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

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

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發現衣料的吸水性與哪些因素有關。

2.能記錄、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然後進行對比分析。

二、知識與技能

1.推測、驗證衣料的吸水性。

2.找出衣料吸水性與哪些因素有關。

三、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對推測進行實驗探究的意識。

2.在對衣料吸水性研究的過程中,初步培養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體會探究的樂趣及成功的快感。

3.讓學生樂於與人合作,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教學準備

1.五塊相同面積不同材質的衣料。

2.燒杯、水、墨水、鑷子、滴管、抹布、托盤。

3.CAI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想看嗎?

(師表演魔術:一隻不透明的杯子,裏面塞入一塊海綿。把杯子晃動、倒扣,讓學生感覺這隻杯子是空的。往杯裏慢慢倒入一些水,再將杯子倒扣過來,水卻沒流出來。)

師:咦,怎麼回事?大家推測一下,我剛剛倒入的水到哪兒去了?(板書:推測)

……

師:你們的想法真奇妙!可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看!(取出杯裏的海綿,捏出裏面的水。)

2.師:為什麼我倒入杯子裏的水沒有流出來?

設計意圖】魔術因其神祕而倍受學生喜愛,用它進行情境導入,一下子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促使學生迅速捲入到認知對象上,特別是學生的推測與實際結果相符或相近時,學生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

師:因為海綿具有吸水性。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物體能吸水?(板書:問題)

……

(老師板書出學生回答的物體並選擇衣服作為本節課的研究對象。)

師:同學們列舉了這麼多,説明你們平時都特別善於觀察。但由於時間有限,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只來研究做衣服的材料,也就是衣料的吸水性。(課件出示課題,師板書課題。)請大家把書翻到第35頁,快速瀏覽一下本課內容。

設計意圖】科學源於生活。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舉例,是科學課有別於其它學科課的一大特色,也是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學生舉例越多,越有利於幫助學生尋找科學證據,將來他對科學的興趣就越濃。因此,教師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舉例是可取的。

3.師:同學們,生活中汗水和雨水都會把我們的衣服弄濕,請看大屏幕。(播放CAI課件:運動時和下雨時的着裝。)

……

師:你們説的這些衣服吸水性都比較強,能吸收身上的汗水,所以讓人感覺舒服一些。那麼下雨時,人們往往會穿雨衣,這又是為什麼呢?是的,雨衣吸水性很差,雨水落在上面就會流走,不會弄濕我們的衣服。

,《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

小結:不同衣料吸水性的強弱是不一樣的。

設計意圖】學會從眾多信息中篩選出有效信息是一種能力,要讓三年級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設計不同坡度的問題來進行相機誘導和潛移默化地訓練。

二、學習探究

(一)認識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

1.請大家取出信封裏的衣料認一認,摸一摸,推測一下什麼樣的衣料吸水性比較強?什麼樣的衣料吸水性比較弱?衣料的吸水性與哪些因素有關?(板書:因素)

2.學生討論交流並彙報。

師:根據你們的彙報,我聽出來了,大家推測出衣料吸水性的強弱與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材質以及軟硬程度、鬆緊程度等因素有關。(相機板書:厚薄、粗糙程度、材質、軟硬、鬆緊。)

設計意圖】推測是一種能力,是區分有沒有科學素養的重要標誌。推測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於整個科學課教學中。

師:可是,沒有經過事實證明的猜想是沒有説服力的。怎樣才能檢驗我們的推測是否正確呢?我們必須像科學家一樣,用做實驗的方法來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

3.課件出示實驗器材。

師:老師特地為你們準備了這些實驗材料:五塊大小相同、材質不同且標有序號的衣料,五個裝有同樣多水的燒杯,還有墨水、鑷子、滴管。請各小組認真討論,你們準備選擇哪些實驗材料?計劃怎樣做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推測?(板書:計劃)

4.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5.彙報。

師:同學們剛才討論得熱火朝天,相信各組已經計劃好了自己的實驗方案,讓我們來彙報一下。注意:彙報時每個同學都要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是一種極好的學習方法。當同學彙報得不夠完整時,小組內其他同學還可以補充。

師:同學們真不錯,能想出這麼多辦法來研究問題,我從你們身上感受到了科學家的那種鑽研精神。

設計意圖】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面臨問題,沒有人教你怎麼去解決,要憑個人的能力去設法解決。讓學生面臨要解決的問題,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過“頭腦風暴法”的方式去設計方案解決問題,是科學課教學的一大任務,也是有別於先前自然課教師“抱着走”的一大創舉,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

6.分組實驗。

(1)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面我們進行實驗(板書:實驗),請各小組長來領取你們組實驗所需的材料。為了順利進行,請大家認真閲讀温馨提示。[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①小組長負責制,分工合作,各負其責。②細心實驗,認真觀察,如實記錄。③小心輕放,注意安全,不大聲喧譁。④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積極彙報,認真傾聽。]

(2)大家的實驗已經完成,請整理好實驗器材,把桌面擦乾淨。

(3)請各組彙報你們的實驗結果。(統計實驗結果。)

7.歸納。(板書:分析)

師:通過實驗分析,我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板書:結論):衣料的吸水性與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軟硬程度、鬆緊程度、材質等因素有關。實驗證實了我們剛才的推測。

8.小結。我們剛才做的實驗叫對比實驗,科學家們也是像你們這樣經歷“問題、推測、計劃、實驗、分析”一步一步做科學的。

設計意圖】感性的東西只有上升到理性層面,科學才能深入人心。蛹只有羽化成蝶才能實現質的跨越。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獲得的信息,適時滲透“統計”思想,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得出的結論會銘記在心。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三、拓展應用(課件出示資料包:“尿不濕”和“游泳衣”)

1.隨着科學的進步和發展,許許多多吸水性強和吸水性弱的材料不斷被發現,並應用於我們的生活,造福於人類!如一片嬰兒用的“尿不濕”尿布,即便吸入了1000毫升水,仍然滴水不漏,而且還能保持較好的通氣性。游泳衣採用吸水性弱的材料製成,能起到防水的作用,還能減小人游泳前行時的阻力。

2.生活中相關的應用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後請蒐集更多的資料與同學交流,好嗎?

四、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研究了衣料的吸水性,走了科學家科學探究的道路。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就能領略到科學的奧妙,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生活處處有科學。科學課是一個引子,是一個振動點,目的在於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喚起學生做科學、用科學的興趣,並學會用科學的態度去解釋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課後反思:

《衣料的吸水性》是鄂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我們的衣服”單元中的第二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衣服面料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本課在整個《科學》課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首次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總是對新奇、新穎的事物給予更多關注。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魔術表演,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和探究欲,課堂氣氛活躍。在此基礎上,教者調動學生的內存和生活經驗,列舉生活中的吸水材料,引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就水到渠成了。

二、把握本質,放大亮點

科學課教學的最高目標是: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致力於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例如:(1)重視推測能力的訓練,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去推測,去闡述自己的推測理由。推測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個人科學素養的重要標誌,不管學生的推測結果正確與否,都是有益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2)放手讓學生去自行設計實驗計劃是這節課的最大亮點。通常情況下,教師擔心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會“出現差錯”或“浪費時間”,於是教師就越俎代庖,領着學生“齊步走”。在本節課中,老師放手讓學生“頭腦風暴法”式自由發揮,大膽設計。結果,學生設計的方案“象模象樣”,有的還出乎教師的`意料。實踐證明,給足學生有結構的材料,給足學生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學生是會有所成就的。

三、親歷過程,掌握程序

毛澤東説:“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只要親口嘗一嘗就知道了。”從課堂教學效果中可以看出,每個環節的教學中都特別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找準科學探究的切入點,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科學探究過程,即引導學生有條理地經歷“問題──推測──計劃──實驗──分析”的科學探究過程。總之,這一節課很好地詮釋了科學課教學的真諦:既使學生感悟到了生活處處有科學,又使學生經歷了一次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更使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分享”的樂趣,達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

衣料的吸水性教學設計2

教學分析

《衣料的吸水性》一課是《我們的衣服》單元的第二課,本課教學旨在讓學生認識到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主動動手收集布料、資料和實驗材料,會與人合作和交流;通過實驗驗證衣料的吸水性與衣料的材質、厚薄、軟硬等因素有關;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開展科學探究,認識到猜測和假想必須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裁縫店看到過各種不同的衣料,有直觀的認識,但他們對如何分辨衣料,能否説出三種以上衣料的特點,沒有作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有效點撥。

前一課《認識衣服面料》學習後,學生能分辨各種衣料,瞭解其特點,還能通過用手摸、用放大鏡觀察、在火上燒等方法探究衣料的特性,這為學生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思考更深層次的衣料特徵奠定了基礎。

在課前,可以組織學生在網上儘量多地查找一些有關衣料特點的資料,也可以給學生介紹關於本課知識的書籍、雜誌等,讓他們認真閲讀和分析。對三年級學生來説,不僅要加強科學習慣的養成教育,還要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三年級學生貪玩,愛玩玩具,且對新衣服很感興趣,我們可以讓他們先談談自己有多少新衣服,春節添新衣服了沒有,這些衣服是用什麼衣料製成的等問題,讓學生進入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自然進入主題。

2.引導學生學會做科學記錄。教師要指導學生不僅能夠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而且能對衣料的色澤、結實程度、穿着的舒適程度、保暖情況、透氣狀況等做好詳實記載。

3.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他們初步學會一些做科學實驗的方法和技能。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好組長和記錄員,讓每個小組分別坐在實驗桌周圍,動手準備實驗材料,仔細看書,進行觀察。每個學生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對這些問題篩選後,讓學生分組細緻觀察、討論,確定可以研究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一樣。

2.初步瞭解影響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夠設計實驗併合理選擇工具,比較各種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實事求是地採集證據,願意合作與交流。

5.認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不斷髮明新材料,體會到科學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不透明的杯子一個(紙質、塑料均可);海綿一塊;為每組學生準備同樣大小的不同衣料一套;盛水燒杯(或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滴管、鑷子各一個。

學生準備:收集各種衣料特點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

1.談話: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想看嗎?

2.教師表演魔術,讓學生觀看,儘量不讓學生髮現其中的祕密。

3.提問:杯子裏的水跑到哪裏去了?(可能有學生猜測是海綿吸水了,教師予以肯定。)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衣料吸水性的科學知識。

設計意圖:先做學生喜愛的海綿吸水的小魔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興奮狀態進入主題,會提高學習效率。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各種衣料的色澤和軟硬程度,找到探究問題的切入點。

二、觀察和認識教材中展示的兩幅弄濕衣服的圖片

1.讓學生用一句話描述兩幅圖片。

先讓學生反覆對照觀察圖片,在組長的帶領下在組內進行交流,確定比較理想的答案。然後啟發學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如“不同衣料的吸水性怎麼樣?”“衣料的吸水性與哪些因素有關?”“什麼衣料的吸水性最強?”等。最後,指導學生根據手頭的材料,聯繫生活實際,提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繫對所穿衣服的認識和自己在裁縫店觀察到的情況,初步認識一兩種衣料的顏色、厚薄等,掌握一些觀察和認識衣料的技巧。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推測,想辦法研究衣料的吸水性與什麼因素有關,為下面通過實驗探究衣料的吸水性奠定基礎。

2.討論實驗方法。

(1)提問:我們用什麼方法來驗證衣料的吸水性呢?

(學生看書預習、自主學習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看書中的兩幅實驗儀器圖片,讓他們動腦筋思考怎樣做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圖片看書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對不懂的地方做好重難點標記,在小組內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2)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應該如何做好教材中的兩個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法,為學生進入下一步做實驗的環節做好鋪墊。

三、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準備:實驗前,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將實驗材料擺放好,讓組長負責,記錄員做好記錄準備。

2.教師進一步點撥:為什麼不用清水,而用紅墨水做實驗呢?

(學生可能會説:用紅墨水做實驗,便於觀察,容易發現衣料的吸水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做科學實驗不僅要做好充分準備,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必須有計劃,按照程序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3.簡述實驗的基本步驟。

具體的實驗操作方法和過程很重要,學生不一定能準確把握其中的內涵,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入做實驗的正確的軌道,或者,給學生做一些提示性指導。比如:如果沒有滴管,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呢?用滴管吸多少紅水比較合適?往布料上滴多少紅水比較合適?

(學生可能會説:可以用注射器代替滴管;可以用一次性塑料杯子取代燒杯。)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積極思考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使他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不走彎路,抓住要點,提高效率。

4.比較兩個實驗研究的異同點,做好記錄。

學生在做實驗過程中,只有深入思考、細心觀察,才能發現衣料吸水的特點。兩個實驗的相同點是研究衣料的吸水情況是怎樣的;不同點有兩個:一是用滴管吸少量的紅水,往衣料上各滴兩滴紅水,看各種衣料的吸水情況;另一個是用鑷子將大小相同的衣料放入裝有相同紅水的燒杯中,待衣料完全沉入水中後,觀察燒杯中紅水的下降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善於觀察實驗現象的好習慣,能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和分析問題,最後得出合理的結論。指導學生對觀察過程和有關結果做好詳實記錄。

四、探究影響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1.提問:實驗中我們選取的衣料的大小、厚薄、軟硬程度一樣嗎?

(學生可能會説:幾種衣料的大小是一樣的;這幾種衣料的厚薄我們用手不好摸出,能否用尺子量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良好習慣和態度,促進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究。

2.討論:衣料的吸水性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會説:與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有關;與材質、軟硬程度、鬆緊程度有關。)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學生對衣料的吸水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否瞭解衣料的吸水性與哪些因素有關,還需要進一步討論、明確。

3.提問:棉布、絲綢、亞麻、化纖、毛料和毛皮,按照衣料的吸水性強弱排序,應該怎麼排?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各種衣料的吸水性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並能將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4.提問:(出示閲讀小資料“高吸水性材料”)你還知道哪些吸水性強的材料呢?

設計意圖:結合課件上的內容,讓學生充分展開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開闊認識視野。

教學反思

本課是本單元承上啟下的一課,學生掌握好本課有關衣料吸水性的知識,可以為以後幾課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本課探究的問題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的生活閲歷太淺,經驗也不豐富,有關衣料吸水性的科學知識知道甚少。為此,我採用瞭如下教學思路展開教學。

一是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學生“捲入”探究主題。

二是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事物的真相。三年級學生認識事物多依賴所觀察到的表面現象,要想使他們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得讓他們在對比中思考,在探究中發現,在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發現衣料吸水的奧祕。

三是培養學生具有分析、歸納問題的好習慣。要讓學生認識到,做科學探究,必須要有正確的科學態度,科學探究來不得半點虛假。還要讓學生意識到與同學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學會處理矛盾,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

標籤: 衣料 教學 吸水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4d4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