大家表演個魔術。

(教師在手上塗上碘酒,然後去接觸澱粉,讓學生觀察澱粉變化。)

4.師:你們看到了什麼?有什麼問題嗎?

5.師:是啊,澱粉為什麼變藍了?

6.師:剛才説米飯有甜味是因為澱粉在咀嚼過程中變成有甜味的糖類了,米飯中真的有澱粉嗎?你有什麼辦法證明?

7.師:那大米中有沒有澱粉呢?怎麼證明?

2.學生觀察、交流、彙報。

4.學生提問。

5.學生推測,教師及時説明手上塗的是碘酒,引導學生了解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

6.學生想辦法,並實驗證明米飯中澱粉。

7.學生證明。

五、延伸:

(3分鐘)1.師:這節課我們在米飯和澱粉的觀察研究中,你收穫了些什麼?

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髮言,提問。

澱粉的蹤跡

教學目標:

1、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澱粉時,學會運用預測的方法。

2、通過碘酒與澱粉、滑石粉混合物的實驗,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的習慣。

3、知道並能利用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這一特點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課前準備:

教師:澱粉、滑石粉、碘酒、滴管、試管、白紙、牙籤、米飯、小瓶子等。

學生:蔬菜、水果、米飯、饅頭、肉等食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米飯。

2、請幾個同學幫助分發下去。(注意衞生,用碘酒水洗手。)

3、為什麼會把米飯都弄“髒”了?

4、導入,板書課題。

二、尋找澱粉的蹤跡。

1、比較澱粉和滑石粉。

(1)、藉助放大鏡對兩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外觀。

(2)、用手和鼻子感覺兩種粉末。

(3)、用什麼方法來區別最容易?

2、體會事物中含有澱粉的多少,遇到碘酒後的反應也不同。

(1)、把澱粉和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觀察。

(2)、體會澱粉數量的不同,遇到碘酒後的顏色也不同。(在相同數量的滑石粉中加入不同的澱粉,滴入碘酒進行觀察。)

(3)、猜測:當澱粉數量很少時還會變色嗎?

(4)、實驗瞭解澱粉數量很少時的變化。

(5)、小結,知道碘酒可以用來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3、鞏固碘酒遇到澱粉會變藍。

(1)、出示一張白紙,塗上碘酒。(米粉老虎實驗)

(2)、為什麼紙上出現老虎的腳印?

(3)、討論米粉老虎實驗對你有什麼啟發?你可以用來做什麼?

三、學會用碘酒來鑑別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1、拿出自己帶的食品,猜測一下哪些食品中含有澱粉?

2、用碘酒來驗證自己的猜測。

四、做澱粉消失的實驗。

1、分裝澱粉糊。

2、實驗:

(1)、往一號瓶中直接滴入碘酒。

(2)、往二號瓶中先加入一些唾液,搖勻後再加入碘酒。

(3)、觀察兩瓶液體的變化。

3、討論:為什麼二號瓶沒有變色/

4、教師簡要歸納。

五、課餘查閲資料,瞭解加入唾液後二號瓶中發生的變化。

標籤: 教學 稻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gjz0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