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圓的周長説課課件

圓的周長説課課件

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按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的理念,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的周長説課課件,歡迎大家閲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圓的周長説課課件

篇一:圓的周長説課課件

 一、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的,同時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因而它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我把正確計算圓的周長,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周長的含義,並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圓的周長可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進行教學。並且知道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可通過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所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就成了本節課所要突破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探究的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圓周率的發展史,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利用實驗的手段,先猜想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再通過測量、計算,驗證猜想等過程 ,理解並掌握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

五、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3、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激發興趣。2、認識圓的周長。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

1、激發興趣。“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廣泛”,根據本節知識認識新概念抽象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郊遊情景引入,揭示課題。通過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認識了車輪的周長,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

2、認識圓的周長。讓學生拿出圓形物體看一看,摸一摸 ,説一説圓周長指的是那部分?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標誌是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説出來”。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麼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麼。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

3、討論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在揭示了圓周長概念後,讓學生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測量圓的周長,並彙報結果,再説説自己測量的方法。線繞法、滾動法量出圓的周長,教師課件演示,並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化難為易,便於學生的理解。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這部分分為四個環節:1、猜測。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1、猜測。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觀察這些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呢?幫助學生掌握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精神得到培養。

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準備的大小不同的圓片,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並把數據填入報告單中。通過測量,彙報。學生觀察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係,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

先介紹表示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最後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闊學生的認識視野,增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小數,小學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

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引導討論: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推導圓周長公式 C=πd 、C=2πr,通過思考、探索、分析、發現並總結規律,使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三)、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程序我主要從基礎練習、綜合練習、開放練習等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促進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反思

預設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引入自然。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由學生熟悉的自行車引出圓周長知識,其次,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引發學生思考: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係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直覺思維和猜想的意識。學生在猜想過程中,新舊知識的碰撞,激發智慧的火花,思維有了很大的跳躍,發展了推理能力,鍛鍊了數學思維。

2、在自主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尋找規律的學習方法和過程。這節課學生通過量、繞、滾找出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係,用計算器把測量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係算出,填寫報告單,觀察數據發現倍數關係,最後概括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學生從數據中尋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這個過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體驗了發現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實踐及合作能力。

整節課下來,學生學習效果較好,我想,這得益於事先準備的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具比較充分,得益於學生的動手操作,也得益於猜測——實驗驗證——尋找規律的學習方法和過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遺憾之處:

本節課除了讓我體驗到預設的成功之處,也讓我感受到了一些遺憾:

1、在小組合作實驗探索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少部分學生只是對活動感興趣,沒有認真去實驗探究。在尋找總結規律時,學生不能很好的用語言表述,最後我只能加以提示和小結。這説明了學生平時缺乏這方面的訓練,也説明了平時我對學生放的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加強。

2、這節課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得很好,可是我對他們的評價顯得比較單一。今後我要注意採用多種方式和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這次課後,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本質就是激發和喚醒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思考。同時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與平時的課堂教學也是息息相關的,在今後的平時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

篇二:圓的周長説課課件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

2、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的的。本節課既是圓的認識的深化,又是圓的面積的基礎,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作好了鋪墊,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通過對圓的周長的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也滲透“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周長的含義,並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圓的周長可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進行教學。但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也較為抽象,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是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

4、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操作、探究、猜想、驗證等活動,體驗轉化思想,積累活動經驗。

(3).結合圓周率的學習,感受數學文化,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4、教學重難點:

為了使學生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能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深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計算器等。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使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這一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兩點:

一是讓學生主動經歷數學結論的猜想動手操作,實踐驗證以及表述的.過程;

二是對學生放手,還學生自主的空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貫穿課堂的始終。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圍繞“三步導學”教學模式,從以下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激情導課

這一環節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激情導入。2、明確目標。3、效果預期

1、激情導入。

“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更廣泛”,根據本節知識認識新概念的特點,在引入新課時我利用多媒體顯示小兔賽跑激趣引入,讓學生觀察並思考,小灰兔跑的實質是什麼?接着順水推舟,要求小白兔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周長。(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願望,結合生活實際,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接着認識圓的周長。讓學生拿出圓形物體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圓周長指的是那部分?讓學生在用手比劃後用語言表達的基礎上再對圓的周長做同樣的比劃觸摸而後進行理解和表達。有效的觸摸體驗,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圓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充分而有效。

2、明確目標 (1)推導計算公式 (2)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3、效果預期 通過回憶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給學生一個理由,只有積極參與,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民主導學

這部分內容分為五個環節:1、掌握測量方法。2、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3、介紹圓周率的知識及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貢獻。4、圓周長公式的推導。5、解決問題

1、完成學習任務一時,我安排兩個環節:一是思考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後交流,滲透“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二是探討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我讓學生分組做實驗,拿出自己準備的學具圓,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直徑,並把數據填入書中表格中。通過測量,彙報。學生觀察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最後師生共同概括。從而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關係,突破了本節的難點。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討,並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參與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圓周率最傑出的貢獻者是祖沖之。它是數學課堂上一個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典型。因此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結合畫像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使學生感受到他嚴謹認真的演算態度和堅持不懈的執着追求,他不愧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同時指出:圓周率是一個無限小數,小學階段取它的近似值為3.14。

解決了圓周率的問題,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就可以水到渠成,據“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這一結論,引導學生得出圓周長公式,並進行深入理解。

3、學習任務二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由於課本例一的第二問有一定難度,所以我適當加以調整,改為求“繞花壇十圈是多少米”降低了難度,鞏固了計算方法。最後回到課始,算正方形和圓的周長,首尾呼應。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發現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檢測導結

新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設計檢測題時,我設計了基本的判斷、選擇和靈活的應用,較好的對知識和能力進行了瞭解。結果反饋給予鼓勵性評價,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總結時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與困惑及還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重點回顧,也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同時又能把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外,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

總之,在設計本節課教學時,我立足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為學生搭設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學生的需要,儘可能多給學生一點嘗試機會,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空間,從而使他們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標籤: 説課 課件 周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nn9j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