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課件

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課件

人口是一個內容複雜、綜合多種社會關係的社會實體,具有性別和年齡及自然構成,多種社會構成和社會關係、經濟構成和經濟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課件 ,歡迎閲讀。

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確三者的關係和區別。

2.理解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3.瞭解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結合我國實例,瞭解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4.理解消除貧困並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國須採取相應措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找出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間的內在聯繫,明確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2.從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國家和地區,討論環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義,並由此推斷出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3.通過讀圖分析對比,瞭解世界和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計,並學會讀圖。

4.緊緊圍繞人口合理容量這一核心內容,從目前存在的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入手,認識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緊迫性和解決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學會處理複雜社會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

2.樹立人口可持續發展觀念,進一步加深對我國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兩項基本國策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

2.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緊迫性和解決措施,結合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現狀認識我國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學難點

1.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

2.如何正確理解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教具準備

利用網絡技術手段,收集整理與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關的圖文聲像資料,加工成教學插件,用作有關內容分析時的補充論證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公元初年時,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億到3億,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長都十分緩慢。然而自1650年後……

(圖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來人口增長柱狀圖)

學生:觀察、判讀圖片。

教師:大家看到了什麼現象出現?

學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長。

教師: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達到60億。目前世界人口約為70億。依目前的情形發展,根據美國人口諮詢局預測,2025年,世界人口會達到80億,2046年,世界人口會突破i00億。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是地球孕育的,同時地球又是人類的唯一家園。在人類生活的地球村,空間是有限的,礦產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只能供養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口?一個國家或地區又能容納多少人口?研究這些問題對於協調人地關係十分重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節課的知識。

(板書)第三節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知識傳授】

一、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

教師:人類社會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發展的,特定環境以其空間和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這個限度,在學術界進行相關研究時,就以“環境承載力”來表示。

(大屏幕提供“環境承載力”的閲讀材料)

教師:知道什麼是環境承載力吧,説説看。

學生:“環境承載力”是在某一時期、某種狀態或條件下,某地區的環境所能承受的人類活動作用的閾值。也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

教師:對,很好。它涉及了多種指標,其中的哪一項指標,是人們考慮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

學生: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指標。

(推進)

教師:這項指標又被人們稱為什麼?

學生:環境人口容量。

教師:教材給它下的定義是怎麼説的?

學生: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區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教師:從這個定義的表述中,大家仔細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學生:自主閲讀教材內容,或互相議論,仔細辨別後瞭解到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歷史時期、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對比分析)

教師:下面咱們就逐個來看看這些因素的具體影響。

教師:在這些影響因素中哪個相對更突出?

學生:資源。

教師:確實如此。事實上,人類社會的發展,正是建立在不斷開發利用資源的基礎上的。一個地區,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其所能供養的人口相應也多,反之則少。譬如:同在歐洲的德國和梵蒂岡,前者現有人口8000多萬,後者人口只有1000左右。香港經濟繁榮,以1000多平方千米土地維持680多萬人,社會穩定,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但若要它供養如河南9000多萬人,則情況可想而知。

(延展)

教師:那是不是資源相對少的國家(地區),其供養能力肯定就少呢?大家別忙回答,先看看下面的材料再作回答。

(材料展示)

(師生互動)同讀材料,教師啟發引導,展開討論

材料一:以色列農業的魅力 以色列農業概況

國土面積 1.49萬平方千米,2/3土地為沙漠和山地

年均降水量約200毫米

人均水資源 270噸,不足世界人均的3%

耕地 41萬公頃,人均1畝地

1997年農業產值 37億美元

1997年農產品出口 8億美元

1997年農業勞動力 6.7萬人,1個農民可供養90人

以色列實際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圍平原和約旦河谷適宜發展農業。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僅僅一代人就建成了現代農業,創造了令世界驚訝的奇蹟。

教師:從這一材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小國以色列土地和水資源條件如何?

學生:土地面積小,貧瘠缺水。

教師:但是,它的人口供養能力怎樣?

學生:很好,很高。

材料二:

滴灌是法寶

滴灌比漫灌節水1/3~l/2。

滴灌可使單位面積土地增產1/3到5倍。

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

滴灌有效防止土壤鹽鹼化和土壤板結。

以色列水資源總共才16億立方米,其用水總量為20億立方米,不足部分靠污水處理和海水淡化補足。

1962年,一位農民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農藥最有效的辦法。

發明滴灌以後,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翻了5番。

科技為本

政府每年農業科研經費上億美元,佔農業產值的3%。

3500多個高科技公司。

7個研究所,250多位博士研究員,正在從事750多個科研項目。

以色列把科技興農作為國策。農業發展主要受益於科技,農業投入也主要用於農業科研,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和具體指導,鼓勵農民採用新技術。

科技使農業工業化,以色列農業增產的95%靠科技。以色列的農業奇蹟表明,科技就是生產力,農業的未來在於科技。

教師: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

學生:是的。

教師:什麼原因?

學生:有發達的、以滴灌技術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

教師:大家回答的很正確。

(推進)

教師:可見,科技發展水平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相應地區自然資源不足的缺陷的。大家想想,現在世界上哪些國家(地區)就是憑藉科技優勢,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雄厚財力物力,靠大量進口資源來維持其國民生活的,能否列舉一些?

學生:美國、日本、德國等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都是。

(承轉)

教師:那麼,除了資源和科技之外,還有什麼因素也能顯著影響一個地區的人口供養能力呢?

學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費水平。

教師:正是。

教師:大家設想一下,中國現在的13億人,如果生活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輝煌時期之一的大唐貞觀年間,會怎麼樣?

學生:絕大多數會死掉。

教師:為什麼?不都生活在同一個中國嗎?

學生:雖然在同樣的中國,但以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產能力和生產力水平所能生產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畢竟少,與現在相比是十分有限的。這隻能養活當時中國的幾千萬人口,根本養活不了現在如此多的人口。再説,我們現在的生活消費水平也遠比那時候高,這樣,那時有限的那些財富,對於現在如此多的人,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教師:原來如此。

高潮(重難點突破)

教師:從剛才我們分析的現實中國與盛唐時期的中國供養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中,大家是否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就某個確定的'地區而言,所有能夠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都會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這樣的話,考慮這些因素而估計出的當地的環境人口容量的數值是不是固定不變的?

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

教師:如果地區確定,時間明確,那麼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影響因素的數量是不是相對確定的?

學生:是的。

教師:那麼,由此推算出的環境人口容量是不是也就相對確定了?

學生:是的。

(歸納承轉)

教師:由上,我們可以歸納出環境人口容量的兩大基本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下面,我們看教材圖1.10和圖1.1l,具體瞭解一下,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應當怎麼進行?對全球和我國,相應的評估結論會怎樣?

學生:(讀圖,討論)

1.P12圖思考”1、2。

2.P13怎麼看待世界環境人口容量的三個不同結果?

[教師精講]

各種資源的綜合決定着環境承載力,在所有不同種類的資源中,相對最少的資源直接決定環境承載力的大小;這個最小值就是環境人口容量。

(師生互動)

教師:三種環境人口容量評估的結論為什麼會不同?

學生:它們評估時的假定條件不同。

教師:想一想,三種不同觀點的人,他們各自的依據分別是什麼?

學生:樂觀論者:人類是大自然中最高級的生物,有聰明才智,人類科技進步的潛力是無窮的;悲觀論者:所有的資源潛力再大,終究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供養有限的人口,有些資源已經瀕臨枯竭,因此現在地球上人口已經太多;持中間觀點的人:雖然有些資源已經瀕臨枯竭,但人類科技的發展潛力還是存在的,因此100億左右是世界的環境人口容量。

教師:分析得很好。下面咱們再看一下P14的“活動”。請大家考慮:

1.材料中提到的中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多少,它主要以什麼作為評估依據,為什麼?

學生:中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是16億。它是以中國的土地資源作主要依據。

2.評估出的人口為16億,現在是13.7億。那是不是意味着形勢還並不嚴峻,還挺充裕?

學生:不是,現在形勢已經十分嚴峻。

教師:何以見得?

學生:(回憶前述內容後)我們的人口基數龐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資源相對短缺嚴重,數十種主要的基礎礦產和能源資源中已經有很多短缺,如石油;環境污染已相當嚴重,並且還有繼續擴大和蔓延的趨勢。

教師: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學生:繼續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兩項基本國策。

(總結過渡)

教師:前面我們深入探討了環境人口容量的有關細節。環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時期、一定地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但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剛夠温飽,好像就可以持續供養吧?

學生:是啊!

教師:可那是咱們嚮往的嗎?

學生:肯定不是。

教師:那你們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學生:幸福日子。

教師:怎樣的日子可以稱得上幸福呢?

學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孫後代。

教師:過這樣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僅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資源和財富。那麼,一切條件等同的情況下,能夠供養的人口肯定就會明顯減少了吧?

學生:是的。

教師:這樣的人口數值,人們把它稱為什麼?

學生:人口合理容量。

二、地球上適合養活多少人(板書)

教師:對。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義後,考慮這個數值是否是確定的?要評估它的話,要考慮哪些因素,這些因素與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否相同?

學生:它也是不確定的,但也是相對確定的。對它進行評估,需要考慮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標準要更高些。

教師:人類同處一個地球上,那麼,我們評估不同的國家(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時,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統一標準執行?

學生:不行,不可能。

教師:為什麼?

學生:因為各國、各地區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各個因素有不同的表現。比如環境資源條件,比如經濟發展水平,各國各地區各有其自身特點。發達國家人口少,消耗的資源卻很多,人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高。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增長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費水平也低,貧困人口眾多。

教師:這樣看來,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個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艱鉅。不過再怎麼艱鉅,人們還是得努力吧?

學生:是的。

教師:那該怎麼去努力呢?

學生:一是各國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內;二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有追求過好日子的平等權利。

教師:為此,我們該怎麼做呢……

課後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了人口與環境兩方面緊密聯繫的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重點分析了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幾個主要因素──資源、科技的發展對環境人口容量的突出影響,瞭解了三種不同的世界環境人口容量評估觀點,明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義和世界在全球範圍內消除貧困並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艱鉅性,貫徹落實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對中國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兩大基本國策有了更深刻的領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0qn2k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