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宋明理學課件

宋明理學課件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根本),並能治理國家(目的)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宋明理學課件,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宋明理學課件

【教材整合】

南北朝時期儒、佛、道三教並立,刺激了中唐以後儒學的復興。在一批心志高遠的儒家學者促進下 ,理學於宋代興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將儒家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綿延 700 餘年,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及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儒學受到挑戰

漢武帝以後,儒學在統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現繁盛之勢。

1、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吸引了眾多信徒,儒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同時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處於戰亂、動盪和民族大遷徙時期。北方各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大力崇儒興教,如羯族建立的後趙和鮮卑族建立的北魏。北魏孝文帝時期大興儒學。史書稱當時儒學之盛況,“比隆周漢”。這樣,經過民族大遷徙和民族大融合,儒學不僅是漢族的正統思想,也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佛教和道教的發展,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三教之間在彼此反覆辯駁中相互吸納滲透,到唐宋時期,調和之風尤其興盛。“三教合一”的潮流瀰漫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4、北宋時期,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又衝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

(為了重興儒學,迴應社會上禮佛、祟道的挑戰,唐宋儒家學者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他們弘揚積極人世、關懷現實的儒學傳統,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學體系得到了豐富和更新,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

二、形成過程:

1、理學:又稱“道學”,指宋及之後,以儒學為主、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具體指在迴應佛、道的挑戰時,新興的儒學思潮力圖建立起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並能治理國家的學説,到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即認定“理”先天地存在,把抽象的“理”(實指封建倫理準則)提到永恆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

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範疇的新儒學 ,即程朱理學。

2、創立——“二程”

⑴哲學觀: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⑵道德觀: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繫起來。

⑶認識論: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成熟——朱熹(程朱理學集大成者)

⑴哲學觀:天理就是“三綱五常”(簡單理解,理在社會上表現為儒家道德規範);

⑵道德觀: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⑶認識論:“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

明人畫朱熹像

4、程朱理學

⑴地位: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後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哲學,逐漸發展成官方哲學。元朝曾將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註》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明初繼承這一趨勢,確定了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⑵對外影響:流傳到朝鮮、越南、日本乃至歐洲,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5、發展——心學

南宋時期,一些理學家對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瑣方式表示不滿。陸王心學,指以陸九淵和王守仁為代表的理學。陸王心學強調,做學問的目的在於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並努力實踐之。心學的出現,標誌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已經完成。

⑴陸九淵(心學創立者):①核心命題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邏輯的思辨來論證這個命題,而是用自己的體驗來予以印證。他認為“理”就像太陽、月亮一樣明顯,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尋找,不用學習也能體會)。②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即心就是天地萬物的淵源,天地萬物都在心中,“心”就是“理”,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⑵王陽明(心學的集大成者):①“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王陽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②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説(他認為良知是存在於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慾所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慾,恢復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説知和行都產生於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並不能科學地説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王陽明發展心學的背景: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鋭,社會動盪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王陽明認為,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統治。)

心學將一切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根源從外在的天理轉化為內在的良知,把客觀唯心主義發展為主觀唯心主義,標誌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任務已完成,理學的重心轉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實踐。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⑶地位: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三、歷史影響:

理學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對我國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⑴積極: 塑造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了人性的莊嚴。

具體表現:①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與家庭、與國家的和諧的意識;②憂患意識:鼓舞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③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可以促進文明的進步;④強調身體力行,強調自主自強的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⑵消極: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性。

具體表現: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的觀念;③輕視自然科學的觀念;④輕視個體自由的觀念;⑤重禮輕法的觀念等。

【本課要旨】

●北宋五子(周敦頤、程顥、程頤、邵雍、張載)開創了理學;朱熹建立了理學體系;陸王心學推進了理學新的發展。

●程朱理學主張“理”是萬物的本原,強調格物致知。

●陸王心學認為“心”是萬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強調內心的修養。

●宋明時期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展。

思考:

1、程朱理學的特點。

⑴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傳統儒學經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最終形成了哲學理論體系。

⑵更加強調以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理學所強調的義理實質上就是倫理道德學説,無論是理學哲學的本體論、人性論、“存理滅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聖的境界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名論,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內容。

⑶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理學更多地吸收借鑑佛教與道教的形而上學,把佛、道的禁慾主義思想吸收進來,把它作為理學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德主張。

2、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⑴特點:從哲學高度論證專制統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

⑵不同:

①理學思想:前者通過“天理”來約束人的行為,使之符合儒家道德規範(“理”是萬物的本原);後者通過“致良知”來恢復人固有的善性(“心”是萬物的本原)。

②哲學(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內在的“人心”(主觀唯心主義)

③修養論(把握“理”的途徑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克服私慾,回覆良知就能成為聖賢。

⑶相同:

①實質:以儒家的綱常倫紀約束社會,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遏制人自然的欲求。

②範疇:繼承了孔孟“仁”、“禮”思想,同屬儒學範疇。

③都屬於宋明理學,認為理是世界本原,歸於唯心主義。

3、隋唐時期的儒學為什麼會面臨挑戰呢?

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間傳播;③儒學本身的缺陷:漢唐儒學,無法控制人心。

漢唐儒學簡單的理論體系,已經不能應對人們的各種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權威的解釋能力。於是,整個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西漢以來從未有過的自由氛圍。

4、宋明理學的“理”是什麼?

①宇宙觀——世界的本原,萬物遵循的普遍原則;

②社會——儒家道德倫理,封建等級秩序;

③個人——人性。

5、從政治、文化和經濟角度探討與宋代理學產生的相關因素。

⑴政治上:宋代加強中央集權要求統一思想,重文輕武,提供文化環境;

⑵文化上:儒學的危機

①魏晉南北朝以來,傳統儒學不適應時代要求;佛、道盛行,挑戰儒學;

②唐宋時期,儒學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學化、系統化;

⑶經濟上:經濟迅速發展,科學進步,引發理學家對自然界及社會的思考。

標籤: 課件 宋明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9zyr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