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領略水城的風情,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二是使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為了落實閲讀教學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並體現我校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銜接──小學生課前預習及心理調適研究的課題特點。我緊扣預習要求展開教學,努力落實閲讀目標,效果較好。

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一、緊扣預習要求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預習上,確定簡明易記的預習三要求,即:讀──查──思。每課再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細化預習要求。如本課,確定的預習要求為1、讀: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2、查:或詞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查找有關威尼斯這座城市及小艇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並加以整理。3、思:思考課文主要內容,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在旁邊批註;不理解的請記下來。本課教學時,我緊扣預習要求展開,並把檢查預習分散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避免了集中檢查預習的機械單調,又較好地落實了預習要求,加強了預習方法和習慣的指導。

1、落實預習要求:

預習中要求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我安排了讓學生彙報讀書情況的環節,誰想讀就讀,要讀哪段就讀哪段。在學生讀後,既注意正音,又重視鼓勵。了落實讀的要求,並培養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和勇氣。

預習中,要求學生或詞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還要求蒐集並整理關於威尼斯的材料。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觀看了威尼斯的錄像後根據錄像和資料中瞭解到的來談談對威尼斯的印象,在威尼斯秀麗獨特的風光展現的同時,我配上了簡潔生動的畫外音,讓學生對這座水上名城有了形象感知,之後讓他們談談對威尼斯的印象,學生便把資料中瞭解到的及錄像中看到的加以綜合,簡要地談了對威尼斯的印象。我還結合重點詞操縱自如的教學,追問學生在預習時是否查閲理解,讓查閲理解的學生彙報。既落實了預習中查的要求,又讓學生的預習收穫在課堂上得以展示,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學生讀文之後,我讓他們談談課文圍繞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寫了什麼。既瞭解了預習情況,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文。在學習寫小艇特點的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賞讀這一段,説説作者介紹小艇這一段寫得好不好。並相機瞭解學生預習時揣摩作者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並批註的情況。如此,既落實了預習中思的要求,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思考、個性解讀。

2、滲透預習指導:

長期以來,我們面對這樣的教學困惑,那就是──預習中要求學生蒐集資料,課堂上就要讓學生彙報交流,可是課堂交流資料非常耗時,收效又甚微。在一段時間的課題實踐中,我摸索出這樣的做法:要求學生在蒐集資料後加以歸納整理,在課堂上只簡要地談收穫。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就採用這一做法,在課前組織學生傳閲蒐集到的資料並整理到預習筆記中,課中根據蒐集到的材料談談對威尼斯的印象。在學生傳閲時老師巡視指導。這樣學生既能閲讀自己蒐集到的,還能與同學共享獲得更豐富的資料;而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材料進行歸納整理,培養了學生的分析運用能力。

在瞭解學生查閲操縱自如等詞時,我這樣預設,除了請學生説説怎麼理解,還詢問是否聯繫上下文理解了,強化了學生對預習中查詞這一要求的認識,既要藉助工具書查,又要聯繫上下文理解。

二、落實閲讀目標

《課程標準》中閲讀的總目標是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節課中無法集大成,落實所有的課標要求,但我在本課教學中也力求更多地滲透課標精神。以下三點我覺得做得較好。

1、指導閲讀方法,培養閲讀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關於以讀為本的解讀中提到從閲讀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來説,閲讀教學有着多重任務,但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閲讀方法和閲讀習慣,讓學生學會讀。基於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閲讀方法的指導,力求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學生默讀課文交流了小艇特點後,我讓學生帶着欣賞的眼光來看看作者描寫小艇的文字。又結合瞭解學生預習思考所得,引導學生欣賞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應用。再引導讀出小艇長、窄、深的特點,讀出新月般的美,讀出水蛇般的輕快靈活。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賞讀,不但掌握了賞讀這一讀書方法,還在自讀自悟中發現品味作者寫作的閃光點,達到較好的閲讀體驗。

又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設計讓學生聽着音樂帶着想象讀,讀後談談彷彿看到什麼或有什麼感受。在優美的音樂響起後,學生沉靜下來,各自用心地邊讀邊想象,老師則在巡視時適當地加以激勵引導,一時,課堂上呈現出了祥和的濃厚的讀書氛圍。相信這種體驗會讓學生喜愛上想象讀這樣的方式。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小結了第二自然段賞讀、第三自然段想像讀的方法,並強調讀書的方法很多,引導學生用想用的方法讀,讀後再交流收穫。我想,讓學生帶着一定的目的讀,邊讀邊欣賞或邊讀邊想像,學生一定能更好地披文入情。課堂上這樣點點滴滴地指導,也一定能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提高閲讀能力。

2、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情操及個性:

《課程標準》中明確的目標的、閲讀教學理念都強調了注重情感體驗,發展個性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中還這樣解讀:《標準》在基本的閲讀能力上,強調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綜合能力,對小學低中年級學生來説,主要是感受和理解,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欣賞和評價。因此,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帶着欣賞的眼光來看看作者描寫小艇的文字,説説寫得好不好。我讓學生在音樂中再讀第三自然段,談感受,也是為了加強學生閲讀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情操和個性。此外,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畫一畫,説一説哪些語句最能看出船伕的駕駛技術好。在這過程中,學生也經歷先感受體驗,再交流的過程。

3、加強語言積累,培養良好語感:

《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對加強整合的解讀是閲讀教學除了培養閲讀能力外,還承擔着不可忽視的多方面的任務。閲讀課的設計要以讀為線索,把感悟、理解、積累、運用、表達有機結合起來。我想積累是為了運用,加強積累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語感,更好地運用語言,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比較重視語言積累和語感培養。例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抓住重點詞操縱自如引導理解。讓學生結合預習談了對這個詞的理解後,我採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語言環境里加強理解,培養語感。做法如下──

師:因為船伕操縱自如,行船的速度──,來往的船隻很多,他卻──

師:因為操縱自如,不管怎麼擁擠,他總能──

師:因為操縱自如,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

師:因為操縱自如,行船的速度極快,兩邊的建築──

引讀後,我還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對船伕説話,建議用上操縱自如一詞。這個片段的教學,我認為體現了詞語教學的梯度,由理解到鞏固到應用,有利於語言積累和語感培養,是紮實有效的。

總之,整堂課的預設中我力求紮實、真實、樸實,在緊扣預習要求中真正落實閲讀目標,引導學生在自主輕鬆的學習中深切感受異國風情的獨特魅力。當然,在教學過後,我發現個別片段的教學還流於形式,有待於改進。比如:引導學生賞讀、想象讀這些讀書方法的指導和應用上。讓學生賞讀時,我未對學生加以細緻地指導,泛泛地讓他們賞讀,學生所談的讀書收穫與想象讀後的收穫沒有多大的區別,説明學生沒有弄明白這兩種讀書方法的側重點。如果我能夠引導學生明確想象讀是為了理解文本,再現文本,有利於理解分析能力的培養;賞讀則是更高層次的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品味、挖掘作者寫法上的高明之處,從而受到寫法上的啟發,並遷移到習作中。在教學中又能夠先安排想象讀,再安排賞讀,讓學生明白這兩種讀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目標,學生一定能夠更好地讀,並且有不同的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74ddq.html
專題