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推薦】教學計劃模板彙編8篇

【推薦】教學計劃模板彙編8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穫成長,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計劃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教學計劃模板彙編8篇

教學計劃 篇1

[教學要求]

一、學會生字詞,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歎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激發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範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複述。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激發學習情緒。

這兩天,小朋友們都在觀察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它們就去找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揭示課題,蝌蚪(kē dǒu))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2.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結合學生回答上面的兩個問題,出示下列詞語。

lǐ鯉魚 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烏龜 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蹲 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音強調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裏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pī披 讓學生聯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披星戴月。)

bì碧綠 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盤裏。)

shāng衣裳 裳指導學生髮輕聲,後鼻音。

四、試讀課文。

可採取全班輪讀的方式進行。(一人讀一句,或一人讀一節)

五、理清層次,分段。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先啟發學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後再給全篇課文分段。(學生如有困難可先默讀)

提問:課文中寫小蝌蚪找媽媽,寫了幾個小節?(二、三兩節。)

中間這兩節是寫小蝌蚪找媽媽,那麼這一段前面一節(第一節)寫的什麼?這一段後兩節寫的是什麼?這樣,課文分成幾段?

課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媽媽。

3. 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六、範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看好後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

(老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七、複習生字詞。

用小卡片全班輪讀。(一人識一個,聯一個詞)

快讀。(要學生迅速讀出字音)

寫字。

教學計劃 篇2

美術高考色彩考試的基本要求一般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求構圖完整,形體比例準確,這是第一位的。其次,要求大體色彩基本準確,即基本色調、大色塊傾向準確統一,又要對每個物體進行較好的色彩塑造。再次,一張色彩試卷還要求具備一定的空間和質量感。為此,美術高考班水粉畫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色彩理論知識和自然界變化的基本規律;熟悉水粉畫工具、材料的性能;瞭解、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鑑賞能力。

水粉畫是色彩畫種類之一,它色澤鮮豔、明亮、渾厚而柔潤,畫面能大能小,能粗能細,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像水彩畫的濕畫法一般水色淋漓、絢麗多變,也可以象油畫一樣造型堅實,塊面清楚。它兼有油畫和水彩畫的優缺點。運用在圖案設計和裝飾繪畫上,有更多的表現方法和效果。

水粉畫教學必須針對以上任務和要求,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教學。可分幾個階段進行練習。

一、第一階段進行調色練習,掌握水粉畫的工具材料性能。讓學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識。從三原色、間色、複色的變化過程開始,讓學生首先熟悉各種顏料的形象和概念,然後從原色之間的相調、變化比例大小來認識間色的色相漸進變化,再由間色之間相調等比例變化大小認識複色的色相,並進行色塊調色練習,。瞭解水粉的顏料有些什麼特性,乾濕有什麼樣的色彩差異;一次色,二次色,乃至三次色又有何變化。這樣,對色彩有了基本的瞭解和掌握後,再進行色彩的冷暖變化及色彩的純度、明度、色相變化的練習,通過多次嘗試,找到最佳的運用材料方法。

二、第二階段從靜物單色寫生開始。初次接觸水粉,學生遇到的問題較多。色彩寫生關係到素描的問題和色彩的問題,從單色畫開始,一是為了瞭解學生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及塑造表現能力;二是通過單色寫生,可以讓學生先避開色彩關係這一內容,先看學生所表現出的構圖是否完整、合理,造型、透視、明暗關係、虛實與空間關係是否恰當,用筆是否充分體現每一塊體面的大小明度變化。在具體表現時,每一筆都要經過觀察、概括、提煉,在表現物體的虛實時,實處用筆遍數多、厚,筆觸清晰,虛處用筆較濕,筆與筆之間銜接自然。

三、色彩的臨摹、默寫及命題創作相結合。首先,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水平較高的、印刷質量好的畫冊作摹本。臨摹時,重在與範畫保持一致。臨摹作業宜精不宜多,動筆之前多思考,多問“為什麼”。臨摹是增進學生表現水平的一個較好的方法。默寫和命題創作是近幾年許多高校採用的考試方法。在進行默寫和命題創作的訓練時,要針對實際,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

四、第三階段進行單個物體色彩寫生。寫生時要端正色彩觀察方法。物體的色彩主要有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光源色就是光源的顏色。光源色的色彩傾向愈強,對物體固有色 的影響也愈大。固有色是指正常的白色日光下物體呈現出的色彩特徵。也就是人們所看到的物體上占主導地位的色彩。一般情況下,我們去認識物體的色彩首先是以物體的固有色為標準的。光源色的強弱變化能夠引起固有色發生變化。環境色就是物體的固有色受其周圍環境和所受光源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在不同光源、不同環境條件下,物體所呈現的色彩就是環境色。光源色對物體的亮部影響明顯;而環境色則對物體的暗部產生很大的影響;物體的中間色調因受光線和反光影響較小,以固有色為主。

五、第四階段進行多方位的靜物色彩寫生。在進行多方位的色彩靜物寫生時,首先要教學生觀察物體的色彩變化規律,細緻分析物體之間及各個部分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等變化及產生色彩變化的原因。如向學生出示一塊紅布上的白色物體與一塊綠布上的白色物體,觀察它們的區別,及物體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等等。總之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學生演示,讓學生觀察色彩變化的規律,全面掌握物體的總體關係。為了能讓學生迅速地把這種觀察的結果表現在畫面上,可以先讓學生畫小色稿,要求表現各部分之間的大的色彩關係,不要讓學生去刻畫細節。通過這種小色稿的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再逐步深入地要求學生講究寫生前後程序,要從後向前,從左到右,從暗到亮,用筆由大到小,由濕到幹,由薄到厚。水粉靜物寫生,要從整體觀察,整體表現入手,看大的色彩關係,多畫小色稿,確立正確的色彩關係。

水粉畫的作畫步驟:“五先五後”。

1、先深後淡:深色含粉質少,淡色含粉質多。如先畫淡色用深色覆蓋淡色,就會把淡色中的粉底帶上來,故易畫髒、畫粉,也控制不了明暗層次和色彩的漸變層次,所以,以先深後淡為好。

2、先濕後幹:顏色越深,不宜調入白色,只需用水稀釋。顏色越淡,必須調入白色,用水自然要少。所以先深後淡必然先濕後幹。有利於層層深入。

3、先遠後近;遠處明暗對比弱,色彩對比柔,邊線模糊,最宜濕畫。近處邊線清晰,明暗強烈,色彩豔麗,最宜幹畫,所以先濕後幹必然先遠後近。

4、先灰後鮮:色彩純度非常豐富,從灰畫到鮮,有利於對純度的辨別和對色階的漸變表現,有利於把握色彩的飽和程度。自然界複色(灰色)占主導地位,畫面上也是複色佔較大面積,按照先大體後局部的作畫原則,先灰後鮮,其理亦然。

5、先整體後局部:寫生的整個過程,終要把握整幅畫的整體效果,先整體即先畫大的色塊、大的黑白灰層次、物象的大的明暗面,注意物體與背景、物體與物體、桌面與背景的大的明度、純度、色相對比。後局部即在整體關係不斷調整的基礎上逐漸進入對細部的刻劃。當然,在刻劃細部時仍不能忘掉整體效果,否則必將喧賓奪主有礙整體效果的體現。

客觀世界豐富多彩千變萬化,要準確而生動地用色彩來表現它們,帶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就必須通過反覆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審美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表現能力。表現能力的提高反過來又促使審美能力的提高,這樣形成良性循環,作畫者才能獲得較大的進步。

教學計劃 篇3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塊(或章節):第七單元第二課時 2.年級:四年級數學下冊。

3.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課標20xx版 4.學時數:1課時

本教學案例參與人員基本信息

 二、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會在方格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並通過平移後的圖形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2、會利用平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積累的感性經驗,建立平移圖形的步驟與方法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在方格上畫出規定方向和距離的平移後的圖形,能根據平移後的圖形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難點:理解平移的距離是圖形中“對應點之間的格子數”,掌握正確的平移步驟與方法。

(二)內容分析

“圖形的運動—平移”這一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學習內容,之前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生經歷過。這次是認識平移。本單元的平移主要是瞭解平移的兩個參量 :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的距離。教材分兩個層次進行編排:第一層次是已知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的格數,畫出平移後的圖形。第二層次是已知平移後的圖形,讓學生根據平移前後的圖形確定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的格數。 這部分內容還包括利用平移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學生分析

學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現象,初步認識了平移,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形四邊形和梯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徵。以上內容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和經驗基礎。但在平移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平移的距離產生錯誤的認識,這是教學中要克服的難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探索如何抓住圖形的關鍵點,把圖形的平移轉化為關鍵點的平移,積累平移圖形的感性經驗,體會圖形平移的特點,加深對圖形平移的認識。

(四)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

教法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關鍵概念採用老師講授(如:對應點)整體採用情景問題解決的方法,步步深入,環環相扣。

2.關於教學流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

 三、多媒體使用策略

本節內容主要應用PPT課件與電子白板授課軟件來服務於教學。通過PPT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動畫再現,吸引學生快速投入到學習中,並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電子白板軟件主要為了解決平移的方法及步驟,以及理解平移的距離是圖形中“對應點之間的格子數”這一難點而設計的。實現從簡到難,從點到線再到平面圖形的過渡式教學,也是課件應用的重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以上幾點,方能發揮課件的最大作用。

 四、教學過程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設計初衷是通過白板軟件的拖拽功能、動畫播放等功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全員參與到學習中來,並通過討論、觀察課件來解決難點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有一些困難,為此在觀察例3前我安排了一個移點和移線的複習,幫助學生儘可能地少走彎路。在教學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學生上台操作出現不熟練地情況,導致課堂時間緊張。

2、部分學生對對應點這個概念理解還有點模糊,更不理解圖形平移的距離就是對應點之間的距離,在數圖形平移的距離、平移圖形時不熟練。

3、課堂檢測沒有時間平價及統計。 同時,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做地較好:

1、知識難度鋪墊較好,層層深入,從數對應點之間地距離到圖形之間的距離,再到平移點、線段、圖形,較好地解決了難點問題。

2、通過問題情景的引入,激發了學生對知識問題的探究,有利於平移方法的掌握。

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作為對初中生活開端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套教材的意義,既是學生整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起點,也是全套教材建構的邏輯起點。對於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學生而言,中學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的開始。面對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學生會有各種感受,也可能有各種困惑和問題。教材不是讓學生被動去適應這些變化,而是把變化看成是生命成長饋贈給自己的禮物,認識到新的階段意味着新的機會和可能,接納變化在積極面對中學學習、自我探索等課題中中成長。本單元以“成長的節拍”為主題,體現了學生初中生活的基調,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二、本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明白自我方面:涉及怎樣儘快適應初中生活。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如何設計樹立夢想,如何對待學習,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風采。

三、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多樣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更多地進行討論、分析、探究活動和主題班會等形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一定的效果。

3、教學中多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實例,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身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4、指導學生學會記筆記,簡答題的答題格式強調注意書寫的條理性。從一開始就養成好習慣。

教學計劃 篇5

一、課程名稱:籃球

二、授課對象:4,5,6年級學生

三、課程目標:

5—6年級學生在一定的競爭環境中學習,掌握雙手胸前傳接球,單、雙手投籃,多點三步上籃以及教學比賽,攻防戰術學習等。

小籃球是一項集體競技、健身、娛樂和益智為一體的集體性運動項目,集體運動的對抗性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活動遊戲性和觀賞的娛樂性以及各種傳媒的效應,都是吸引小學生參與籃球活動的重要因素,使得籃球成為小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也使得小籃球成為小學生最熱門的教學內容。

“小籃球校本課程”的實施開展,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加大對學生的宣傳力度,小籃球是我市“校本課程”中的一個重點項目;籃球也是我市傳統項目,為此我們為了繼承我市的優良傳統,將籃球項目推廣普及到全市中小學生,其次體育課程越來越被國家所重視(體育學科納入中考),深受家長和學生喜歡。因此小籃球為校本教材,貫徹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為學生健康鍛鍊和身心健康服務。

四、課程實施:

(一)實施形式:

1、課時安排:每週1課時,可以得用課外時間為課時。

2、組織形式:採用班級活動、小組活動、合班活動或跨班級活動。

3、活動地點:校內。

4、活動準備:提高思想認識,大力宣傳開發小籃球課本課程的重大意義。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案、計劃及有關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內開展各種比賽及展示活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的方法開展籃球友誼賽。

(二)實施辦法:

1、堅持以發展學生興趣入手、堅持從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為本。

2、堅持每節課安排球性練習,各種運球練習。

3、教師對技術教學、動作要規範。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及提高學生籃球技術教學相結合。

5、明確考查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促進學習。

6、實行1人一球或2人一球,提高練習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7、堅持每週一次全校性籃球練習活動。

8、實行每年一次陽光體育展示活動,為創造校園籃球文化增添色彩。

五、課程評價:

期末測試及評價標準:

1、高年級考核項目:原地持球突破上籃、一分鐘罰球線罰球。

2、評價標準:考核成績和技術成績及平時成績。

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在以前學科中,學生也接觸過中華民族方面的知識,只是不繫統,不全面。學生對此門課興趣濃厚,在教學重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下就要做好預習和資料蒐集。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完成六個篇章的教學,第一篇 《大家庭》,第二篇 《心相連》,第三篇 《山河美》,第四篇 《文化情》,第五篇 《興國魂》,第六篇 《中國夢》。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稱。

2、瞭解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風光。

3、瞭解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的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

4、使學生懂得要為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維護祖國的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

5、懂得各民族之間應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處。

6、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操,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7、初步樹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體會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從而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

8、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進步,在交流中發展,共同創造着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9、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

10、激發學生對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11、知道中國夢,瞭解每個中國人都要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12、懂得我們應該要維護各民族大團結,中華各民族人民親如兄弟姐妹,互相幫助,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維護祖國統一。

四、德育滲透目標:

1、讓學生去了解我國的地大物博、風景優美,並能去而愛着美麗的祖國。

2、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教學重點:

瞭解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生活、文化、飲食,從而熱愛我國,維護我國的和平統一。

教學難點:

通過更多的資料,讓學生詳細瞭解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生活、文化、飲食,從而熱愛我國,維護我國的和平統一。

六、完成教學目標、德育滲透目標所採取的措施: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學生除了學習教科書的知識外,鼓勵引導學生要多書報、多聽新聞報道,試着瞭解少數民族的發展變化,瞭解少數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資料的蒐集和收集,加強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輔助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瞭解一些少數民族的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尊重少數民族的情懷。

3、課堂上貫穿“自主學習,互動交流,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少數民族,用自己的心靈感受少數民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少數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數民族,幫助他們發現和解

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在樂中學,做中學,在愉悦中學習成長。

3、有些內容距離學生現實生活比較陌生,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學中要本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興趣、接受能力來組織教材內容,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學習內容上,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繫,在呈現方式上,注重文圖結合、靈活展現,在活動內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適時靈活滲透安全、環保等教育。如在進行多彩的中華家園這一單元中,向學生結合“創衞”進行家鄉環保教育,在進行知我中華,愛我中華這一單元中,向學生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

教學計劃 篇7

 一、活動目的與意義: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展開以小組分組形式進行的主題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着重培養學生初步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及發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身邊事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初步瞭解和體驗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探究意識和動腦、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現代人格。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也知道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首先,“主體教育論”認為:教育要培養主體性的人。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其主體性的品質與能力主要表現在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三個方面。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帶着學生走向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為由“帶着教材走進教室”轉變為“帶着問題走向老師”。通過雙向互動,體現以人為本,發展學生主體性。

其次,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再者,施布爾的“探究學習”理論,它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通過激疑、質疑活動的引起,解疑活動的展開,使學生在“複試”人類知識的發現過程中,獲得創造力的提升。

三、實施的過程

1、方案設計:

(1)、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決策理論指導下構建自主創新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序框架,設計教學方法,落實小學數學自主創新學習研究活動的工程。

(2)、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主要是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創新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能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先讓學生做好活動的充分準備

注意培養小幹部,在活動中幫助教師組織活動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記錄下活動的相關資料。

(1)、建立完備的課題研究機制。機制的完善是課題研究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

(2)、給學生營造濃厚的自主創新學習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創新學習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們需要。在實驗研究過程中,要着力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

(3)、把課堂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課堂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人的主陣地。課題研究也只有落實在課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規律,也才能真正貼近教育,貼近學生本身。

(4)、及時總結,矯正完善方案。總結是研究性學習活動十分重要的一環。總結得當,將會撥正航向,掃除障礙,為下一輪研究鋪平道路,總結的形式主要有寫教後感、教學隨筆、撰寫論文等。

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狀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潛力、情感價值觀構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必須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構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用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於他們來説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儘管對於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裏找到自己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成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禮貌居民。

小學六年級是孩子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徵向少年的品質特徵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用心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着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展,為順利完成中小學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二)、教材重點與難點:

主要透過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認識戰爭和衝突帶給人類苦難的基礎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望、共創和平的心願和所做出的努力,瞭解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保衞祖國和維護和平的作為,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本冊教材各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

1.透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瞭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佈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佈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主要省級行政區,能熟練運用地圖説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明白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務必持續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境聯繫在一齊,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

2.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自然災害,明白保護環境能夠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個性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瞭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明白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忙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爭給人類,個性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明白戰爭的殘酷、戰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好處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明白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爭,進行着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

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瞭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並以紫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瞭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明白聯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用心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透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忙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後的學習生活帶給借鑑。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資料,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個性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忙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後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三、任務、目標:

本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構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那麼對綜合課這個性質老師已不再陌生。個性是到了五、六年級地理、歷史、科學等各科資料融入到品德教育中,使品德課不再是純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而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將品德、行為規則、法則、愛國主義、羣眾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境等教育的有機融合,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構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職責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基於以上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延續了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的設計思路,課程的設置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展開,並注意到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及認知領域,將觸角深到更加廣闊而深遠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構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説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與社會性的不斷髮展,較上冊而言,在資料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構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職責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四、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用心地參與、體驗。

3、根據本冊教材安排的教學資料,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忙兒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兒童一齊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引領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儘量多地呈現直觀性的材料。

5、在本冊教學中進行課題《品德與社會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落實。

6、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7、大膽想象,解決生活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qqjn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